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不同剂型艾附暖宫丸治疗月经过少(血虚气滞、下焦虚寒型)的临床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4:07
热度:

不同剂型艾附暖宫丸治疗月经过少(血虚气滞、下焦虚寒型)的临床研究【摘要】:研究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两种不同剂型(煮散颗粒、传统饮片)艾附暖宫丸治疗月经过少(血虚气滞、下焦虚寒型)的临

【摘要】:研究目的:通过对比观察两种不同剂型(煮散颗粒、传统饮片)艾附暖宫丸治疗月经过少(血虚气滞、下焦虚寒型)的临床功效差异性,为临床推广中药煮散提供依据。研究方法:采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设计,将2014年5月-2015年1月成都中医药大学妇科门诊符合月经过少(血虚气滞、下焦虚寒型)诊断标准的31例患者,随机分为煮散组和饮片组,煮散组服用艾附暖宫丸煮散颗粒,饮片组服用艾附暖宫丸中药饮片,服药时间从第一个月月经期开始,疗程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各症状体征积分及相关疗效指标和安全性分析。研究结果:(1)月经过少疗效:煮散组愈显率为42.9%,总有效率为78.6%;饮片组愈显率为35.7%,总有效率为64.3%;两组月经过少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疗效:煮散组愈显率为64.3%,总有效率为92.9%;饮片组愈显率为57.1%,总有效率为85.7%;两组中医证候疗效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试验组治疗前后月经过少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各次症评分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两试验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月经过少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及各次症评分)变化值(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两试验组治疗前后内膜厚度变化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P0.05)。(6)安全性结果:观察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艾附暖宫丸煮散颗粒和中药饮片治疗月经过少(血虚气滞、下焦虚寒型)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增加月经量、改善经色淡、经质稀等症状。煮散颗粒在改善月经过少及相关症状方面与中药饮片比较,二者疗效相近。煮散颗粒煎煮时间短,疗效肯定,病人服用方便,临床值得推广 【关键词】:月经过少 血虚气滞 下焦虚寒证 艾附暖宫丸 不同剂型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R271.111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8
  • 缩略词表8-9
  • 引言9-11
  • 1 研究对象11-16
  • 1.1 病例选择11
  • 1.2 诊断标准11-13
  • 1.2.1 中医月经过少诊断标准11
  • 1.2.2 中医血虚气滞、下焦虚寒型辨证标准11
  • 1.2.3 症状、体征评分分级量化标准11-13
  • 1.2.4 病情程度分级标准13
  • 1.3 病例纳入标准13-14
  • 1.4 病例排除标准14
  • 1.5 中止试验标准14
  • 1.6 剔除病例标准14-15
  • 1.7 脱落病例标准15-16
  • 2 研究方法16-22
  • 2.1 试验方法16
  • 2.1.1 试验设计16
  • 2.1.2 样本含量16
  • 2.1.3 随机分组方法16
  • 2.1.4 对照药选择16
  • 2.2 治疗方案16-18
  • 2.2.1 试验药品的名称和规格16-17
  • 2.2.2 疗程17
  • 2.2.3 两种剂型煎服方法17
  • 2.2.4 合并用药17
  • 2.2.5 试验药品的管理17-18
  • 2.3 观测项目18
  • 2.3.1 一般资料观察18
  • 2.3.2 疗效性评价指标18
  • 2.3.3 安全性评价分析18
  • 2.4 疗效判定标准18-19
  • 2.4.1 月经过少疗效评定标准18-19
  • 2.4.2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19
  • 2.5 不良事件的观察19-21
  • 2.5.1 不良事件的定义19-20
  • 2.5.2 与试验用药物有关的安全性背景资料20
  • 2.5.3 不良事件的记录20
  • 2.5.4 不良事件严重程度的判定20
  • 2.5.5 药物因果关系判断20-21
  • 2.6 临床质量控制21-22
  • 3 统计分析22-24
  • 3.1 分析数据集22
  • 3.1.1 全分析集(FAS)22
  • 3.2 统计分析内容22
  • 3.3 统计分析方法22-24
  • 3.3.1 数据录入22
  • 3.3.2 统计分析22-23
  • 3.3.3 统计表达23
  • 3.3.4 安全性分析23-24
  • 4 试验结果24-30
  • 4.1 两组病例分布情况24
  • 4.2 病例可比性分析24-29
  • 4.2.1 治疗前一般情况比较24-26
  • 4.2.2 治疗前月经过少相关情况比较26-29
  • 4.3 服药依从性分析29-30
  • 5 疗效分析30-37
  • 5.1 两组治疗后月经过少疗效分析30-31
  • 5.1.1 两组月经过少总疗效分析30
  • 5.1.2 治疗前后月经过少主症积分比较30-31
  • 5.2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分析31-32
  • 5.2.1 两组中医证候总疗效分析31
  • 5.2.2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31-32
  • 5.3 两组各单项症状治疗前后疗效分析32-35
  • 5.3.1 两组主症治疗前后积分比较32-34
  • 5.3.2 两组次症治疗前后积分比较34-35
  • 5.4 两组患者内膜厚度的变化比较35-37
  • 6 安全性分析37-38
  • 6.1 一般项目37
  • 6.2 试验不良反应情况与试验药物关系37-38
  • 7 研究结果分析38-39
  • 7.1 疗效总结38
  • 7.1.1 月经过少的疗效38
  • 7.1.2 中医症候的疗效38
  • 7.1.3 改善子宫内膜的疗效38
  • 7.2 安全性评价38-39
  • 8 结论39-40
  • 8.1 主要工作39
  • 8.2 创新性39
  • 8.3 研究结论39-40
  • 9 讨论40-47
  • 9.1 中医对血虚气滞、下焦虚寒型月经过少的认识40-41
  • 9.1.1 月经与气血的关系40
  • 9.1.2 血虚气滞,下焦虚寒型月经过少的病理机制40-41
  • 9.2 艾附暖宫丸的药理探讨41-44
  • 9.2.1 艾附暖宫丸的方药分析41-42
  • 9.2.2 艾附暖宫丸药物的现代药理学依据42-44
  • 9.3 中药饮片与煮散颗粒的历史沿革和现代研究44-47
  • 9.3.1 煮散与饮片的历史沿革44-45
  • 9.3.2 煮散与饮片的现代研究45
  • 9.3.3 中药剂型选择之煮散与饮片45-47
  • 10 问题和展望47-48
  • 致谢48-49
  • 参考文献49-52
  • 综述一 中医药治疗月经过少的临床研究进展52-61
  • 参考文献59-61
  • 综述二 中药复方煮散的临床运用研究进展61-68
  • 参考文献66-68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68-6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器质性月经过少的临床意义    岳琏

56例月经过少病因分析    苗晓玲;陈林兴;

辨证治疗月经过少90例    宋秀梅;

归肾逍遥通经汤加减治疗月经过少108例    王锁杏;张峰;

月经过少的中医诊治    王妞妞;郭金;李亚梅;

温盒灸治疗月经过少2例    尚丹;陈孔莉;

月经过少论治体会    黄克藏;

王成荣诊治月经过少经验谈    曹亚芳;

中药治疗月经过少    苏丽珍;

溢经汤加味治疗月经过少25例    脱长宇;金黎军;

童南滨医师治疗月经过少经验介绍    郭金;李亚梅;王妞妞;童南滨;

月经过少中医临床研究现状的分析    金哲;林佳静;

原因不明月经过少者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及分析    卢琼洁;杜毅力;曹永政;杨金秀;田鹏;吴秀平;

复方阿胶浆治疗血虚型月经过少30例临床观察    袁丽萍;林芸;杜娟;王华;

月经过少67例临床分析    徐春佳;赖婷;

月经过少 成药可疗    云南 李宇俊

孵巢癌的“黄牌”警告    主任医师 于斌

ER基因多态性与月经过少中医证候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    林晓华

补肾滋阴方治疗肾阴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观察    黄思远

大补元煎治疗血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观察    张金玲

不同剂型艾附暖宫丸治疗月经过少(血虚气滞、下焦虚寒型)的临床研究    林朝清

月经过少的中医证治文献研究    林夏静

月经过少的相关危险因素调查    温钱杏

中药治疗月经过少的疗效评估与机制初探    胡景琨

从“心”而论月经过少伴失眠的初步探讨    黄君

月经过少的证型分布与致病因素之间的关系初探    赵晓薇

月经过少的证型调查及中西医病因的相关性研究    高飞霞

月经过少名家医案组方用药规律研究    苏东栋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