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东海天然气水合物地热研究及其环境意义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5:01:52
热度:

东海天然气水合物地热研究及其环境意义【摘要】:依据地热资料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在东海海域的分布情况。东海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新生代环太平洋构造带西部边缘岛弧的内侧,又是欧亚板块、

【摘要】:依据地热资料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在东海海域的分布情况。东海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新生代环太平洋构造带西部边缘岛弧的内侧,又是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相互作用带。依据国际热流委员会(IHFC)提供的东海地热数据,经过统计确定出该区域的热流分布,热流平均值为121·0mW/m2,最小值为73·0mW/m2,最大值为168·0mW/m2。同时利用天然气水合物温压模型计算了稳定带厚度,数据显示稳定带厚度平均值为92·2m,最小值为1·4m,最大值为190·6m,薄于其他已经发现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约400m)。天然气水合物大部分分布在条件适宜的陆坡和岛坡上,冲绳海槽底部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相对较薄。统计分析表明本区热流值与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相关性很差,相关系数仅有0·12。这是由于天然气水合物所在海域水深较浅时,海底温度的变化迫使运算所应用的非线性方程影响因子迅速积累,从而导致相关系数降低。最后结合东海陆坡的地质条件,探讨了在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情况下,陆坡失稳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环境影响。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 稳定带厚度 地热分析 海底滑塌 甲烷 温室气体 中国东海
【基金】: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估专项下属课题:中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成矿的地温场及热流条件研究(GZH200200203-02-04)
【分类号】:P744.4
【正文快照】: 在许多海洋沉积物及大陆永久冻土区下面,巨大储量的烃类物质蕴藏于所谓的“冰”中[1]。这种所谓的“冰”就是近十年来备受关注的天然气水合物(gas hydrates),因为它与人类的发展息息相关,既是未来清洁的能源,同时又是环境变化的敏感因素,甚至还可能引起地质灾害[2]。天然气水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羌塘盆地天然气水合物勘察的酸解烃、热释光特征初探    张志攀

天然气水合物——21世纪的新能源    杨丽;

西藏羌塘盆地中生代构造岩相演化及油气远景    杨日红,李才,杨德明,和钟铧,任云生,刘焱木

藏北羌塘盆地早侏罗世中侏罗世早期沉积构造特征    王剑,谭富文,王小龙,杜佰伟,陈明

中生代羌塘前陆盆地充填序列及演化过程    李勇,王成善,伊海生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历程及发展趋势    张文亮,贺艳梅,孙豫红

全球与区域天然气水合物中天然气资源量估算    王淑红;宋海斌;颜文;

青藏高原冻土带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条件与分布预测    陈多福,王茂春,夏斌

海底沉积物酸解烃脱气装置的改进    卢振权;白瑞梅;罗续荣;吴必豪;祝有海;饶竹;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前景和建议    徐学祖,程国栋,俞祁浩

中国近海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进展    吴必豪,张光学,祝有海,卢振权,陈邦彦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及资源量估算    葛倩;王家生;向华;胡高伟;

不同因素对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的影响    许威;邱楠生;孙长宇;陈光进;

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顶底界线及厚度预测    龚建明,陈建文,赵洪伟,王家生

外界条件变化对天然气水合物相平衡曲线及稳定带厚度的影响    王淑红,宋海斌,颜文

西南太平洋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布的地热背景    王力锋,汪集旸

天然气水合物——未来洁净的新能源    刘跃进;

“可燃冰”的真正面貌    王文轩;

台西南盆地天然气水合物甲烷量估算    毕海波;马立杰;黄海军;杜廷芹;孔梅;

天然气水合物——封存在海底的潜在能源    宋海斌;樊栓狮;耿建华;陈多福;

是生存,还是灭亡?——发现“可燃冰”的喜与忧    粟科华;

太平洋国际海底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地热研究    王力锋;汪集畅;

南海北部被动大陆边缘BSR地球物理特征与展布规律研究    吴时国;徐宁;张光学;Thomas Lüdmann;

利用地震资料研究南海北部天然气水合物    宋海斌;耿建华;方银霞;郝天珧;

天然气水合物稳定性及对海底天然气排放的控制    陈多福;L.M.Cathles;

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层的全波形反演    宋海斌;松林修;仓本真一;

构造运动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关系    龚跃华;吴时国;王宏斌;

“可燃冰”开采:一场将灾祸变成福音的考验    本报记者 张蕾

“可燃冰”啥时开发环境安全是最大考量    于文吉 本报记者 操秀英

“可燃冰”商业开发为期尚远    本报记者 王健生

我国有望十年后开发利用可燃冰    本报记者 孙宇浩

“可燃冰”开采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    本报记者 于德福

可燃冰利用要从长计议    张可

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引起的海底滑坡与环境风险评价    刘锋

南海北部外陆架灾害地质因素及其对海底管道的影响研究    李泽文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