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油菜秸秆生物质炭对紫色土有机碳矿化和累积效应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37:42
热度:

油菜秸秆生物质炭对紫色土有机碳矿化和累积效应的影响【摘要】: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以油菜秸秆为对比,分析油菜秸秆生物质炭的施用对紫色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在培养试验中,设置0.25%

【摘要】:采用室内模拟培养试验,以油菜秸秆为对比,分析油菜秸秆生物质炭的施用对紫色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在培养试验中,设置0.25%,0.5%和1%3个不同秸秆/土壤质量比的油菜秸秆还田培养处理,依次标记为J_1,J_2和J_3;同时,设置3个不同油菜秸秆生物质炭添加量的培养处理,其生物质炭添加量分别为J_1,J_2和J_3处理中添加的等量油菜秸秆在600℃下制成的生物质炭量,依次标记为S_1,S_2和S_3,所有处理置于25℃下避光培养56d。在培养期内,各处理中土壤有机碳(SOC)矿化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符合乘幂函数。添加生物质炭处理的SOC累积矿化量、矿化强度和易分解有机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比例(Ca/CSOC)显著低于与其对应的油菜秸秆处理(P0.05),表明油菜秸秆经过热解制成生物质炭后可显著提高其在土壤中的稳定性。各添加生物质炭处理的SOC累积矿化量、矿化强度、Ca/CSOC和难分解有机碳占总有机碳含量的比例(Cs/CSOC)与对照(无外源碳添加)之间无显著性差异,添加生物质炭几乎不影响紫色土有机碳的分解。另外,S_1处理中外源碳的表观残留率显著高于其它培养处理,而S_2和S_3处理中外源碳的表观残留率则显著低于与其对应的油菜秸秆处理(J_2和J_3)(P0.05)。这表明在低量油菜秸秆还田时,将其制成生物质炭还田比直接还田更利于紫色土有机碳的积累。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市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市烟草公司烟叶分公司;
【关键词】油菜秸秆 生物质炭 有机碳 矿化 培养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01245)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050506)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2014FY110200A13)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XDJK2013B043)
【分类号】:S141;S153.6
【正文快照】: 农作物秸秆作为一种特殊形态的可再生资源,含有相当数量作物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对农作物秸秆进行充分有效利用,不仅能够节约利用农业资源,也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节能减排的有效措施之一[1]。近年来,随着秸秆利用技术的蓬勃发展,科学家基于亚马逊流域发现的一种黑土(Terra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生物质炭土地利用的环境效益研究    花莉;张成;马宏瑞;余旺;

生物质炭及其与土壤腐殖质碳的关系    窦森;周桂玉;杨翔宇;刘世杰;周鑫;张聪;武华;

秸秆全量直接还田对土壤肥力及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洪春来,魏幼璋,黄锦法,王润屹,杨肖娥

添加蔗渣生物质炭对农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赵次娴;陈香碧;黎蕾;肖和友;刘坤平;何寻阳;苏以荣;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秸秆机械全量粉碎还田与密肥调控对稻麦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吴延华;黄正来;吴安昌;张长春;吴红星;

稻草覆盖还田对烤烟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贾海江;

氮肥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研究    王春香;刘阳;

秸秆还田对稻麦产量的影响研究进展    吴家旺;朱小梅;薛良鹏;汪南雁;

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王宁;曹敏建;于海秋;张永坤;闫洪奎;

超高茬免耕抛秧配套栽培技术初探    陈德辉;李群;陆瑞平;徐世林;葛胜;

寡照地区麦/玉/豆三高三省配套栽培新模式    何川;史抒;何畅;蒲全波;郑祖平;李钟;

秸秆发酵技术在百合生产中的应用    朱莉;李云飞;王忠义;李勋;田满;李雁;

基施生物质炭对菜用大豆植株营养吸收及土壤养分供应初报    王冬冬;徐琪;杨洋;孙珊珊;郭伟;

机械化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及其展望    陈新;张瑞宏;

作物秸秆资源的农业综合利用研究    唐东民;伍钧;祝亮;胡华;

稻秆还田配伍不同促腐剂对稻田土壤肥力及其水稻产量的影响    徐培智;解开治;陈建生;杨少海;张发宝;唐拴虎;黄旭;顾文杰;

农田土壤养分动态的知识模型    何兴兵;赵悦;黄丰;田兴军;

秸秆覆盖对滇池流域青花-马铃薯轮作模式下面源污染负荷的影响    杨静;湛方栋;李元;祖艳群;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耕层理化性状和生物学特性时空分布研究    侯雪坤

秸秆和秸秆木质素在土壤中的降解及其对土壤性质的影响    刘继培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麦秸还田对水稻产量、品质及环境效应的影响    许仁良

滨海盐土培肥改良利用技术及植物耐盐性研究    王利民

秸秆还田及有机肥对水稻生长和氮肥利用率影响的研究    许有尊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江苏省农户秸秆综合利用的实证研究    王舒娟

川东平行岭谷区土壤有机质时空变异特征研究    吴鹏飞

秸秆-膨润土-PAM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的调控效应    徐军

秸秆还田与全膜双垄集雨沟播耦合对玉米资源利用效率及土壤质量的影响    吴荣美

腐熟玉米秸秆对唐菖蒲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李霞

稻草还田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贾海江

中低温秸秆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秸秆降解效果研究    刘爽

稻草全量还田下氮肥运筹对晚稻产量形成的影响及其机理    何虎

原始生物油及生物质碳的电催化制氢的研究    李兴龙

粉碎秸秆还田用量对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杜璇

渭北旱塬有机培肥对土壤理化性状及玉米生长特性的影响    崔荣美

麦秸全量直接还田对水稻秧苗生长的影响    董百舒,王振忠

稻麦秸秆全量直接还田技术对土壤的培肥效应    王振忠,李庆康,吴敬民,钱永根,赵金元,顾建东

农作物秸秆COD负荷测定及我国弃置秸秆可能形成的面源COD总量极大值估算    廖小红;李汉平;

南方红壤稻田与旱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特征差异    李昌新;黄山;彭现宪;黄欠如;张卫建;

冬小麦-夏玉米一体化垄作覆盖下农田土壤呼吸变化研究    王同朝;卫丽;田原;马超;杜园园;谭阳;

秸秆腐熟剂对土壤微生物及养分的影响    于建光;常志州;黄红英;叶小梅;马艳;钱玉婷;

生物质炭结构性质及其对土壤有效养分和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周桂玉;窦森;刘世杰;

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    曾木祥,张玉洁

上海郊区秸秆还田现状与对策初探    姚政,王树红,汪寅虎,蒋小华

秸秆单施或配施氮、磷化肥对潮土供应氮磷特性的影响    娄运生,徐本生,杨建堂,任丽轩

油菜秸秆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    宋新南;房仁军;王新忠;王惠桐;徐惠斌;顾加强;

油菜秸秆沟式还田 简便省工效益好    施加强

亟待开发利用的油菜秸秆资源    巩元庆,陶延英

油菜秸秆腐熟技术    何永梅;

肥东县推广油菜秸秆堆腐还田的做法及改进意见    孟志伟;孙秀伦;朱奎峰;

油菜秸秆撩分枝留高桩还田技术    刘如清;

油菜秸秆的无公害处理研究    陈丽园;夏伦志;吴东;

不同收割期油菜秸秆产量及其氮磷钾含量比较    邓力超;薛灿辉;熊亚利;周安兴;黄晓勤;

谈油菜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及应用    乔风生;孙锐;

遵义县油菜秸秆腐熟还田化肥减量试验研究    严正炼;杨淑涯;

三组微生物菌群分解油菜秸秆的消化液性质比较    吕育财;崔宗均;王小芬;李宁;龚大春;

稀酸及稀酸-稀碱联合预处理对油菜秸秆酶糖化影响的研究    钟佳;王刚;谭力;孙照勇;汤岳琴;木田建次;

灵芝固态发酵油菜秸秆氮源对木质素酶系分泌的影响    柯丽霞;张丁倩;

油菜收割撩分枝 高桩还田好肥料    

油菜秸秆多年错位沟埋还田技术    彭浩 丁祖芬

市民期盼减轻空气污染    潘法生

安徽油菜秸秆免烧可望突破    记者 王洪伟

油菜秸秆生物发酵喂猪节本增效    青海省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刘志林 青海省海南州草原站 才旦

秸秆综合利用新出路:油菜秸秆变饲料    严美

秸秆禁焚未雨绸缪    盛文

省城出台秸秆利用新规    记者 张鸣

溆浦:油菜秸秆还田 保护农村环境    记者 肖军 黄巍 通讯员 王继云 李水明 黄辉

高寒草地真菌纤维素降解酶系及其对油菜秸秆降解活性的研究    芦光新

油菜秸秆快速热解的冷态实验    乔晓晖

秸秆还田对稻田水质的影响    贾蕾

柠檬酸修饰油菜秸秆对染料和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    唐爱林

油菜秸秆发酵及其新型无土栽培基质的研究    汪季涛

改性油菜秸秆纤维素对蛋白质吸附性能的研究    石荧原

白腐真菌生物降解油菜秸秆及饲料化研究    朱洪龙

油菜秸秆混凝土性能的试验研究    张强

油菜秸秆的表面改性及其在木塑材料中的应用    王艳丽

基于NIRS的水稻和油菜秸秆干物质和可溶性糖快速测定方法及模型建立    谢庚楠

鸡粪与油菜秸秆好氧高温堆肥研究    兰时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