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地热结合吸收式热泵供暖系统的分析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5:07:52
热度:

地热结合吸收式热泵供暖系统的分析研究【摘要】: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系统能够有效的回收各种低温余热、废热,在节能降耗、降低碳排放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北方冬季供暖中采用地热直供的供暖模

【摘要】: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系统能够有效的回收各种低温余热、废热,在节能降耗、降低碳排放方面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北方冬季供暖中采用地热直供的供暖模式会产生大量的低温地热余热水,这部分低品位热能数量巨大,但温度只有45℃左右,直接利用很困难,通常被回灌或者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去,不但地热水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而且还会造成环境热污染。如果使用吸收式热泵系统回收这部分热能,将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本文在对国内外吸收式热泵及地热能应用和发展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对天津市滨海石油新村的地热直供结合吸收式热泵的供暖方式进行了研究分析。以节能减排量、运行费用等重要方面作为评价对象,将天津滨海石油新村的原供暖方案和改造后的地热直供结合吸收式热泵供暖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改造后的2011-2012供暖季能耗比改造前的2009-2010供暖季能耗降低了66%、改造后的SO_2减排量为8.515t、氮氧化物减排量为18.417t、烟尘减排量为12.780t、CO_2减排量为8926.810t。 通过现场测试、计算和分析得到地热直供结合吸收式热泵系统的性能系数,以单位供热量能源成本和一次能源利用率为评价指标,将其与中新生态城的地源热泵供暖方式、人民家园燃气锅炉供暖方式、天津市房产供热公司西湖村燃煤锅炉供暖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地热直供结合吸收式热泵供暖的单位供热量能源成本为62.5元/GJ低于地源热泵供暖的单位供热量能源成本134.8元/GJ、燃气锅炉供暖的单位供热量能源成本114.5元/GJ,但高于燃煤锅炉供暖的单位供热量能源成本40.0元/GJ。地热直供结合吸收式热泵供暖的一次能源利用率为1.584高于地源热泵供暖的一次能源利用率0.700、燃气锅炉供暖的一次能源利用率0.774、燃煤锅炉供暖的一次能源利用率0.648。 本文所研究的地热直供结合吸收式热泵供暖系统可以将地热水利用到25℃以下排放,供热系统制热系数在1.7以上。研究结果对供暖系统的设计和改造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吸收式热泵 地热直供 地热水余热利用 性能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U832.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9
  • 第一章 绪论9-18
  •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意义9-11
  • 1.1.1 世界能源现状9-10
  • 1.1.2 采用热泵回收余热的意义10-11
  • 1.2 热泵技术概述11-13
  • 1.2.1 热泵技术的发展历程11-12
  • 1.2.2 热泵的热源及其分类12-13
  • 1.3 第一类溴化锂热泵系统介绍13-15
  • 1.4 溴化锂热泵制热原理15-17
  • 1.5 本文研究内容17-18
  • 第二章 滨海石油新村供热站介绍18-31
  • 2.1 滨海石油新村热力站概况18-21
  • 2.1.1 改造前区域供热概况18-20
  • 2.1.2 改造后区域供热概况20-21
  • 2.2 热源供热能力分析21-23
  • 2.2.1 热负荷21
  • 2.2.2 各热源供热能力21-22
  • 2.2.3 热平衡分析22-23
  • 2.3 地热直供结合燃气溴化锂吸收式热泵供热系统23-26
  • 2.3.1 供暖系统流程23-24
  • 2.3.2 密闭式的供热方式24-26
  • 2.4 热力站系统26-29
  • 2.4.1 热力站主要工艺设备26-28
  • 2.4.2 热力站电气系统28-29
  • 2.4.3 热力站自控系统29
  • 2.5 地热及天然气参数29-30
  • 2.5.1 滨海石油新村内地热井供热参数:29
  • 2.5.2 天然气参数29-30
  • 2.6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滨海石油新村供热站供热系统热力计算31-43
  • 3.1 供热系统的技术经济评价指标31-32
  • 3.1.1 耗电输热比31
  • 3.1.2 热泵机组的性能系数及供暖系统的性能系数31-32
  • 3.1.3 单位面积热指标32
  • 3.1.4 单位供热量能源成本32
  • 3.2 地热水直供供暖32-35
  • 3.2.1 地热水直供供暖系统流程32-33
  • 3.2.2 地热水直供的热力计算33-35
  • 3.3 地热水直供结合吸收式热泵供暖35-42
  • 3.3.1 地热水直供结合吸收式热泵的供暖流程35-36
  • 3.3.2 实际运行中吸收式热泵的 COP36-39
  • 3.3.3 地热水直供结合吸收式热泵供暖系统的热力计算39-42
  • 3.4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滨海石油新村供热站改造前后技术性分析43-49
  • 4.1 典型温度下改造前后能耗对比和分析43
  • 4.2 节能和环境效益对比分析43-48
  • 4.2.1 热力站改造前后的用能状况43-46
  • 4.2.2 环境效益分析46-48
  • 4.3 本章小结48-49
  • 第五章 几种常见供热热源的对比分析49-60
  • 5.1 地源热泵供暖49-54
  • 5.1.1 中新生态城二号能源站简介49-51
  • 5.1.2 实际运行中地源热泵机组的 COP51-53
  • 5.1.3 地源热泵供暖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53-54
  • 5.2 燃气锅炉供暖54-55
  • 5.3 燃煤锅炉房供暖55-57
  • 5.4 几种供热热源的主要技术和经济性对比和分析57-59
  • 5.4.1 单位供热量能源成本的比较57-58
  • 5.4.2 一次能源利用率的比较58-59
  • 5.5 本章小结59-60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60-62
  • 6.1 结论60
  • 6.2 展望60-62
  • 参考文献62-64
  •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64-65
  • 致谢6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技术在油田污水余热采暖中的应用    樊静琳,解长旺

浅谈办公建筑进行可再生能源设计的重要性    施丽霞;

地热水腐蚀结垢趋势的判断和计算    朱家玲,姚涛

工业环保与节能的有效手段──吸收式热泵技术    隋军,李淞平,袁一

沈阳地区不同热源供热方式的动态经济性分析    李慧星,路连瑞,冯国会,张晓燕,尚少文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在热电厂中的应用    谢英强;甄仌;甄秀语;

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的最佳发生温度及节能分析    邹同华,涂光备,申江,苏树强

地热水与调峰锅炉联合供热在天津的应用    赵丹;张春;徐海梅;

用于太阳能空调的板型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    刘震华,陈亚平

水/二甘醇两级升温吸收式热泵的性能模拟    钟理,严益群,谭盈科

土壤源热泵实验研究与经济性分析    吴伯谦

纺织厂空调节能措施    薛兴;梁才航;

芯片冷却技术中的微/纳米材料与结构的研究进展    李腾,刘静

升温型吸收式热泵在合成橡胶凝聚装置的应用    张松友,王松兰

涂装生产线后端设计分析    向平;

浅析110kV关口户外电能计量装置的设计    向平;向鹏;

智能电网数字化变电站智能组件箱应用研究    向平;王坤华;

移动式红外烘茧机及其控制原理    李明滨

我国制茶能源的利用现状    狄英杰;

基于LonWorks的变风量空调系统温度串级控制与PID控制的比较    刘静纨;王汝琳;魏东;马千里;

大型商厦中央空调器水泵电动机的变频调速节能    潘庆;

空冷器环肋的熵最小化原理分析    王立新;

废热溴化锂吸收式动力、冷、热量梯阶转换系统的研究    张秀芳;金苏敏;

类神经网路在特殊环境控制系统之应用研究    李志鵬;

CAE技术在换热器成形工艺开发中的应用    李大永;唐鼎;张卿卿;彭颖红;

驻极体空气过滤材料的功能整理及其性能分析    黄翔;谢小军;狄育慧;

热泵技术在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郑爱平;马乐;华舟萍;康彦青;

汽车空调平流式冷凝器换热效率分析    陈基镛;王惜慧;梁荣光;

模糊PID复合控制在变风量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胡振义;刘爱伦;

汽车空调平流式冷凝器换热效率分析    陈基镛;王惜慧;梁荣光;

智能建筑及节能    杨利新;江涛;

密度锁内水力特性的研究    谷海峰

纳米流体辐射特性机理研究及其在太阳能电热联用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赵佳飞

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张涛

换热器的热力学分析与优化设计    郭江峰

内燃机热泵独立供能系统的理论模拟与实验研究    陈轶光

基于朗肯循环的发动机废热回收理论与试验研究    冯黎明

原生污水的紊流特性及其热泵系统的研究    秦娜

公共建筑用能分项计量综合关键技术研究    王鑫

燃气机热泵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    王明涛

长江流域住宅空调技术评价研究    余丽霞

溴化锂吸收式热泵系统的研究    邱中举

水膜作用下换热管传质性能的研究    刘世昊

深层地热水资源在暖通空调领域中的应用探讨    窦成良

基于封闭式冷却塔的毛细管辐射空调冷源研究    汪明

全地面起重机冷却系统空气流场仿真分析    杨圣印

换热器封板和管板耦合的强度有限元分析    周游

离心式冷水机组强度校核及模态分析研究    张仲焘

新型细薄膜蒸发器的实验研究    张洪墩

生物质发电环保性能及在我国的适应性研究    杨艳

杭钢750m3高炉脱湿鼓风应用研究    范文俊

山东临清市地热地质条件分析及地热概念模型    刘春华;杨丽芝;

山东德州凹陷地下热水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颜世强;潘懋;邹祖光;刘桂义;

山东省聊城市东部地热田地热资源特征    王奎峰;

西宁药水滩地热田水化学特征及热水起源初探    李惠娣;张森琦;白嘉启;周金元;石维栋;赵越;

我国东北、华北地区地热水利用过程中设备腐蚀与防护情况    陈家坚,高洪雷,曹殿珍,曹家绶

地热水结垢趋势的判断    孟宪级,白丽萍,齐金生

地源热泵的技术经济性评价    姜宝成,王永镖,李炳熙

基于热电冷三联产的吸收式制冷系统节能分析    熊霞利,叶涛,丁学俊,阳东升

三种商业常用地源热泵系统经济性评价    桂江波 ,徐玉党 ,黎栩

土壤源热泵埋地换热器的简便计算    高桂芝,王桂娟

埋地换热器内热源理论与地源热泵运行特性研究    李新国

地源热泵系统模型与仿真    曲云霞

土壤源热泵系统运行特性与动态仿真研究    汪洪军

水源热泵的经济性分析及应用    刘东

住宅用水源热泵中央空调机组动态特性研究及能耗分析    李秋生

地源热泵U型埋管换热器传热性能与实验研究    余乐渊

地源热泵地下换热器计算模拟及地上机组节能研究    史新慧

从第7届国际吸收式热泵会议看吸收式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耿惠彬,戴永庆,蔡小荣

日本川崎推出三效吸收式冷温水机组    

燃气吸收式冷温水机的发展    黑泽茂吉;耿惠彬;

第二章 吸收式热制冷的可行研究    李先瑞

二次提升型吸收式变热器热力性能分析    尹娟,史琳,朱明善,韩礼钟

吸收式变热器应用分析    邹江,李智敏,彭晓峰

日本川崎重工开发成世界上第1台三效吸收式冷水机组    

吸收式燃气冰箱(上)    曾令璂

二元冰吸收式制备技术    万东升,樊建斌

特迈斯多能源驱动型吸收式机组登陆中国    

中小型吸收式冷热水机的发展与应用    糜华;陶海臣;

燃气直燃型吸收式冷温水机的开发    耿惠彬;

二元冰吸收式制备技术    万东升;樊建斌;

多热源(动力余热)驱动吸收式循环耦合和功冷的并供研究    洪大良;陈光明;

气泡泵驱动的风冷式吸收式空调热水两用装置的系统设计    谢应明;于琦;刘道平;汤涛;刘妮;祁影霞;

关于利用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实现高效率冷热综合供给的研究    孟玲燕;韩世庆;刘奇;宋媛媛;

吸收式变热器的热经济学分析    李显英;戎卫国;祖文超;孟凡晋;

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能效等级的研究    戴永庆;耿惠彬;蔡小荣;毛洪财;

论我国空调用冷水机组发展方向    高甫生;王建华;

溴化锂吸收式机组中真空的获得和保持    黄飞;何开旦;

远大:突破空调节能瓶颈    喻剑

大连三洋制冷获日本“绿色产品”认证    滑黎明高荆萍

哪类冷藏箱适合你    李永

大连三洋:不断开发高新产品    易文

世界最大轨道空调制造基地建成投产    通讯员 方丹 记者 张丽辉

吸收式蓄能与释能的动态特性及其性能改善方法    张晓灵

扩散吸收式冷变换器的性能研究    邹云霞

吸收式二元冰制备系统的研究    吴德平

机车余热溴化锂吸收式空调的研究    孙文学

小型太阳能吸收式空调发生器与增压器的研究    刘付伟

智能温控粮食储存器半导体与吸收式混合制冷方式的研究    王磊

小型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的性能模拟    刘金亮

氨水吸收式功冷并供循环的研究    徐永峰

基于槽式聚光太阳能吸收式空调系统研究    罗斌

基于超声空化的小型太阳能吸收式空调传质强化及系统优化设计    葛子平

溴化锂吸收式绝热增压制冷循环研究    欧汝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