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含噻吩乙烯基PPV衍生物和超支化聚合物的光伏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6:19
热度:

含噻吩乙烯基PPV衍生物和超支化聚合物的光伏性能研究【摘要】: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人们越来越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由于其制备简单、重量轻、造价低廉、容易制备大

【摘要】: 随着不可再生能源的消耗,人们越来越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和利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由于其制备简单、重量轻、造价低廉、容易制备大面积柔性器件等优点得到广泛关注。聚合物给体材料窄的吸收光谱是制约其光电转换效率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设计合成宽吸收的聚合物给体材料是一种获得较高光电转换效率的有效途径。 聚对苯撑乙烯(PPV)及其衍生物,在制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深入的研究。利用共轭侧链来拓宽光伏材料的吸收光谱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目前已有文献报道,但其中多为聚噻吩的主链结构。本文合成了两种以PPV为主链、噻吩乙烯为侧链的共轭聚合物(P1和P2),并研究了它们的光物理和光伏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侧链与主链能够有效的共轭,使得侧链上的取代基对于聚合物性质的影响变得更加明显。随着给电子性的共轭噻吩乙烯侧链的加入,聚合物的吸收光谱得到了拓宽和红移,电化学带隙也有明显的降低。基于聚合物P1和P2的器件能量转化效率分别为0.1%和0.17%。 超支化共轭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和成膜性能,并且因为其扭曲的分子空间结构而具有良好的电荷分离及不可逆的光致能量转移特性,这大大降低了载流子复合的几率并提高了无辐射跃迁的量子效率。另外超支化聚合物链的共轭长度分布较宽,吸光范围较宽,也有利于太阳能电池器件效率的提高。本文采用一种A3+B2的Wittig-Horner反应合成了一种含对苯撑乙烯和噻吩乙烯基团的新型超支化共轭聚合物,并对其光物理性质、电化学性质和光伏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聚合物膜在300 nm到608 nm范围内均有吸收,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都表明聚合物薄膜形成了良好的π-π堆砌结构。电化学测试表明聚合物的能隙较低,为2.01 eV。基于该聚合物的光伏器件能量转化效率为0.09%。 【关键词】:聚对苯撑乙烯 超支化共轭聚合物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吸收光谱 光伏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O633.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1章 文献综述8-22
  • 1.1 研究背景8-9
  • 1.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原理9-10
  • 1.2.1 光电响应机理9
  • 1.2.2 激子分离原理9-10
  • 1.3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结构10-11
  • 1.3.1 单层器件10
  • 1.3.2 电子给体/受体(D/A)的双层器件10
  • 1.3.3 本体异质结(bulk-heterojunction)结构10-11
  • 1.4 太阳能电池的输出特性——I-V特性曲线11-12
  • 1.5 影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效率的因素12-14
  • 1.5.1 光敏层组分对太阳光谱响应范围的影响13
  • 1.5.2 光敏层组分形貌的影响13
  • 1.5.3 材料的载流子迁移率13-14
  • 1.5.4 电极材料及界面的影响14
  • 1.6 聚合物给体材料14-20
  • 1.6.1 聚对苯撑乙烯类(PPV)14
  • 1.6.2 聚噻吩类(PT)14-15
  • 1.6.3 苯并噻二唑类聚合物给体材料15-16
  • 1.6.4 噻吩并噻二唑类聚合物给体材料16-17
  • 1.6.5 苯并吡嗪类聚合物给体材料17
  • 1.6.6 咔唑类聚合物给体材料17-18
  • 1.6.7 共轭侧链型聚合物给体材料18-19
  • 1.6.8 超支化共轭聚合物19-20
  • 1.7 电子受体材料20
  • 1.8 论文的设计思想与研究内容20-22
  • 第2章 含噻吩乙烯基侧链的PPV衍生物的合成与表征22-38
  • 2.1 引言22
  • 2.2 实验部分22-29
  • 2.2.1 仪器和试剂22-25
  • 2.2.2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25-29
  • 2.3 结果与讨论29-37
  • 2.3.1 单体和聚合物结构29-31
  • 2.3.2 热性能31-32
  • 2.3.3 紫外吸收及光致发光性能32-35
  • 2.3.4 电化学测试及分析35-36
  • 2.3.5 光伏器件研究36-37
  • 2.4 本章小节37-38
  • 第3章 含噻吩乙烯基的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38-49
  • 3.1 引言38
  • 3.2 实验部分38-42
  • 3.2.1 仪器和试剂38-39
  • 3.2.2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39-42
  • 3.3 结果与讨论42-48
  • 3.3.1 单体和聚合物结构42-43
  • 3.3.2 热性能43-44
  • 3.3.3 紫外吸收及光致发光性能44-46
  • 3.3.4 电化学测试及分析46-47
  • 3.3.5 光伏器件研究47-48
  • 3.4 本章小节48-49
  • 总结与展望49-50
  • 参考文献50-57
  • 致谢57-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5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D-π-A结构的超支化聚合物和线型双给体有机染料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唐宇华

含噻吩基菲咯啉衍生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赵勇

三苯胺基交叉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刘佩

Cu(Ⅱ)络合物催化氧化环己醇的研究    姜子奇,奚祖威

四(对-硝基)苯基卟啉锰配合物的光谱电化学性质    师同顺,孙浩然,曹锡章,陶建忠

四甲基对苯醌电化学还原研究    任园园;金葆康;

四(对-癸酰氧基)苯基卟啉钴的合成和性质    柳巍,李晓晔,孙晓莉

四(对-癸酰氧基)苯基卟啉锰的合成及循环伏安性质    柳巍,刘水兵,李晓晔

水溶性金属卟啉催化过氧化氢氧化对苯二酚的动力学研究    卢燕;谢斌;黄春;何锡阳;邹立科;林肖;王艳美;

丙氨酸尾式卟啉及其锌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    李勋,朱业晋,魏敏

金属卟啉制备及其电化学特性    谢先宇,任奇志,马紫峰

含二茂铁基树形两亲分子的合成及电化学行为    任碧野;施璐;程志毓;单化众;李崇清;童真;

二茂铁基偶氮苯甲酸溶液的光化学和电化学行为    任碧野;张一;李崇清;刘新星;童真;

2,5-二(α-硫甲基吡啶)1,3,4噻二唑的电化学性质及离子识别性能研究    陆艳琦;颜振宁;冶保献;郭一鹏;

分子氧选择性氧化醇类的研究进展    刘鹏,郑建华

不同外围取代基卟啉和金属卟啉的合成及其修饰TiO_2研究    吕向菲

新型氨基酸类卟啉及其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单凝

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光学、电化学和顺磁共振性质的研究    郑文琦

铜配合物的合成及其对烷基芳烃和醇类选择氧化催化性能的研究    祝明霞

醌类中药小分子电子转移机理研究—红外光谱电化学循环伏吸法和导数伏吸法    程旺兴

微波辅助金属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其与c-myc G4 DNA的分子识别    孙福强

含三苯胺、噁二唑聚噻吩衍生物和双给体有机染料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陈华杰

含铜分子筛的表征及在绿色催化合成中的应用    胡钰

醌类小分子电化学还原的研究—现场红外光谱电化学    任园园

含苯并噻二唑、噻吩和卟啉的窄带隙聚合物及卟啉类有机染料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周维平

水溶性苯基卟啉的合成、表征及其对1,5-萘二酚的光催化降解性能研究    侯宗胜

类水滑石的合成及其催化醇类的需氧选择性氧化的应用研究    刘鹏

新型蓝光电致发光聚合物及取向技术的研究    袁柱良

含氮杂环化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及离子识别性能的研究    郭一鹏

蓝、白光电致发光共聚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    夏安英

含噁二唑的聚噻吩衍生物和不同给体的光伏材料合成及性能研究    刘大喜

3-溴噻吩的合成研究    郭海昌;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染料敏化剂的研究进展    秦国旭;袁希梅;李祥飞;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的研究进展    李国;胡志强;高岩;刘敬肖;刘贵山;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对电极的研究进展    尹艳红;许泽辉;冯磊硕;杨书廷;李承斌;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段晓菲,王金亮,毛景,裴坚

La~(3+)掺杂Eu~(3+)偏苯三酸邻菲咯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和荧光性能    张鋆;董丽敏;姜建新;张显友;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及TiO_2薄膜材料研究进展    李丽;张贵友;陈人杰;陈实;吴锋;

邻菲罗啉荧光猝灭法测定镍    向海艳,陈小明,李松青,张杰

铕与对硝基苯乙酸及邻菲罗啉三元配合物的合成、特性及荧光性质    杨永丽,邓玉恒,王少亭,宗瑞发

噻吩甲醛的生产与应用    周卫平;

单分子逻辑门的模拟与简化器件结构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研究    邢亚军

有机发光材料的能级结构及性质的研究    张鹏

四芳基硅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沈群

基于电子给体—电子受体结构的有机小分子及其共聚物的合成与发光性能研究    宋春丽

含POSS新型荧光共轭聚合物PPE的制备及其与硝基(TNT)爆炸物响应研究    陈意铭

染料敏化纳米晶TiO_2多孔膜电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刘春平

三苯胺类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与研究    王春霞

含三苯胺树枝分子发光材料合成与电致发光性能研究/OLED器件的制作    夏传阳

侧链三苯胺端基化发光分子的合成及光电性能研究    朱晴

三苯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光学性能研究    马素芳

新型给受体分子的光电性质研究    曲家利

新型系列噻咯衍生物合成表征及光学性质研究    叶爱英;杨小林;左银虎;

Cu(Ⅱ)络合物分子氧体系对醇类的催化氧化    黄家璧,奚祖威

四齿配体铜(Ⅱ)络合物对苯甲醇氧化的催化作用——一个模拟半乳糖氧化酶的模型    刘卫,奚祖威

端基结构对超支化聚合物静电吸附自组装行为的影响    邱藤,唐黎明,庹新林,由虎,王晓工,刘德山

超支化聚酯分子质量及其分布的测定    王继英,仇满德,张荣珍,巴信武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    李胜方;付新建;付继芳;

异氰酸酯型树枝状大分子的合成及应用    刘安军;强西怀;田灵;胡智锋;章川波;

一种新型超支化蓝光聚合物的合成    王海侨;王换方;卢红斌;路春亮;李效玉;

超支化聚合物及其在UV固化涂料中的应用    林金娜;侯有军;曾幸荣;

超支化聚氨酯的研究进展    王学川;卢先博;强涛涛;

SiO_2基超支化聚合物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冯钦邦;李振华;刘莉;

超支化研究进展及应用    高开元;张爱波;栾静繁;

超支化聚合物在纳米材料中的应用    许文静;

超支化聚合物对聚丙烯纤维染色的影响    黄旭;张炜栋;

氢键酸性超支化聚合物对沙林敏感效应的研究    高适;刘永静;杨阳;程振兴;

含氮超支化聚合物和纳米粒子的合成及表征    潘才元;孙淼;杨文;

双亲水型超支化聚合物调控碳酸钙的仿生矿化研究    董文勇;李勇进;周永丰;颜德岳;

一锅“全点击化学”法合成超支化聚合物    韩金;赵博;高燕琴;唐爱金;高超;

含羟甲基超支化聚苯的合成及其对酚醛树脂的改性    华志博;石建兵;佟斌;董宇平;

超分子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自组装行为研究    周永丰;陶伟;刘勇;颜德岳;

巯基链转移聚合法合成超支化聚合物    贾秀丽;刘敬成;张刚林;金帅甬;江金强;刘晓亚;

超支化聚合物和纳米管的多级自组装研究    周永丰;靳海宝;刘勇;颜德岳;

基于超支化聚合物的可逆光响应胶束的组装与解组装    陈朝见;刘公岩;计剑;

“不断取得新成果是我一生的追求”    本报记者 毛雨森 本报通讯员 一凡

在创新中收获 在收获中发展    本报记者 李宏乾

国家科技奖呈现六大亮点    记者 陈磊

2009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部分化工类获奖项目名单    

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对超细纤维合成革卫生性能的影响    强涛涛

基于超支化聚合物构建微/纳米结构    董文勇

含酮和芴单元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研究    刘进军

双烯单体的超支化聚合反应和叔胺基荧光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和应用    孙淼

荧光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与应用    杨文

酸碱可控超分子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表征及荧光特性的研究    俞丙然

UV固化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及其二氧化硅杂化涂层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廖峰

超支化水性聚氨酯的合成、表征及应用    孙宁

新型含氟涂层材料的合成及其在棉织物上的应用    汤威宜

基于超支化聚合物及包结络合作用的自组装研究    孙晓毅

D-π-A结构的超支化聚合物和线型双给体有机染料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唐宇华

环境敏感性超支化聚合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在药物控释中的应用研究    孙心克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与改性及其在涂料上的应用    张鹏飞

基于超亲电反应的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刘云霞

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功能化研究及应用    董旭

酶促合成超支化聚合物、聚氨基酸及其性质研究    徐芳丽

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木棉纤维活性染料染色中的应用研究    高群艳

具有内核分子的100%支化度超支化聚合物的合成和表征    陈俊毅

利用迈克尔加成反应制备新型的超支化聚合物    唐秀兰

两亲性超支化聚合物的制备及溶液性质的研究    张国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