首页 > 88必威

黑龙江省兰西县地热资源可行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6:06:48
热度:

黑龙江省兰西县地热资源可行性研究【摘要】:随着社会各行业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量也逐渐增加,因此对新型能源的开发变得有很大意义。这种新型能源需要具有可再生性和清洁性,更重要的是要有

【摘要】:随着社会各行业的快速发展,能源的消耗量也逐渐增加,因此对新型能源的开发变得有很大意义。这种新型能源需要具有可再生性和清洁性,更重要的是要有充足的资源量。就目前而言,世界上使用较多的三种新型可再生能源是水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对新型能源的利用对缓解能源形势、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良好的作用。地热能作为三大可再生能源之一,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重视,对地热能的开发利用技术也日益成熟。地热能资源包括浅层地热能和深层地热能,国内对深层地热能的研究尚处于理论阶段,而浅层地热能的开发利用已经起步,并具有一定规模。对浅层地热能的利用主要包括发电、疗养、旅游、灌溉、养殖、供暖等方面。本文以黑龙江省兰西县为研究区,通过对研究区水文、气象、地质、地热等资料搜集研究,并且参考前人在区域上的研究成果,在研究区内通过地球物理勘探、水文地质调查等方法获取研究区地热储层相关参数。在系统分析地热的热储、热源、通道、地热流体的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热储法和采收率法分别计算了研究区的地热资源储量和可开采资源量,还分析了研究区中兰西热1井地热水样品的水化学组分,以此为基础评价地热水的可利用性,并给出初步的开发利用建议。研究区内的热储类型为传导型(沉积盆地型),分布面积广,岩性、厚度变化不大,分布稳定,构造条件比较简单。盖层由第四系和白垩系嫩江组、姚家组和青山口组等组成,热储为白垩系泉头组上部地层,热传导地层主要为白垩系泉头组下部地层和侏罗系地层。热储层累计厚度141m,储层1500米深度内平均地温梯度约3.27℃/100m。根据研究区内的大地电磁测深结果,区内埋深1500-2100m处地层存在层状分布砂岩层,为较好的热储层,符合地热开发条件;并且断裂部位热储物性相对较好,断裂附近应是本区地热储赋存的有利部位。计算结果表明:本区的地热资源总量为5.69×1017J,热储层中的热水储存量为5.62×108 m3,其中弹性储存量为1.99×106 m3,热水中储存的热量为0.96×1017J。单井允许开采量为207m3/d,产能可达到476kw。根据兰西热1井中的水温和水化学组分分析该地热水属于低温地热资源中的温热水,可用于医疗、洗浴、采暖、温室、种植等产业,其中医疗洗浴利用方式为直接利用,其余均为间接利用,排放方式为直接利用处理后排放,间接利用回灌。 【关键词】:地热资源 热储层 地热流体 资源量评价 开发利用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K52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2
  • 第1章 绪论12-18
  • 1.1 选题依据及意义12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2-15
  •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1.2.2 存在的主要问题14
  • 1.2.3 研究区地热地质研究程度14-15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15-18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5-17
  • 1.3.2 技术路线17-18
  • 第2章 研究区概况18-33
  • 2.1 研究区位置18-19
  • 2.2 自然地理概况19-23
  • 2.2.1 气象条件19
  • 2.2.2 水文条件19-20
  • 2.2.3 地貌特征20-21
  • 2.2.4 社会经济概况21-23
  • 2.3 地质条件23-29
  • 2.3.1 地层23-25
  • 2.3.2 侵入岩25
  • 2.3.3 区域构造特征25-29
  • 2.4 区域地壳特征29-33
  • 2.4.1 莫霍面特征29
  • 2.4.2 重力场特征29-30
  • 2.4.3 磁异常特征30-31
  • 2.4.4 地震活动31-33
  • 第3章 研究区地热储层特征33-45
  • 3.1 热储类型33
  • 3.2 热储地层33-35
  • 3.3 热储层地温特征35
  • 3.4 热储层地球物理特征35-37
  • 3.5 地热资源埋藏条件37-38
  • 3.6 地热流体特征38-45
  • 3.6.1 水动力条件38-40
  • 3.6.2 地热流体相态及动态特征40
  • 3.6.3 地热流体水化学特征40-43
  • 3.6.4 地热流体水化学成因及演化43-45
  • 第4章 地热资源量及热水储量评价45-56
  • 4.1 地热资源量评价45-49
  • 4.1.1 评价方法45-46
  • 4.1.2 计算参数46-48
  • 4.1.3 地热资源总量48-49
  • 4.2 热水储存量及储热量49-53
  • 4.2.1 热水储存量49-52
  • 4.2.2 热水中储存的热量52-53
  • 4.3 地热水可开采量及产能53-54
  • 4.4 地热资源规模评价54-56
  • 第5章 地热流体质量评价56-63
  • 5.1 医疗热矿水评价56-57
  • 5.2 生活饮用水评价57-58
  • 5.3 农田灌溉用水评价58
  • 5.4 渔业用水评价58-59
  • 5.5 工业用水评价59-63
  • 第6章 开发利用建议与环境保护63-68
  • 6.1 经济性及适宜性评价63-64
  • 6.1.1 经济性开发评价63
  • 6.1.2 开发适宜性评价63
  • 6.1.3 地热水开发利用建议63-64
  • 6.2 环境影响评价64-66
  • 6.2.1 水污染65
  • 6.2.2 大气污染65
  • 6.2.3 热污染65-66
  • 6.2.4 化学污染66
  • 6.2.5 地面沉降66
  • 6.3 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对策66-68
  • 第7章 结论与建议68-70
  • 7.1 结论68-69
  • 7.2 建议69-70
  • 参考文献70-76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76-77
  • 致谢7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地热资源勘查项目的风险管理    柯柏林;

吉林省地热资源状况与评价研究    吴景华;谢俊革;陈树义;马永平;

中国大陆地区地热资源分布及其开发利用    

黑龙江地热资源分布特征浅析    王旭;王东;

可资利用的地热资源    高峰;

全球地热资源述评    闫强;于汶加;王安建;王高尚;

关于当代中国地热资源的开发及利用探析    马荣刚;

地热资源利用分析    刘清志;刘家慧;

河北省平原地热资源利用模式研究    赵忠义;赵阳;

福建省厦门市地热资源利用前景分析    黄英志;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祝尔娟;

21世纪中国地热研究向何处去    汪集暘;

天津市地热资源管理概况    韩金树;王幼军;王坤;韩砚奎;王光辉;李波;

关于咸阳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探索    贠培琪;

浅谈福建省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存在问题与建议    方燕娜;

论河南地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    郭友琴;

从我的经历看中国地热研究的发展    汪集旸;

湖北省地热资源与可持续开发利用    程伯禹;

关于《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条例》的说明    张振国;

云南地热资源展望    汪缉安;徐青;张文仁;

北京地热行业走向自律    段金平

地热,以空调的名义进入住宅    记者 陈永耀

北京西部发现地热资源    记者 王虹航

加大力度开发地热资源    本报记者 金小平

莱芜将开发地热资源    王玉峰 伊茂强

专家呼吁分梯级利用地热资源    丁品 王建

我国地热资源调查亟须加大力度    记者 李伟锋

湖北启动低焓地热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记者 赵应繁

河北:地热资源实行保护性限额开采    许光辉

我省地热资源蕴藏丰富    记者 陈岩通讯员 胡志喜 赵应繁

山东省地热资源综合信息远景预测    方宝明

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    朱焕来

松潘甘孜地区地热资源的地球物理勘探研究    武斌

松辽盆地构造热演化及地热资源定量评价研究——以杜蒙地区为例    施龙

辽宁东部地区地热特征及岩石放射性生热对地热资源潜力的影响    李文庆

衡水市地热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苏永强

天津市地热资源潜力评价    田信民

物化探综合解译在南昌东岗桥地热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戴勇

大柳行金矿井下地热资源利用技术研究    逄桦鹏

内蒙古自治区凉城县岱海地区地热资源评价与预测分析研究    马辉辉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地热资源研究与评价    吕易

辽宁省绥中地区地热资源地球物理勘探应用研究    卢文华

山东省中深层地热资源开发潜力分区评价    李宜程

青海贵德盆地地热资源赋存规律及成因模式研究    李乐乐

基于GIS的地热资源潜力评价    余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