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川东北元坝—通南巴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8:53
热度:

川东北元坝—通南巴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摘要】:依据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和稀有气体等资料对川东北元坝—通南巴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系

【摘要】:依据天然气组分、碳同位素和稀有气体等资料对川东北元坝—通南巴地区二叠系—三叠系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H_2S+CO_2)与(H_2S+CO_2+∑C_n)比值可以作为表征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程度的参数。元坝地区长兴组至须家河组二段、通南巴地区飞仙关组至须家河组四段天然气δ~(13)C_2变化幅度大于δ~(13)C_1,且δ~(13)C_2值介于-24.4%。~-36.7‰,表明存在油型气和煤型气混合,理论上各层系天然气碳同位素均应呈倒序分布,但元坝地区长兴组、飞仙关组和通南巴地区嘉陵江组天然气受TSR影响,仍表现为δ~(13)C_1δ~(13)C_2或δ~(13)C_1δ~(13)C_2δ~(13)C_3的正序分布。元坝地区须家河组三段、四段天然气δ~(13)C_2值大多重于-28%。,以煤型气为主,表现为δ~(13)C_1δ~(13)C_2δ~(13)C_3的正序分布。天然气稀有气体氦同位素R/R_a值分布于0.00881~0.02510,表现出典型的壳源特征,源于TSR的酸性气体和源于烃源岩热演化的有机酸对碳酸盐岩的溶蚀是该地区二氧化碳形成以及δ~(13)C_(CO_2)变重的主要原因。气-气及气-源综合对比表明,元坝—通南巴地区天然气成因类型可以划分为龙潭型(A1型)、混合型(A2型)和须家河型(B型),龙潭型和混合型主要来源于上二叠统龙潭组烃源岩,其中混合型混有少量须家河组来源气,须家河型主要来源于其自身层系的烃源岩。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关键词】天然气成因 碳同位素 热化学硫酸盐还原作用(TSR) 二叠系—三叠系 元坝—通南巴地区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1ZX050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30211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14CX02116A)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川东北是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探区之一,继 气系统综错复杂。因而,查明该地区天然气成因和宣汉一达县地区海相层系发现普光、毛坝场和双庙场 源,对本区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在对天然等含气构造带之后,近年在元坝一通南巴地区二叠 组分、碳同位素和稀有气体氦同位素等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沥青与古油藏研究    谢增业,田世澄,魏国齐,李剑,张林,杨威

四川盆地东北部海、陆相储层沥青组成特征及来源    朱扬明;李颖;郝芳;邹华耀;郭彤楼;

四川盆地震旦系-下古生界古油藏特征    黄文明;刘树根;马文辛;张长俊;魏全超;宋光永;曾祥亮;

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固体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气源指示意义    王铜山;耿安松;孙永革;熊永强;刘德汉;李霞;

川东北地区普光2井飞仙关组储层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    赵兴齐;陈践发;张铜磊;刘岩;吴雪飞;刘娅昭;刘芬芬;

川西坳陷中段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原油裂解成因天然气发现及成藏模式初探    刘四兵;沈忠民;吕正祥;罗小平;冷济高;

不同赋存状态油裂解条件及油裂解型气源灶的正演和反演研究    赵文智;王兆云;王红军;汪泽成;张水昌;王震;张庆春;

原油裂解成气反应机理、介质影响因素与判识评价    郭利果;田辉;靳永斌;甘华军;肖贤明;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天然气运聚效率    李吉君;卢双舫;薛海涛;胡国艺;谢增业;徐庆霞;

古油藏及其对天然气藏的控制作用研究进展    马文辛;刘树根;黄文明;

四川盆地东北部气田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固体沥青研究    秦建中;付小东;刘效曾;

东营凹陷民丰地区深层裂解气藏成因类型与成藏模式    刘华;蒋有录;徐浩清;宋国奇;蔡东梅;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布龙果尔泥盆系古油藏形成与破坏机制    宋到福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天然气生成动力学模拟与成藏研究    田辉

海相碳酸盐岩隐蔽油气藏勘探    郑天发

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天然气成因特征及其生成动力学研究    王铜山

四川盆地元古宇—下古生界天然气藏形成过程和机理研究    孙玮

川东北地区碳酸盐岩层系超压发育演化与成因机制    王存武

东濮凹陷深层天然气成藏机理研究    常振恒

渤南—孤北地区深层天然气成藏机理研究    李宗亮

天然气生成过程中氢同位素分馏动力学研究及应用    李吉君

川东南地区志留系小河坝组沉积体系及物质分布规律研究    朱志军

开放系统下不同类型烃源岩生烃动力学实验及应用    付小东

川东北地区普光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成藏演化    凡元芳

川东北礁滩气藏中固体沥青的地球化学研究    王涌泉

煤及海相页岩的生排烃动力学实验及初步应用    田静

黔中隆起及其周缘古生界碳沥青及其与古油藏成因关系研究    李凤

川东南—黔中及其周边地区烃源岩品质与环境控制因素研究    周传祎

黔南坳陷麻江古油藏储层特征评价    林家善

大巴山前陆天然沥青产状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武彬

川东北地区古油藏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陈俊先

四川盆地栖霞—茅口组天然气富集规律与有利勘探目标    邓剑

全岩热模拟新方法及其在气源岩评价中的应用    谢增业,蒋助生,张英,李剑,胡国艺,王春怡,李志生,罗霞

天然气中硫化氢硫同位素组成及沉积地球化学相    沈平,徐永昌,王晋江,王兰生

四川盆地东北部三叠系飞仙关组高含硫气藏H_2S成因研究    王一刚,窦立荣,文应初,张静,刘划一

四川盆地H_2S的硫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探讨    朱光有;张水昌;梁英波;戴金星;

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长兴组储层沥青反射率及含硫量特征    刘文斌;秦建中;孟庆强;李志明;腾格尔;付小东;蒋小琼;胡凯;

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鲕滩储层分布研究与勘探潜力分析    冉隆辉,陈更生,张健,杨雨

原油裂解气在天然气勘探中的意义    赵孟军,张水昌,廖志勤

川东石炭系气藏中固体沥青形成机理探讨    李艳霞;钟宁宁;

塔里木盆地志留系沥青砂岩的成因类型及特征    刘洛夫,赵建章,张水昌,方家虎,肖中尧

川东北高含硫化氢气藏中储层沥青的特征    胡安平;杨春;戴金星;马永生;郭彤楼;

通南巴构造带裂缝成因研究    樊靖宇;秦启荣;苏培东;

通南巴地区鲕滩储层评价    张国轶;

通南巴构造石炭系分布预测    陈振林,罗开平,陈晓

四川盆地通南巴构造飞三段储层研究    郎咸国;秦启荣;白立业;

川东北通南巴地区飞三段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李睿;厚东琳;

用卫星遥感对通南巴油气地质特征的研究    祁林;

川东北地区通南巴构造带裂缝储层的形成与天然气充注    张元春;邹华耀;李平平;匡大庆;

通南巴地区主要构造成因模式探讨    姜复东;苏培东;秦启荣;

通南巴地区灰岩区地震采集方法探讨    姜必庆,陈高

通南巴地区飞仙关组三段储层成因机制探讨    段新国;李英;李忠权;王洪辉;李仲东;李德敏;胡永章;

河坝1井试获高产天然气流    王孝祥 张学斌

川东北通南巴区块喜获高产工业气流    记者 张学斌

天然气点燃巴中发展希望    本报记者 陈明泉 郭望

勘探南方通南巴和元坝工区抗击特大山洪    记者 王孝祥 通讯员 尹德灿 庞玉梅 黄勇 曹荣

川东北勘探主战场向元坝和通南巴转移    记者 王孝祥张学斌

通南巴地区气藏地质特征及完井管柱优化研究设计    雷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