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中热能开发力学耦合水热过程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50:39
热度: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中热能开发力学耦合水热过程分析【摘要】:以化石燃料为基础构建的能源结构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干热岩(Hot Dry Rock,HDR)作

【摘要】:以化石燃料为基础构建的能源结构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干热岩(Hot Dry Rock,HDR)作为传统水热型地热的延伸,由于其环境友好性、清洁、可再生和空间分布的广泛性,被认为是21世纪最有潜力的新型能源。 世界目前开采和利用地热资源主要是水热型地热。干热岩是一种没有水或蒸汽的深部高温岩体,主要是各种变质岩或结晶岩类岩体。保守估计地壳中干热岩(3~10千米深处,其温度范围在150~650oC之间)所蕴含的能量相当于全球所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所蕴藏能量的30倍。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最新评价数据显示:中国大陆3~10千米深处干热岩资源总量相当于860万亿吨标煤;若能开采出2%,就相当于中国2010年全国一次性能耗总量(32.5亿吨标煤)的5300倍。 增强型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EGS),是采用人工形成地热储层的方法,从低渗透性岩体中经济地采出深层热能的人工地热系统,即从干热岩中开发地热的工程。干热岩的开发主要是采用人工形成地热储层,冷水通过注入井注入,进入人工产生的、张开的联通裂隙带,并与高温的岩体接触被加热,然后通过生产井返回地面,形成一个闭式回路,从而实现持续不断提取深部储层中热能的目的。 增强型地热系统中热能开发包含水力压裂和地热开采两个重要阶段。水力压裂阶段,低温高压流体通过注入井打入目标储层,导致天然存在的裂隙应力状态发生变化,从而引发岩石破裂而增大渗透率;地热开采阶段,冷水通过注入井进入人工压裂后的储层,与高温基质发生热交换,然后通过生产井流出到地面进行发电。在这两个阶段中,压力、温度和应力以及它们之间的耦合作用是控制水力压裂效果和热量产出特征的重要因素,也是EGS工程实施的关键科学问题。 本文进行了理论方法和场地应用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在理论方法方面,首先基于考虑温度和压力影响的Biot力学扩展方程,联合TOUGH2中的水热模型,建立了通用的力学耦合水热模型。然后在TOUGH框架内,采用有限元离散方法,建立了耦合数值模型,并开发了热-水动力-力学耦合模拟器TOUGH2Biot。通过两个一维问题和一个实际场地问题验证了所开发的模拟器的可靠性。在场地应用方面,基于随机裂隙网络的等效渗透张量方法和TOUGH2Biot数值分析了美国Desert Peak EGS水力压裂过程,评价了渗透率演化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井筒和储层耦合模拟器T2well数值分析了中国松辽盆地场地级EGS优化开采方案下的开发潜能,并进行了不确定分析。本次研究成果一方面可为以后EGS和地下流动系统中相关热-水动力-力学耦合研究提供必要的评价工具,另一方面可为将来中国EGS开发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干热岩 增强型地热系统 水力压裂 优化开采 热-水动力-力学耦合过程 数值模拟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314
【目录】:
  • 内容提要5-10
  • ABSTRACT10-19
  • 图目录19-23
  • 表目录23-24
  • 第1章 绪论24-42
  • 1.1 研究背景和选题依据24-26
  • 1.1.1 研究背景24-25
  • 1.1.2 选题依据25-26
  • 1.2 干热岩资源潜力和增强型地热系统示范工程26-30
  • 1.2.1 干热岩地热能潜力26-27
  • 1.2.2 EGS 示范工程27-30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30-39
  • 1.3.1 增强型地热系统储层改造和效果评价数值模拟30-33
  • 1.3.2 增强型地热系统地热能开采数值模拟33-34
  • 1.3.3 增强型地热系统数值模拟软件34-39
  • 1.3.4 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39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方法及路线39-40
  • 1.4.1 研究内容39
  • 1.4.2 技术方法和路线39-40
  • 1.5 论文创新点40-42
  • 第2章 增强型地热系统力学耦合水热模型42-58
  • 2.1 力学和水热耦合数学模型42-51
  • 2.1.1 水热过程数学模型42
  • 2.1.2 力学过程数学模型42-45
  • 2.1.3 井筒中水热耦合模型和井筒-储层水热耦合方法45-48
  • 2.1.4 TOUGH2 模拟器中相关过程刻画的改进48-50
  • 2.1.5 力学和水热耦合方法50-51
  • 2.2 力学和水热耦合过程的数值模型51-54
  • 2.2.1 时空离散51-54
  • 2.2.2 离散方程的建立54
  • 2.3 方程组求解方法54-56
  • 2.3.1 非线性方程组求解54-55
  • 2.3.2 线性方程组求解55-56
  • 2.4 本章小结56-58
  • 第3章 增强型地热系统力学耦合水热模型模拟程序开发58-74
  • 3.1 单机版计算程序开发58-61
  • 3.1.1 水热耦合模型求解模块58-60
  • 3.1.2 力学模型求解模块60
  • 3.1.3 井筒-储层水热耦合流程60-61
  • 3.2 计算程序并行策略61-68
  • 3.2.1 网格区域优化分割63-64
  • 3.2.2 数据读入和分配64
  • 3.2.3 系数矩阵的并行组装64-65
  • 3.2.4 线性方程组的并行求解65-68
  • 3.3 程序验证68-73
  • 3.3.1 一维固结沉降模型解析解和数值解对比68-69
  • 3.3.2 一维热传导引起的沉降模型解析解和数值解对比69-70
  • 3.3.3 与实际场地数据和 TOUGH2-FLAC3D对比70-73
  • 3.4 本章小结73-74
  • 第4章 美国 DESERT PEAK EGS 水力压裂过程数值模拟74-98
  • 4.1 DESERT PEAK EGS 水力压裂概况74-76
  • 4.2 水力压裂模型建立76-83
  • 4.2.1 概念模型76-77
  • 4.2.2 数学模型77-78
  • 4.2.3 模拟器选择和模型参数78-83
  • 4.2.4 网格剖分83
  • 4.3 模型校正83-88
  • 4.4 结果分析88-95
  • 4.4.1 温度时空变化特征88-90
  • 4.4.2 压力时空变化特征90-91
  • 4.4.3 渗透率变化时空演化特征91-95
  • 4.5 讨论95-97
  • 4.5.1 温度对水力压裂的影响95
  • 4.5.2 不同模式水力压裂比较95-97
  • 4.6 本章小结97-98
  • 第5章 中国松辽盆地场地级 EGS 地热能开采优化设计98-124
  • 5.1 松辽盆地 EGS 场地概况和靶区选择99-102
  • 5.1.1 区域地质概况99-101
  • 5.1.2 EGS 靶区选择101-102
  • 5.2 优化开采模型建立102-106
  • 5.2.1 概念模型102-103
  • 5.2.2 水热数学模型和优化目标103-104
  • 5.2.3 模拟器选择和模型参数104-105
  • 5.2.4 网格剖分105-106
  • 5.3 优化结果106-115
  • 5.3.1 优化后的参数106-108
  • 5.3.2 优化后的生产特征108-109
  • 5.3.3 优化后的温度和压力时空变化特征109-115
  • 5.4 模型不确定分析115-120
  • 5.4.1 布井方式的影响115-116
  • 5.4.2 渗透率的影响116-117
  • 5.4.3 裂隙间隔的影响117-118
  • 5.4.4 井筒直径的影响118-119
  • 5.4.5 埋深的影响119-120
  • 5.5 优化开采过程中的力学变化特征120-122
  • 5.6 本章小结122-124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124-128
  • 6.1 结论124-126
  • 6.2 建议126-128
  • 参考文献128-142
  • 附录A TOUGH2BIOT 中力学模型有限元离散142-150
  • 附录B 随机裂隙网络的渗透张量150-156
  • 附录C TOUGH2BIOT 模拟器输入输出文件和运行说明156-168
  • 主要符号说明168-170
  • 作者简介、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所获奖项170-174
  • 致谢17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地热系统调试的初探    沙立军;

碳晶电地热系统在日光温室番茄生产中的应用    赵云龙;于贤昌;李衍素;贺超兴;闫妍;

地热会议    

古今地热系统述评    黄林;

平庄盆地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及勘查靶区研究    王宇林,于常武,张立琴

赤峰市宁城热矿水田地热系统分析    刘大野,陈立云,刘民娟,邵显民,李艳秋

浅谈地热系统调试问题    张海志;关郁松;

广元地区龙门山前缘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分析    王帅成;王多义;程建;庞河清;肖艳东;左磊;

增强型地热系统数值模拟研究进展    王晓星;吴能友;苏正;曾玉超;

增强型地热系统的研究进展    毛永宁;汪小憨;呼和涛力;赵黛青;

上海地区采用工程型地热系统可行性的初步分析    徐剑斌;

新疆塔县盆地地热系统基本特征与成因分析    庞忠和;杨峰田;袁利娟;李义曼;

地热系统水—岩平衡的水化学计算    姚足金;

增强型地热系统孔隙/裂隙介质中多场耦合模拟方法    张可霓;许雅琴;

漳州地热系统基岩裂隙热水温度场数值模拟    曾玉超;苏正;吴能友;王晓星;

青藏高原地热资源信息系统    管彦武;

欧洲地热能委员会2008~2030年地热能战略研究议程    孙燕冬;

关中盆地复合型地热系统特征与可持续开发利用    庞忠和;黄天明;杨丰田;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开采数值模拟研究    陈琦;龚宇烈;徐琼辉;马伟斌;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的裂隙模拟方法    王洋;张可霓;

地热刚开十小时 地板起泡又变形    本报记者 王丹丹

地热地板加温和保湿的注意事项    

地热地板亟待铺装规范    本报记者 吕佳琪

传统建筑制冷供热方式正在发生改变    Tudor Van Hampton

贵州首个地热整装勘查项目告捷    王帮平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发展前景广阔    清华大学热科学与动力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热能工程系 姜培学 胥蕊娜 地力夏提·吾布力 张富珍

微软、谷歌一个忙搜索 一个开发新能源    于露

美最新地热能技术引地震担忧    荆晶

地热地板保养的特殊之道    魏晓瑜

火山开发有妙招:冷水注入,蒸汽出来    荆晶

中低温地热系统形成机制及评价研究    周立岱

二氧化碳羽流地热系统运行机制及优化研究    石岩

增强型地热系统人工压裂机理研究及应用    张庆

西藏尼木—那曲地热带典型高温地热系统形成机理研究    刘昭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中热能开发力学耦合水热过程分析    雷宏武

多相多组分THCM耦合过程机理研究及其应用    于子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