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二氧化碳羽流地热系统中井间距和储层渗透率对热提取率的影响:以松辽盆地为例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5:03:02
热度:

二氧化碳羽流地热系统中井间距和储层渗透率对热提取率的影响:以松辽盆地为例【摘要】:二氧化碳羽流地热系统(CPGS)是一种新的地热能的开采技术,其以超临界CO2作为地下热能载体,利用

【摘要】:二氧化碳羽流地热系统(CPGS)是一种新的地热能的开采技术,其以超临界CO2作为地下热能载体,利用天然孔隙介质,实现深部地热资源的提取与CO2地质储存的双重目的。以松辽盆地中央凹陷区泉头组三、四段为目标储层,运用TOUGH2/ECO2H软件建立了平面二维羽流地热模型,且对地下载热流体进行了数值模拟,定量分析了注入井与生产井井间距离以及储层渗透率对热提取率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羽流地热系统的热提取率随着注入井与生产井的井间距离和储层渗透率的增大而增大。为提高CO2羽流地热系统的能量输出,应选择"中等渗透率(模型为10-15~10-14 m2)、注入井与生产井的井间距离长(模型为707.10m)"的地层作为热储层。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吉林大学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羽流地热系统 热提取率 井间距 数值模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254) 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研究计划项目(20121069) 吉林省科技计划项目(201405200179JH)
【分类号】:P314
【正文快照】: 对热提取率的影响:以松辽盆地为例魏铭聪a,b,杨冰a,b,许天福a,b,石岩a,b,封官宏a,b,冯波a,b(吉林大学a.环境与资源学院;b.地下水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春130021)21世纪以来,如何得到足够的能源促进经济发展,对全球各国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1]。而石油、天然气、煤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二氧化碳地质埋存研究进展    谷丽冰;李治平;侯秀林;

二氧化碳增强型地热系统的研究进展    张炜;许天福;吕鹏;王淑玲;

CO_2注入温度对CO_2增强地热系统热提取率的影响——基于鄂尔多斯CCS工程    王福刚;那金;耿新新;

二氧化碳羽流地热系统中储层物性参数对热提取率的影响    封官宏;李佳琦;许天福;石岩;

储集层相对渗透率曲线形态及开采特征    王国先,谢建勇,李建良,谭文东,杜军社,王惠清,万文胜

低渗透砂岩油层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影响因素及其对开发的影响    郭沫贞;肖林鹏;张生兵;朱国华;李风云;张丽霞;

X油田相对渗透率曲线特征异常分析及合理开采建议    于雪琳;彭彩珍;田鸿照;孙雷;王林;

地热井洗井及增产工艺技术探讨    柯柏林;丁连靖;周艳富;温泽涛;赵连海;

CO_2地质储存的纳米尺度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研究    王焰新;毛绪美;Donald DePaolo;

储层相对渗透率评价方法    董平川;马志武;赵常生;

地下咸水层封存CO_2的关键技术研究    张二勇;李旭峰;何锦;张福存;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数值模拟    郑艳;陈胜礼;张炜;熊鹏;姜玲;邱耿彪;王海;

CO_2地质存储基础概述    王佳琪;刘贵荣;薛松;

地质封存中CO_2水溶液密度研究进展    常飞;宋永臣;张毅;

地质封存中CO_2盐水溶液的表观摩尔体积模型    张毅;宋永臣;建伟伟;詹扬春;刘瑜;林伟豪;沈勇;

岩体介质的随机固流热耦合模型    康健;赵阳升;董晓梅;

干热岩在辽沈地区冬季供暖技术分析    赵俭斌;冯晓燕;晏可奇;闫燕燕;

天津地区干热岩地热资源开发利用前景浅析    曾梅香;李俊;

增强型地热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多场耦合问题    王晓星;吴能友;张可霓;苏正;曾玉超;

1250℃条件下花岗岩细观特性试验研究    杨涛;杨栋;赵静;黄静静;

浅析地质封存技术在温室气体减排中的应用    王政;傅荣华;罗小兰;胡金燕;霍小鹏;银小兵;唐春凌;罗方宇;

热解条件下煤孔隙裂隙演化的显微CT实验研究    孟巧荣

随机介质固热耦合数学模型与岩石热破裂数值实验    康健

天津地区雾迷山组热储地下热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    林黎

水射流非均质破岩理论及其应用    常宗旭

海拉尔—塔木察格盆地不同类型油藏储层特征及渗流规律研究    时宇

油页岩热解特性及原位注热开采油气的模拟研究    康志勤

盐水层二氧化碳封存机理与地质模拟    杨芳

高温高压条件下冲击—切削钻孔破岩实验研究    赵金昌

缝洞型介质流体流动规律研究    卢占国

油页岩原位热裂解温度场数值模拟及实验研究    李强

渗流作用下深部矿场采动围岩的传热机理研究    徐义洪

高邮凹陷沙7断块阜三段储层孔隙结构与渗流特征研究    张奉

地质封存条件下CO_2-盐水/癸烷溶液密度研究    常飞

基于难溶碳酸盐沉淀形成的海水封存二氧化碳研究    胡明强

CO_2盐水层埋存数值模拟研究    张新平

温度、压力及地下岩溶水作用下软岩蠕变规律的影响研究    陈丽

岩体渗流的流固耦合问题及其工程应用    田杰

含高盐份泥岩夹层的盐岩蠕变特性及油气储库稳定性研究    郤保平

低渗透油田油水两相渗流机理研究    董大鹏

花岗岩热破裂实验研究    武晋文

江汉盆地江陵凹陷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数值模拟    郑艳;陈胜礼;张炜;熊鹏;姜玲;邱耿彪;王海;

TOUGH2软件的发展及应用    施小清;张可霓;吴吉春;

增强地热系统EGS的人工热储技术    康玲;王时龙;李川;

干热岩(HDR)资源研究与开发技术综述    杨吉龙,胡克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地区奥陶系马家沟组沉积环境与岩相古地理研究    史基安;邵毅;张顺存;付翠琴;白海峰;马占龙;吴志雄;

鄂尔多斯盆地古生界盖层封盖性研究    傅金华;

火烧山油田储层裂缝发育特征新认识    王国先,翟兰新

用不稳定试井资料研究油藏储集层流动系统模式——以准东油区为例    王国先

用毛管压力曲线研究油藏流动系统——以准东油区为例    王国先

温室气体在石油开采中资源化利用的科学问题    沈平平;杨永智;

地热系统调试的初探    沙立军;

碳晶电地热系统在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的应用    赵云龙;于贤昌;李衍素;贺超兴;闫妍;

平庄盆地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及勘查靶区研究    王宇林,于常武,张立琴

赤峰市宁城热矿水田地热系统分析    刘大野,陈立云,刘民娟,邵显民,李艳秋

浅谈地热系统调试问题    张海志;关郁松;

广元地区龙门山前缘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分析    王帅成;王多义;程建;庞河清;肖艳东;左磊;

增强型地热系统与防震减灾的研究与探索    庄庆祥;

增强型地热系统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王晓星;吴能友;苏正;曾玉超;

增强型地热系统的研究进展    毛永宁;汪小憨;呼和涛力;赵黛青;

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    汪集

上海地区采用工程型地热系统可行性的初步分析    徐剑斌;

新疆塔县盆地地热系统基本特征与成因分析    庞忠和;杨峰田;袁利娟;李义曼;

增强型地热系统孔隙/裂隙介质中多场耦合模拟方法    张可霓;许雅琴;

地热系统水—岩平衡的水化学计算    姚足金;

漳州地热系统基岩裂隙热水温度场数值模拟    曾玉超;苏正;吴能友;王晓星;

青藏高原地热资源信息系统    管彦武;

欧洲地热能委员会2008~2030年地热能战略研究议程    孙燕冬;

关中盆地复合型地热系统特征与可持续开发利用    庞忠和;黄天明;杨丰田;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陈琦;龚宇烈;徐琼辉;马伟斌;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的裂隙模拟方法    王洋;张可霓;

贵州首个地热整装勘查项目告捷    王帮平

美最新地热能技术引地震担忧    荆晶

火山开发有妙招:冷水注入,蒸汽出来    荆晶

中低温地热系统形成机制及评价研究    周立岱

二氧化碳羽流地热系统运行机制及优化研究    石岩

增强型地热系统人工压裂机理研究及应用    张庆

西藏尼木—那曲地热带典型高温地热系统形成机理研究    刘昭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中热能开发力学耦合水热过程分析    雷宏武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