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光伏微逆变器和优化器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13:36
热度:

光伏微逆变器和优化器的研究【摘要】:随着全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具有存储量大、

【摘要】:随着全世界范围内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问题日益突出,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其中,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可再生能源,具有存储量大、清洁环保无污染等优点。对于太阳能的利用最重要的技术就是光伏(Photovoltaic, PV)发电技术,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研究和使用光伏发电系统,到如今已经形成多种结构的发电系统。各种结构的使用方法不同,发展趋势也各不相同。如多支路式结构、串型结构和主从结构适合较大功率的光伏发电系统,而随着家庭用户的迅猛增加与光伏建筑一体化(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 BIPV)技术的快速发展,小功率的光伏微逆变器(PVMicro Inverter)和光伏优化器(Solar Power Optimizer, SPO)越来越受到青睐。 本文主要研究了光伏并网发电微逆变器。选择交错并联反激型拓扑,作为单相光伏并网发电微逆变器的前级电路;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前级可实现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 MPPT),并整流输出倍频的正弦馒头电压/电流波形。研究的微逆变器后级电路采用传统的全桥逆变电路,无需复杂的控制,只需在工频下实现倒向,完成并网发电。微逆变器系统的控制环路和传统并网逆变器的一样,主要是MPPT环和电流环,因此系统控制简单、高效。为了消除交错并联两路输入电流的不平衡,设计了输入电流均衡补偿器,从而确保了两路输入电流的平衡。 本课题还研究了光伏优化器,选取桥式Buck-Boost电路作为光伏优化器的主电路,设计了优化器主电路的参数、控制电路的参数和调理电路的参数。 论文中对交错并联反激型并网微逆变器建立了数学建模,并通过Psim软件仿真,验证了数学模型的正确和设计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台200W微逆变器实验样机,采用MICROCHIP公司的dsPIC33FJ16GS504单片机作为控制CPU,实现了微逆变器系统的全数字控制。最后的实验结果表明,研究的并网微逆变器具有优良的动态和稳态性能,实现了小功率模块化并网发电。 论文中使用Psim软件对桥式Buck-Boost电路的光伏优化器进行了仿真,验证其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研制了一台300W光伏优化器样机,以FREESCALE公司的MC56F8245芯片为控制CPU,实现数字控制。实验结果表明研究的光伏优化器具有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 【关键词】:光伏并网发电 交错并联 微逆变器 光伏优化器 数字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扬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M464;TM61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20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10-11
  • 1.2 太阳能发展的现状与背景11-12
  • 1.3 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结构与分类12-19
  • 1.4 主要研究内容19-20
  • 第二章 并网微逆变器系统的工作原理20-28
  • 2.1 光伏微逆变器的拓扑研究20-22
  • 2.2 交错并联反激型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工作原理22-24
  • 2.3 交错并联反激型并网微逆变器软开关分析24-27
  • 2.4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交错并联反激型并网微逆变器的数学建模28-32
  • 3.1 交错并联反激型并网微逆变器的等效电路28-30
  • 3.2 反激型并网微逆变器小信号模型30-31
  • 3.3 本章小结31-32
  • 第四章 交错并联反激型并网微逆变器参数设计32-46
  • 4.1 交错并联反激型并网微逆变器的硬件设计32-39
  • 4.1.1 解耦电容设计32-33
  • 4.1.2 反激高频开关管的选择33-34
  • 4.1.3 高频变压器的设计34-35
  • 4.1.4 钳位电容的设计35-36
  • 4.1.5 输出整流二极管的选择36-37
  • 4.1.6 全桥开关管的选择37
  • 4.1.7 EMI滤波器的设计37-39
  • 4.2 交错并联反激型并网微逆变器控制环路分析39-43
  • 4.2.1 数字锁相环39-40
  • 4.2.2 交错并联反激型并网微逆变器MPPT控制40
  • 4.2.3 电流控制环控制参数的设计40-42
  • 4.2.4 交错并联电路输入电流均衡补偿器设计42-43
  • 4.3 交错并联反激型并网微逆变器的仿真与实验43-45
  • 4.4 本章小结45-46
  • 第五章 基于桥式BUCK-BOOST光伏优化器的研究46-60
  • 5.1 具有升/降压功能的拓扑分析46-47
  • 5.2 桥式Buck-Boost光伏优化器的工作原理47-50
  • 5.3 光伏优化器主电路参数设计50-55
  • 5.3.1 光伏优化器主电路的硬件设计51-52
  • 5.3.2 光伏优化器控制电路的设计52-54
  • 5.3.3 光伏优化器采样电路的设计54-55
  • 5.4 光伏优化器的仿真与实验55-59
  • 5.4.1 光伏优化器的建模55-56
  • 5.4.2 仿真与实验结果56-59
  • 5.5 本章小结59-60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60-62
  • 6.1 总结60
  • 6.2 展望60-62
  • 参考文献62-68
  • 致谢68-7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70-7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组件表面清洁的效益分析    田智华;段凯;

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电池输出特性实验研究    周俊冬;马明;

不同方位角太阳能电池阵列输出特性的试验    葛强;李丹萍;谈磊;森武昭;

一种阴影情况下光伏组件输出特性的计算方法    郝玉哲;白建波;张臻;姜猛;刘升;

光伏微型逆变器研究综述    高文祥;王明渝;王立健;刘洋;

太阳能发电技术    关根志;雷娟;吴红霞;蔡丽;

分布式能源在新型农村电网中的应用与前景    奚利丰;简献忠;胡文君;郁伟勇;顾玉杰;曹毅;

直流模块式光伏发电系统前级DC/DC变换研究    陈双;陈卫民;严虹;

光伏发电并网及其相关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艾欣;韩晓男;孙英云;

离网型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逆变器的设计    陈德;唐杰;贺仲科;李然;张曙云;

基于orCAD/PSpice ABM仿真的光伏新型改进CVT控制研究    白政民;方波;张元敏;侯元文;

一种改进的硅太阳能电池非线性工程数学模型    廖志凌;刘国海;梅从立;

基于数据手册的光伏电池特性及参数实用估算方法    王明达;赵瑞杰;

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储能容量优化配置研究    杨珺;张建成;黄磊磊;周阳;王银明;

基于PSoC的太阳能MPPT系统控制器设计    张天时;王国华;矫振伟;

基于解析优化二分法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准入容量计算    游宇堃;王淳;

光伏组件数学模型研究与分析    李智;白恺;宗瑾;张改利;岳巍澎;李明;

试论组件选型与光伏系统造价之间的关系    郭艳平;

基于静态和动态约束的弱电网光伏穿透功率极限研究    徐岩;闫少波;

含光伏发电集中型充电站充放电策略的研究    田昊;吕林;朱鑫;汪彦含;秦磊;

储能系统提高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能力研究    李木一;

新兴行业的标准化之路——光伏组件用硅橡胶密封剂的标准演变    卢文婷;赵海川;郑妙生;

储能系统提高新能源发电接入电网能力研究    李木一;

基于解析优化二分法的配电网分布式电源准入容量计算    游宇堃;王淳;

一种新型单相升降压微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    章勇高;高彦丽;蔡少华;

海洋环境下船用太阳能光伏系统特性研究    孙玉伟

微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及组网特性研究    杜燕

建筑并网光伏系统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研究    梁佳

光伏时空概率模型及其在电力系统概率分析中的应用    任洲洋

光伏并网逆变器辨识建模方法及应用    郑伟

大容量光伏逆变系统接入弱电网运行可行域研究    黄亚峰

间歇性能源输出功率预测与储能系统规划    张娜

含多种分布式能源的微电网优化及控制策略研究    薛贵挺

大型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技术和特性研究    张琪祁

光伏并网发电控制系统的仿真研究    王卫星

基于禁带宽度的独立式光伏发电智能能量管理系统的研究    邓栋

兆瓦级光伏电站并网技术的研究    王佳

填充式PVT板性能测试试验及其应用    李媛媛

含分布式电源的微电网经济调度模型研究    白峪豪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蓄电池能量管理研究    张永飞

并网光伏电站的电能质量评估及运行特性分析    叶金根

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技术研究    刘斯维

光伏发电系统中的最大功率跟踪研究及实现    李丹萍

光伏发电系统并网时对配电网保护的影响    张泽云;黄家栋;段晓波;

计及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研究    施伟国;宋平;刘传铨;

晶体硅太阳电池内阻对其输出特性的影响分析    唐文芳;丁宣浩;李兵;

光伏电站并网对电网可靠性的影响    张轶;鲁国起;张焰;俞国勤;祝达康;

基于Pspice的光伏组件热斑现象仿真    李大勇;陈如亮;崔岩;石德全;

分布式MPPT提高太阳能光伏系统的效率    Michele Sclocchi;

分布式发电与配电网保护协调性研究    王希舟;陈鑫;罗龙;甘德强;

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温阳东;王欣;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固定滞环的电流控制    戴训江;晁勤;

大型分布式电源模型化研究及其并网特性分析——(一)光伏电站专题    杨德州;王利平;张军;吴兴全;

一种交流光伏模块系统拓扑建模和仿真    王洪礼;陈阿莲;张承慧;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赵为

可再生能源发电与微网中储能系统的构建与控制研究    曾杰

基于电网电压定向三相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朱晓亮

直流模块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运行技术研究    胡欢

微电网运行特性及其控制研究    舒海莲

永磁直驱式风力发电并网系统中变流器的研究    刘磊

太阳电池阵列的工作特性测试与预估研究    杜燕

光伏发电系统的蒙特卡罗序贯仿真和可靠性分析    陈闽江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    张化德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研究    闫士职

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并网问题研究    陈赟

基于永磁同步发电机的直驱式风电系统建模与仿真    马威

脉冲均匀调制功率控制串联谐振式逆变器    颜文旭,沈锦飞,惠晶,吴雷

正弦逆变器控制软件设计    王耀北;闫英敏;

并联型逆变器的定角控制    朱晓荣,彭咏龙,李和明

数字双闭环瞬时值控制逆变器外特性研究    许爱国;谢少军;

一种高性能的单相逆变器多环控制方案    熊健;周亮;张凯;史鹏飞;

一种并联谐振型逆变器他激频率的控制方法    张春雨;彭咏龙;张智娟;

Z源逆变器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    崔彬;钱照明;丁新平;彭方正;

196系列单片机在空调逆变器中的运用    岳玉静;

多重化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梁中华;于平泳;刘春芳;卢宝宏;刘宏楠;

电动汽车双向阻抗源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    周玉栋;许海平;曾莉莉;温旭辉;

组合式三相正弦逆变器控制软件设计    陈永利;霍艳军;

基于免疫算法的单相逆变器多目标最优控制策略研究    费雯丽;袁佳歆;陈立;

基于60°坐标系的五电平逆变器研究    李红利;方文俊;仇书文;

光伏并网逆变器伪孤岛现象的研究    郭建勇;方如举;李献伟;

新型中频正弦波逆变器控制方法实现的研究    李金刚;马鑫;钟彦儒;

5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    石志学;王金峰;金传付;吉文杰;郭艳鹏;陈可;

逆变器无拍频控制策略研究    葛兴来;冯晓云;

逆变器电流滞环控制技术研究    叶楠;何中一;孟宪会;邢岩;

1kW潮流能发电装置逆变器SVPW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张少杰;段铁群;杨勇;张亮;

UPS逆变器反馈控制误差分析与改进方法    郭同生;黎辉;杨旭;王兆安;

一款新型逆变器控制芯片LX1692IDW简介    上海 苏成富

新一代UPS的发展趋势    周志敏

Z源逆变器研究    房绪鹏

光伏发电系统中Z源逆变器的控制技术研究    陈艳

Z源逆变器研究    汤雨

太阳能交流模块逆变器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    谭光慧

网络控制逆变器及其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郑伟锋

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程如岐

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电压型组合式逆变器和电流源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    许飞

电压型逆变器分布式控制并联关键技术研究    亓迎川

大容量高频谐振逆变器关键技术的研究    李建文

基于Z源型逆变器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许颇

阻抗源逆变器在微型电动汽车上的应用研究    伍元彪

风光柴互补发电系统中并网双向逆变器的研究    赵玲霞

单相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控制技术研究    阚加荣

双向高频环节逆变器研究    张怀金

新型逆变器控制系统研究    张志强

单相并网光伏逆变器的研究    郭虓

基于内高频环的并网三相光伏逆变器的研究和实现    何耀

单相中频逆变器数字控制及其并联研究    王文杰

基于下垂法控制的无线并联逆变器系统由独立到并网模式切换策略的研究    金城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用Z源逆变器的实验研究    薛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