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难溶性药物乙烷硒啉颗粒剂的研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3:39
热度:

难溶性药物乙烷硒啉颗粒剂的研制【摘要】:双苯并异硒唑酮类化合物(1,2-[二(1,2-苯并异硒唑酮-3(2H)-酮)]乙烷,简称Eb)是以Ebselen为先导化合物而合成的一种新的

【摘要】:双苯并异硒唑酮类化合物(1,2-[二(1,2-苯并异硒唑酮-3(2H)-酮)]乙烷,简称Eb)是以Ebselen为先导化合物而合成的一种新的抗肿瘤有机硒化合物。动物实验和体外细胞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乙烷硒啉具有明显的抗肿瘤和诱导凋亡作用。 理化性质研究证明,乙烷硒啉不溶于水,在常用的多种有机溶剂(如甲醇、乙醇、氯仿、乙醚等)中微溶,口服生物利用度非常低,难用于临床。因而我们采用溶解性能良好的聚维酮(PVP)作为载体材料制备乙烷硒啉固体分散体后制备颗粒剂,以期改善乙烷硒啉的溶解性能,提高生物利用度。 本文建立了乙烷硒啉颗粒的紫外分光光度分析方法,采用单因素法,以乙烷硒啉的溶出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了影响颗粒溶出的主要因素并优化了颗粒的制备工艺。确定最佳工艺为:原料药的粒径为5μm左右,主客体质量比为20:1,适量无水乙醇(质量体积比约为1g:4mL),超声10min,室温搅拌溶液约30min,加热挥发溶剂成粘稠状后放入烘箱干燥(干燥温度为110℃C),生产环境的相对湿度约为65%以下。 以乙烷硒啉及PVP物理混合物为对照,研究了颗粒的溶出度,结果显示:乙烷硒啉制备成固体分散体后,溶出度有显著提高。PVP占的比例越大时,越有利于乙烷硒啉的溶出,乙烷硒啉与PVP的比例为1:10时颗粒的溶出率比1:4时的溶出率高约13%。 考察了乙烷硒啉颗粒的稳定性,结果显示:乙烷硒啉颗粒在60℃C温度和45001ux±5001ux的光照条件下分别放置10天,于第5、10天取样,其含量和有关物质均符合质量标准。 考察了乙烷硒啉颗粒和分散片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结果显示,口服乙烷硒啉颗粒剂和分散片的生物利用度基本相等。 【关键词】:乙烷硒啉 聚微酮 固体分散体 颗粒剂 生物利用度 药物动力学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Q463
【目录】:
  • 学位论文数据集3-4
  • 摘要4-6
  • ABSTRACT6-8
  • 目录8-13
  • Contents13-18
  • 符号说明18-19
  • 第一章 绪论19-29
  • 1.1 有机硒类药物的研究进展19-20
  • 1.2 硒的分析方法20-22
  • 1.3 乙烷硒啉的结构、理化性质、药理作用和抗肿瘤机理22-23
  • 1.4 固体分散体的研究进展23-26
  • 1.4.1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增加药物溶出的机制23
  • 1.4.2 改善难溶药物溶出的方法23-25
  • 1.4.3 制备固体分散体的方法25-26
  • 1.5 固体分散体的验证26-27
  • 1.6 颗粒的质量评价27
  • 1.7 颗粒的体内试验27-29
  • 第二章 乙烷硒啉颗粒剂的处方筛选29-35
  • 1. 仪器与材料29
  • 1.1 仪器29
  • 1.2 试药29
  • 2. 方法与结果29-34
  • 2.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乙烷硒啉颗粒剂溶出度的方法学的建立29-31
  • 2.1.1 测定波长的选择29-30
  • 2.1.2 线性试验30-31
  • 2.2 乙烷硒啉与不同辅料制备的颗粒剂和物理混合物的溶出度比较31-33
  • 2.2.1 乙烷硒啉颗粒剂与物理混合物的制备31
  • 2.2.2 乙烷硒啉颗粒剂与物理混合物的溶出度的测定31-33
  • 2.3 颗粒剂的流动性考察33-34
  • 2.3.1 乙烷硒啉的颗粒剂的制备33
  • 2.3.2 固定漏斗法测定休止角33-34
  • 2.4 乙烷硒啉颗粒剂终处方的确定34
  • 3. 讨论34
  • 4. 小结34-35
  • 第三章 乙烷硒啉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与工艺选择35-47
  • 1 仪器与材料35
  • 1.1 仪器35
  • 1.2 试药35
  • 2 方法与结果35-45
  • 2.1 乙烷硒啉颗粒剂溶出度的测定35-37
  • 2.1.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乙烷硒啉颗粒剂溶出度的方法学的建立35-37
  • 2.2 乙烷硒啉原料药的粒径对乙烷硒啉颗粒剂溶出率的影响37-40
  • 2.2.1 粉碎不同时间的乙烷硒啉原料药的粒径37-39
  • 2.2.2 不同粉碎时间的粒径区间的累积率%与中位径39
  • 2.2.3 不同粒径的乙烷硒啉颗粒剂的溶出试验39
  • 2.2.4 不同粒径的乙烷硒啉颗粒剂的溶出度39-40
  • 2.3 乙烷硒啉颗粒剂制备工艺条件的单因素考察40-43
  • 2.3.1 溶出试验40
  • 2.3.2 乙烷硒啉颗粒剂制备方法的选择40-41
  • 2.3.3 溶剂种类对颗粒溶出率的影响41
  • 2.3.4 搅拌时间对乙烷硒啉颗粒剂溶出率的影响41-42
  • 2.3.5 干燥温度对乙烷硒啉颗粒剂溶出率的影响42
  • 2.3.6 溶剂体积对乙烷硒啉颗粒剂溶出率的影响42
  • 2.3.7 药物辅料比例对乙烷硒啉颗粒剂溶出率的影响42
  • 2.3.8 溶解温度对乙烷硒啉颗粒剂溶出率的影响42-43
  • 2.4 乙烷硒啉颗粒剂的吸湿性考察43-45
  • 2.5 乙烷硒啉颗粒剂制备方法与工艺45
  • 3. 讨论45-46
  • 4. 小结46-47
  • 第四章 颗粒剂中存在状态的实验验证47-51
  • 1. 仪器与药品47
  • 1.1 仪器47
  • 1.2 药品47
  • 2. 方法与结果47-49
  • 2.1 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的验证47-48
  • 2.1.1 实验样品的制备47
  • 2.1.2 差示扫描量热仪的测定条件47-48
  • 2.1.3 测定结果48
  • 2.2 X-射线衍射法的验证48-49
  • 2.2.1 实验样品的制备48
  • 2.2.2 X-射线衍射仪的测定条件48
  • 2.2.3 测定结果48-49
  • 3. 讨论49
  • 4. 小结49-51
  • 第五章 乙烷硒啉颗粒剂主要检查项目的质量评价51-67
  • 1. 仪器与药品51
  • 1.1 仪器51
  • 1.2 药品51
  • 2. 方法与结果51-64
  • 2.1 乙烷硒啉颗粒剂溶出度的测定51-56
  • 2.1.1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乙烷硒啉颗粒剂溶出度的方法学的建立51
  • 2.1.2 乙烷硒啉颗粒剂溶出度测定试验条件的考察51-54
  • 2.1.3 取样点和限度的确定54-56
  • 2.2 乙烷硒啉颗粒剂含量测定56-60
  • 2.2.1 乙烷硒啉颗粒剂中药物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56-59
  • 2.2.2 乙烷硒啉颗粒剂药物含量的测定方法59-60
  • 2.2.3 三批样品含量的测定结果60
  • 2.3 乙烷硒啉颗粒剂中有关物质限量的测定60-64
  • 2.3.1 HPLC法检查有关物质的方法的建立60-63
  • 2.3.2 乙烷硒啉颗粒剂有关物质限量的确定与测定方法63-64
  • 2.3.3 三批样品有关物质限量的检查结果64
  • 3. 讨论64-65
  • 4. 小结65-67
  • 第六章 乙烷硒啉颗粒剂的稳定性研究67-73
  • 1 仪器与药品67
  • 1.1 仪器67
  • 1.2 药品67
  • 2. 方法与结果67-71
  • 2.1 影响因素试验67-69
  • 2.1.1 样品批号:(080115)67
  • 2.1.2 样品处理与取样67
  • 2.1.3 一批样品含量和有关物质的测定及结果67-69
  • 2.2 加速试验69-71
  • 2.2.1 样品批号:(080115-1,080115-2,080115-3)69
  • 2.2.2 样品处理与取样69
  • 2.2.3 三批样品(1个月)含量和有关物质的测定及结果69-71
  • 3. 讨论71
  • 4. 小结71-73
  • 第七章 乙烷硒啉在大鼠体内药物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73-81
  • 1. 仪器与材料73
  • 1.1 仪器73
  • 1.2 材料73
  • 2. 方法与结果73-80
  • 2.1 体内乙烷硒啉分析方法的建立73-75
  • 2.1.1 血浆样品的处理和测定74
  • 2.1.2 标准曲线方程74-75
  • 2.1.3 方法回收率75
  • 2.2 口服乙烷硒啉颗粒剂和分散片的血药浓度的测定75-77
  • 2.2.1 给药方法与血液样本的采集75
  • 2.2.2 血浆样品的处理75
  • 2.2.3 血药浓度的测定75-77
  • 2.3 口服乙烷硒啉颗粒剂的药动学参数的计算77-79
  • 2.4 口服乙烷硒啉分散片药物动力学参数79-80
  • 2.5 相对生物利用度80
  • 3. 讨论80
  • 4. 小结80-81
  • 第八章 总结81-83
  • 1. 主要研究工作及结果81-82
  • 2. 研究工作的创新性82
  • 3. 实验尚需完善之处82-83
  • 参考文献83-87
  • 致谢87-89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89-91
  • 作者和导师简介91-92
  • 附件92-9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硒在肿瘤防治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赵洪进;刘佩红;孙泉云;唐文红;刘家国;刘艳娟;王小龙;

提高黄豆苷元片溶出度的工艺研究    杨敏,江亦川

有机硒化合物药用研究进展    胡春,张璞,李慧媛,计志忠,刘百里

提高甲苯磺丁脲片溶出度方法的研究    孙开敬,吴宝祥,王慧敏,倪丹荣

生物硒的研究进展    王远亮;

热分析方法在药物制剂学中的应用    武凤兰,贾玲

高分子材料在医药制剂中的应用    贾淑琴

缓释片剂的研究概况    徐济恒;马凤余;周亚球;

速释型药物分散片研究进展    韩越;

富硒无公害香米的开发研究    黄鹏程,方光裕,黄鹤春

硒对异养小球藻生长及品质的影响    刘少华;蔡小宁;陈舒泛;戴婷;钱亮;

富硒薇菜多糖口含片加工工艺研究    张建新;

休闲食品果蔬咀嚼片的研制    华霄;康佳琪;唐乐乐;田莉娟;徐航;杨瑞金;钱建瑛;

薄荷脑等透皮促进剂对泰必利体外释放的影响    花永刚,王静

复方番泻叶微丸赋形剂的选择    唐丽琴,刘圣,陈礼明,陈象青,田莉

银翘彩丸生产工艺的研究    仇多山

中药制剂原料吸湿特性与其物理特性相关性研究    赵立杰;冯怡;徐德生;阮克锋;付小菊;

脂质体载药方法的研究进展    程冀;季宇彬;王向涛;

淀粉微球的制备和应用    王华明;王江;曹阳;

脂质体的研究进展    田景振;张玉娟;

吡拉西坦体外透膜释放的研究    田京辉;徐建斌;王玮;钱佩佩;曹凯;李晓曼;

纳米药物与肿瘤靶向治疗    程铁峰;凌春生;司端运;刘昌孝;

肺靶向多西他赛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及体外释药的研究    杨清敏;邓树海;唐玮;

SLB脂质纳米粒小鼠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刘春英;

洛莫司汀脂质体的研制及其质量评价    沈圆圆;邱利焱;金一;

胸腺五肽长效微球玻璃化温度测定及释放度加速试验方法的研究    王洪亮;汪仁芸;刘玉玲;

羧甲基壳聚糖智能释药肝靶向纳米传递系统的构建与评价    张雪琼

恩施碎米荠富硒生理生化及其含硒蛋白的研究    雷红灵

冠心丹参多相胶囊及其体外评价方法的研究    施之琪

姜黄素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抗癌活性及逆转多药耐药研究    段菁华

奥沙利铂脂质体的生物学研究    庄宝雄

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在毕赤酵母中高表达及其中试工艺研究    迟春萍

盐酸阿霉素离子交换型羧甲基壳聚糖磁定位微粒制剂的研究    彭博

艾塞那肽长效微球在糖尿病大鼠体内基于机制的PK/PD研究    李新刚

叶酸靶向羟基丁酸与羟基辛酸共聚物载药纳米粒缓释给药系统的研究    张婵

肝苏缓释制剂的研究    杨明

克林霉素磷酸酯口腔崩解片的研制    何慧娟

羟基喜树碱纳米晶体的药动学及其肿瘤靶向性评价    刘卫晶

液态奶评价方法及其体系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赵红玲

灵芝硒多糖SeGLP-2B-1诱导乳腺癌MCF-7细胞周期阻滞的研究    于志

口气清新泡腾片的制备工艺和质量标准研究    龙书可

瑞兴腰痛微丸制备工艺与质量标准的研究    龙玉堂

以脂肪酸甘油酯为基质的给药系统在脐中穴经皮给药的适宜性研究    郭建敏

妇炎平栓剂的制备与质量控制研究    赵志艳

醋酸纤维素水分散体的制备方法研究    杨大伟

蝙蝠葛酚性碱经皮给药体外研究    张艳霞

亚硒酸钠对Epstein-Barr病毒抗原表达影响的研究    罗慧玲,吴荫棠

硒对梨形四膜虫细胞生长和分裂的毒性作用    唐任寰,石进元,刘元方,严明,曹同庚,陈阅增

硒对衣藻细胞群体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其对汞的拮抗    李荫蓁

硒与扩张型心肌病    南柏松,李春盛,陈莉华

硒元素对卵巢癌患者化疗的影响    轩艳,张宝元,周玲

含硒紫球藻胞外多糖的制备及对体内外肿瘤细胞生长的影响    王敏;朱劲华;马宇翔;张成武;李朝军;

硒与红细胞膜的研究——Ⅰ.硒对红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和流动性的影响    杨福愉,沃维汉

亚硒酸钠对大鼠肝癌细胞抑制作用的体外试验    刘彬,王小龙

富硒麦芽对二乙基亚硝胺所致大鼠肝癌、伴癌综合征及血糖调节相关激素的影响    刘家国;赵洪进;刘艳娟;刘永旺;王小龙;

富硒麦芽预防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研究    赵洪进;刘家国;刘艳娟;王小龙;

富硒麦芽对二乙基亚硝胺诱发大鼠肝癌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赵洪进

抗肿瘤新药乙烷硒啉(EB)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和生物利用度研究    周海燕;窦桂芳;孟志云;许芝山;楼雅卿;章国良;

抗肿瘤药乙烷硒啉进入一期临床    付东红

难溶性药物乙烷硒啉颗粒剂的研制    张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