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暖乡行动”:二元结构背景下的“社会治理表演”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3:54
热度:

“暖乡行动”:二元结构背景下的“社会治理表演”【摘要】:个体行动与社会结构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并在实践中实现互动。正是通过这种结构化的过程,社会的宏大结构才于人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建构

【摘要】:个体行动与社会结构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并在实践中实现互动。正是通过这种结构化的过程,社会的宏大结构才于人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建构,人口流动便是这样一种社会结构的产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城乡二元结构松动的背景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然而如今,“人口红利期”将走向尾声,城市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外来人口的“刚性需求”,城市处于一种两难境地——需求与排斥并行的状态。但同时基层流动人口管理部门的操作空间有限,面对增加人口对本地产生的影响和上级部门的硬性指标要求,迫使基层政府不得不以演代管,尽量真实的表演出管理的决心和效果。本研究从计划生育管理案例中流动人口身份转换的视角入手,以拟剧理论和结构化理论作为主要分析框架,尝试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把流动人口和政府纳入一个统一的话语体系,看彼此间的沟通和互动。探讨在两难困境下,社会治理的表演是如何形成的?作为剧本台词出现的社会创新治理和社会融合是否实现?作为演员的政府官员和流动人口志愿者是如何受到结构的影响,又是如何在固有结构中寻求自由空间?由此发现所谓的社会治理和融合只是剧本的台词,流动人口的社会参与既没有主动权,更无法实现有效管理。相反,其传递出的不需要打破二元结构,流动人口也可以在二元格局下实现身份转化的讯息,不但避免外在结构被打破,反而更强化了这一结构。因此无论是政府还是流动人口的表演,都是作为具有主动性的行动者在固化的结构里寻求个人自由空间的过程。城乡二元结构导致的流动人口管理问题是社会诸多社会关系深度的、全面的反映。通过对这一情景的细致描述和深入分析,展现流动人口参与社会管理的事件过程中,基层政府、流动人口志愿者和社会结构之间的实际互动关系及志愿活动背后的行为逻辑,即无论是流动人口志愿者还是政府官员都受到三种结构的影响:1、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农民工身份困境;2、计生制度导致的管理困境;以及3、微观结构中人与结构之间的互动,表现为角色对个体行为的塑造。揭示既有的社会结构如何制约个人和群体的行为表现,而人的行为又具有主动性和反思性。以及对作为分析工具的拟剧理论和结构化理论在解释中国微观社会的独特作用进行学理层面的探讨,从而丰富现阶段有关人与结构之间关系的研究成果。目的在于探讨具有相对理性的行动者,利用自身资源突破制度框架的局限性。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方法和理论思考。 【关键词】:流动人口管理 拟剧理论 互动关系 角色扮演 自由空间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C912
【目录】:
  • 摘要8-9
  • ABSTRACT9-11
  • 第一章 导论11-23
  • 一、问题的缘起11-12
  • 二、文献回顾12-18
  • 三、研究方法18-20
  • 四、理论框架和主要概念20-23
  • 第二章“暖乡行动”总体情况概述23-32
  • 一、案例基本情况23-24
  • 二、计生管理中的制度困境24-25
  • 三、行动概况25-28
  • 四、矛盾与分歧28-32
  • 第三章 剧班的形成、舞台的构建32-48
  • 一、角色及剧班的形成32-37
  • 二、剧本:融合、创新社会治理等都是设计的托词37-39
  • 三、前台39-44
  • 四、后台44-48
  • 第四章 流动人.身份转变过程48-61
  • 一、暖乡队员的角色再创造48-53
  • 二、身份的组合53-57
  • 三、流动人口的身份转变57-61
  • 第五章 原因探索61-64
  • 结论64-67
  • 参考文献67-69
  • 附录69-74
  • 附录一69-70
  • 附录二70-74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74-75
  • 致谢75-7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从共同体走向社会——流动人口的市民化研究    丛囡;

20世纪符号互动论的新视野探析    毛晓光

论弱势群体的利益诉求机制    刘长发;

从符号互动角度解析数字产品设计的演变与发展    王娱;张凌浩;

符号:本体、沟通与超越    马丹;萧洪恩;

从符号互动理论探讨数字产品的符号构建    秦翔;张凌浩;

大众传媒的身份认同感构建分析——对厦门PX项目事件媒介报道的部分个案研究    温雪姣;

大学生“村官”的角色社会化分析    李法霞;

符号互动理论下的城市生态安全建设    沈志军;

符号互动视角下的农民工市民化——基于CGSS 2006的统计分析    范洪敏;

教学过程中师生文化互动的意义生成    王华婷;

从互动论视角探析中国家庭暴力问题    陈纪;于宝钗;

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防范——构建学校与社区联动机制的研究    陈嫡;罗玉明;

从“管理”到“辅导”:班级变革研究    王洪明

中国经济转型期新中间阶层消费方式变迁研究    朱雨可

啦啦队运动的文化诠释及体育赛场啦啦队活动的组织运行模式    张庆如

奥林匹克教育与中小学发展    张蕾

多元文化视域中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    李纯

青少年自主健身行为概念模型建构与量表研制    房蕊

媒介建构现实:理论溯源、建构模式及相关机制    江根源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丁刚

庞德利益理论论析    皮跃军

中国城市弱势群体的权益保护    卢艳芹

现阶段我国弱势群体利益诉求机制建设研究    张晓娅

快速转型期群体性冲突及其调节机制研究    宋洋漾

差序格局视阈下城市基层政府服务社区能力的提升路径    陈玉燕

社会治理视野下的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对策探究    胡盈惠

当代中国社会组织利益诉求的规范化路径研究    潘修华;

社会政策与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护    李迎生;刘艳霞;

农民工的法律界定    邓保国;傅晓;

创设自由空间 促进主体参与    原小娣,陈锦萍

浅谈计算机教学中的“自由空间”    李丹;

还学生自由空间 促学习高效进行    刘晓燕;

拨动学生的情感,启迪学生的思维——中学课堂教学阅读与写作的思考    张宝菊;

活动、生活、自由空间——品德课堂教学的生命力    王传锋;

从教与学的关系看大学创新人才的培养    杨寿堪

语文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在应试教育下讨寻一份自由空间    卢毅;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姜桂香;

指导初中生写个性化作文    向梅;

    

基于Turbo编码的自由空间PPM光通信仿真研究    冯喆珺;

自由空间半导体激光通信系统的光功率均衡特性研究    元秀华;王瑾;金四化;黄德修;

光子偏振qubits和OAM的自由空间传输特性研究    李明

自由空间光束衍射传输优化计算方法研究    肖瑜

自由空间对炸药慢烤响应特性的影响    于永利

自由空间光放大器模块的研制    何亮

体正弦光栅法自由空间交叉光互连元件的研究    王英霞

“暖乡行动”:二元结构背景下的“社会治理表演”    何怡沁

旋波媒质材料参数的测量研究    于恒源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