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及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20:48
热度: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及研究【摘要】:随着太阳能光伏电池(PV)和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发电已经成为新能源利用的主流之一。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主要形式是离网、并网发电并且

【摘要】:随着太阳能光伏电池(PV)和电力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光伏发电已经成为新能源利用的主流之一。目前,太阳能光伏发电的主要形式是离网、并网发电并且光伏发电的趋势向着低成本、高效率、大功率方向发展。在光伏发电系统中,逆变器作用是把太阳能电池发出的直流电转换成与市电电压同频同相的交流电。本文主要以小功率单相光伏并网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光伏并网系统进行了比较全面、深入的研究,主要内容有: 1.分析了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主电路拓扑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单相光伏并网系统中直流侧电容、交流侧电感电容、主电路功率管和缓冲电路元器件的参数进行了计算,从仿真和实验的波形来看,输出电压电流的波形谐波较少,基本达到了逆变电流和电压同频同相的目的。 2.为了防止同一桥臂上的功率开关管直通,在正弦波过零点处设置死区时间,通过电流闭环来对死区进行补偿,然后对整个系统进行仿真分析,通过设置合适的死区时间来改善输出波形,以降低输出波形的失真度。 3.由于光伏电池输出特性具有强烈的非线性,且输出功率受日照强度和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对此本论文分析了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的方法,利用变步长的算法跟踪光伏阵列的最大输出功率。 4.采用TMS320F2812DSP芯片设计了光伏逆变器的控制器,实验结果表明:输出电压波形的失真度较小,输出功率因数接近1,从而提高了系统的逆变效率,保证其安全可靠运行。 【关键词】:光伏并网逆变器 死区时间 开关固有特性 正弦脉宽调制 最大功率点跟踪 DSP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M46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5
  • 第一章 绪论15-21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5-16
  • 1.2 国内外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现状16-19
  • 1.2.1 国外逆变器研究现状16-17
  • 1.2.2 国内逆变器研究现状17
  • 1.2.3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拓扑17-19
  • 1.3 本课题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19-21
  • 第二章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21-39
  • 2.1 单相并网逆变器工作原理与分析21-23
  • 2.1.1 单相并网逆变器主电路拓扑结构分析21-22
  • 2.1.2 单极控制的PV并网逆变器工作分析22-23
  • 2.2 单相光伏主电路及滤波电路参数的设计23-30
  • 2.2.1 逆变变压器的设计23-24
  • 2.2.2 主开关器件的选择24-25
  • 2.2.3 主功率管缓冲电路的设计25-26
  • 2.2.4 直流侧滤波器的设计26-27
  • 2.2.5 逆变器交流滤波器的设计27-30
  • 2.3 DSP主控电路的设计30-37
  • 2.3.1 时钟系统电路30-31
  • 2.3.2 JTAG仿真接口电路31
  • 2.3.3 驱动电路的设计31-33
  • 2.3.4 A/D采样电路33-37
  • 2.4 本章小结37-39
  • 第三章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技术39-49
  • 3.1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目标39-41
  • 3.1.1 单相光伏并网系统的数学模型39-41
  • 3.2 基于SPWM的电流控制41-46
  • 3.2.1 并网逆变器输出反馈控制41-42
  • 3.2.2 逆变器电流环开环输出特性42-43
  • 3.2.3 逆变器电流环闭环输出特性43-45
  • 3.2.4 电网电压的前馈控制45-46
  • 3.3 直流侧电压的控制46-47
  • 3.4 本章小结47-49
  • 第四章 基于DSP控制逆变器死区产生的机理及影响分析49-71
  • 4.1 TMS320F2812 DSP芯片概述及应用49
  • 4.2 DSP的PWM波形的产生方法49-52
  • 4.3 SPWM技术及逆变器死区对输出波形的影响52-65
  • 4.3.1 功率元器件IGBT的基本特性52-54
  • 4.3.2 SPWM控制的基本原理54
  • 4.3.3 正弦脉宽调制的实现54-55
  • 4.3.4 单极性调制和双极性调制55-58
  • 4.3.5 逆变器死区产生的原因及死区效应分析58-61
  • 4.3.6 死区时间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分析61-62
  • 4.3.7 死区时间的补偿策略62-65
  • 4.4 单相光伏并网系统的模型与仿真分析65-70
  • 4.5 本章小结70-71
  • 第五章 太阳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研究71-81
  • 5.1 太阳电池最大功率点跟踪71-78
  • 5.1.1 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特性曲线71-73
  • 5.1.2 太阳能光伏电池的最大功率点跟踪73-74
  • 5.1.3 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的研究74-78
  • 5.2 本章小结78-81
  • 第六章 实验与分析81-85
  • 6.1 IGBT的驱动波形82-83
  • 6.2 光伏并网逆变器输出波形83-85
  •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85-87
  • 7.1 总结85
  • 7.2 展望85-87
  • 参考文献87-91
  • 致谢91-93
  • 发表的论文93-95
  • 作者与导师简介95-96
  • 附件96-9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艾默生亮相2011光伏产业盛会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应用    刘志军;魏塔;

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市场,应对国际光伏形势新变化(中)——启动中国光伏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王斯成;

光伏产业最大危机是市场风险——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解析光伏市场    孙海燕;

《阳光能源》话你知 中国光伏想有一个家!    陈昆泉;

光伏产业:跨过寒冬是春天    胡兴军;

光伏工程都被谁抢走了    

光伏产业新动力:高纯冶金级硅太阳电池产品投入市场——CSI阿特斯宣布UMG组件e-Modules正式下线    袁麟;

发改委工信部着手调查光伏产能是否过剩问题    

光伏产业面临的研发挑战    Els Parton;Philip Pieters;Jef Poortmans;

光伏玻璃中铁及其他着色金属离子的控制和管理    付玉生;张健;

微网中并网逆变器的一种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研究    史玉立;

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培育和发展初探    唐青;

江苏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探析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催化我国钢丝深加工技术的提升    李国府;吴文晨;宋仁伯;袁康;

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分析与发展对策——以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例    王军;陈龙珠;崔秀丽;张国锋;

以创新管理应对金融危机——安彩光伏项目发展的启示    苍利民;关丽哲;阎韬;徐建军;王秀林;王茂鸿;刘凤玲;

基于频率偏移法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孤岛检测    陈曦;李亚楠;陈阿莲;杜春水;张承慧;

新世纪光伏产业展望    施正荣;

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能否赶超世界?    施正荣;

兆伏集团昂首光伏产业第一方阵    记者 姚秀峰

光伏逆变器在扬并网    记者 邹平 季煜

世博会为我国光伏产业提供范本    辛桦

北京大型光伏逆变器基地奠基    记者 涂露芳

光伏:2012年产值有望达到500亿    刘辉张民强 记者 赵晓强

测绘助推江西新余光伏产业发展    李叶青 胡婷然

太阳能光伏产业盛事将在上海举办    朱培

节能减排促我省光伏产业发展    记者 芦瑞

新余抢占光伏产业世界制高点    记者 徐国平

国产装备托起光伏产业    本报记者 左丹

无变压器结构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及控制研究    马琳

基于Z源网络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    刘鸿鹏

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研究    马亮

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程如岐

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肖华锋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基于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与变换效率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杨波

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陈晓燕

中国光伏产业创新系统研究    戚汝庆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    耿亚新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    雷家宁

光伏并网系统中的无功检测与补偿技术研究    王周龙

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单琳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曹建平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    施韵

500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    朱铭炼

10k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    刘志强

基于模糊控制技术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彭倬

1kVA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    孙继健

低成本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丰瀚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