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360ka以来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古环境演化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8:07
热度:

360ka以来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古环境演化【摘要】:西太平洋暖池以年均28℃等温线为界,是全球海气交换最强烈的地区,也是许多重要水团、洋流的汇集地。大洋暖池的变化制约着亚洲、太平洋

【摘要】:西太平洋暖池以年均28℃等温线为界,是全球海气交换最强烈的地区,也是许多重要水团、洋流的汇集地。大洋暖池的变化制约着亚洲、太平洋区域,甚至全球气候变化和某些重要自然灾害的形成,是气候异常的源地之一,揭示西太平洋暖池的变化规律对于了解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了解西太平洋暖池的古环境演化过程,本文选取了位于西太暖池核心区ontong Java海台上的97322-4(00o01.7321′S,159o14.6625′E,水深:2362m)站位柱状样沉积物为材料,进行了浮游有孔虫G. ruber与N. dutertrei壳体δ18O、δ13C的地球化学分析和有孔虫群落组合特征的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比重建了360ka以来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的古环境演化过程,填补了该区域古海洋研究分辨率较低的空白。 通过与LR04标准氧同位素曲线的对比发现97322-4孔氧同位素地层到达MIS10期,共出现了四个冰期-间冰期旋回,次表层水变化幅度明显高于表层水,这说明次表层水对于环境的变化更为敏感,表明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的环境变化更多的发生在次表层水之中,即暖池的内部。97322-4孔在四个冰消期时均出现了浮游有孔虫壳体δ~(13)C低值事件,可能反应了亚南极模态水(SAMW)和南极中层水(AAIW)对于低纬热带海区的影响,这一事件也为冰消期δ13C低值事件在热带太平洋地区存在的普遍性提供了新的证据,同时也进一步证明了南极高纬地区对低纬热带海区的影响。 次表层种N. dutertrei壳体的δ13C值、底栖有孔虫丰度与U+B相对百分含量变化定性的反映了97322-4孔的古生产力变化过程,指示出研究区的古生产力存在冰期高,间冰期低的变化趋势,其驱动机制可能受控于温跃层深度类ENSO式的变动。 97322-4孔的上层水体结构变化,并没有体现出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特征,大致可以分为两个变化阶段:MIS10期~MIS7期,这一阶段温跃层整体呈变浅趋势;MIS7期以后,温跃层呈现出变深的趋势。 97322-4孔浮游有孔虫组合表现出十分强烈的热带特征,热带-亚热带的代表属种在种群中占绝对的优势,97322-4孔浮游有孔虫群落组合的波动比较频繁,但是并没有严格的遵循冰期-间冰期旋回交替的规律。岁差和半岁差周期存在较普遍,说明该区的有孔虫丰度变动存在着明显的热带驱动。高纬驱动的斜率和偏心率周期也有体现,说明高纬驱动对该区也有影响作用。 【关键词】:西太平洋暖池 有孔虫 上层水体结构 古生产力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P53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引言11-22
  • 1.1 古海洋学发展历程12-17
  • 1.2 西太平洋暖池古海洋学研究现状17-19
  • 1.3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19-22
  • 第二章 区域地质与海洋环境22-27
  • 2.1 ontong Java 海台附近区域地质概况22-24
  • 2.2 ontong Java 海台附近水文背景24-26
  • 2.3 ontong Java 海台附近气候状况26-27
  • 第三章 研究材料和方法27-35
  • 3.1 研究材料27-28
  • 3.2 研究方法28-35
  • 3.2.1 微体古生物样品处理28-29
  • 3.2.2 有孔虫群落组合鉴定分析29
  • 3.2.3 浮游有孔虫壳体氧碳同位素分析29-32
  • 3.2.4 年龄框架的建立32-34
  • 3.2.5 时间序列分析34-35
  • 第四章 97322-4 孔浮游有孔虫氧碳同位素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35-49
  • 4.1 引言35
  • 4.2 浮游有孔虫壳体氧同位素分析35-38
  • 4.3 浮游有孔虫壳体碳同位素分析38-43
  • 4.4 柱状样97322-4 中的δ~(13)C低值事件43-47
  • 4.5 小结47-49
  • 第五章 97322-4 孔上层水体结构变化49-56
  • 5.1 引言49-52
  • 5.2 97322-4 孔上层水体结构变化记录52-55
  • 5.3 小结55-56
  • 第六章 有孔虫群落组合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56-68
  • 6.1 引言56
  • 6.2 97322-4 孔浮游有孔虫主要属种变化56-65
  • 6.3 97322-4 孔基于底栖有孔虫所反映的古生产力变化65-67
  • 6.4 小结67-68
  • 第七章 结论68-71
  • 参考文献71-78
  • 论文发表情况78-79
  • 致谢79-8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全球变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陈宜瑜,陈泮勤,葛全胜,张雪芹

生物标志化合物与相关的全球变化    谢树成,梁斌,郭建秋,易轶,R.P.Evershed,D.Maddy,F.M.Chambers

240ka以来西赤道太平洋碳酸钙沉积特征及其古海洋学意义    向荣,阎军

赤道西太平洋暖池中更新世过渡期的古海洋变化    金海燕;翦知湣;成鑫荣;

西太平洋翁通—爪哇海台晚第四纪浮游有孔虫群与古温度变化    金海燕,翦知湣,刘东升

冲绳海槽末次冰消期浮游有孔虫δ~(13)C的宽幅低值事件    李铁刚,苍树溪,刘振夏,程振波,M.A.Hall,Y.Saito,S.Berne

暖池区1.53Ma以来上层海水变化的颗石藻证据    刘传联,张拭颖,金海燕,翦知湣

黑潮流系与暖池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研究    孙荣涛

南海ODP1143站有孔虫稳定同位素揭示的上新世至更新世气候变化    田军

渭北奥陶系的放射虫燧石岩    梅志超,卢焕勇,李文厚

东太平洋海盆430柱沉积物特征与地层    沈华悌

局地土地利用变化现实情景研究    王成;魏朝富;邵景安;李阳兵;蒋伟;

21世纪中国地理学发展的若干思考    葛全胜,吴绍洪,朱立平,张雪芹

南海西部表层沉积物碳酸盐分布特征及其溶解作用    李学杰,陈芳,刘坚,黄雪华

南海东岛湖泊沉积物中的生态环境记录    刘晓东,孙立广,赵三平,尹雪斌,谢周清,罗泓灏

我国中低纬度末次冰消期气候转暖与高纬度气候变化的关系    王淑云;吕厚远;刘嘉麒;

东海泥质区单体正构烷烃的碳同位素组成及物源分析    郭志刚;杨作升;林田;李钜源;

洛川黄土剖面末次冰期间冰段弱古土壤(L_1SS_1)分子化石及其古植被与古环境    杨明生;张虎才;雷国良;张文翔;樊红芳;常凤琴;牛洁;陈玥;

若尔盖高原全新世气候序列的类脂分子化石记录    郑艳红;周卫健;谢树成;

汾渭盆地全新世古洪水和侵蚀沉积事件研究    查小春

关中平原土壤水环境变化与植被建设    周旗

末次冰期东海南部沉积物特征和物源分析    金秉福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以来古海洋环境演化的若干特征    曹奇原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全新世的古环境演化    常凤鸣

罗布泊现代盐湖沉积与近两千年气候变化遥感研究    谢连文

近4万年来冲绳海槽物质来源的定量估计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刘焱光

柴达木盆地贝壳堤剖面有机分子化石与沉积环境    李斌

东亚南北气候区现代土壤及湖相沉积中生物标志物特征与气候意义    王永莉

东北地区晚全新世泥炭沉积的植硅体气候指示意义研究    张新荣

基于遥感的巢湖流域环境变化研究    周迎秋

末次间冰期北京西山高分辨率植被演化与环境变迁研究    葛永刚

环境变化和灾害对陕西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丁敏

云南宝秀盆地27kaB.P-15kaB.P间泥炭沉积分子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古气候重建    莫晓勇

苏北盆地兴化孔中更新世的古植被和古气候记录    王丹

黄土丘陵沟壑区LUCC与区域水分盈亏响应机制研究    梁小英

“3S”技术支持下的贵州岩溶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金光华

淮河上游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高分辨率地球化学研究    李新艳

洛川地区末次冰期植被波动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程红

基于遥感的巢湖岸线及外流通道的变化研究    高超

厄尔尼诺的发生与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海温异常    李崇银,穆明权

地球圈层相互作用中的深海过程和深海记录(II):气候变化的热带驱动与碳循环    汪品先;翦知湣;刘志飞;

西太平洋翁通—爪哇海台晚第四纪浮游有孔虫群与古温度变化    金海燕,翦知湣,刘东升

赤道西太平洋暖池中更新世过渡期的古海洋变化    金海燕;翦知湣;成鑫荣;

冰期旋回中西太平洋边缘海的季节性与暖池的多变性    汪品先

关于ENSO本质的进一步研究    李崇银

东海东北部春季若干重要水文结构的分析    汤毓祥,李兴宰,赵哲,李载学

渐新世初大冰期事件:南大西洋ODP1265站的记录    拓守廷;刘志飞;赵泉鸿;成鑫荣;

1997—1998年El-Nio至La-Nia期间东海黑潮的变异    袁耀初,刘勇刚,苏纪兰

越南岸外晚第四纪上升流与东亚夏季风变迁    黄宝琦,苑知湣

从微体化石看西太平洋暖池的形成与演化    翦知湣,李保华,王吉良

生物标志化合物与相关的全球变化    谢树成,梁斌,郭建秋,易轶,R.P.Evershed,D.Maddy,F.M.Chambers

全球变化的集成研究    葛全胜,陈泮勤,张雪芹

IGBP未来发展方向    陈宜瑜

有序人类活动与生存环境    叶笃正,符淙斌,季劲钧,董文杰,吕建华,温刚,延晓冬

古海洋研究中的地球化学新指标    陈建芳

赤道西太平洋暖池形成原因探讨    吴增茂,吴德星,盛立芳

印度尼西亚海道关闭对气候的影响:一个数值模拟研究    俞永强;周祖翼;张学洪;

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与我国江淮流域夏季旱涝的成因分析    励申申,寿绍文

西太平洋暖池近3万年来的沉积序列及其环境特征—WP92-3柱样的REE记录    颜文;陈木宏;李春娣;汤贤赞;陈忠;郑范;

赤道太平洋纬向风和流异常与西太平洋暖池纬向运移    齐庆华;侯一筠;张启龙;

强热带风暴“碧利斯”造成异常强降水的气候背景    何慧;李艳兰;覃志年;廖雪萍;

西太平洋暖池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    陈锦年;王宏娜;吕心艳;

南印度洋海温偶极子型振荡及其气候影响    贾小龙,李崇银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移动路径的年际变化及其机理研究    黄荣辉;陈光华;

1997/1998年ElNio事件发生、发展可能机制的进一步研究    岳彩军;陆维松;

西太平洋暖池海温异常及对东亚环流的影响    张震宇;王志刚;李万里;程哲;

1997/1998 El Nino事件发生、发展可能机制的完善    岳彩军;陆维松;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对热带东西太平洋海温的响应    张善强;

末次盛冰期以来东海内陆架古环境演化    徐方建;李安春;肖尚斌;万世明;刘建国;张永超;

冷暖ENSO年西太平洋海气热通量交换的低频振荡    程华;

末次冰期以来西太平洋暖池地区表层海水温度和氧同位素变化及其古气候学意义    徐建;KUHNT Wolfgang;HOLBOURN Ann;ANDERSEN Nils;

晚第四纪热带边缘海微体古生物群与季风气候的演变特征    陈木宏;向荣;刘建国;张兰兰;董艺辛;

西峰剖面碳酸盐含量的变化及其古气候恢复    孙玉兵;陈天虎;谢巧勤;

关于国际植硅体分类命名进展的介绍    李泉;

西峰黄土剖面碳酸盐变化及其古气候记录意义    孙玉兵;陈天虎;谢巧勤;

上虞发现大规模第四纪石冰川群踪迹    记者 张先余

再续中国黄土古环境研究的辉煌    本报记者 操秀英

省制定具有科学价值的古化石名单    记者 刘佳

热烈庆祝海洋沉积与环境地质国家海洋局重点实验室成立    

庆元发现第四纪冰川运动遗迹    记者 吴晓鹏 通讯员 张建平

570万年前曾生物勃发    记者 张建松

探索地球深海奥秘研究工作启动    记者 陈卫东

南海南部曾“生物勃发”    张建松

25万年来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古海洋学研究    路波

尕斯库勒湖泊钻孔记录的地球化学元素变化及古环境演化    范喆

黄东海陆架晚第四纪古环境演化及海平面变化    庄丽华

西太平洋—印度洋—青藏高原气候系统在南海夏季风爆发过程中的作用    于乐江

黑潮流系与暖池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古环境研究    孙荣涛

热带西太平洋边缘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研究    赵京涛

西太平洋暖池区中更新世以来古海洋学研究    唐正

25k a B.P.以来黑潮流域古环境演化对高频全球变化事件的响应    南青云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全新世的古环境演化    常凤鸣

兰州三万年以来古气候演化与古环境重建    杨桂芳

360ka以来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古环境演化    王海霞

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Ontong-Java海台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研究    春梅

热带西太平洋暖池以及大气环流的长期变动趋势研究    傅方奇

南黄海SYS-0701孔氧同位素3期以来有孔虫组合特征与古环境演化    王飞飞

末次冰盛期以来黑潮流域的古环境演化    江波

黄河中游上第三系沉积地层及其古环境演化    刘艳霖

西格陵兰全新世古环境演变初步研究    任健

MD01-2376岩心所反映的印度尼西亚穿越流230ka以来的变化特征及其对地轨因素的响应    刘伟

三峡库区巫山望天坪沉积物环境磁学特征研究    侯跃伟

末次冰消期岷江上游叠溪湖相沉积记录初步研究    毛雪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