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秸秆覆盖与表土耕作对东北黑土根区土壤环境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36:05
热度:

秸秆覆盖与表土耕作对东北黑土根区土壤环境的影响【摘要】:为探索秸秆覆盖模式及表土耕作方式对东北黑土根区土壤环境调控效应,设置浅松覆盖(STS)、免耕覆盖(NTR)、浅松覆盖+压实(

【摘要】:为探索秸秆覆盖模式及表土耕作方式对东北黑土根区土壤环境调控效应,设置浅松覆盖(STS)、免耕覆盖(NTR)、浅松覆盖+压实(SCTS)、免耕覆盖+压实(NCTR)及翻耕秸秆不还田(对照TC)5个处理,分析其对黑土区土壤水、热、养分及物理特性时空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耕作,秸秆覆盖与土壤压实结合可改善土壤物理结构,春播期、秋收期0~50 cm土层容重分别降低1.32%~4.06%、0.81%~1.64%,0~30 cm土层有机质与速效养分含量分别提高4.89%~20.74%、1.94%~40.37%与7.18%~30.26%、1.22%~28.09%,0~70 cm土层生长期墒情增加6.83%~13.84%,调控苗期0~10 cm土层温度日温差减小0.5~2.8℃,且对表层各因素影响高于底层。秸秆覆盖模式可降低机械压实所引起的负效应,从高效可持续方面综合分析本试验条件下浅松压实覆盖(SCTS)在改善根区土壤环境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研究成果可为东北黑土区覆盖耕作措施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单位】: 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黑龙江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
【关键词】东北黑土 秸秆覆盖 耕作方式 土壤水分 土壤养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1109037) 黑龙江省博士后项目(LBH-Z10247) 黑龙江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21033) 东北农业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10RCB64);东北农业大学“青年才俊”项目(518025);东北农业大学大学生SIPT计划项目(201410224144) 黑龙江省粮食产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项目
【分类号】:S151.9
【正文快照】: 引言土壤环境的合理生产能力补偿与良性循环利用是确保旱作区农业增产的关键技术[1]。相关研究表明:耕作、覆盖、施肥、灌溉、土壤改良等方法均是改善营养因素及环境状况并快速调节土壤经济肥力的有效方式[2-7]。梁建财等[8]系统研究了不同秸秆覆盖模式对秋浇后盐渍化土壤的冻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冻融循环对黑土容重和孔隙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刘佳;范昊明;周丽丽;武敏;柴宇;刘艳华;

不同冻融处理土壤对镉的吸附能力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王展;张玉龙;虞娜;张玉玲;刘畅;

基于原位土壤观测的SWAT关键参数及模拟优化分析    欧阳威;蔡冠清;黄浩波;郝芳华;

冻融作用对黑土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    范昊明;钱多;周丽丽;武敏;

春季解冻期白浆土融雪侵蚀模拟研究    范昊明;郭萍;武敏;周丽丽;

冻融作用对草甸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范昊明;李贵圆;周丽丽;武敏;

草甸土近地表解冻深度对融雪侵蚀影响模拟研究    范昊明;武敏;周丽丽;张德禹;刘佳;

整地时期对东北雨养区土壤含水量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宋振伟;邓艾兴;郭金瑞;任军;闫孝贡;张卫建;

融雪侵蚀研究进展    范昊明;武敏;周丽丽;贾燕锋;

季节性冻融作用对黑土坡面磷素流失的影响    范昊明;黄东浩;周丽丽;靳丽;

模拟冻融循环对黑土剖面大孔隙特征的影响    王恩姮;卢倩倩;陈祥伟;

东北黑土冻融作用机理与春季解冻期土壤侵蚀模拟研究    刘佳

冻融和渗流耦合作用下粉煤灰土路基强度演变过程的研究    常明明

冻融条件下东北黑土磷素流失动力机制研究    黄东浩

酸化及冻融对氨氮在黑土中迁移活性的影响    彭丽欣

黑河中游不同景观单元土壤冻融交替条件下水热耦合过程    崔乐乐

冻融对土工参数影响的试验研究    罗小刚,陈湘生,吴成义

冻融作用对犁底层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邓西民,陈端生,王坚,朱文珊,刘丽平

冻融侵蚀研究进展    范昊明,蔡强国

保护性耕作:保护东北黑土资源的有效途径    杨学明;张晓平;

东北黑土退化原因及防治方法    徐晔春

东北黑土退化动态监测体系建设构想    庄剑;唐军利;侯淑涛;

黑土退化治理    新华;

X射线分析证实东北黑土中有濛脱类矿物存在    

土壤有效含水量的经验估算研究——以东北黑土为例    周文佐,刘高焕,潘剑君

东北黑土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张树彬;

东北黑土氨基糖的矿化动态及其对外源物质添加的响应    张威;何红波;解宏图;白震;张旭东;

不同母质发育的东北黑土的粘粒矿物组成研究    申聪颖;赵兰坡;刘杭;张志丹;姜亦梅;

东北黑土水土流失特点    张晓平;梁爱珍;申艳;李文凤;张学林;王玉玺;解运杰;刘凤飞;杨学明;

不同纬度下东北黑土黏粒化学组分的分布及其变异    郑庆福;赵兰坡;

东北黑土带玉米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新模式的实践与探究    陈占江;

“科技挖潜”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孙英威

“救救东北黑土地”    本报记者 李凤英 高峰

“沃土工程”为黑土地“增肥”    王若珣 记者  马云霄

如何解决土壤问题    伍西

东北黑土漫岗区拜泉县:四种方法服务全县    回莉君 潘庆宾

东北黑土带农田生态系统干旱脆弱性研究    于兴洋

长期不同种植模式下东北黑土理化性状和有机碳稳定性的差异研究    彭现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