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水稻秸秆还田对福州平原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35:45
热度:

水稻秸秆还田对福州平原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稳定性影响【摘要】:为阐明早稻与晚稻生长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对秸秆还田的响应,以福州平原红壤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对秸秆还田

【摘要】:为阐明早稻与晚稻生长期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及其稳定性对秸秆还田的响应,以福州平原红壤水稻田为研究对象,对秸秆还田后早稻田和晚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其稳定性,包括粒径0.25 mm团聚体的百分含量R0.25、平均质量直径(MWD)、平均几何直径(GMD)和分型维数(D)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和对照样地,0~40 cm土层中早稻与晚稻生长期土壤均表现为水稳性团聚体组成以微团聚体(0.25 mm粒级团聚体)为主,团聚体粒级越大,含量越少;秸秆还田对0~40 cm土层中早稻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和微团聚体总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但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晚稻田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粒径0.25 mm)含量(p0.05),并显著减少了土壤水稳性微团聚体含量(p0.05);秸秆还田对早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GMD和D值影响均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晚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MWD和GMD值,显著降低了土壤水稳性团聚体D值(p0.05);秸秆还田对早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影响不显著,但显著增加了晚稻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p0.05). 【作者单位】: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研究所;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秸秆还田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 团聚体稳定性 稻田 福州平原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41571287;31000209) 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No.2014Y0054;2014R1034-3)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No.2014J01119)~~
【分类号】:S141.4
【正文快照】: 2.湿润亚热带生态地理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福州3500071引言(Introduction)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有着重大影响(Tisdall et al.,1982).一般将粒级0.25 mm的团聚体称为大团聚体,而粒级0.25 mm的团聚体称为微团聚体(赵红等,2011).土壤团聚体的数量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不同耕作措施下旱作农田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和全氮分布特征    武均;蔡立群;齐鹏;张仁陟;Yeboah Stephen;岳丹;高小龙;

短期氮添加对杨树人工林土壤表层水稳态团聚体的影响    邢玮;赵慧敏;徐钰;葛之葳;阮宏华;

种植年限对果园土壤团聚体分布与稳定性的影响    刘文利;吴景贵;傅民杰;梁运江;赵欣宇;

轮耕与施肥对渭北旱作玉米田土壤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王丽;李军;李娟;柏炜霞;

不同类型土壤团聚体化学稳定性分析    徐爽;王益权;

连续秸秆还田对黑土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及土壤肥力的影响    郝翔翔;杨春葆;苑亚茹;韩晓增;李禄军;江恒;

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对水稻生长、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酶活性的影响    韩新忠;朱利群;杨敏芳;俞琦;卞新民;

浮萍对福州平原稻田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分析    马永跃;仝川;王维奇;曾从盛;

秸秆还田对宁南半干旱地区土壤团聚体特征的影响    张鹏;贾志宽;王维;路文涛;高飞;聂俊峰;

免耕条件下秸秆覆盖对旱地小麦田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王海霞;孙红霞;韩清芳;王敏;张睿;贾志宽;聂俊峰;刘婷;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碳、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甘蓝产量的影响    邵泱峰;梅洪飞;潘忠潮;刘欢;王超琦;

土壤呼吸与土壤有机碳对不同秸秆还田的响应及其机制    曹湛波;王磊;李凡;付小花;乐毅全;吴纪华;陆兵;徐殿胜;

黑龙江西部地表覆盖保墒的抗旱造林技术    王力刚;李峰;王炜烨;刘文环;

麦秸还田下水氮管理对稻田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碳库的短期影响    王保君;王伟;胡乃娟;顾泽海;陈兵林;张政文;徐蒋来;朱利群;

东北地区玉米秸秆还田培肥机理及相关技术研究进展    梁卫;袁静超;张洪喜;闫孝贡;刘剑钊;蔡红光;沙洪林;迟畅;任军;

种植年限对山银花土壤质量的影响    张珍明;乐乐;林昌虎;林绍霞;张清海;何腾兵;

安溪茶园土壤团聚体组成及其对元素分配的影响    周国华;贺灵;白金峰;马娜;孙彬彬;曾道明;周子琦;朱晓婷;

添加玉米秸秆条件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对温度变化的响应    高淑青;王莉;曹志远;李梦瑶;张丹丹;易彩霞;

短期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大豆-冬小麦轮作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谢燕;陈曦;胡正华;陈书涛;张寒;凌慧;申双和;

作物秸秆直接还田思考与秸秆多途径利用商榷    靳海洋;蒋向;杨习文;贺德先;

保护性耕作对陇中黄土高原雨养农田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武均;蔡立群;罗珠珠;李玲玲;张仁陟;

果园土壤中结合态腐殖质组成特征    刘文利;付民杰;梁运江;吴景贵;

黄土丘陵区不同植被群落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分布    马瑞萍;刘雷;安韶山;党廷辉;

几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在黄土高原旱作农田的实践    张仁陟;黄高宝;蔡立群;罗珠珠;李玲玲;谢军红;

水保措施对褐土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研究    韩加强;高晓飞;路炳军;谭欣;王维;牛建利;

长期传统耕作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周振方;胡雅杰;马灿;薛天柱;郭映;魏国孝;

不同肥力水平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及对氮肥盐溶液的响应    徐爽;王益权;王浩;祝飞华;冉艳玲;陈静;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袁颖红;樊后保;李辉信;刘文飞;沈芳芳;郭虎波;

氮沉降对湿地松林土壤呼吸的影响    张徐源;闫文德;郑威;赵亮生;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提高大于0.25mm粒级水稳性团聚体在土壤增碳中的作用    于寒青;李勇;金发会;孙丽芳;

不同水稳性团聚体测定方法的对比研究    赵玉明;高晓飞;刘瑛娜;姜洪涛;

土壤水稳性团聚体测定方法改进    曲东,尉庆丰,张英利

长期不同施肥对黄泥土水稳性团聚体颗粒态有机碳的影响    周萍;潘根兴;

不同利用方式旱地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其碳、氮、磷分布特征    刘晓利;何园球;李成亮;姜灿烂;陈平帮;

两种水稳性团聚体分析法在不同耕作土壤中的表现    蘭士珍,刘文通,程晉福

植物根系提高土壤水稳性团粒含量的研究    吴彦,刘世全,付秀琴,王金锡

不同利用方式和开垦年限下红壤水稳性团聚体及养分变化研究    刘晓利;何园球;

不同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袁德玲;张玉龙;唐首锋;任秉枢;魏巍;

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黑土水稳性团聚体中磷的分布及其有效性    宋春;韩晓增;王凤菊;侯雪莹;张迪;

纳版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吴秀坤;李永梅;李朝丽;王自林;范茂攀;

不同植被覆盖对养分在土壤水稳性团聚体中分布特征的影响    袁俊吉;蒋先军;胡宇;李楠;谢德体;

长期施肥下水稻土中水稳性团聚体及其有机质分布规律    刘小粉;任图生;刘树福;杨光立;肖小平;

甘肃省四种农田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特征的比较研究    李晓航

荚膜细菌在土壤水稳性团聚体形成中的作用    周志峰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对土壤碳、氮储量及水稳性团聚体分布的影响    孙丽芳

侵蚀红壤水稳性团聚体中有机质与养分特点    王春燕

纳版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和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    吴秀坤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