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典型设计与优化分析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14:22
热度:

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典型设计与优化分析研究【摘要】:分布式光伏电源的推广应用是逐步提高太阳能这一可再生能源得到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光伏产业以及逆变器制造工艺的迅猛发展和

【摘要】:分布式光伏电源的推广应用是逐步提高太阳能这一可再生能源得到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光伏产业以及逆变器制造工艺的迅猛发展和不断提高,分布式光伏电源以其针对性强、可靠性高等优势,在电力系统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其中,在综合考虑光伏电源出力特性及与配电网运行相互影响的基础上,来科学地制定并网方案,并合理地予以优化,指导分布式光伏电源有序、可控的接入城市配电网,是分布式光伏电源应用推广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本文首先开展了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特性的分析研究,以及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与配电网之间交互影响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分布式电源并网的典型设计方案,明确了分布式光伏电源的分类和并网电压等级、各节点的准入功率,以及并网点与公共连接点的技术要求、配电设备选型的技术标准、保护及自动化配置方案、通信与监测以及电能计量等方面的管理要求。为满足大量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的需求,进一步提高光伏电源的利用效率,本文从规划的角度出发,进行了大量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的综合效益分析,以及随着光伏电源渗透率的提高,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总结归纳了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典型设计的制定,对推广大量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系统,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依据,对分布式光伏电源的接入系统设计、审查以及运行、维护,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研究对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优化的几种途径,如降低最小负荷对光伏渗透率极限的影响、负荷转移对光伏渗透率的影响、储能技术对光伏渗透率的影响,并通过运用RAMSES软件对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的可靠性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光伏渗透率,了解当前和未来条件下配电网的光伏接纳能力,对优化接入方式、寻找改进措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分析了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的社会效益、环保效益、经济效益等方面。 最后,对今后的进一步研究方向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分布式电源 电能质量 接入 配电 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M71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18
  • 1.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11-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6
  • 1.2.1 国外现状12-13
  • 1.2.2 国内现状13-14
  • 1.2.3 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的并网技术标准现状14-16
  • 1.3 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产生的问题16
  • 1.4 本文所做的主要研究工作16-18
  • 第2章 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特性分析18-24
  • 2.1 光伏电站发电原理及分布式光伏电站内部结构18-20
  • 2.2 光伏电源的出力特性20-23
  • 2.2.1 日最大输出功率和日有效输出功率20-21
  • 2.2.2 日运行小时数和日有效运行小时数21-22
  • 2.2.3 持续出力特性22
  • 2.2.4 相邻时段输出功率的变化22-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分布式光伏电源与配电网的交互影响24-41
  • 3.1 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典型网架24-27
  • 3.1.1 网架结构和参数26
  • 3.1.2 运行模式26
  • 3.1.3 光伏电源分布原则26-27
  • 3.2 光伏接入对电力系统的影响27-32
  • 3.2.1 地区负荷分布情况分析27-29
  • 3.2.2 杭州地区光伏输出采样分布情况分析29-30
  • 3.2.3 光伏并网对净负荷的影响30-32
  • 3.3 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对配电网的影响32-38
  • 3.3.1 对系统电压的影响32-33
  • 3.3.2 对电能质量的影响33-34
  • 3.3.3 对配电网安全的影响34-35
  • 3.3.4 对短路电流的贡献35-36
  • 3.3.5 非正常孤岛36
  • 3.3.6 对系统保护的影响36-37
  • 3.3.7 对损耗的影响37
  • 3.3.8 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规划的影响37-38
  • 3.4 配电网对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的影响38-40
  • 3.4.1 配电网电压跌落对PV的影响38-39
  • 3.4.2 配电网电压骤升对PV的影响39-40
  • 3.4.3 配电网短路对PV的影响40
  • 3.4.4 配电网谐波对PV的影响40
  • 3.5 本章小结40-41
  • 第4章 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的典型设计方案41-57
  • 4.1 配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电源能力分析41-49
  • 4.1.1 光伏电源接入容量和位置对配电潮流的影响41-45
  • 4.1.2 光伏渗透率对光伏利用率和光伏发电成本的影响45-47
  • 4.1.3 光伏渗透率对光伏利用小时数的影响47
  • 4.1.4 光伏渗透率对光伏安装容量的影响47-49
  • 4.2 分布式光伏电源准入原则49-50
  • 4.2.1 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准入容量49
  • 4.2.2 光伏电站接入方式的选择49-50
  • 4.3 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的技术要求50-52
  • 4.3.1 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51
  • 4.3.2 系统侧保护51
  • 4.3.3 并网断路器保护51-52
  • 4.3.4 通信与监测52
  • 4.3.5 电能计量52
  • 4.4 光伏电源接入系统典型设计方案及应用52-53
  • 4.5 本章小结53-57
  • 第5章 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能力优化分析57-67
  • 5.1 降低最小负荷对光伏渗透率极限的影响57
  • 5.2 负荷转移对光伏渗透率的影响57-59
  • 5.3 储能技术对光伏渗透率的影响59-61
  • 5.3.1 储能模型的基本假设60
  • 5.3.2 储能对光伏渗透率极限的影响60-61
  • 5.4 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可靠性分析61-66
  • 5.4.1 RAMSES软件简介61-62
  • 5.4.2 基于RAMSES软件的可靠性结果分析62-66
  • 5.5 本章小结66-67
  • 第6章 分布式光伏电源并网的综合效益分析67-69
  • 6.1 社会效益67
  • 6.2 环保效益67-68
  • 6.3 经济效益68
  • 6.4 成果推广应用前景及预计效益分析68
  • 6.5 本章小结68-69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69-71
  • 7.1 研究成果总结69
  • 7.2 进一步研究方向69-71
  • 参考文献71-74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74-75
  • 致谢75-76
  • 作者简介7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路灯的设计与应用    姜祥元;

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仿真模型    李炜;朱新坚;

负载缺电率用于独立光伏系统的最优化设计    杨金焕,汪征浤,陈中华,杨琦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陶晓峰;谢君;

变电站光伏直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林航;陈晓明;

30 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应用与运行    沈晨;陈晓明;

24V/5A太阳能控制器设计    包文俊;黄长杰;

转地养蜂专业户光伏系统的研究    杜忠明;熊飞峤;李天华;

太阳能供电与半导体制冷箱的设计    张曦;

太阳电池及其发展方向    吕建;殷洪亮;

太阳辐射量与光伏系统优化设计软件    杨金焕;葛亮;

光伏系统设计思路及注意事项    王润波;

100kW风光互补电站设计    杨帮宇;

一种基于dp/dv=0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    荣延泽;刘士荣;毛军科;李松峰;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    李星辰;王琳;

基于PSIM9.0的单相光伏逆变系统的仿真研究    孙冰;白树忠;郑世松;

光伏并网给定电流幅值偏移的孤岛检测方法    郑世松;孙冰;王玉斌;

含蓄电池储能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董旭柱;雷金勇;饶宏;黄晓东;刘怡;李鹏;

基于线电流解耦算法的三相光伏并网系统    谭甲凡;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工程结构强度设计    郝文华;

中国光伏发电的发展及前景    罗雪莲;

国内外太阳能空间结构的应用与技术探讨    罗尧治;饶力;

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设计与施工概述    罗尧治;吴成万;周南;徐东升;林建杰;叶幸超;

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王敏

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    钱军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程如岐

有机基太阳能电池中有序结构材料及其界面和性能    杨志胜

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可靠性研究    于蓉蓉

太阳能电动车关键技术研究    李春芳

可再生能源发电政策与环境效益分析方法研究    秦湘灵

基于酞菁铜的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刘一婷

太阳能级硅(SOG-Si)光伏电池中多孔硅吸杂工艺及其神经网络分析方法研究    张彩珍

基于软开关PWM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    曹建

用于矿灯充电的独立光伏系统研究    毛娟

太阳能光伏发电单相并网逆变器研究    李本元

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杜守增

太阳能电池用α-SiC_x:H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张瑞丽

光伏发电系统自适应控制研究    李亭

基于桥检车的驻车充电站系统的设计实现    杨光

用于城市公交车的能量再利用智能控制系统的研制    谢玉录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MPPT及孤岛检测新方法的研究    于希洋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    雷家宁

加快太阳级硅制备新技术研发 促进硅资源可持续发展    马文会;戴永年;杨斌;谢刚;魏奎先;于站良;

固定式光伏方阵最佳倾角的分析    杨金焕

一种独立光伏系统设计的新方法    杨金焕,黄晓橹,陆钧

光伏电源并网关键技术研究获成功    

通信光伏电源简单设计——光电池及蓄电池用量计算    汪东翔,董俊,蒋慕蓉

REDP项目推动中国西部地区太阳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    尼玛江才;

太阳能光伏电源控制器弱电控制线路的进一步研究    崔岩

新型太阳能光伏电源控制器    马章

太阳能光伏电源的控制电路    崔岩,胡宏勋

光伏产业最大危机是市场风险——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解析光伏市场    孙海燕;

《阳光能源》话你知 中国光伏想有一个家!    陈昆泉;

光伏产业:跨过寒冬是春天    胡兴军;

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规划设计研究 访杭州市电力设计院王骏海副院长    鞠佳;

光伏玻璃中铁及其他着色金属离子的控制和管理    付玉生;张健;

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培育和发展初探    唐青;

江苏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探析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催化我国钢丝深加工技术的提升    李国府;吴文晨;宋仁伯;袁康;

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分析与发展对策——以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例    王军;陈龙珠;崔秀丽;张国锋;

以创新管理应对金融危机——安彩光伏项目发展的启示    苍利民;关丽哲;阎韬;徐建军;王秀林;王茂鸿;刘凤玲;

新世纪光伏产业展望    施正荣;

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能否赶超世界?    施正荣;

低碳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成员——太阳能光伏技术    邵文青;

对昆明电网光伏并网发电的一些思考    邹贤;王琳;

理性看待光伏产业热    本报记者 李蕾

德安县光伏产业项目快速推进    方圆 特约记者 李诗彪

“十二五”光伏产业快中求稳 分布式光伏发电有望突围    本报记者 马亮

光伏产业在西部地区蕴藏巨大开发潜力    拉巴次仁 颜园园

光伏:2012年产值有望达到500亿    刘辉张民强 记者 赵晓强

测绘助推江西新余光伏产业发展    李叶青 胡婷然

太阳能光伏产业盛事将在上海举办    朱培

节能减排促我省光伏产业发展    记者 芦瑞

新余抢占光伏产业世界制高点    记者 徐国平

国产装备托起光伏产业    本报记者 左丹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效应研究    袁见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陈晓燕

中国光伏产业创新系统研究    戚汝庆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    耿亚新

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构建整合研究    袁艳平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光伏多晶硅原料国际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余杨

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    赵杰

分布式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研究    王宇翔

我国光伏科技及产业最优投资体系研究    汪瑜佩

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光伏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    赵丽莉

耀皮公司光伏玻璃产品发展战略研究    张旭

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改进    张峥

大功率多重化光伏控制器的研究    刘文晋

光伏并网系统最大功率跟踪及反孤岛运行控制方法研究    曹建博

分布式光伏电源接入配电网典型设计与优化分析研究    白熊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研究    王富卿

三相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研究    周洪伟

基于生物网络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    王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