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石墨烯量子点的可控制备及其光伏器件应用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10:06
热度:

石墨烯量子点的可控制备及其光伏器件应用的研究【摘要】:作为一种新型零维碳纳米材料,石墨烯量子点由于量子限域和尺寸、边缘效应所带来的独特的热载流子注入能力和上转换发光能力,使其在光电

【摘要】:作为一种新型零维碳纳米材料,石墨烯量子点由于量子限域和尺寸、边缘效应所带来的独特的热载流子注入能力和上转换发光能力,使其在光电子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而且,使用石墨烯量子点的太阳能电池的效率在理论上具有超过Shockley-Queisser限制的可能。然而由于石墨烯量子点的大规模可控制备尚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而且关于其带隙与发光机理的研究仍处于激烈的讨论当中,所以目前石墨烯量子点在光伏能源应用领域的研究并不多。 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石墨烯量子点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在硅基太阳能电池领域里面的应用。 一、石墨烯量子点的水热法制备及表征 水热法是制备石墨烯量子点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以微米级的氧化石墨烯碎片为原料,经过酸氧化超声及水热还原自上而下得到尺寸较小的石墨烯量子点。这种方法制备的石墨烯量子点,尺寸分布相对集中而且可以通过不同的超声时间调整产物的尺寸分布,而它的带隙与发光特性都存在很强的尺寸依赖性。另外,水热法制备的石墨烯量子点因其表面含有较多含氧官能团而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从而为下一步的表面功能化提供了可能。 二、石墨烯量子点硅基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通过简单地溶液法形成的石墨烯量子点硅异质结器件,由于石墨烯量子点较宽的带隙及其与硅导带相比较大的EC-LUMO差值,有效的抑制了界面处载流子的复合。在Au电极和n-Si之间插入一层GQDs,避免了由于电极与Si直接接触而形成的硅金属化合物,而且石墨烯量子点作为电子阻挡层减小了载流子在阳极的复合,提高了器件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因而获得了一个相对较高的效率。同时我们研究了晶体硅不同表面修饰及其不同厚度与不同尺寸分布石墨烯量子点对器件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器件的能带结构并对器件的机理有了初步的认识,这种简单有效的构建异质结器件的方法为今后石墨烯量子点异质结器件的研究提供了可能。 三、掺杂石墨烯量子点的有机无机杂化光伏器件的研究 基于高透明导电聚合物PEDOT:PSS的硅基杂化异质结器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这种杂化器件的效率普遍能达到10%以上。然而PEDOT:PSS只能作为空穴传输层在器件中发挥作用,当掺入石墨烯量子点以后,就形成了一种将两者优异特性结合在一起的高导电复合物薄膜,这种薄膜既可以充当空穴传输层,又能够作为电子阻挡层,而且薄膜的电导率很高,载流子的分离与传输也十分的快速有效。基于这种结构的杂化异质结器件的开路电压和短路电流都相对比较高,其转换效率可达12.55%。这为未来低成本、高效率太阳能电池的研发提供了新的机遇。 【关键词】:石墨烯量子点 异质结 太阳能电池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O613.71;TM914.4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38
  • 1.1 引言10-12
  • 1.2 石墨烯量子点概述12-30
  • 1.2.1 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和表征13-20
  • 1.2.2 石墨烯量子点的性能及应用研究20-30
  • 1.3 太阳能电池概述30-33
  • 1.3.1 太阳能电池的原理及分类30-31
  • 1.3.2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性能参数31-33
  • 1.4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33-34
  • 参考文献34-38
  • 第二章 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和表征38-47
  • 2.1 引言38-39
  • 2.2 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39-42
  • 2.2.1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39-40
  • 2.2.2 石墨烯量子点的水热法制备40-42
  • 2.3 石墨烯量子点的表征42-45
  • 2.3.1 GQDs 的 TEM 表征42-43
  • 2.3.2 GQDs 的紫外可见吸收表征43
  • 2.3.3 GQDs 的红外及拉曼表征43-44
  • 2.3.4 GQDs 的 PL 及 PLE 表征44
  • 2.3.5 GQDs 的表征所用仪器设备44-45
  • 2.5 本章小结45
  • 参考文献45-47
  • 第三章 基于石墨烯量子点/平面硅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47-61
  • 3.1 引言47-48
  • 3.2 实验部分48-50
  • 3.2.1 实验材料和设备48
  • 3.2.2 器件制备与表征48-50
  • 3.3 结果与讨论50-58
  • 3.3.1 不同表面修饰对器件性能的影响50-52
  • 3.3.2 不同结构器件性能的对比52-56
  • 3.3.3 不同厚度与不同尺寸分布 GQDs 对器件性能的影响56-58
  • 3.4 本章小结58-59
  • 参考文献59-61
  • 第四章 掺杂石墨烯量子点 PEDOT:PSS 有机/无机杂化太阳能电池性能的研究61-71
  • 4.1 引言61-63
  • 4.2 实验部分63-64
  • 4.2.1 实验材料和设备63
  • 4.2.2 器件制备与表征63-64
  • 4.3 结果与讨论64-69
  • 4.3.1 不同 GQDs 掺杂含量对器件性能的影响64-66
  • 4.3.2 经过工艺优化后的器件性能研究66-69
  • 4.4 本章小结69
  • 参考文献69-71
  • 第五章 结论71-73
  •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出版或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73-74
  • 致谢74-7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量子点的制备技术及进展    张海明;钟宏杰;

单根碳纳米管的低温电输运性质    王治金;刘晓军;

量子点中极化子的速率对光学声子平均数的影响    张鹏;肖景林;

硒化镉量子点的合成及表征    张毅;

量子点毒性效应的研究进展    李鸿程;周群芳;刘伟;闫兵;赵一兵;江桂斌;

量子点光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来守军;

CdSe/CdS量子点荧光猝灭法测定芹黄素的研究    田建袅;韦盛志;赵彦春;赵书林;

近紫外区CdS量子点的合成及表征    张毅;

CdSe/ZnS量子点的合成及表征    杨保升;马义才;

量子点的聚合物表面修饰及其应用    来守军;关晓琳;

核/壳量子点与生物分子偶联机制及其荧光特征的量子力学分析    张黎黎;张灿邦;张宏伟;周凌云;

光控耦合双量子点之间的超快相位门    陈立波;L.J.Sham;EdoWaks;顾永建;

一种基于酵母细胞的硒化镉量子点的绿色合成方法    李勇;谢志雄;

基于量子点与荧光微球双色并发机制的单分子检测研究    杨坤;张春阳;

石墨烯量子点的合成及光谱特性研究    张立明;张智军;

石墨烯量子点的制备及其在生物成像领域的应用    朱守俊;张俊虎;刘学;唐诗佳;李波;杨柏;

激光与量子点和生物分子偶联结构的极化子或激子的相互作用机制的量子力学分析    张黎黎;张灿邦;张宏伟;周凌云;

半导体量子点的库仑荷电效应    王迅;

量子点与Hela的相互作用    董玥;尚欣;郝先;朱永春;王宏达;

近场激发下的量子点共振能量转移研究    苑光辉;明海;王沛;

单个电子可如“乒乓球”般在量子点间往返    张巍巍

科学实验发现:量子点不是点    刘霞

量子点与经典数据流可在光纤内同行    记者 刘霞

量子点全光开关有望让光互联取代电子互联    刘霞

美公司推出高性能量子点感光元件    冯卫东

美研究可高效阻断蛋白生成的量子点技术    冯卫东

我国量子点研究获新突破    刘牧洋

“量子点”荧光标记初露端倪    王全楚

中科院化学所成功制备量子点荧光微球    记者马艳红

美利用量子点提高光电转换率    记者  毛黎

Si表面Ge量子点的MBE外延生长及其结构表征    王科范

食管癌相关分子功能和纳米材料量子点新特性研究    董乔梅

几种纳米体系的制备表征和生物应用    苗雁鸣

Ⅲ-V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GaN外延膜和InAs量子点的制备及光学特性研究    杨景海

胰岛素受体亲合短肽的筛选、合成及量子点荧光标记的研究    王会堂

低维半导体材料(InGaN量子阱、InAs量子点)显微结构与光学性能关系研究    吕威

介观Kondo输运    房铁峰

微腔中多体系统的新奇量子相变及其调控    陈刚

核壳型量子点和功能化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表征及在荧光标记上的应用    傅昕

Si衬底上低压MOCVD生长ZnS,ZnSe薄膜和ZnSe量子点    赵晓薇

合成水溶性量子点及其作为离子探针    任娟

水溶性量子点和磁性纳米粒子的制备    左超

声子腔中半导体双量子点量子比特的动力学    鞠文明

电子—声子相互作用对量子环输运性质的影响    龙宇

压力下应变GaN/Al_xGa_(1-x)N柱形量子点中杂质态结合能    张冬

水相合成量子点用于生物分子检测的研究    万异

CdSe/CdS量子点薄膜的制备及其光电性能    陈泽冠

新型水溶性CdTe量子点荧光探针的制备及其在肿瘤多药耐药研究中的应用    刘俊余

量子点与量子位构造    常加峰

GeSi量子点PL谱的研究    陈言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