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气候变暖背景下淮河流域昼夜降水演变特征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36:31
热度:

气候变暖背景下淮河流域昼夜降水演变特征研究【摘要】:利用淮河流域162个台站1961-2009年逐时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REOF分析、功率谱、Mann-Kendall突变检

【摘要】:利用淮河流域162个台站1961-2009年逐时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REOF分析、功率谱、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分析淮河流域昼夜降水基本特征及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淮河流域昼夜降水空间差别明显,总体呈北少南多分布;年夜雨量和夜雨日多于昼雨量和昼雨日,但不同季节和不同强度等级降水昼夜差异显著。气候变化导致淮河流域昼夜降水量格局发生改变,年夜雨量大部地区有增多趋势,年昼雨量呈东部减少而西部增多的趋势。REOF分析表明,年昼夜降水量空间模态基本划分为流域东北部、中北部、西北部、东部、西部和南部等6个高载场区。流域年昼夜降水量均存在7~9a显著主周期振荡,此外年昼雨量还存在2a左右次周期变化。M-K分析表明,年昼夜降水量均分别经历了一次减少和一次增多的突变,但未通过0.05的信度检验。 【作者单位】:安徽省气候中心
【关键词】:昼夜降水 时空分布 变化趋势 淮河流域
【基金】:中国气象局2009年气候变化专项(CCSF-09-10)和中国气象局气象新技术推广项目CMATG2010M15资助
【分类号】:P426.614
【正文快照】: 1引言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1-2]。气候变化正直接或间接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产生巨大影响[3-5]。近年来,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全球变化对降水频率和强度以及年际变化的影响[5-7]。不少研究发现,不同区域对全球变化响应程度不尽相同[8-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特征和趋势探讨    施雅风,沈永平,李栋梁,张国威,丁永建,胡汝骥,康尔泗

全球变暖背景下中国近海表层海温变异及其与东亚季风的关系    蔡榕硕;陈际龙;谭红建;

中国降水极值变化趋势检测    翟盘茂,任福民,张强

淮河流域夏季降水空间变率研究    周文艳;郭品文;罗勇;程兴无;黄昌兴;

淮河流域参考作物蒸散发的变化及对气候的响应    康燕霞;陆桂华;吴志勇;何海;

人类活动与全球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    丁一汇;

淮河流域主汛期降水气候特征及“旱涝急转”现象    王胜;田红;丁小俊;谢五三;陶寅;

梅州沙田柚采摘时间研究    黄茂栋;苏丽欣;赖国宜;

基于多项式典型相关方法选择长江下游降雨量预报因子    张曦;吴诚鸥;吴香华;

河南省不同强度降水变化及对水旱灾害的影响    余卫东;杨君健;朱晓东;

新疆南疆4月气温异常的同期环流特征分析    彭江良;卢英;易实;张越;黄文军;

贵阳喀斯特地区夏旱特征分析    黄桔梅;金建德;周治黔;黄世芹;袁淑杰;于飞;徐智慧;

1961~2008年临沂降水变化特征的气候分析    吕学梅;高安春;王新;申培鲁;

基于小波分析的西昌市降水时间序列变化特征    刘占明;胡宝清;祁晓凡;蒋忠诚;韩清延;闫妍;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广西降水集中程度的变化特征研究    覃卫坚;王咏青;覃志年;

山东省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年际变化及趋势分布特征    苑文华;郭铌;张立文;张艳红;

乌鲁木齐市近40年相对湿度气候特征分析    李瑞;柳芳;冉桂平;杨霞;

多陆面模式、多驱动场对新疆地区陆面过程模拟研究及结果集成    刘金婷

水文要素对人类活动响应的研究——以和田河流域为例    黄领梅

全球增暖背景下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特征变化及其数值模拟    蒋国荣

考虑植被影响的水文过程模拟研究    袁飞

浑善达克沙地稀树疏林草地生态系统研究:生物量、生产力与生态恢复途径    李刚

中国西北干旱区生态系统演化的长程效应研究    孙自永

近100年来中东亚干旱区对全球变暖的区域气候响应研究    王劲松

青藏高原冬春积雪对我国夏季降水分布的影响研究    朱玉祥

中国夏季降水的气候变率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王遵娅

晚全新世苏干湖年纹层沉积及其环境记录    周爱锋

几种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模型在湖南的适用性研究    朱海涛;刘寿东;汪扩军;帅细强;

中国冰川资源及其分布特征——中国冰川目录编制完成    刘潮海,施雅风,王宗太,谢自楚

西北气候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信号、影响和前景初步探讨    施雅风,沈永平,胡汝骥

新疆河流洪水与洪灾的变化趋势    吴素芬,张国威

艾比湖水面近50a变化成因分析    王前进,巴音查汗,马道典,曾庆江,姜逢清,王亚俊,胡汝骥

近2000年古里雅冰芯气候变化的子波分析    杨保,施雅风

山地冰川与湖泊萎缩所指示的亚洲中部气候干暖化趋势与未来展望    施雅风

天山中段及祁连山东段小冰期以来的冰川及环境    王宗太

当代新疆洪旱灾害扩大化: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    姜逢清,朱诚,穆桂金,胡汝骥

The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and Its Relation to the Summer Monsoon    陈文,Han-F.Graf,黄荣辉

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适宜性    赖纯佳;千怀遂;段海来;宋秋洪;俞芬;张轶秀;张静芬;

淮河流域汛期20d内最大日降水量概率分布    梁莉;赵琳娜;巩远发;包红军;王成鑫;王志;

河南省2001年水旱分析    白林龙;郭周亭;李鹏;

西安市降水频率变化特征分析    杨新;

大同市近50多年降水演变特征    李效珍;宋丽英;何正梅;王丽丽;徐鑫;

阳山近54年降水特征分析    谢玉宏;李文奕;唐建华;李永兵;

城市化对广州降水的影响分析    廖镜彪;王雪梅;李玉欣;夏北成;

我国梅雨研究回顾与讨论    黄真;徐海明;胡景高;

陕西省强降水日数变化特征    杨文峰;郭大梅;

1967—2008年青藏高原汛期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变化    王传辉;周顺武;时刚;

2003年淮河流域持续暴雨的卫星云图特征及大尺度环境条件分析    郑永光;陈炯;王洪庆;张焱;朱佩君;陈敏;白洁;陶祖钰;

2003年夏季江淮特大暴雨成因的分析    葛朝霞;曹丽青;

2003年淮河流域汛期特大洪水分析研究    钱曙华;刘睿卉;

2003年淮河流域大洪水的雨情、水情特征分析    毕宝贵;矫梅燕;廖要明;徐晶;

2003年淮河流域特大暴雨期间低纬环流分析    鲍媛媛;

淮河流域“6.30”暴雨雷达联合估测精度分析    杨洪平;万蓉;石燕;周昆;

浅谈淮河流域洪涝灾害特性与防灾减灾对策    徐慧;

2003年夏季淮河流域致洪暴雨成因的初步分析    卫捷;陶诗言;张小玲;

热带风暴与淮河流域水旱灾害    徐胜;梁树献;周国良;

淮河流域致洪暴雨雷达回波特征综述    宋子忠;刘娟;李金成;贾昌明;

淮河流域:主汛期暴雨频繁    本报记者 王兵 通讯员 韦炜

密切关注淮河流域雨量变化    记者朱隽

淮河流域强化汛期气象联防    通讯员  王兵 记者  聂建春

流域预报掌控淮河风云    林琳曾晓伟 简菊芳

西南华北淮河流域7月上旬降雨偏多三五成    钟燕平

淮河流域气象中心正式挂牌    曾晓伟;李赛

为啥感觉今年雨多    本报记者 朱隽

淮河流域出现持续强降水    林琳蒙嘉川

张德二解读天气变化    廉维亮

淮河流域气象中心酝酿在即    曾晓伟

不同天气系统对海南岛降水的贡献及其变化的研究    吴岩峻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对东亚降水模拟的检验    张莉

张掖盆地地下水对气候变化响应特征与机制研究    连英立

中国东部夏季降水准两年振荡研究    贾建颖

中国夏季降水的气候变率及其可能机制研究    王遵娅

农业干旱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张伟东

降水时空分布的信息熵研究    张继国

青藏高原气候动力学的数值模拟研究    包庆

中国地面太阳辐射长期变化特征及短期预报方法研究    马金玉

纵向岭谷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生态影响研究    何云玲

淮河流域暴雨时空演变特征及灾害风险评估    郝玲

五种干旱指数在淮河流域的适用性研究    茅海祥

淮河流域暴雨的时空变化及成因和预报物理模型    程华琼

淮河流域气侯变化及其对河流水质水量的影响研究    陈耀斌

Palmer指数在淮河流域的订正及应用    徐红

2007年7月淮河流域一次大暴雨的中尺度观测分析和数值模拟    狄靖月

基于GIS流域气象服务效益评估方法的研究    董学士

淮河流域暴雨的气候特征和环流分型    冯志刚

淮河流域冬春季土壤温湿异常对夏季降水异常的影响    孙丞虎

淮河流域农田近地层湍流通量特征研究    伍琼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