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暖脐巴布剂的药学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7:41
热度:

暖脐巴布剂的药学研究【摘要】:目的将医院制剂“加味暖脐散”由散剂改为巴布剂。方法1.根据处方药物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对提取工艺用正交试验进行了研究与优选;2.通过单因素法筛选出黏着

【摘要】: 目的将医院制剂“加味暖脐散”由散剂改为巴布剂。 方法1.根据处方药物有效成分的理化性质,对提取工艺用正交试验进行了研究与优选;2.通过单因素法筛选出黏着剂和三相加入顺序;采用均匀设计优选空白巴布剂基质配比;利用扩散池法进行了体外透皮吸收研究,并筛选出渗透促进剂的最佳用量以及药物与基质的最佳配比;3.参照2005版中国药典规定进行了质量控制研究,并制定了质量控制标准,即以对照药材及化学对照品为对照,分别对处方中药物进行薄层色谱鉴别研究;以吴茱萸中吴茱萸次碱的含量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定量研究;4.采用暖脐巴布剂单次给药和连续给药对大鼠完整皮肤的影响进行皮肤刺激性试验;5.按照药典规定和要求进行了制剂的初步稳定性考察。 结果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吴茱萸用2倍量70%乙醇室温浸泡1h,以总量24倍70%乙醇,均分2次回流提取,每次1小时,滤过,滤液合并,减压浓缩(T=50℃,P=0.01pa)至相对密度为1.05左右的浸膏;丁香、肉桂、小茴香、艾叶4味药材及吴茱萸药渣加8倍量水,不浸泡,提取7 h,收集挥发油及水提液,并将滤液常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0(60℃)左右的稠膏。 单因素法筛选出黏着剂为卡波姆、聚丙烯酸钠和CMC-Na,先将Ⅱ、Ⅲ相混合,再加入Ⅰ相;均匀设计确定最佳基质配比为卡波姆:PANa:CMC-Na:PVA:甘油:丙二醇=1:2:1.6:1.5:6:4。体外透皮吸收试验考察出加入3%氮酮及基质:药物为5:1时,效果最佳。 薄层色谱鉴别,斑点分离效果好、阴性对照无干扰;高效液相色谱法适合暖脐巴布剂中吴茱萸次碱含量的质量控制,根据三批成品的测定结果,暂定本品每贴含吴茱萸以吴茱萸次碱(C18H13N3O)计,应不低于0.8 mg。 经考察,暖脐巴布剂对皮肤未见明显的刺激作用。 初步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品制备工艺合理、质量稳定。 结论本课题对验方进行了研究,为其进一步的制剂与新药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暖脐巴布剂 提取工艺 成型工艺 质量标准 皮肤刺激性试验 初步稳定性试验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0
【分类号】:TQ461
【目录】:
  • 摘要9-10
  • ABSTRACT10-12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12-25
  • 一 处方药物组成及方解12-15
  • 二 中药巴布剂研究进展15-21
  • 三 选题依据和意义21
  • 四 中药巴布剂目前存在的问题21-22
  • 参考文献22-25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部分25-67
  • 第一章 暖脐巴布剂提取工艺研究25-37
  • 第一节 吴茱萸提取浓缩工艺研究25-32
  • 一 吴茱萸提取工艺研究25-29
  • 1 仪器与材料25
  • 2 方法与结果25-29
  • 二 吴茱萸浓缩工艺研究29-32
  • 1 仪器与试药30
  • 2 方法与结果30-31
  • 3 讨论与小结31-32
  • 第二节 方中其它药材提取工艺设计32-36
  • 1 药材的检测32-33
  • 2 提取工艺研究33-36
  • 3 讨论与小结36
  • 参考文献36-37
  • 第二章 暖脐巴布剂成型工艺研究37-50
  • 第一节 空白基质研究37-43
  • 1 仪器与试药37
  • 2 黏着剂的筛选37-38
  • 3 三相加入顺序的考察38
  • 4 均匀设计优选基质配方38-41
  • 5 讨论41-43
  • 第二节 制备工艺研究43-47
  • 1 渗透促进剂的研究43-45
  • 2 含药基质研究45-46
  • 3 暖脐巴布剂制备工艺的确定46
  • 4 讨论46-47
  • 第三节 暖脐巴布剂体外透皮吸收和体外释放度研究47-48
  • 1 试验材料47
  • 2 试验方法与结果47-48
  • 3 讨论48
  • 参考文献48-50
  • 第三章 暖脐巴布剂质量标准研究50-62
  • 1 仪器与试药50
  • 2 鉴别50-53
  • 3 检查53
  • 4 吴茱萸次碱的含量测定53-58
  • 5 讨论58
  • 参考文献58-59
  • 暖脐巴布剂质量标准59-62
  • 第四章 暖脐巴布剂皮肤刺激性试验62-65
  • 1 试验动物62
  • 2 暖脐巴布剂单次给药对大鼠完整皮肤刺激的影响62-63
  • 3 暖脐巴布剂连续给药对大鼠完整皮肤刺激的影响63-64
  • 参考文献64-65
  • 第五章 暖脐巴布剂初步稳定性研究65-67
  • 1 仪器与试药65
  • 2 考察项目65
  • 3 试验条件及结果65
  • 4 讨论65-67
  • 附录67-72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2
  • 致谢7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风湿灵薰洗剂的质量标准研究    裴太蓉;吴懋方;黄宇;

巴布剂透皮给药基质的研究    韩冬,崔黎丽,李国栋

均匀设计法优选玄丹巴布剂基质配方    孟舒;关艳敏;刘丹华;杨丹;刘婷立;

中药巴布剂研究概况    刘淑芝,汤亚池,费虹

不同产地吴茱萸中吴茱萸碱及吴茱萸次碱的含量对比分析    张丽丽,张丽艳,杨玉琴,李健,魏升华

均匀设计法在筛选巴布膏剂基质处方中的应用    陈穗,陈胜辉,曾婷婷

矿泥巴布剂的研制    吕育齐;杨东诚;

丁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军锋;张树军;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吴茱萸提取物中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及吴茱萸内酯的含量    吴建平,谭桂山,徐康平,易登峰,邓银华,黄朝晖

中药巴布剂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尧睿;

萸黄连的炮制辅料——吴茱萸汁的提取工艺优选研究    蒋孟良;陈卫红;廖建萍;刘晗;马河;

玄丹巴布剂治疗乳腺增生的药学研究    孟舒

降压巴布剂的透皮吸收与促渗剂筛选研究    彭丽华

痹舒巴布剂的研究    刘新

寄生通络巴布膏的研制    何慧

吴茱萸指纹图谱的研究    雷培海

喘敷灵巴布剂的药学研究    杜松云

痹康巴布剂的研制    朱日然

盐酸氟西汀巴布剂的研究    杨鹏

1,2-二甲基-3-羟基-4-吡啶酮遗传毒性的研究    吴世德;刘萍;冯国昌;禚金花;姚玉娜;

自拟排气汤治疗结肠肝脾曲综合征220例    渠敬文

晚期肝硬化腹水71例治疗体会    田九洲,张立仿

自拟清脂饮降脂疗效观察    张栩,崔云双

当归芍药散加减治疗脂肪肝76例    王瑞芳,王燕青

中药含漱疗法治疗牙痛    胡磊,单夏青

中药在减少慢性肾炎激素治疗之不良反应的应用    江鹏

豁痰祛瘀汤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60例疗效观察    倪代梅;班文明;

黄连的临床应用和注意事项    李恩来;朱慧;潘秀芳;

针灸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探讨    王蔚琳;

茯苓皮中生物活性物质提取及成分分析    程水明;桂元;黄文;

舒血宁注射液对老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研究    洪燕;袁红梅;

不同天数的艾烟刺激对大鼠肺、脑组织影响的实验研究    陈华德;欧阳湘云;

艾烟空气消毒的研究进展    张国山;常小荣;兰蕾;石佳;刘密;谭静;

杜仲的化学成分、药理及炮制研究进展    丁嘉信;李慧芬;崔伟亮;李荣荣;

粉被虫草提取物对免疫功能的作用    刘杰麟;

菊花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孙桂菊;张菲菲;马永建;苗苗;杨立刚;王少康;谢建军;康学军;

巨大口蘑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抑菌作用的研究    张倩勉;莫美华;

千金藤属植物生物碱提取方式    储美娜;朱毅;

伤科消炎巴布膏的渗透促进剂研究    田磊;杨大凯;陈武;

久泻灵颗粒剂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实验及临床研究    吴玉泓

一种新型虫草生物学及其活性物质的研究    李蓉

微波辐射法聚乳酸及其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吴迪

黄芪注射液对肺癌小鼠模型作用机制初探    陈冠豪

阿胶低肽及其制剂的研究    付英杰

植物类中药寒热药性与化学成分相关性的文献研究    杨波

青龙衣抗肿瘤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曲中原

太白蓼和朱砂七提取物抗病毒及抑菌活性研究    张为民

白花蛇舌草抗肿瘤有效部位黄酮和多糖的纯化及其脂质体复合物的研究    杨培民

不同年份蕲艾的理化效应差异研究    戚曙光

不同居群栝楼分子遗传多样性及生物碱分析    陈龚莉

荷花化学成分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郭兴峰

小檗碱对小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促凋亡作用    焦晴晴

掌叶大黄根腐病病原物研究    刘亚亚

中药五号栓治疗宫颈糜烂湿热下注证临床观察    代波

四妙君逸软膏外用于肛肠病术后镇痛的长期毒理学实验研究    李芳

口气清新泡腾片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    龙书可

锡类散加味灌肠治疗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研究    周继勇

吴藿降压滴丸的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文雅萍

薏人防晒乳防晒功效的实验研究    潘颖珍

高分子材料在医药制剂中的应用    贾淑琴

莱菔汤促进妇产科术后肠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    汪梦莲

猪牙皂的薄层色谱鉴别研究    王京霞,许家鸾

活血降压方治疗高血压病102例    徐贵成,张流成

温里药对小白鼠胃肠推进运动及药物性腹泻的影响    张明发,范荣培,郭惠玲,李蕊梅,解公林,李石兰

阿麒帖止痛效果的实验研究    徐江雁,周运峰,李根林

单一保湿剂体外保湿功能的评价    秦允荣;王昌涛;何聪芬;赵华;兰社益;邱显荣;董银卯;

10种中药植物杀菌活性研究    陈仕江;丁伟;杨帮;吴孝波;

雪上一枝蒿巴布剂的研制    赵颖;林亚平;

丁香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卢丹,李平亚

中药厚朴与吴茱萸有效成分的毛细管电泳分析    辛龙涛

颈舒巴布剂制备工艺的研究    庄桂霞,袁学勤,胥云

巴布剂的研究进展    杜倩,潘金火

正交设计法优化巴布剂基质处方    奚炜,胡晋红,朱全刚,刘继勇

巴布剂透皮给药基质的研究    韩冬,崔黎丽,李国栋

巴布剂贴膏基质的工艺研究    张剑飞 ,边际

我国第一个“国药准字”的巴布剂复方紫荆消伤膏的诞生    

α细辛脑巴布剂的制备和体外经皮渗透性的研究    周晖;王东凯;

盐酸格拉司琼巴布剂的质量评价    朱裕林;柳正青;朱全刚;

正交试验法优化巴布导电胶贴制备工艺    徐花荣;郝保华;

巴布膏剂研制的一些问题    徐晖;王绍宁;谷野;郑俊民;

雷公藤巴布剂的抗炎免疫药理作用研究    万军梅;王剑;谢韬;陈志军;王凤娟;

中药(巴布剂)膏药成型设备的设计与研制    孙永俊;马瑞;

苗药巴布剂——平喘止咳贴、行气通便贴    张高红;曹宇浩;林开忠;

类风关巴布剂穴位贴敷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研究    叶天申;张劲军;谢文霞;

消定膏巴布剂的体外透皮吸收实验研究    焦正花;李秀娟;罗燕梅;闵云山;

“类风关巴布剂”穴位贴敷对CIA大鼠滑膜细胞P53、Bcl-2、NF-κβ及其分泌的IL-1β、TNF-α的影响    朱小春;邹贤斐;林向阳;陈勇;叶天申;

消胀巴布剂治疗肝硬化腹水大鼠疗效观察及对胃肠动力的影响    曾贞;邢枫;刘成海;

正交试验法优选散结止痛巴布剂的提取工艺    王丽梅;弓艺涓;努尔拉江·帕合尔丁;王建新;沈腾;陈云亮;

实胀方与虚胀方辨证敷脐对肝硬化腹水的作用    刘成海;张雅丽;蔡俊萍;薛惠明;陈建杰;冯年平;史美育;

哮喘大鼠气道上皮癌基因c-fos表达异常及喘敷灵巴布剂对其干预的研究    万力生;朱锦善;王霞灵;鲁艳芳;范红霞;邱静宇;

在运动中体验“HORXIS”    陈思

二十一世纪我国传统膏药的发展前景    唐良平 朱传先 张翼

含水杨酸甲酯类巴布剂与阿斯匹林消炎效果比较    伊藤 干雄 等 白翔 摘录

好及施 安全治疼痛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主任 黄东生

水杨酸乙酯巴布剂透皮吸收治疼痛    黄守坚

消炎镇痛零距离    本报记者 张力 何瑶

新型辅料助推中药经皮给药制剂发展    徐亚静

透皮制剂成市场新宠    陈国东

HORXIS疼痛领域显身手    文广

好及施“知冷知暖”    本报记者 刘正午

中药复方经皮给药制剂—癌痛巴布剂的研制    李智勇

痛块消巴布剂制剂工艺及治疗癌痛的临床和机理研究    赵炜

那如-3巴布剂的透皮吸收特性及改善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病变的机理    刘志敏

玄丹巴布剂治疗乳腺增生的药学研究    孟舒

穿心莲内酯体内转运与药动学研究    丁志英

超微如意金黄散巴布膏剂的制备及其体外透皮吸收作用与主要药效、临床疗效的研究    彭艳梅

暖脐巴布剂的药学研究    冯彩云

散结止痛巴布剂药学及初步药效学的研究    王丽梅

清紫巴布剂的药学研究    董薇薇

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医证治探讨及其外用巴布剂的研制    杨辉

两头尖巴布剂制备及质量标准的研究    路立峰

双黄巴布剂的研制与体外透皮吸收研究    李玲慧

双氯芬酸钠巴布剂的研制及体内外透皮动力学研究    刘秀洁

六合丹巴布剂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王琳芝

六合丹巴布剂制备工艺及质量标准研究    王琳芝

灯盏花素巴布剂研制    鹿静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