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光伏光热一体机聚光单元的优化设计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13:26
热度:

光伏光热一体机聚光单元的优化设计【摘要】:光伏光热一体机采用聚光跟踪技术,把数倍太阳光汇聚到光伏电池上,提高了单位面积光伏电池的发电量;采用层压工艺,将光伏电池与热交换器层压成一体

【摘要】:光伏光热一体机采用聚光跟踪技术,把数倍太阳光汇聚到光伏电池上,提高了单位面积光伏电池的发电量;采用层压工艺,将光伏电池与热交换器层压成一体,确保光伏电池的工作温度低于60℃,保证光伏电池得到较高光电转化效率的同时,又获取无法转化为电能的光热,从而实现光伏和光热的综合利用。聚光单元作为光伏光热一体机的主要部件,影响着光伏光热一体机的工作性能,对其进行强度、刚度分析以及优化设计,保证其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都有着重要的工程意义。 根据课题的需要,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了研究: 1)光伏光热一体机聚光单元有限元模型的建立与静强度分析。运用Hypermesh和ANSYS Workbench进行联合仿真,建立聚光单元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静态分析。在垂直光伏组件方向8级大风等效均布载荷作用下,对聚光单元进行了强度和刚度分析。 2)在垂直光伏组件方向8级大风等效均布载荷作用下,对聚光单元的关键部位进行应变电测实验。根据静强度分析的结果,选取聚光单元上的关键点,进行应变电测实验,然后对比静强度分析的结果,校核有限元分析模型,从而得到可靠的有限元模型;最后考虑重力作用,运用该有限元模型,分别在垂直光伏组件方向的等效8级风载和等效12级风载作用下,对聚光单元的强度和刚度进行了分析。 3)聚光单元的动态分析。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在ADAMS中建立聚光单元虚拟样机模型,对聚光单元在水平方向等效8级风载作用下,进行动态分析,算出聚光单元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受力位置,然后对其进行动强度和刚度分析。 4)光伏光热一体机聚光单元的优化设计。运用ANSYS Workbench中的DesignXplorer模块,对一体机聚光单元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优化聚光单元中镜架悬臂梁、镜架支撑钢管和镜架连接块的尺寸,在保证聚光单元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减少聚光单元的耗材,减轻了聚光单元的重量,降低了成本。 通过以上研究,对现有光伏光热一体机聚光单元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进行了有限元分析,在保证聚光单元工作性能的前提下,对聚光单元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降低聚光单元的重量达8.0%左右,减少聚光单元钢材消耗11.2%左右。 【关键词】:聚光单元 有限单元法 强度 应变电测 虚拟样机 优化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集美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K5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1章 绪论10-13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10
  • 1.2 光伏光热联用系统(PV/T)国内外研究现状10-11
  • 1.3 主要研究内容11-13
  • 第2章 光伏光热一体机聚光单元13-21
  • 2.1 光伏光热一体机13-14
  • 2.2 聚光单元14-17
  • 2.2.1 聚光单元聚光光路图及其相关结构参数的确定14-16
  • 2.2.2 聚光单元的主要结构16-17
  • 2.3 聚光单元的主要技术参数与主要设计要求17-18
  • 2.4 聚光单元的受载分析18-20
  • 2.4.1 几种风载情况18-19
  • 2.4.2 风压的计算19-20
  • 2.5 小结20-21
  • 第3章 光伏光热一体机的静强度分析21-30
  • 3.1 有限单元法21
  • 3.2 有限单元法的应用软件介绍21-22
  • 3.3 聚光单元有限元模型的建立22-24
  • 3.3.1 建立有限元模型的基本原则22-23
  • 3.3.2 聚光单元有限元模型的简化23-24
  • 3.4 聚光单元的有限元分析24-28
  • 3.4.1 在 Pro/E 中创建实体几何模型24
  • 3.4.2 在 Hypermesh 中创建有限元网格模型24-25
  • 3.4.3 与 ANSYS Workbench 的联合仿真25-28
  • 3.5 小结28-30
  • 第4章 聚光单元的静态强度测试30-39
  • 4.1 电阻应变测量法30-31
  • 4.2 试验准备31-33
  • 4.2.1 测试点选取31
  • 4.2.2 测试系统组成31-32
  • 4.2.3 测量电桥的选择32-33
  • 4.3 试验过程33-35
  • 4.4 应变电测法与有限元分析结果的对比与分析35-36
  • 4.5 校核后有限元模型的强度分析36-38
  • 4.6 小结38-39
  • 第5章 光伏光热一体机聚光单元的动态仿真分析39-50
  • 5.1 虚拟样机技术39
  • 5.2 ADAMS 简介39
  • 5.3 聚光单元虚拟样机的建立39-41
  • 5.3.1 几何模型的建立39-40
  • 5.3.2 虚拟样机仿真模型的建立40-41
  • 5.4 聚光单元的动力学仿真分析41-48
  • 5.4.1 自由度的计算41-42
  • 5.4.2 动力学仿真分析42-48
  • 5.5 小结48-50
  • 第6章 光伏光热一体机聚光单元的聚光单元优化设计50-62
  • 6.1 聚光单元优化设计的研究内容50
  • 6.2 聚光单元的优化设计50-58
  • 6.2.1 优化方法50
  • 6.2.3 建立参数化模型50-51
  • 6.2.4 聚光单元的尺寸优化51-58
  • 6.3 聚光单元优化后的静强度验证58-59
  • 6.4 聚光单元优化后的动强度验证59-60
  • 6.5 聚光单元优化前后对比60-61
  • 6.6 小结61-62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62-64
  • 7.1 工作总结与结论62-63
  • 7.2 今后研究工作与展望63-64
  • 致谢64-65
  • 参考文献65-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学术论文6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聚光型混合光伏光热系统热电性能分析    崔文智;于松强;廖全;

重型矿用自卸车车架强度分析    张怀亮;朱文哲;陈正杰;

Pro/E高效生成工程图的方法研究    李健;陈作炳;石志良;

Pro/E在复杂曲面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杨斌,张茂,韩传军,徐立雄,魏秦文

基于Pro/e和ADAMS的新型模具抛光机构的运动仿真    邱卉;许小村;

应变电测法及其在容器测试中的应用    刘海霞;王旭元;

基于ANSYS软件的有限元法网格划分技术浅析    郭洪锍;

ANSYS的两种有限元单元应用研究    王毅;吴立言;韩冰;

汽车麦弗逊前悬架动力学特性仿真分析    罗明军;郜二妙;

CPC型聚光光伏光热系统的性能分析    刘亚雷;张红;许辉;万懿;

多层粘钢加固钢筋混凝土梁的有限元静力分析    雷开贵,邓子辰

太阳能聚光光伏光热(CPV/T)系统研究    孙利国;华永明;张耀明;杜斌;王文斌;王新;石卓倩;

基于ADAMS/Car的车辆频率响应仿真分析    葛友刚;贾志绚;李捷;董永富;

短肢剪力墙结构的动力反应时程分析    刘文会;胡义凤;

带刚性连梁混凝土短肢剪力墙结构的有限元分析    胡义凤;刘文会;

基于ANSYS的深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数值模拟分析    熊孝波;桂国庆;郑明新;许建聪;

印制电路板用电阻应变计选用方法研究    史洪宾;吴金昌;章晶;

某微型面包车转向管柱总成的有限元分析    明巧红;潘庆庆;钟绍华;

基于ADAMS的滚珠丝杠式ISD悬架平顺性仿真研究    孙晓强;陈龙;张孝良;聂佳梅;陈兵;

新型仿生扑翼推进装置的仿真    滕红智;吕建刚;刘云;宋彬;

精密空气静压导轨组件传动系统的设计与分析    龙威;赵彬;

基于ADAMS的动力差速式转向机构的运动学仿真    迟媛;余嘉;蒋恩臣;

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四足机器人步态设计与仿真    马东兴;岳林;

虚拟样机技术在装甲装备研制与开发中的应用    王红岩;芮强;

基于ADAMS的碰撞仿真分析    谢最伟;吴新跃;

CAE技术在新型无级变速器中的应用    岳杰;

基于HyperMesh的车身模态分析    王得刚;赵春雨;闻邦椿;

平面多体机械系统耦合动力学键合图法    王中双;徐长顺;陈集;

摇杆转向架式月球车刚柔耦合建模及分析    徐培民;石珍强;包家汉;王宏光;

基于ADAMS的摩托车发动机悬置设计    彭旭阳;张志飞;王园;赵伟;

多频率超声辅助磨削纳米氧化锆陶瓷表面/亚表面损伤机理研究    赵明利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整体耦合式消扭悬架系统原理及其运动学和动力学研究    童伟

球轴承多体接触动力学研究    姚廷强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高速动车组半主动控制与时滞分析    刘永强

重载汽车与路面相互作用动力学研究    路永婕

发动机悬置系统动力学建模及优化研究    张云清

机械自动变速器(AMT)的多领域统一建模与仿真关键技术研究    蒋鸣

木制楼梯扶手弯头数控加工的关键技术研究    夏广岚

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材料和热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秦红

大型渠道混凝土振动密实成型数值模拟研究    刘帅

立式刨切机机构设计优化    于张喜

挠性驱动盘疲劳试验台的研制    姜波

双质量飞轮扭转疲劳试验台的研究    王禹

自由节曲线非圆齿轮引纬机构运动学反求设计与试验    胡宇龙

基于多领域统一建模的液压支架建模与仿真    余龙

钢索试验装置改进研究    董权

高弹性联轴器动态特性试验台研究    毕国军

基于行人保护的汽车引擎罩改进研究    陈波

加工中心十字滑台结构优化设计及静刚度试验    宫玉林

汽车模具的研磨抛光技术研究    许小村,袁哲俊

聚光型混合光伏光热系统热电性能分析    崔文智;于松强;廖全;

ADAMS软件在工程机械领域中的应用    邓习树;吴运新;李自光;

PRO/E3.0环境下创建国标工程图模版的探讨    周运金;

重型载货汽车车架的结构分析及优化设计    沈炜良;边立静;伍建华;

现代模具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洪慎章;

电阻应变测量方法浅析    徐晗 ,陈灼民 ,武松涛

Pro/E工程图标准化的探讨    何惠彬

静态电阻应变测量的虚拟仪器系统    白忠喜,韩文波,杭柏林

有限元网格划分方法应用研究    王明强,朱永梅,刘文欣

麦弗逊悬架仿真分析    毛金明

大吨位自卸车轻量化研究    王兴宇

力诺新材料:上海SNEC光伏展会上的别样风景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控制方法    赵为;余世杰;沈玉梁;苏建徽;

基于DSP的单相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的设计    田绍据;谢华;

阳光电源逆变器被国际光伏权威杂志测评为A级    

高补贴 无上限——世界光伏市场大门从意大利打开    

采用碳化硅器件的高效率光伏逆变器研究    潘三博;郝夏斐;

认证助艾默生网络能源进军光伏市场    顾华;韩新权;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结合技术进展    敖三妹;

太阳能路灯“妙”想成真    周民康;

新型光伏智能快速充电系统设计    乔攀科;毕淑娥;

太阳能光伏热电联合利用    刘立平;包建强;

含蓄电池储能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董旭柱;雷金勇;饶宏;黄晓东;刘怡;李鹏;

太阳能光伏电冰箱技术    王子龙;张华;赵巍;

光伏并网给定电流幅值偏移的孤岛检测方法    郑世松;孙冰;王玉斌;

兆瓦级并网光伏示范电站的优化匹配设计    明杰;刘志璋;张庆祝;

积极稳步推进太阳能光伏LED照明事业——对发展太阳能光伏LED照明的几点看法与建议    卢景霄;

单相双极式光伏并网系统及IsSpice仿真    孙国凯;商娜;

嵌入式节能利用型太阳能光伏供电系统在通信局(站)的应用    刘宝贵;侯福平;

光伏并网逆变系统MPPT算法仿真与研究    刘鑫;石景波;

2,7-咔唑与5,6-二辛氧基二噻吩苯并噻二唑低能隙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应用    丁娉;刘波;杨苗;彭博;潘春跃;邹应萍;

太阳能光伏光热建筑中并用    本报记者 刘云佳

服务硅产业 我市高校首开光伏专业    张舸

国内光伏行业四季度形势乐观    证券时报记者 尹振茂

照耀我 点亮你    本报记者 何晓亮

今年将是我国光伏市场的起飞元年    凯基证券台湾研究部研究员 梁姿娴

江苏光伏业面临新挑战    本报记者 王峻峰

英利:打造国际化一流光伏企业 十二五末产值突破三千亿    

汉龙“光伏帝国”梦    本报记者 彭戈

厂家嫌价低不愿卖电池板 部分光伏电场“晒太阳”    记者 李毅 见习记者 黄盛剑

友达推全球转换效率最高光伏组件    记者 王奇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的研究    陈宗祥

含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的电力系统可靠性问题研究    汪海瑛

掺锗直拉硅中的杂质缺陷及其光伏应用研究    朱鑫

光伏微网的发电预测与能量管理技术研究    陈昌松

激光光热驱动技术与微型光热驱动机构研究    刘超

储能飞轮动发一体机电磁关键问题及温度场的研究    于雅莉

零能耗太阳能住宅原型设计与技术策略研究    杨向群

可溶液加工的给受体型有机小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    李慧

新型可溶液加工有机小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    李在房

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的制备与光伏性能研究    邓丹

光伏光热一体机聚光单元的优化设计    李超

基于ARM的光伏汇流监测系统的研究    刘建峰

光伏并网对配电网电压分布的影响分析    陈成

太阳能光伏组件风载负荷计算及支架结构的研究    张庆祝

基于实时仿真器的光伏并网功率调节系统研究    贾芳成

光伏并网系统中的非线性现象分析    许方圆

基于高电压增益的交流光伏模块系统研究与设计    王洪礼

光伏并网发电站对配网的影响分析及正负效应综合评估    周颖

通信基站用光伏控制器的研究    陈源源

具有电能质量控制功能的光伏并网功率调节系统研究    王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