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北京的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可能联系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44:15
热度:

北京的极端天气事件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可能联系【摘要】:应用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可能联系,得到如下结论:(1)近30多年来高温和闷热事件在增

【摘要】:应用逐日观测资料分析了北京极端天气事件的变化及其与区域气候变暖的可能联系,得到如下结论:(1)近30多年来高温和闷热事件在增加,低温、大风、雷暴和大雾事件在减少,暴雨和沙尘暴的出现频率无明显的变化。(2)高温、闷热、低温、大风、雷暴、大雾存在较强年际变化但不具备明显周期性特征,暴雨和沙尘暴事件分别存在10年和8-10年的主周期变化。(3)年平均气温和高温、闷热、低温、大风等极端事件之间存在较强相关性。(4)北京年均气温具有较小的年代际变化和气候变率,与之具有高相关性的极端天气事件如高温、大风、低温等具有较大的年代际变化和气候变率。 【作者单位】:空军气象中心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气候变化 北京 极端天气事件
【分类号】:P467
【正文快照】: 引言在各种自然灾害中,气象灾害发生频率最高,危害也较大。统计显示,从1993年到2003年的10年间,气象灾害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的直接损失达21146亿元,每年侵吞着国民经济总产值的3%~6%[1]。重大的气象灾害往往由诸如高温、干旱、暴雨、雷电、大风、低温等极端天气事件引发,如1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黑龙江省气候变暖对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    周秀杰,张桂华,郑红,潘华盛

中国北方近50年温度和降水极端事件变化    翟盘茂,潘晓华

气候变化的事实、影响及对策    秦大河

近几十年中国极端气候变化格局    严中伟,杨赤

长江上游流域1961—2000年气候及径流变化趋势    王艳君,姜彤,施雅风

近百年来全球及南北半球温度变率    蔡嵩,李晓东

黄河流域降水序列变化的小波分析    邵晓梅;许月卿;严昌荣;

气候变化对北京水资源的影响    刘中丽,欧阳宗继

北京市水资源状况分析    邱化蛟,程序,常欣,郭淑敏,张爱军

510年来中国东中部地区气候干湿变化研究    宋保平,王张华,乐群,寇莹,符蕴芳

干旱化背景下区域产业发展适应对策——以陕北榆林市为例    刘晓琼;刘彦随;

太湖流域上游降水特征分析    罗潋葱,秦伯强,朱广伟

上海降水百年变化趋势及其城郊的差异    周丽英,杨凯

新疆极端降水的气候变化    杨莲梅

21世纪初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研究进展    胡宜昌;董文杰;何勇;

北京气候变暖与极端天气事件的格兰杰检验    张秀丽;郑祚芳;

我国冬、夏季气温、降水的相关及其与年代际、年际变化的关系    周晓霞;王盘兴;覃军;林开平;

中国黄土高原区域性暴雨时空特征研究    李智才;王毅荣;3朱林洪;

北京地区供暖度日指数和降温度日指数的变化特征    谢庄;虞海燕;于丽萍;胡天洁;李德平;

北京地区城市热岛的时空分布特征    郑祚芳;刘伟东;王迎春;

近30年来城市化进程对北京区域气温的影响    郑祚芳;郑艳;李青春;

海南省降水极值变化研究    吴慧;

北京极端天气事件的格兰杰检验    张秀丽;

近45年大连地区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及日较差变化    王秀萍;祝青林;

关中平原土壤水环境变化与植被建设    周旗

北京市都市农业的可持续性分析与评价    邱化蛟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    姚凤梅

陆面下边界对区域气候模拟的影响(LAI为例)及区域气候模式(CWRF+CLM)陆面遥感参数预处理研究    陆其峰

陕北农牧交错带荒漠化土壤发生特性与演变机制研究    齐雁冰

京津以南河北平原地下水演变与涵养研究    费宇红

黄河流域节水农业关键问题的区域特征研究    邵晓梅

黑龙江省土地覆盖景观格局对气候变化响应的研究    刘丹

中国地区极端气温变化的模拟评估及其未来情景预估    王冀

中国区域气溶胶的光学厚度特征和气候效应研究    胡婷

中国西北地区降水变化及其可能原因的诊断研究    杨晓丹

东亚地区夏半年水汽输送过程的气候特征及其与我国东部降水的关系    张雪梅

北极涛动、极冰与东北冬季气温的年代际变化关系    胡秀玲

年代际气候振荡的理论研究与诊断分析    张延宾

江淮地区梅雨期气温极端事件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李如琦

江淮地区梅雨期极端降水异常及其环流特征分析    刘明丽

以空气为携热介质的开式太阳能吸收式制冷循环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刘渝宏

中国极端气温的变化特征和模拟试验研究    刘吉峰

东北地区汛期降水异常及其与海温异常的关系    贾小龙

20世纪70年代中期北太平洋海温场年代际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高庆九

1951~1990年中国极端气温变化分析    任福民,翟盘茂

黑龙江气候变暖的时空变化特征    潘华盛,张桂华

三种干旱指标的比较和新指标的确定    张强,鞠笑生,李淑华

中国近四十年最高最低温度变化    翟盘茂,任福民

中国近45年来气候变化的研究    陈隆勋,朱文琴,王文,周秀骥,李维亮

气温极端值的选取与分析    潘晓华,翟盘茂

台风活动的气候突变    陈兴芳,晁淑懿

生物能否通过进化战胜气候变化的威胁    陈丹;

“气候变化”是一个骗局    卫奇;

关于成立国家海洋局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的通知    

保险业与气候变化    孙凯;沈海滨;

别用阴谋论观点看待气候变化    冯昭奎;

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    李烨;

中国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障碍——一项基于问卷的调查结论    许光清;郭会珍;原阳阳;董志勇;

小岛国联盟:关乎生死存亡的应对    王沛;党琦;

倾心气候研究 情系农业发展--记旱区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研究者肖国举博士    赵素贞;

奇尔科鲑鱼进化出强劲心脏,只为应对气候变化    方舟;

河西走廊中部近50a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刘洪兰;白虎志;张俊国;许爱琴;

气候变化对江西水稻生产的影响    胡菊芳;

气候变化对广西干旱灾害的影响    李艳兰;何如;覃卫坚;

廊坊的气候变化与冬小麦播期变化的关系    李茜;张绍恢;陈敏;

中国东部海区经向热力差异对夏季南京气候变化的影响    孙即霖;丛明;吴德星;高山红;

气候变化的全息统一观    黎清才;杨洪昌;谢考宪;

石河子地区近48年来气候变化对棉花产量影响分析    唐湘玲;吕新;

气候变化对河南粮食安全影响及防御策略分析    王淑香;

浅析气候变化对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的影响分析    梁树献;罗泽旺;王式成;杨亚群;程兴无;徐胜;

近50年中国东北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赵秀兰;

控制气候变化欧美矛盾重重    本报记者 黄勇

以科学发展观应对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    陈昌平(作者系州气象局局长)

美仍坚持对气候变化的立场    记者 王俊鸣

气候变化导致三江源区生态恶化    记者 刘毅

气候变化牵动经济脉搏    本报记者 朱隽

上市公司逐渐重视气候变化    本报记者 卢铮

联合国推出城市防御气候变化实用指南    素闻

中丹气候变化论坛在京举行    记者 刘静

气候变化呼唤“绿色消费”    记者 杨纯

气候变化适应危机求解    本报记者 游雪晴罗晖

西北干旱气候变化及其对全球变暖的响应研究    宋连春

欧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王伟男

近100年江河源区生态环境与气候演变趋势研究    胡良温

应对气候变化的贸易措施与WTO规则:冲突与协调    宋俊荣

气候变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影响评价    姚凤梅

近50年青藏高原积雪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因子的关系    马丽娟

应对气候变化法律制度研究    郭冬梅

祁连山东段0.8Ma以来的构造隆升与气候变化    邬光剑

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何云玲

基于电磁感应理论的极地海冰厚度探测研究    郭井学

气候变化对中小流域径流过程的影响研究    刘丽娜

低碳时代的区域发展博弈与中国对策    杨慧

江汉平原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影响的研究    纪道柱

天水地区气候变化及对林果生长的影响    马杰

应对节能减排政府间博弈行为模型研究    张鹏飞

青藏高原气候变化风险源时空特征及综合聚类研究    李爽

渭北旱塬地区气候变化的时空特征及突变性分析    孟丹丹

河南省小麦生产对气候变化响应及适应度评价    苏坤慧

高山林线树种太白红杉年轮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刘婧辉

气候变化对水稻生产影响的模拟研究    熊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