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典型暖温带与亚热带近海海域虾类生态特征比较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6:14
热度:

典型暖温带与亚热带近海海域虾类生态特征比较【摘要】:依据2009年5月(春季)、9月(夏季)和12月(冬季)在海州湾南部海域(34.50°~35.00°N和119.40°~120.

【摘要】:依据2009年5月(春季)、9月(夏季)和12月(冬季)在海州湾南部海域(34.50°~35.00°N和119.40°~120.00°E),与2009年12月(冬季)、2010年4月(春季)与8月(夏季)在东海南部福建中部莆田近海海域(24.90°~25.25°N和119.15°~119°60'E)的虾类调查资料,对处于暖温带气候区的海州湾南部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多样性、群落结构及其同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将处于亚热带气候区的莆田近海海域的虾类与之进行比较,结果表明: (1)海州湾南部海域虾类以5月虾类资源量最高,9月最低,12月较9月有所回升,分别以戴氏赤虾metapenaeopsis dalei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细巧仿对虾Parapenaeopsis tenella和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日本鼓虾等为主要优势种。5月和9月虾类平面分布趋势均为西北外侧和东南水域较低,南面沿岸较均匀,东部和中部出现最高值;12月北面和南面近岸资源量较低,其他水域较均匀,最高值出现在东部水域。逐步回归分析表明,海州湾虾类资源量与底盐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其他水文因素无显著相关关系。此外,优势种生态习性、赤潮和径流等是影响海州湾虾类数量和分布变化的主要因素。 (2)海州湾南部海域虾类群落具有典型的近海暖温带特征,隶属黄海南部虾类区系,其中春季和冬季虾类暖温性显著,主要优势种有日本鼓虾、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及戴氏赤虾等,夏季暖水性特征相对增高,以刀额新对虾、细巧仿对虾及鹰爪虾(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为优势种。3个季节共鉴定虾类8科13属19种,其中冬季种类数最多(18种),同时生物量多样性指数(H′)最高,k-优势度曲线较平滑,具有较稳定的群落结构,而春季和夏季种类数较少(9种),多样性亦较低。运用聚类和二维非度量标序对冬季群落结构相似性进行分析,表明冬季海州湾南部海域虾类主要可划分为3个群聚类型,为近岸组、灌河口组及东面外侧组,该划分同环境背景间的一致性较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海州湾南部海域同莆田近海海域在虾类种类组成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相似性表现在共有种主要为中国海域广布种以及能够进入黄海的暖水种,如周氏新对虾等;差异性表现在特有种上,各自表现出显著的暖温带和亚热带虾类区系特征,如海州湾南部海域冬季出现大量冷温种脊腹褐虾,而莆田近海海域出现多分布于东海南部及南海海域的暖水种,如假长缝拟对虾和脊额外鞭腕虾等。季节变化上,海州湾南部海域以冬季种类及群落多样性均最高,可能是由于其外侧海域水体受到冬季黄海暖流西侧支流一定影响;而莆田海域以春季最高,可能与该季节浙闽沿岸流势力增强,带来丰富的营养盐有关。两水域优势种与重量种更是分别体现了较强的暖温性和亚热带性,而且莆田近海海域虾类优势种的规格明显大于海州湾海域。 【关键词】:海州湾南部 莆田近海 虾类 生态特征 暖温带 亚热带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S917.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引言9-15
  • 1.1 研究进展9-13
  • 1.1.1 虾类生态学研究9-11
  • 1.1.1.1 国内研究进展9-11
  • 1.1.1.2 国外研究进展11
  • 1.1.2 黄东海虾类研究现状11-13
  • 1.1.2.1 黄海虾类研究现状12
  • 1.1.2.2 东海虾类研究现状12-13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3-15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5-21
  • 2.1 研究海域15-16
  • 2.1.1 自然概况15
  • 2.1.2 航次及站位布设15-16
  • 2.2 研究方法16-18
  • 2.3 数据处理与分析18-21
  • 2.3.1 资源密度18-19
  • 2.3.2 相对重要性指数19
  • 2.3.3 生物多样性分析(H′)19
  • 2.3.4 k-优势度曲线19
  • 2.3.5 逐步回归分析19
  • 2.3.6 聚类分析19-21
  • 第三章 海州湾南部海域虾类数量及其分布特征21-28
  • 3.1 虾类数量的季节变化21
  • 3.2 虾类数量的平面分布21-22
  • 3.3 优势种和重要种的数量特征22-23
  • 3.4 主要优势种的平面分布23-24
  • 3.5 温、盐度对虾类数量的影响24
  • 3.6 水深对虾类数量的影响24-25
  • 3.7 讨论与结论25-28
  • 3.7.1 海州湾虾类季节变化特征分析25
  • 3.7.2 海州湾虾类平面分布变化特征分析25-26
  • 3.7.3 优势种和重要种的季节与平面分布特征26
  • 3.7.4 虾类资源量与水深的关系26-27
  • 3.7.5 海州湾虾类渔场的属性分析27-28
  • 第四章 海州湾南部海域虾类群落特征28-35
  • 4.1 种类组成与优势种28-29
  • 4.2 物种多样性的季节变化29-30
  • 4.3 种类的生态类群分析30
  • 4.4 冬季群聚结构和种类数分析30-32
  • 4.5 讨论及结论32-35
  • 4.5.1 虾类的生态区系特征32-33
  • 4.5.2 虾类群落多样性的季节变化33
  • 4.5.3 冬季虾类群落空间格局和环境背景的分析33-35
  • 第五章 海州湾南部海域与莆田近海海域虾类生态特征的比较35-48
  • 5.1 种类组成35-37
  • 5.2 生态类群组成37-39
  • 5.3 群落多样性季节变化39-41
  • 5.4 优势种及重要种生态特征41-44
  • 5.4.1 种类组成41
  • 5.4.2 生态类群41
  • 5.4.3 数量特征41-43
  • 5.4.4 规格特征43-44
  • 5.5 讨论和结论44-48
  • 5.5.1 种类组成比较44-45
  • 5.5.2 季节变化比较45-46
  • 5.5.2.1 种类特征季节变化45-46
  • 5.5.2.2 多样性季节变化46
  • 5.5.3 优势种和重要种比较46
  • 5.5.4 小结46-48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48-50
  • 6.1 研究总结48-49
  • 6.2 展望49-50
  • 参考文献50-57
  • 致谢57-58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5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中国湾蝦誌(英文)    喩兆琦

蟄蝦屬之中国蝦类与二新种之插敍(英文)    喩兆琦

糙沼蝦(Palaemon asperulus)之内部形態(英文)    喩兆琦

黄海和渤海的毛蝦(甲壳纲,十足目,樱蝦科)    刘瑞玉

连云港近海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评价    田慧娟;葛修军;吕海滨;

灌河口附近海域水质状况调查研究    窦长娥;刘吉堂;路吉坤;吕海滨;田慧娟;

浙江舟山爬行虾类报告    董聿茂,胡萸英,虞研原

浙江沿海游泳虾类报告,Ⅱ    董秉茂,胡萸英

浙江沿海游泳虾类报告Ⅲ    董聿茂;胡萸英;汪宝永;

福建兴化湾黑脸琵鹭觅食生境的鱼类和虾类组成    金杰锋;刘伯锋;余希;鲁长虎;

黄海和渤海的毛蝦(甲壳纲,十足目,樱蝦科)    刘瑞玉

东海和黄海主要鱼类的食物竞争    张波,唐启升,金显仕,薛莹

胶州湾多毛类环节动物优势种的生态特点    王金宝;李新正;王洪法;

胶州湾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生态    李新正;李宝泉;王洪法;王金宝;张宝琳;

长江口附近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李宝泉;李新正;王洪法;王永强;王金宝;张宝琳;

南沙群岛渚碧礁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李新正;李宝泉;王洪法;王少青;王金宝;张宝琳;

长江口两种重要石首鱼类的摄食习性    张波;金显仕;戴芳群;

黄海中华哲水蚤度夏区大型底栖动物的次级生产力    周进;李新正;李宝泉;

灌河口附近海域水质状况调查研究    窦长娥;刘吉堂;路吉坤;吕海滨;田慧娟;

浙江省温岭海区虾类资源调查    陈海燕;阮庆元;张福明;

福建海岛水域软体动物多样性与分布    黄雅琴;李荣冠;江锦祥;

东海区凹管鞭虾数量分布及其生物学特征    叶泉土;

基于渤海海洋环境承载力的生态补偿研究    马彩华;游奎;戴星翼;李凤岐;

中国对虾和日本对虾身体不同部位生长的研究    王吉桥;靳翠丽;姜静颖;宋良国;

浙江近海哈氏仿对虾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李明云;王春琳;

天津高沙岭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特征    刘宪斌;张文亮;田胜艳;郭伟华;

天津海岸高沙岭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研究    张文亮;

吉林省主要农作物病虫害风险防御区划    袁福香;李忠辉;王立昌;陈雷明;

基于营养盐的长江口外海域中肋骨条藻赤潮灾害危险度空间分布    赵冬至;文世勇;

基于环境1号红外相机的田湾核电站温排水遥感监测研究    朱利;

黄、东海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研究    陈洪举

中国东海和黄海中一氧化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任春艳

中国东部陆架海区溴甲烷和氯甲烷的浓度分布和海—气通量研究    陆小兰

金乌贼繁殖、发育及荧光标志技术的研究    郝振林

海洋灾害补偿基金设计研究    赵昕

指状许水蚤与赤潮微藻相互作用的实验生态学研究    周媛

北部湾主要鱼类摄食生态及食物关系的研究    颜云榕

脂肪酸标记在黄海生态系统营养关系研究中的指示作用    刘梦坛

人为影响下渤海渔业资源的衰退机制    许思思

黄渤海小黄鱼、大头鳕和黄鮟鱇种群生物学特征的年际变化    李忠炉

黄海区虾拖网渔具选择性研究    孙国微

胶州湾中部海域鱼类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变化研究    梅春

青岛近海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 Wang et Wang)渔业生物学初步研究    黄晓璇

胶州湾中部海域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研究    陈晓娟

北黄海及山东半岛南部近岸海域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    李涛

风暴潮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技术应用研究    陈斐

中国东海、黄海和南海北部海水中挥发性卤代烃的分布与通量研究    杨斌

黄海冷水团可培养微生物多样性研究及2株海洋新菌的分类鉴定    王红

胶州湾及其附近海域浮游动物群落生态学研究    徐培培

山东省沿岸大型底栖生物生态学研究    隋吉星

中国湾蝦誌(英文)    喩兆琦

蟄蝦屬之中国蝦类与二新种之插敍(英文)    喩兆琦

东海和黄海主要鱼类的食物竞争    张波,唐启升,金显仕,薛莹

胶州湾多毛类环节动物优势种的生态特点    王金宝;李新正;王洪法;

夏秋季瓯江口海域鱼类数量的时空分布    徐兆礼;

连云港近海海域水质状况调查与评价    田慧娟;葛修军;吕海滨;

连云港海州湾海域赤潮生物的种类调查及形成原因    刘吉堂;沙鸥;徐国想;刘彦龙;

灌河口附近海域水质状况调查研究    窦长娥;刘吉堂;路吉坤;吕海滨;田慧娟;

浙江舟山爬行虾类报告    董聿茂,胡萸英,虞研原

浙江沿海游泳虾类报告,Ⅱ    董秉茂,胡萸英

中国近海食物网及鱼类营养动力学关键过程的初步研究    张波

连云港近岸海域环境演变及其对策研究    陈斌林

国外虾类的冷冻保鲜    江尧森

关于河(螯)虾类名称的商榷    魏青山

世界虾市坚挺    

东海北部海域虾类不同生态类群分布及其渔业    宋海棠,丁天明

鱼虾类的营养性疾病(二)    陈昌福

淡水养殖虾类新品种——刀额新对虾    温周瑞

滇池虾类    彭琼英

国内市场已经饱和 虾产业向深加工方向突围    

海洋浮游虾类生物学研究进展    魏玉昌

河口区虾类育苗用水预处理工艺研究    蔡云龙,臧维玲,刘学华

浙江海域游泳虾类种类组成及区系研究    陈健;赵盛龙;

虾类磷脂营养研究进展    艾春香;李少菁;王桂忠;林琼武;

东海浮游磷虾类(Euphausiacea)数量分布    徐兆礼;李春鞠;陈亚瞿;

东海磷虾类种类组成和多样性研究    徐兆礼;李春鞠;陈亚瞿;

虾类眼柄神经内分泌细胞的初步研究    郭明申;康现江;武志军;张磊;李云峰;温秀荣;刘龙;

东海虾类的生态群落与区系特点    宋海棠;

东海磷虾类优势种环境适应的研究    徐兆礼;陈亚瞿;

虾类对脂质的需求特点    钱国英;

南海北部的长臂虾科(甲壳动物亚门:十足目)虾类    李新正;

台湾海峡及邻近海域无脊椎动物的食性和营养级研究    黄美珍;

美国打响“虾战”    本报见习记者 蒋强

美国虾类消费收缩进口下滑    李伟

山东虾价大幅下跌    本报记者 王昌存 路程程

印尼虾类出口日本实现零关税    王忠田

虾产业链此劫难逃    本报实习记者 范嵬 实习生 袁娜

南京虾类价格上扬    金陵

2007年欧洲虾类市场回顾    陈玲玲

走出持续低迷 价格大幅攀升    吴湘生

鱼虾类产品市场准入制呼之欲出    记者 孙燕明

湛江虾夺回市场主动权 首季出口虾类7600吨    记者 马灿 通讯员 刘阳 李兆颖

中国主要出口虾类的分子鉴定标记研究    吴志刚

中国海域螯虾类和海蛄虾类分类及地理分布特点    刘文亮

南美白对虾类Ig的定性、功能和免疫分子进化的研究    章跃陵

太湖渔业和环境的生态系统模型研究    宋兵

青岛近海鳍藻种群动态与产毒特征研究    罗璇

中国近海海域微型硅藻的生态学特征和分类学研究    李扬

近海海域三维水动力学与水质模拟及其可视化研究    詹世平

我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战略研究    丁锋

东海典型海域浮游硅藻群落结构与动态研究    谢文玲

古代越南的海洋意识    于向东

基于机器视觉的虾体位姿和特征点识别    林妙玲

舟山沿岸张网作业区虾蟹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研究    王甲刚

三种常见虾类热休克蛋白70基因的克隆及组织表达分析    孙勇

湛江港红树林生态系统有机碳源对渔业资源的贡献率研究    易志全

余氯对海洋生态系统供给功能影响的研究    柏育材

日本沼虾不同地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凌立彬

山东半岛南部近海沉积物和海洋生物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与研究    张文浩

红树林地区常见鱼类对重金属的生物放大作用的研究    虎贞贞

大连地区262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分析    孙测

浙江舟山桁杆拖虾网的力学计算    刘振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