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中充电控制芯片的研究与设计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7:07
热度: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中充电控制芯片的研究与设计【摘要】:所谓绿色能源就是清洁、无污染、可重复利用的能源种类。在各种绿色能源中,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前景最为广阔。其中采用光电转换的独立光伏发

【摘要】: 所谓绿色能源就是清洁、无污染、可重复利用的能源种类。在各种绿色能源中,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前景最为广阔。其中采用光电转换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是太阳能开发利用的主要形式之一。在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中,要稳定高效地运行整个系统,储能环节必不可少。目前大多数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中储能环节都采用VRLA蓄电池,由于其对充电控制的要求较高,所以高性能的VRLA蓄电池充电控制器对于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VRLA充电控制芯片多采用定电流、定电压的设计,无法满足不同种类VRLA蓄电池对充电控制的要求,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推广使用。在深入研究VRLA电池在四种模式下充电特性的基础上,论文提出一种高性能、低功耗、可编程控制的自适应VRLA电池充电控制芯片。 该芯片通过与单片机以及其他检测电路和DC-DC变换器协同工作,利用电流环作为内环、电压环作为外环的双环控制拓扑,为各种型号的VRLA电池提供不同模式下所需的充电电流和电压,并具有在不同充电状态间自由切换的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VRLA蓄电池充电的效率和可靠性,延长了其使用寿命,进而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在上述基础上,论文给出了所设计的控制芯片的系统结构,并划分了功能模块。文中详细论述了各个组成模块的功能、电路结构,并采用Cadence SpectreS仿真器进行了仿真验证。芯片用BCD工艺设计,已经流片,并对其系统功能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证明,该控制芯片的功能和性能均符合设计要求。 【关键词】:太阳能 独立光伏系统 VRLA蓄电池 充电控制芯片 可编程 电压环 电流环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M6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图目录8-11
  • 表目录11-12
  • 第1章 绪论12-17
  • 1.1 世界能源现状12
  • 1.2 绿色能源的利用12-13
  • 1.3 太阳能利用背景和现状13-15
  • 1.3.1 太阳能的优势13-14
  • 1.3.2 太阳能的利用方式14-15
  • 1.3.3 太阳能利用现状15
  • 1.4 研究内容和目标15-17
  • 第2章 光伏发电系统17-35
  • 2.1 光伏发电技术现状与发展17-18
  • 2.2 光伏发电系统的种类18-19
  • 2.2.1 并网光伏发电系统18
  • 2.2.2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18-19
  • 2.3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组成19-35
  • 2.3.1 光伏阵列20-22
  • 2.3.2 系统控制器22-28
  • 2.3.3 变换器28-29
  • 2.3.4 负载特性29-30
  • 2.3.5 储能环节30-34
  • 2.3.6 充电控制器34-35
  • 第3章 充电控制芯片的设计35-96
  • 3.1 影响VRLA电池寿命的因素35-36
  • 3.2 充电控制芯片的研究现状36-37
  • 3.3 设计目标37-38
  • 3.4 系统设计38-45
  • 3.4.1 涓流充电39-40
  • 3.4.2 恒流充电40-42
  • 3.4.3 过充充电42-43
  • 3.4.4 浮充充电43-44
  • 3.4.5 芯片管脚定义44-45
  • 3.4.6 典型应用电路45
  • 3.5 模块设计45-81
  • 3.5.1 欠压锁定模块45-52
  • 3.5.2 电压基准模块52-57
  • 3.5.3 电流误差放大器57-62
  • 3.5.4 电压误差放大器62-64
  • 3.5.5 电压/电流转换器64-67
  • 3.5.6 振荡器模块67-68
  • 3.5.7 比较器模块68-72
  • 3.5.8 RS触发器72-74
  • 3.5.9 驱动模块74-77
  • 3.5.10 电流检测放大器77-81
  • 3.6 系统仿真81-91
  • 3.6.1 电流控制环路参数81-84
  • 3.6.2 电压控制环路参数84-86
  • 3.6.3 外围电阻电容值的设定86
  • 3.6.4 系统仿真结果86-91
  • 3.7 版图设计91-92
  • 3.8 测试结果92-96
  • 第4章 结论与展望96-98
  • 参考文献98-101
  • 致谢101-102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10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离网式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及控制器的研究    何思洋

基于模糊控制的太阳能MPPT充电控制器的研究与实现    杨自娟

基于模糊控制的光伏蓄电池充放电控制器的研究与设计    刘星

风光互补路灯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梁文翰

太阳能光伏应用中的储能系统研究    陈维;沈辉;邓幼俊;

太阳能光伏应用中的蓄电池研究    陈维;沈辉;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现状及其发展    赵晶;赵争鸣;周德佳;

光伏扬水与照明综合系统的能量管理策略    刘建政;赵争鸣;王健;吴理博;孟朔;孙晓瑛;杨志;

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    李玲;谢建;杨祚宝;

世界及中国能源结构    金晶

基于UC3909的UPS蓄电池充电器    田黎明;王连军;宋凌志;

光伏发电系统中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的研究    李晶;窦伟;徐正国;彭燕昌;许洪华;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陶晓峰;谢君;

光伏电池储能装置的技术探讨    宋菁;黄玮;

100kW风光互补电站设计    杨帮宇;

光伏并网发电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    王桂英;史金玲;纪飞;王欢;

太阳能光伏模块电气特性的数学建模与仿真    戴训江;晁勤;

太阳电池的负载匹配理论与负载变换技术    王康模;陈长缨;于志刚;刘兴华;刘小冲;赵俊;

基于电流单参量控制的MPPT系统的设计    洪岳;陈长缨;王康模;邓韡;傅倩;

基于PSIM的光伏模块建模与电气特性仿真    刘俊杰;张新燕;

跟踪式光伏发电系统的性能分析    高亮;蔡世俊;高鹏;李果华;施正荣;朱拓;

浅析青岛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的方向及推广对策    楚宪峰;黄翔;王岩;焦国嵩;王建华;

聚变经济学分析初探    袁润;李亚洲;胡丽琴;王芳;王家群;顾晓慧;汪进;FDS团队;

一种基于dp/dv=0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    荣延泽;刘士荣;毛军科;李松峰;

关于大理州可再生能源与电网和谐发展的思考    宋春;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    李星辰;王琳;

基于PSIM9.0的单相光伏逆变系统的仿真研究    孙冰;白树忠;郑世松;

光伏并网给定电流幅值偏移的孤岛检测方法    郑世松;孙冰;王玉斌;

光伏并网逆变系统MPPT算法仿真与研究    刘鑫;石景波;

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现状、机遇与挑战    李雷;杨春;谢晓峰;

含蓄电池储能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董旭柱;雷金勇;饶宏;黄晓东;刘怡;李鹏;

基于线电流解耦算法的三相光伏并网系统    谭甲凡;

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王敏

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    钱军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HEV锂离子电池组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吴铁洲

辽宁省能源消耗及碳排放规律研究    田徵

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可靠性研究    于蓉蓉

基于酞菁铜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刘一婷

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问题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蔚兰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技术研究    曹太强

分布式发电微网系统暂态仿真方法研究    李鹏

基于软开关PWM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    曹建

用于矿灯充电的独立光伏系统研究    毛娟

太阳能光伏发电单相并网逆变器研究    李本元

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杜守增

串联动力蓄电池均衡充电技术的研究    林俊

燃气轮机化学回热循环燃料转化技术研究    徐长松

光伏发电系统自适应控制研究    李亭

基于桥检车的驻车充电站系统的设计实现    杨光

大功率UPS电源蓄电池管理的研究    齐鑫

用于城市公交车的能量再利用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制    谢玉录

遭遇寒冬 光伏产业的春天还有多远?    侯艳丽;

财政部“中国式拯救”光伏产业 能否让企业突出重围    李梓森;侯艳丽;王碧辉;张桂玲;卢影;

发展新能源 造福全人类——SNEC第三届(2009)国际太阳能光伏大会暨展览会圆满结束    李强;侯艳丽;张桂玲;

硅太阳能电池的应用研究与进展    黄庆举;林继平;魏长河;姚若河;

风光复合发电系统中储能单元的容量优化设计    程苗苗;康龙云;徐大明;孙耀杰;

基于MCU的风光互补独立电源系统    计长安;张秀彬;曾国辉;何斌;周雪莲;

第五讲:并网光伏发电系统    王健强;

基于高频斩波技术的蓄电池智能放电器    汤建方,李强

模糊/PID双模控制在光伏发电MPPT中应用    乔兴宏;吴必军;邓赞高;游亚戈;

交流接触器的可靠性技术    李文雄,陆俭国,刘明生

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    陈刚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赵为

独立光伏系统中蓄电池管理的研究    欧阳名三

人工智能及其在风—光互补发电场中的应用研究    张伯泉

基于霍尔传感器阵列和OpenGL技术的三维恒定磁源定位系统    吴旭东

采用LabVIEW技术的辐射空调实验台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    陈磊

太阳能采暖系统控制器的研发    张涛

带功率因数校正的密封铅酸蓄电池充电装置的研制    任(明空)华

离网型风力发电机组的控制技术研究    齐发

基于PWM技术的蓄电池充放电装置的研究    徐丽华

一种实时时钟芯片的设计    颜学超

风光互补发电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王宇

LED光伏照明系统优化设计    余发平

基于DSP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    吴丽萍

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刘立强

国内外光伏发电的新进展    昌金铭;

最大功率跟踪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杨海柱,金新民

中国胶体蓄电池的现状及前景    钱学楼,钱学海,赵昉,钱进

胶体电解质在VRLA蓄电池中的研究    唐征,毛贤仙

并网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的一种改进措施及其仿真和实验研究    杨海柱;金新民;

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技术应用及展望    陈维;沈辉;邓幼俊;舒杰;

胶体电池技术及分析    朱光宇

延长阀控密封铅酸蓄电池寿命研究——过充电保护与温度补偿特性    王鹤,杨宏,王雪冬,潘月清,段景汉,王鸿麟

太阳能电池的新进展    黄宝圣

500W光伏并网逆变器设计    杨海柱;金新民;刘洁;

车载太阳能散热风扇的设计    刘彬;安建成;

我国第一艘硅太阳能游船    曾勇新;

太阳能采油    颂阳;

太阳能自行车    

国际太阳能新闻    敏感

太阳能和风能在开发西部的重要作用    杨联康;

美国1987财政年度太阳能的预算    刘景民;刘灵;

太阳能输水装置    

太阳能貯水间    邹占武;韩春梅;

太阳能冷库    

北京市某农村居民住宅太阳能地板辐射供暖系统的实验分析    于喜哲;李德英;高岩;

太阳能利用及太阳能新材料发展状况    宋力昕;章俞之;

温州市太阳能资源初步评估    郑峰;吴正可;

新千年中国太阳能光伏的曙光    崔容强;胡宏勋;秦玉茂;殷石健;黄燕;孙铁囤;车孝轩;

太阳能固体除湿制冷吸附剂的特性研究    崔群;姚虎卿;陶刚;

对黑龙江省太阳能开发利用的思考与建议    康树人;

太阳能在建筑物供暖空调系统中的应用    李忠;郑瑞澄;何涛;

太阳能在便携式小家电产品中的一种应用    陈永郑;张磊;鹿红伟;吴民安;陈坚波;周国勇;王世阳;李良;

太阳能+热泵热水工程节能分析    苑金芳;李红;

太阳能再生式连续除湿换热器的试验研究    赵耀;葛天舒;代彦军;

皇明跨品牌领养太阳能“孤儿”    周春玲

中国太阳能秋交会将现身今年经洽会    周青松姜玉涛

德国面临太阳能组件短缺    陈曙辉 编译

探访北京首座太阳能大厦    本报记者 霍霞

太阳能与墨西哥农业    袁炎长

全市倾力打造的系统工程    本报评论员

“五星太阳能”现代营销理念见成效    马津

“绿色环保”太阳能的推广者    本报记者 杨自力 刘衍华 通讯员 主明春

铸就节能阳光伟业    高海燕

太阳能产业步入“科学的春天”    

可编程逻辑核版图自动生成方法研究    温宇杰

喷射器与太阳能喷射式制冷系统研究    张博

小型高效太阳能吸收式制冷系统涡旋发生器特性研究    王艳

太阳能光合生物制氢系统及其光谱耦合特性研究    张军合

Ni-AlN太阳能选择性吸收涂层中频磁控溅射技术研究    周家斌

太阳能光合细菌连续制氢试验系统研究    李刚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赵为

熔盐体系中甲烷还原氧化锌制取合成气和金属锌的基础研究    敖先权

耐候性太阳选择性吸收涂层的研究    黄群武

太阳能热气流发电系统的热动力学问题研究    明廷臻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中充电控制芯片的研究与设计    张毅

同乐太阳能企业的现存问题与发展对策    黄润华

新型太阳能路灯控制器设计与实现    彭路明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装置系统研究    张运真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    李征

振荡流热管的研究及其在太阳能集热器中的应用    陈传宝

太阳能地源热泵式空调系统研究    刘逸

太阳能烟囱数值模拟与自然通风的非线性研究    王晓冬

基于DSP的VXI同步数据采集模块研究    林旭

细胞自动机理论及其在密码中的应用    王培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