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景洪花岗岩区地热田形成条件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57:10
热度:

景洪花岗岩区地热田形成条件研究【摘要】:云南地热资源丰富,地热田类型多种多样,前人对昆明、安宁、腾冲等地热田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景洪地热田的研究甚少,为了弄清景洪地热

【摘要】:云南地热资源丰富,地热田类型多种多样,前人对昆明、安宁、腾冲等地热田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对景洪地热田的研究甚少,为了弄清景洪地热田的基本特征及成因,同时,查明景洪地热田中花岗岩这一类酸性岩浆岩中含放射性元素镭、铀、钍等衰变而产生的热流对热田形成的影响程度,因此,开展了本次研究。为完成以上研究目的,首先对景洪花岗岩区地热田的地热地质背景(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浆活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进行论述说明,然后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地热分布特征及范围、地热田结构、大地热流与地温场特征、热流体水化学等方面,对地热田的基本特征进行剖析研究,最后从地热水的出露条件及地热四要素(热源、热通道、盖层和热储)进行总结概括,得出地热田的形成条件,并建立地热田概念模型。取得的主要认识:(1)地下热水主要出露于:具多期活动的主干断裂及旁侧和地震震中部位;断裂交汇部位;围岩蚀变带;岩脉侵入带。其中,出露于主干断裂及旁侧的地热水约占总数的80%。(2)区内深大断裂发育,主要以北西-南东向为主,次为东西向。它们不仅控制了热田的分布,沟通了地壳深部热源,同时也为热流体的赋存和运移提供了条件。(3)区内地热田热储分为层状热储及带状热储;对地下热水形成起到关键作用的热源是岩浆余热以及深大断裂沟通的地壳深部热源。(4)区内几乎所有的热水点均出露在复式背斜构造中,这一有利条件促使地热田的形成。(5)地热田成因:大气降水补给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在流经断裂带或者次级断裂带时,向深部渗透参与深循环,随着循环深度的加深,得到各种热源的加热,使得水温升高,在水压差、密度差的条件下,沿构造裂隙出露。 【关键词】:景洪地热田 地质条件 地热田特征 成因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3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11-13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3-16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6-18
  • 1.3.1 主要研究内容16
  • 1.3.2 技术路线16-18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条件18-37
  • 2.1 自然地理概况18-22
  • 2.1.1 交通位置及经济情况18-19
  • 2.1.2 气象水文19-21
  • 2.1.3 地形地貌21-22
  • 2.2 区域地质概况22-32
  • 2.2.1 地层岩性22-26
  • 2.2.2 岩浆岩26-28
  • 2.2.3 地质构造28-32
  • 2.2.4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32
  • 2.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32-37
  • 2.3.1 含水层(组)类型及其富水性33-35
  • 2.3.2 水文地质单元划分35-37
  • 第三章 地热田的基本特征37-63
  • 3.1 地热自然显示及揭示37-39
  • 3.1.1 自然热显示37-38
  • 3.1.2 钻孔揭示38-39
  • 3.2 地热田地球物理特征39-40
  • 3.3 地热资源的分布特征与分布范围40-45
  • 3.4 地热田结构及热储类型45-47
  • 3.4.1 热田结构45-46
  • 3.4.2 热储类型46-47
  • 3.5 大地热流与地温场特征47-51
  • 3.5.1 大地热流的计算47-48
  • 3.5.2 研究区大地热流状况48-49
  • 3.5.3 研究区地温场特征49-51
  • 3.6 热流体化学特征51-63
  • 3.6.1 流体温度51-52
  • 3.6.2 热流体化学组分、水质类型52-58
  • 3.6.3 热流体化学组分与温度的关系58-61
  • 3.6.4 化学温标核算热储温度61-63
  • 第四章 景洪花岗岩区地热田成因机制浅析63-72
  • 4.1 温(热、沸)泉的出露条件63-65
  • 4.2 断裂构造对地热的控制作用65-66
  • 4.3 热源66-69
  • 4.4 热通道69
  • 4.5 盖层和储热构造69-70
  • 4.6 地热田成因机制浅析70-72
  • 第五章 结语72-74
  • 5.1 结论72-73
  • 5.2 不足73-74
  • 致谢74-75
  • 参考文献75-79
  • 附录79-80
  • 附图8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漳州热田的对流热流和传导热流的研究    熊亮萍,汪集旸,庞忠和

渤海及其邻近地区热流值的初步分析    解政文,吴乾蕃,张汝惠,谢奕真

云南地壳生热率分布    周真恒,向才英

云南岩石圈地温分布    周真恒,向才英

海底扩张的驱动机理    李荫亭,关德相

地幔热柱上升运动的流体动力学模式    关德相,李荫亭,薛恩

大陆岩石圈的热模式    李荫亭,关德相,薛恩

利用地热资料确定岩石圈厚度——以攀西地区为例    汪集旸,黄少鹏

昆明低温地热田及其开发利用    徐世光,陈连竹

曲靖三宝地热水形成机制分析与开发利用潜力评价    马振华

腾冲热海地热田地质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    方娜

安徽长山地热初探    宁金野;徐洪苗;

安徽省磁场基本特征初析    王建伟;李仁和;胡开勇;周传公;廖圣柱;

西藏地热活动的背景及热源问题的讨论    廖志杰

中朝地台东北缘及邻区岩石层壳幔结构比研究    白云,姜德录,卢造勋

调查流动地下水脉的浅层地温测量法正演模拟研究    陈晓冬;金旭;于学武;

运用综合信息开展地震区划    王微;王世称;刘光胜;马生忠;

漳州地热田基岩裂隙水系统温度分布特征    曾玉超;苏正;吴能友;王晓星;胡剑;

四川盆地区域地温场的特征    谢晓黎 ,于汇津

中国及相邻区域岩石圈结构及动力学意义    朱介寿,蔡学林,曹家敏,严忠琼

中国蒸发岩研究中几个值得重视的地质问题的讨论    张彭熹

祁连造山带地球动力学演化与内生金属矿产成矿作用研究    李世金

夹河矿HEMS深井降温系统热能交换分析    齐平

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    朱焕来

云南中东部旅游温泉空间结构及其整合开发研究    刘云

重力方法在地壳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楼海

煎茶岭与金川镍矿床成矿作用比较研究    王瑞廷

北冰洋—欧亚大陆—太平洋地学断面东南段大陆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研究    袁炳强

中国大陆地壳上地幔S波品质因子三维层析成像    洪学海

中国主要地貌与地质灾害的空间分维及其关系研究    朱晓华

苏鲁—大别超高压变质造山带广角地震测深地壳结构研究    王有学

矿井热参数测算方法研究    何权富

巷道水分蒸发处理及风流温度湿度计算    徐文

矿井热环境预测方法研究及数值模拟系统开发    亓晓

金川二矿井下热力状况研究    宋佰超

曲靖三宝地热水形成机制分析与开发利用潜力评价    马振华

广州从化新温泉地热资源勘查分析与新地热井开发设计    许庭武

钙华沉积的水化学控制因素分析及天津王四井钙华形成的模拟研究    郭小娟

亚洲地热图编制及地热潜力评估    李录娟

地源热泵地埋管换热系统的边界条件对系统换热效率的影响    杨桄

潮湿巷道围岩散热及风流温度、湿度计算    张学博

腾冲地热田的分布及形成特征    龙金茂

基于IDL的地质体真三维重构与可视化探讨——以福州市地热田热储结构为例    唐丽玉,陈崇成,王钦敏,缪海岚

腾冲地洼区—一个复合型地洼区    范蔚茗

云南大地热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徐青,汪缉安,汪集旸,张文仁

攀西构造带南部地壳与上地幔结构的爆炸地震研究    熊绍柏,滕吉文,尹周勋,赖明惠,黄一平

用康滇大陆古裂谷带地区航磁异常计算居里深度    申宁华,李春华,张贵宾,王华啸

腾冲火山地热区的微震观测    刘宝诚 ,佟伟 ,张保山 ,张立敏,张兆兴

攀西地区地壳和上地幔中的电性结构    孔祥儒,刘士杰,窦秦川,张建军,苏先英,李宗舜,周成炳

近年来我国地热学的研究与展望    汪集 

缅甸弧及邻区的壳幔S波速度结构与动力学过程    胡家富;胡毅力;夏静瑜;陈赟;赵宏;杨海燕;

云南东部地热赋存规律及成因模式    程先锋

国际地热顾问在北京咨询讲学    安其

藏北无人区奇景 高原地热田    赵光;

贵阳安井-新添寨地热田初步研究    毛健全

南定地热田成因及影响因素探讨    李铎,武强

南宁市地热田成因分析    吴少斌,孔繁业

山西省奇村地热田超采引起的热水动态变化    邓安利,孙和平

山西奇村地热田资源评价    黄卫星,尹立河,王晓勇

鞍山汤岗子地热田控热构造分析    燕振芝,李士江,初贵刚

福州地热田人工回灌模式的探讨    何连发

某地热田的温度场特征    陈可聪;

漳州地热田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及成因初探    钟时杰;徐文跃;

地热田的预测    郑克棪;

中煤地质总局在我国东北地区找到高温地热田    

增强型地热系统开发过程中的多场耦合问题    王晓星;吴能友;张可霓;苏正;曾玉超;

鞍山汤岗子地热田控热构造分析    燕振芝;李士江;初贵刚;

三维电阻率视图揭示南田地热田构造形态    杨兴沐;

海南蓝洋地热田开发利用情况    林智成;

西藏那曲地热田的勘探与评价    刘时彬;吴方之;

安徽长山地热田地热资源潜力和勘查、开发利用前景    宁金野;项斌;王波华;陈春元;王永生;

二维稳态地下水热系统模型的建立及福州地热田的数值模拟    徐文跃;钟时杰;

合理开发地热的对策    中矿联地热开发管理专业委员会 宾德智

山东东营发现三大地热田    记者 陈少蔚

甘肃二勘院做大地热勘查市场    刘志宏

国土资源厅开始勘查百余个地热项目    吉桂营 本报记者 刘佳

辽宁百余个地热项目勘查在即    廖轩

塔什库尔干发现中低温中型地热田    记者 李辉 通讯员 张琰

庄河城区发现储量丰富地热田    记者 徐举

辽宁庄河发现储量丰富地热田    记者 孙旭日 李梅生 朱敏

我省发现大型深埋型城市地热田    记者 桂运安 通讯员 吕辉辉

“世界屋脊”寻地热    

地热田电磁法勘查与应用技术研究    刘瑞德

赤峰—朝阳地区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田形成条件及成因模式    阮克孝(NGUY(?)N KH(?)C HI(?)U)

内蒙古赤峰市热水镇地热田热资源评价    石卓

云南腾冲热海地热田特征及成因研究    郭婷婷

京北地热田特征及其开发对地震地下流体动态的影响    吕金波

景洪花岗岩区地热田形成条件研究    张俊杰

威海地区构造型地热田成因机制研究    田粟

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定量评价系统研究    王琦

基于地层形变理论的西安地热田开发前景研究    曹海东

云南省安宁温泉镇地热田模型研究    屈丽丽

河北汤泉地热田成因与资源潜力评价    李攻科

南阳盆地地热田类型划分及地热地质特征    王肖凤

中国东北部和也门西部的地热系统及地热温度特性研究    哈扎(Mohammed Hazaea Qahtan)

琼北盆地地热田特征及流量—温度耦合模型研究    石小蒙

云南省腾冲热海地热田水化学及同位素特征    邓紫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