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西太平洋暖池区中更新世以来古海洋学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2:34
热度:

西太平洋暖池区中更新世以来古海洋学研究【摘要】:为了填补西太平洋暖池北部边缘海区古环境研究上的空白,探索中更新世以来该海区古环境记录及其驱动机制,对西菲律宾海本哈姆高原MD06-3

【摘要】:为了填补西太平洋暖池北部边缘海区古环境研究上的空白,探索中更新世以来该海区古环境记录及其驱动机制,对西菲律宾海本哈姆高原MD06-3047孔(17o00.44’ N,124o47.93’E,水深2510米)的浮游有孔虫群落结构变化、浮游和底栖种有孔虫稳定氧碳同位素和浮游有孔虫的壳体Mg/Ca元素比值等指标进行了分析,得到该海区696ka B.P.以来的表层、次表层温盐信息,上层海水垂直结构,表层古生产力等古环境信息。 结果表明,MD06-3047孔的浮游有孔虫组合表现出强烈的热带特征,暖水种在种群中占绝对优势。浮游有孔虫群落组合特征存在明显100ka的偏心率周期,说明浮游有孔虫种群结构在轨道时间尺度上主要受全球冰量的影响。 MD06-3047孔的温跃层深度、营养物跃层深度和表层古生产力记录具有明显的冰期/间冰期旋回特征,整体上表现出冰期时温跃层深度和营养物跃层较浅,表层古生产力高,而间冰期时温跃层深度和营养物跃层较深,表层古生产力低的特点。 MD06-3047孔中更新世以来的表层、次表层水温记录表明,这一区域在冰期-间冰期旋回中的SST变化幅度超过6℃,次表层水温变化幅度尽管小于表层,但也在6℃左右,超过了前人对于西太平洋开放海区SST变化幅度的估计。这种温度变化模式说明,冰期时,暖池边缘具有不稳定性,MD06-3047孔在冰期中已经不属于以28℃等温线定义的西太平洋暖池范围。全球冰量变化和低纬度太阳辐射对于该孔的上层海水温度变化都存在明显影响,但相对而言,表层水温对低纬过程更加敏感,其变化具有强烈的半岁差周期。交叉频谱分析显示,次表层水温变化领先于表层水温变化数千年;表层、次表层水温变化领先全球冰体积变化。 MD06-3047孔的温跃层、营养物跃层和表层古生产力记录和表层、次表层水温记录均存在明显的100ka偏心率周期和岁差、半岁差周期,说明该区的上层水体结构、表层古生产力和上层水温等古环境参数受高纬冰量变动和低纬过程的共同影响。 MD06-3047孔的表层海水剩余盐度具有冰期低而间冰期高的特征,表明西太平洋暖池在冰期出现了排除冰盖影响后的表层海水淡化,这可能与热带幅合带(ITCZ)的平均纬度在冰期南移导致该海区降水增加有关。 中更新世以来的西太平洋暖池-东太平洋温度梯度表现出冰期小而间冰期大的特征。温跃层记录、表层古生产力记录、东西太平洋温度梯度记录,都指示赤道太平洋在中更新世70万年以来处于冰期El Ni o状态、间冰期La Ni a状态的类ENSO式变化模式。 【关键词】:西太平洋暖池边缘 类ENSO式变化 热带驱动 有孔虫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P736.5
【目录】: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第一章 绪言10-23
  • 1.1 引言10
  • 1.2 古海洋学与过去全球变化研究10-16
  • 1.3 热带太平洋及暖池区的研究现状16-21
  • 1.4 论文选题依据和研究目的21-23
  • 第二章 区域地质和海洋环境23-29
  • 2.1 西菲律宾海区域地质构造背景23-24
  • 2.2 西菲律宾海区域气候24-25
  • 2.3 西菲律宾海水文状况25-29
  • 第三章 研究材料29-38
  • 3.1 研究材料29-31
  • 3.2 研究方法31-38
  • 3.2.1 微体化石样品处理31
  • 3.2.2 微体古生物有孔虫分析31-32
  • 3.2.3 有孔虫壳体的氧碳同位素分析32
  • 3.2.4 浮游有孔虫的Mg/Ca比值分析32-36
  • 3.2.5 水体氧同位素的估算36
  • 3.2.6 表层海水盐度的估算36-37
  • 3.2.7 时间序列分析37-38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38-85
  • 4.1 年龄模式38-40
  • 4.2 有孔虫氧碳同位素40-49
  • 4.2.1 浮游和底栖有孔虫δ~(18)O、δ~(13)C40-45
  • 4.2.2 上层海水垂向结构45-47
  • 4.2.3 表层古生产力47-49
  • 4.3 有孔虫群落结构49-68
  • 4.3.1 有孔虫群落结构特征49-55
  • 4.3.2 碳酸盐的溶解和保存55-58
  • 4.3.3 表层水体温度58-64
  • 4.3.4 上层海水垂向结构64-68
  • 4.4 浮游有孔虫Mg/Ca比值68-77
  • 4.4.1 表层、次表层海水温度68-75
  • 4.4.2 表层、次表层δ~(18)O_(seawater)和水体盐度75-77
  • 4.5 与暖池核心区和赤道东太平洋古海洋记录的比较77-85
  • 4.5.1 与ODP-806B孔的比较78-82
  • 4.5.2 与ODP-846孔的比较82-83
  • 4.5.3 冰期旋回中的类 ENSO 式变化83-85
  • 第五章 结论85-88
  • 参考文献88-104
  • 论文发表情况104-105
  • 致谢10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生物标志化合物与相关的全球变化    谢树成,梁斌,郭建秋,易轶,R.P.Evershed,D.Maddy,F.M.Chambers

有孔虫壳体的Mg/Ca比值在古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李建如

全球变化研究进展与展望    陈宜瑜,陈泮勤,葛全胜,张雪芹

赤道西太平洋末次盛冰期以来的浮游有孔虫氧碳稳定同位素记录    蒋来宾,翦知,成鑫荣

从超微化石看南沙海区近2Ma海水上层结构的变化    刘传联,成鑫荣

末次冰期南海表层环流的数值模拟及其验证    汪品先,李荣凤

探索大洋碳储库的演变周期    汪品先,田军,成鑫荣,刘传联,徐建

南海中部浮游有孔虫通量的季节变化    陈荣华,翦知,郑玉龙,陈建芳

南海南部第四纪浮游有孔虫群与古气候变化    徐建

新近纪海相生物地层事件年龄新编    李前裕;Lucas Lourens;汪品先;

始新世以来地球轨道偏心率的演化    尹志强;韩延本;徐道一;姚益民;韩永刚;

中国全球变化研究优势领域及进展    熊平生;谢世友;

局地土地利用变化现实情景研究    王成;魏朝富;邵景安;李阳兵;蒋伟;

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络在地球系统科学中的作用    傅伯杰;牛栋;于贵瑞;

21世纪中国地理学发展的若干思考    葛全胜,吴绍洪,朱立平,张雪芹

祁连山七一冰川区表层沉积物中生物标志化合物的组成特征及来源研究    李全莲;王宁练;武小波;蒲健辰;贺建桥;蒋熹;

南海南部普林虫与“中更新世革命”    徐建,汪品先,黄宝琦,翦知湣

新生代亚洲形变与海陆相互作用    汪品先

认识偏心率周期的地层古气候意义    李前裕,田军,汪品先

应用硅藻释读南海晚第四纪以来的古环境    孙美琴

胶州湾流域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    余云军

末次冰期以来南沙海区古环境演变研究    侯红明

冲绳海槽晚更新世——全新世的古环境演化    常凤鸣

罗布泊现代盐湖沉积与近两千年气候变化遥感研究    谢连文

近2千万年以来东亚季风演化的南海沉积矿物学记录    万世明

柴达木盆地贝壳堤剖面有机分子化石与沉积环境    李斌

东亚南北气候区现代土壤及湖相沉积中生物标志物特征与气候意义    王永莉

东北地区晚全新世泥炭沉积的植硅体气候指示意义研究    张新荣

末次冰消期以来古黄海的环境演变及YD事件研究    韩喜彬

土地利用规划中生态建设研究的理论与实践    李水玉

环境变化和灾害对陕西果业生产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丁敏

南海生源要素分布特征及其若干生物地球化学问题研究    林辉

赤道西太平洋第四纪浮游有孔虫群与暖池的变动    金海燕

云南宝秀盆地27kaB.P-15kaB.P间泥炭沉积分子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古气候重建    莫晓勇

南海北部深水区SO177航次沉积物粒度及微结构分析研究    石学勇

黄土丘陵沟壑区LUCC与区域水分盈亏响应机制研究    梁小英

“3S”技术支持下的贵州岩溶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研究    金光华

淮河上游全新世黄土—古土壤剖面高分辨率地球化学研究    李新艳

洛川地区末次冰期植被波动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程红

中国黄土研究新进展 (二)古气候与全球变化    刘东生;丁仲礼;

冰期时的中国海——研究现状与问题    汪品先;

二百五十万年来季风环流与大陆冰量变化的阶段性耦合过程    刘东生;丁仲礼;

亚洲形变与全球变冷──—探索气候与构造的关系    汪品先

南海第四纪古海洋学研究进展    赵泉鸿,汪品先

越南岸外晚第四纪上升流与东亚夏季风变迁    黄宝琦,苑知湣

南海北部上新世晚期东亚冬季风增强的同位素和有孔虫证据    翦知湣,汪品先,赵泉鸿,成鑫荣,王吉良

南沙海区盛冰期的气候问题    汪品先,翦知 ,刘志伟

全球变化的集成研究    葛全胜,陈泮勤,张雪芹

IGBP未来发展方向    陈宜瑜

赤道西太平洋第四纪浮游有孔虫群与暖池的变动    金海燕

秦岭中更新世以来抬升的新资料及认识    薛祥煦,李虎侯,李永项,刘护军

1.5Ma以来南海南北上部水体温度变化对比    黄宝琦,李保华,翦知湣

喀什河断裂中更新世以来的活动速率研究    尹光华;裴宏达;蒋靖祥;

老铁山角—蓬莱角陆桥    徐光禹;

南海晚第四纪浮游有孔虫类群变化所表征的古海洋学特征    李两全,涂霞,罗又郎,陈绍谋

舟山岛中更新世以来孢粉组合特征及古气候变迁    叶兴永

鄂霍次克海南部OS03-1岩心MIS6期以来的沉积记录及其古环境意义    司贺园;侯雪景;丁旋;

过去气候演化的阶段性和突变    张丕远,葛全胜

湖泊记录揭示的中更新世以来我国区域环境分异与亚洲季风的关系    王苏民,薛滨

淮河源区中更新世黄土堆积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气候意义    刘奇;宋传中;崔王;王化可;张妍;王荻;曹宗平;

太平洋~印度洋暖池次表层水温与广东旱涝    吴迪生;俞胜宾;冯伟忠;周水华;张娟;王文娟;梁昌霞;李广敏;

云南鹤庆盆地中更新世以来的孢粉记录与古植被、古气候    肖霞云;沈吉;肖海丰;童国榜;

苏北盆地XH1钻孔中更新世以来的彩度指标记录及其气候环境变化    朱芸;陈晔;舒强;赵志军;萧家仪;李吉均;

南海北部陆架区晚中更新世以来古海岸变迁    陈泓君;陈弘;李文成;彭学超;朱本铎;

关于粒度峰态分布特征反映的中更新世以来苏北盆地的沉积动力与沉积环境的初步研究    郭迪;张茂恒;

赤道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水温与热带气旋的关系    吴迪生;张娟;刘增宏;俞胜宾;周水华;张文静;王文娟;冯伟忠;

900 ka以来黄土-古土壤序列记录的风尘铁含量变化及其古气候意义    魏建晶;郭正堂;

亚洲季风在前一个间冰期的转换和时间定位    袁道先;程海;R.Lawrence Edwards;Carolyn A.Dykoski;Megan J.Kelly;张美;覃加铭;林玉石;汪永进;吴江滢;Jeffery A.Dorale;安芷生;蔡演军;

四川棋盘格式构造及其控震意义    赵友年;邹成敬;赖绍民;

太行山东麓第四纪冰期——纪念王曰伦教授    周慕林;

地球可能重入冰期,还怕变暖吗?    

是什么促使冰期结束?科学家揭秘    钱铮

新年·新科学    本报记者 刘霞

北美陨石坑:气候变化教科书    群芳 编译

“后天”过后是否雪过天晴?    陈 军

古气候留下的痕迹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王绍武 副教授朱锦红

沙尘暴“写”就的“巨著”    本报记者 周仲全

地球气温升速加快前所未有    郑晓春

兰州积石山冰川漂砾    何乱水 黄万堂 马炳祥

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助纣地球冰河期    钱铮

西太平洋暖池区中更新世以来古海洋学研究    唐正

25万年来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古海洋学研究    路波

川西高原甘孜黄土记录的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的古气候变化    刘冬雁

南海北部陆坡区沉积矿物学记录及其构造和古环境意义    黄杰

长春市近断层地震动场预测    盛俭

西菲律宾海2.36Ma以来古海洋学研究    孙晗杰

南海南部第四纪浮游有孔虫群与古气候变化    徐建

兰州东部地区1,240ka以来的河流阶地研究    苏怀

南海ODP1143站有孔虫稳定同位素揭示的上新世至更新世气候变化    田军

晚新生代以来灵台黄土剖面元素碳记录与气候环境变化    周斌

日本南海1Ma以来浮游有孔虫组合与古水温的变化及意义    段虓

360ka以来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古环境演化    王海霞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更新世以来古环境变迁的研究    王兢繁

中更新世以来柴达木盆地西北缘气候变化的环境磁学研究    宿星

武都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的初步研究    王勇

苏门答腊海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季风上升流活动记录    赵悦

苏北盆地兴化1孔元素反映的中更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    孟景闻

兴化地区中更新世以来粒度特征的研究    郭迪

大别山北麓中更新世古气候环境变化的研究    曹宗平

苏北盆地兴化2孔中更新世以来沉积物的环境磁学记录    杜新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