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含吡咯并吡咯二酮、异靛蓝衍生物有机材料的合成和光伏性能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14:20
热度:

含吡咯并吡咯二酮、异靛蓝衍生物有机材料的合成和光伏性能的研究【摘要】:太阳能作为一种分布范围广、环境友好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晶硅太阳能电

【摘要】:太阳能作为一种分布范围广、环境友好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新能源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关注,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晶硅太阳能电池,但由于其价格昂贵和造成环境污染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而有机太阳能电池由于其具有质量轻、价格低廉以及可制作成柔性大面积器件等优点,使得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其中。而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活性层一般是由有机给体材料和富勒烯受体材料组成,而有机给体材料一般采用给体单元(D)与受体单元(A)交替共聚的结构,有机染料吡咯并吡咯二酮(DPP)和异靛蓝均是很好的受体单元,同时在紫外可见光区具有很强的吸收,因而很适合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因此我们成功地设计并合成了基于吡咯并吡咯二酮为受体单元的三个小分子,比较了不同端基对含DPP小分子光伏性能的影响,同时还设计并合成了一个新的含异靛蓝的受体单元,并将其首次应用到有机太阳能电池中,并对目标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和光伏性能的测试,其结果如下: 1.设计并合成了三个窄带隙的D-A-D型的有机小分子M1、M2和M3,三个小分子均是以DPP为受体单元,其中M1和M3是以萘为端基,M2则是以己基噻吩为端基,并将其均应用于小分子本体异质结(SMBHJ)太阳能电池中。我们研究了这三个小分子的光学性能、电化学性能、热性能和光伏性能。这三个小分子在475-750nm具有宽的吸收以及低的HOMO能级(5.28eV~5.35eV)。基于这三个小分子M1-M3的最高能量转换效率为2.59%,其中含有萘端基的小分子M1和M3相对于M2来说具有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是由于其具有更宽的吸收和较好的成膜性能。 2.设计并合成了一个新的π共轭延长的异靛蓝衍生受体单元,并通过钯催化偶联反应合成了两个新的有机小分子LY1和LY2以及聚合物P1,其中小分子LY1是以噻吩为端基,LY2是以三苯胺为端基,其中聚合物P1是以苯并二噻吩(BDT)作为给体单元,但由于其溶解性差,故仅对其部分性能进行了表征。我们对小分子LY1和LY2的光学性能、电化学性能、热性能和光伏性能进行了研究。小分子LY1和LY2显示出低的HOMO (5.29eV和5.59eV)能级和极低的LUMO (4.05eV和4.06eV)能级,是由于异靛蓝衍生单元具有很强的吸电子能力,所以两个小分子既能作为给体材料又能作为受体材料,并应用到小分子本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 【关键词】:有机太阳能电池 吡咯并吡咯二酮 异靛蓝衍生物 小分子 光伏性能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9
  • 1.1 引言9-10
  • 1.2 小分子/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10-17
  • 1.2.1 小分子/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10
  • 1.2.2 小分子/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结构10-12
  • 1.2.3 小分子/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器件参数及其影响因素12-13
  • 1.2.4 小分子/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敏材料13-17
  • 1.3 论文的设计思想与研究内容17-19
  • 第2章 含萘端基的窄带隙小分子给体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研究19-33
  • 2.1 前言19
  • 2.2 实验部分19-26
  • 2.2.1 药品和试剂、测试条件和方法19
  • 2.2.2 单体和小分子的合成19-26
  • 2.3 结果与讨论26-31
  • 2.3.1 单体与小分子的合成与结构表征26
  • 2.3.2 小分子的热性能26-27
  • 2.3.3 小分子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27-28
  • 2.3.4 小分子的电化学性能28-29
  • 2.3.5 小分子的光伏性能29-31
  • 2.4 本章小结31-33
  • 第3章 基于一种新的异靛蓝衍生单元的给体材料在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33-46
  • 3.1 前言33-34
  • 3.2 实验部分34-39
  • 3.2.1 试剂和药品及测试方法34
  • 3.2.2 单体和有机小分子及聚合物的合成34-35
  • 3.2.3 新的异靛蓝衍生物给体材料的合成35-39
  • 3.3 结果与讨论39-45
  • 3.3.1 目标产物的合成与标征39-40
  • 3.3.2 两个小分子的热性能40
  • 3.3.3 目标产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40-42
  • 3.3.4 两个小分子的电化学性能42-43
  • 3.3.5 两个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光伏性能研究43-45
  • 3.4 本章小结45-46
  • 总结与展望46-47
  • 参考文献47-53
  • 附录 A 试剂、药品及其纯化方法53-55
  • 附录 B 仪器设备及测试条件55-56
  • 致谢56-57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5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量子点在聚合物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岳文瑾;聂光军;

有机层/阴极界面修饰对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张永志;李福山;吴朝兴;蔡寿金;郭太良;

基底温度对喷涂技术制备大面积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胡雪花;李福山;吴朝兴;郭太良;

空气稳定的氮杂蒄电子传输材料分子设计及三氮杂蒄衍生物迁移率计算    马妍;赵蔡斌;王文亮;尹世伟;魏俊发;

聚合物光伏材料与器件研究进展    刘鹏;孙江曼;赵宝锋;黄飞;吴宏滨;陈军武;曹镛;

聚合物异质结太阳电池-进展与展望(摘要)    曹镛;吴宏滨;黄飞;陈军武;

基于硅纳米线阵列的有机/无机杂化光伏电池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研究    申小娟

喷涂法制备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研究    陈征

基于电极界面层调控实现电池高效聚合物太阳池的研究    何志才

ZnO微纳结构制备及光学性能研究    梁志强

一维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新能源中的利用    胡小艳

基于卟啉的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黄玉英

聚合物光伏器件形貌特性、性能及稳定性研究    陆运章

聚合物P3HT和PFDTBT与富勒烯共混光伏体系的电荷产生动力学    张伟

基于新型咔唑结构共聚物的设计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查代君

苯并稠杂环类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性能研究    刘波

本体异质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数值模拟    刘伟

有机光电功能材料的理论研究及设计    张燕

功能化石墨烯、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刘春芳

新型富勒烯衍生物的合成以及在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杨涛

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界面修饰的研究    黄俊华

PCPDTBT:ICBA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特性研究    魏栋

基于BDT单体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孙丽丽

基于液晶的半透明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性能研究    杨启满

侧链结构可调的二维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廖凌燕

喹噁啉基新型功能聚合物/齐聚物电池材料的合成与性能    王晓辉

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研究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    

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研究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    

德国有机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破世界记录    

德国有机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破世界记录    

有机太阳能电池效率提高至6.5%    

有机太阳能电池技术及市场展望    庄陶钧;刘亚东;

有机太阳能电池理论转换效率接近100%    叶子;

综研化学和神户大学开发出p型半导体P3HT的新合成法,可用于有机太阳能电池    郑冬冬;

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林鹏,张志峰,熊德平,张梦欣,王丽

有机太阳能电池有望商品化    田禾;

可溶性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    范斌;田清勇;白华;

基于碳纳米管纤维的有机太阳能电池    陈涛;仰志斌;彭慧胜;

基于取向碳纳米管膜的柔性有机太阳能电池    仰志斌;陈涛;何瑞旋;彭慧胜;

柔性及叠层薄膜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马廷丽;

各向同性/异性的苯并二噻吩类有机共轭小分子光物理性质理论研究    雍雪;张景萍;

9-(二辛基甲基)-2,7-咔唑-alt-5,7-(二噻吩-2基)-2,3-二苯基噻吩并[3,4-b]吡嗪共聚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李健民;谭华;聂凯旋;黄颖;王亚飞;邓先平;姜鹏程;刘煜;朱卫国;

采用PEO为阴极修饰层提高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    田慧;徐昊;杨利营;印寿根;

D-A型单分散共轭液晶齐聚物及其组装结构    耿延候;卜腊菊;曲建飞;谢志元;闫东航;王佛松;

纳米复合结构的制备及其光伏行为    翟锦;赵勇;衡利苹;盛显良;江雷;

Rubrene/C_(60)结有机太阳能电池的阳极改性及偏压处理研究    吴冰;刘彭义;李艳武;常鹏;

美评估有机太阳能电池对环境的影响    记者 毛黎

美国研发可拉伸有机太阳能电池    蔡佳

德支持企业开发有机太阳能电池    记者 顾钢

国家光伏研究中心产业化基地落户广东    

服务硅产业 我市高校首开光伏专业    张舸

意大利光伏市场迅速扩大    杨理

国内光伏市场元年开启    本报记者 梁钟荣

一个光伏企业的坎坷路    孙萌萌

光伏“倾销”真相    本报记者 邓丽 实习记者 庄佳婧

权威认证为光伏企业开启出口通道    本报记者 海霞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物理过程研究    陈向东

有机太阳能电池电学模型与数值研究    马朝柱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荷转移态等效电路和多重电荷分离界面研究    黄江

基于聚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制与表征    乔芬

基于卟啉的小分子和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黄玉英

可溶液加工的给受体型有机小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    李慧

有机聚合物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分子结构,表面形貌与新型器件结构    周印华

电沉积制备聚噻吩有序微结构及有机太阳能电池    于伟利

有机光伏二极管的光电子性能研究    张光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机理及实验研究    李卫民

含吡咯并吡咯二酮、异靛蓝衍生物有机材料的合成和光伏性能的研究    刘莹

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备及优化    江培

噻唑类、苯并三唑类共聚物及三苯胺类小分子的合成与光伏性能研究    杨苗

新型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制备方法的研究    王标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制备与表征    赵玉翠

基于酞菁类金属配合物的有机太阳能电池研究    杨汀

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电极修饰的研究    史绍华

聚合物和小分子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制备和表征    闫鹏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电极调控    杨彬彬

基于三元体系混合物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范学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