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50:45
热度:

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摘要】: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衰竭,全球开始重视新能源的的开发和利用,而地热资源则是新能中的佼佼者。目前,国内地热资源的研究和开发主要集中在高温

【摘要】: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衰竭,全球开始重视新能源的的开发和利用,而地热资源则是新能中的佼佼者。目前,国内地热资源的研究和开发主要集中在高温裂隙露头型方面,而对于资源潜力丰厚、分布面积广的隐伏型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的研究无论是在实践和理论上都处于探索阶段,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及方法体系。该论文以松辽盆地北部为靶区,通过对研究区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成藏体制研究,进一步完善沉积型地热资源研究理论和方法,为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指导。 论文从盆地分析的角度,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详细剖析了沉积盆地地下热能的来源及构成,分析了传输机制,讨论了沉积盆地热体制的主控因素。利用松辽盆地勘探研究成果,分析了研究区壳幔圈层结构、火山活动和基底构成,分析了基底深大断裂和沉积盖层断裂发育状况等控热地质因素,利用大地热流、地层温度、地温梯度分析了研究区地温场状况,确定了地热场异常面积;通过分析认为,研究区主控热源为幔源,传输机制非传导主导,认为盆地控热核心是断裂,在此基础上,建立松辽盆地地热场形成机制概念模型。根据研究区地层发育状况,结合我国地热资源勘探开发要求,确定了姚家组、青山口组合泉头组上部是地热资源研究的重点部位,确定了泉三段、泉四段、青二三段、姚一段、姚二三段是目的热储层,利用研究区的探井资料和油田研究成果,分析了热储沉积特征、岩性特征、物性特征,明确了热储层发育状况。利用油田地层水分析资料,对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的载体即地热水的化学场进行了详细研究,分析其物理性质、化学组成、水型特点和垂向及平面变化规律;利用试油的资料研究了研究区水动力场模式、水动力单元构成、水动力体系和水动力演化特征。从系统论地热系统的概念的进行了剖析和解释,提出了沉积盆地型地热系统的构成要素,结合前面的分析,建立了研究区沉积盆地型地热系统成因概念模型。利用“热储法”沉积确定了研究区地热异常范围目的层段蕴藏地热资源量895,66亿吨标准煤、可采资源量30.27亿吨。利用井口温度和地热井产能建立了地热资源评价标准,对研究区地热资源进了分级和评价,确定了地热资源分布有利区 论文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北部地热资源异常面积广、潜力巨大,确定的资源量和将对今后研究区的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提供指导和借鉴;论文提出的沉积盆地断裂控热、非传导主导传热的认识和地热成藏概念模型,将对加深对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的研究和完善相关理论产生一定影响。 【关键词】:新能源 松辽盆地 沉积盆地 地热资源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31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创新点摘要7-8
  • 目录8-10
  • 前言10-16
  • 0.1 论文依托项目10-12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4
  • 0.3 主要研究内容14-15
  • 0.4 论文研究思路15-16
  • 第一章 松辽盆地地质概况16-26
  • 1.1 自然地理概况16-17
  • 1.2 区域构造背景17-20
  • 1.3 地层特征20-26
  • 第二章 盆地热体制研究26-52
  • 2.1 沉积盆地热基础分析26-32
  • 2.2 松辽盆地北部壳幔结构32-35
  • 2.3 松辽盆地北部火山活动与基底35-38
  • 2.4 断裂特征38-41
  • 2.5 松辽盆地地热场特征41-47
  • 2.6 地热场模型47-52
  • 第三章 热储体系研究52-69
  • 3.1 热储沉积特征52-57
  • 3.2 热储岩性特征57-58
  • 3.3 热储电性特征58-59
  • 3.4 热储物性特征59-68
  • 3.5 热储体系划分68-69
  • 第四章 地热流体场研究69-84
  • 4.1 水化学场69-74
  • 4.2 流体动力场74-84
  • 第五章 沉积盆地型地热系统研究84-87
  • 5.1 地热系统的概念84
  • 5.2 地热系统要素84-86
  • 5.3 地热系统模型86-87
  • 第六章 地热资源量预测及综合分类评价87-104
  • 6.1 地热资源量的预测87-90
  • 6.2 地热资源评价90-104
  • 结论104-105
  • 参考文献105-112
  • 论文发表情况112-113
  • 致谢113-114
  • 详细摘要114-12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油田产出水型地热资源利用探讨——以大庆油田为例    翟志伟;施尚明;朱焕来;

松辽盆地北部不同成因类型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    黄福堂;

松辽盆地北部西部斜坡高台子油层三砂组沉积微相研究    王树恒;吴河勇;辛仁臣;祝彦贺;

松辽盆地北部英台—大安地区葡萄花油层油气分布规律    许建红;程林松;马丽丽;

大型凹陷向斜区油气倒灌式成藏——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为例    刘宗堡;付晓飞;吕延防;付广;庞磊;

松辽盆地反转期的界定    陈骁;李忠权;陈均亮;李洪奎;张彤;

松辽盆地北部泉三段河流相层序地层界面识别研究    胡治华;马艳荣;杨伟;王延奇;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嫩江组一段S1砂组沉积体系分析    徐德英;梁江平;辛仁臣;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压实胶结曲线建立方法及应用    李亚光;

松辽盆地北部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和成因类型及其气源探讨    黄福堂;

沉积盆地中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孙向阳;

中国中部克拉通沉积盆地与周边造山带的耦合关系    李江海;钱祥麟;

中国大陆主要沉积盆地地热特征及其盆地动力学意义    汪洋;

沉积盆地中的流体包裹体:理论基础、图解与分析方法(英文)    Jean DUBESSY;

沉积盆地渗流场和温压场耦合的模型研究    许鹤华;张健;熊亮萍;汪集旸;

沉积盆地对地震动的影响    袁晓铭;孙锐;

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流体特征与油气运聚    王雅峰;王占国;吕茜;李艳杰;徐友梅;宋铁星;

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底界晚白垩世陆相红层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杜学斌;解习农;任建业;陆永潮;程涛;苏明;郎朋林;

沉积盆地构造热演化研究进展:回顾与展望    何丽娟;汪集旸;

松辽盆地北部黑帝庙油层油源对比研究    李振广;李景坤;宋桂侠;

沉积盆地和沉积相    晨澜

大庆油田油气勘探三大领域获突破    孙大菲 记者  于忠斌 孙昊

新版世界沉积盆地地图公布    李菊香

承载希望的松辽盆地    记者 张云普 陶文忠

大庆油田去年生产原油4100多万吨    曹红涛许知春 王忠一

大庆勘探开发研究院 “三大领域”油气勘探取得突破    庆文

大庆油田确定26个重大攻关项目    张云普

油气并重看大庆    本报记者 陈玉强 刘祥飞

沉积盆地油藏形成条件研究 为寻找优质油藏提供依据    中科

大庆钻探完成松辽盆地最深井固井    记者 王志田通讯员 姚必清

松辽盆地北部沉积盆地型地热资源研究    朱焕来

松辽盆地北部浅层生物气形成条件及其资源潜力评价    马明侠

沉积盆地波动分析理论基础探讨    陈书平

松辽盆地北部上古生界热演化史恢复    王满

松辽盆地和海拉尔盆地裂缝储层地震预测研究    刘振宽

松辽盆地北部深层断陷地质结构及演化研究    侯启军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含油气系统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于建成

惠民凹陷古近纪构造与沉积演化及油气成藏模式    马士忠

松辽盆地北部早白垩世火山事件与地球动力学    章凤奇

松辽盆地东部哈尔滨—绥化地区构造演化及其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作用    崔军平

沉积盆地型地热田定量评价系统研究    王琦

松辽盆地北部升平地区地震资料解释与构造特征研究    党琳琳

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地震解释方法研究    张桂芳

松辽盆地北部火山岩的锆石U-Pb年龄及Hf同位素组成    金鑫

松辽盆地北部主要烃源岩天然气扩散损失量估算    高洪峰

松辽盆地北部石炭—二叠系构造—热演化史与生烃史的关系研究    史政

松辽盆地北部营城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周景斌

松辽盆地北部中浅层水化学场特征及共与成岩作用关系研究    陈秀营

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含油气系统研究    于建成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有效源岩评价    印大彬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