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光伏组件局部阴影下热斑诊断及优化控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09:45
热度:

光伏组件局部阴影下热斑诊断及优化控制【摘要】:本文以局部阴影下的光伏组件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局部阴影下光伏组件数学建模,局部阴影下不同旁路二极管结构光伏组件输出特性,光伏

【摘要】:本文以局部阴影下的光伏组件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局部阴影下光伏组件数学建模,局部阴影下不同旁路二极管结构光伏组件输出特性,光伏组件热斑检测方法及基于模糊控制的光伏组件故障诊断和优化控制。 本文首先对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与输出特性进行了分析,针对遮挡情况的复杂性,建立了一种可模拟大部分遮挡情况下光伏组件输出特性的数学模型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模型可以对光照强度、温度、遮挡面积等参数进行调节,能够准确的反映不同光照、温度以及阴影条件下的光伏组件输出特性。 在光伏发电系统中,普遍存在局部阴影或光照不均等现象,为了避免热斑现象的发生,传统的方法是为光伏组件中的串联电池并联上若干旁路二极管,本文从功率的角度分析了遮挡情况下不同旁路二极管结构的光伏组件输出特性,通过仿真与实验研究得出最佳的光伏组件结构,使其在遮挡时能够有效地输出功率,减少由于不匹配造成的功率损失。 针对光伏组件被遮挡后有可能出现热斑的现象,本文分析了热斑现象的出现原因以及热斑情况下组件输出特性,提出了一种利用斜率和短路电流对热斑程度进行预估的方法和基于模糊控制的故障诊断及优化控制策略,仿真与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故障诊断方法能够正确的检测出组件是否出现热斑,并能够及时对组件进行了优化控制,在避免热斑产生的同时,使组件尽量输出最大功率。 【关键词】:光伏组件 最大功率点跟踪 热斑 故障检测 优化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M61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课题来源11
  •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1-12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12-16
  • 1.3.1 光伏产业发展现状12-13
  • 1.3.2 光伏组件数学模型的研究现状13
  • 1.3.3 局部阴影下不同旁路二极管结构光伏组件输出特性研究现状13-14
  • 1.3.4 局部阴影下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14-15
  • 1.3.5 热斑现象的研究现状15-16
  • 1.4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6-18
  • 第二章 局部阴影下光伏组件数学建模及仿真研究18-28
  • 2.1 引言18
  • 2.2 光伏电池的工作特性18-21
  • 2.2.1 光伏电池等效模型18-20
  • 2.2.2 光伏电池的输出特性20-21
  • 2.3 局部阴影下光伏电池的数学模型21-23
  • 2.3.1 遮挡情况分析21-22
  • 2.3.2 基于局部阴影的光伏电池模型22-23
  • 2.4 局部阴影下光伏组件的仿真研究23-24
  • 2.5 仿真结果24-27
  • 2.6 本章小结27-28
  • 第三章 局部阴影下光伏组件不同旁路二极管结构输出特性的仿真和实验研究28-39
  • 3.1 引言28
  • 3.2 不同旁路二极管结构光伏组件的输出特性研究28-32
  • 3.2.1 不同的旁路二极管连接方式28
  • 3.2.2 局部阴影下最大功率点变化规律28-31
  • 3.2.3 功率损失随遮挡面积变化规律31-32
  • 3.3 旁路二极管对输出功率的影响32-36
  • 3.3.1 不同结构组件最大功率比较33-34
  • 3.3.2 最大平均功率变化34-35
  • 3.3.3 旁路二极管交错连接对输出功率的影响35-36
  • 3.4 实验结果与分析36-38
  • 3.5 本章小结38-39
  • 第四章 光伏组件热斑检测方法研究39-53
  • 4.1 引言39
  • 4.2 热斑的出现原因及其变化规律39-44
  • 4.2.1 热斑现象的出现原因39-40
  • 4.2.2 局部阴影下组件中单体电池的功率消耗40-42
  • 4.2.3 仿真分析42-44
  • 4.3 局部阴影下组件输出变化规律及遮挡个数判断44-51
  • 4.3.1 局部阴影下组件输出变化规律44-46
  • 4.3.2 光伏组件单体电池遮挡个数判断方法46-51
  • 4.4 光照强度判断51-52
  • 4.5 本章小结52-53
  • 第五章 基于模糊控制的光伏组件优化控制研究53-82
  • 5.1 引言53
  • 5.2 光伏组件优化控制实验平台设计53-63
  • 5.2.1 Buck-Boost 变换器的工作模式及调制原理54-55
  • 5.2.2 Buck-Boost 变换器的调制原理55-59
  • 5.2.3 NIBBC 的调制算法59-60
  • 5.2.4 实验结果60-63
  • 5.3 基于模糊控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与热斑故障检测方法63-70
  • 5.3.1 局部阴影最大功率点跟踪与热斑诊断方法63-66
  • 5.3.2 模糊控制方法66-69
  • 5.3.3 优化控制69-70
  • 5.4 仿真结果70-74
  • 5.5 实验结果74-81
  • 5.6 结论81-82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82-84
  • 6.1 结论82
  • 6.2 展望82-84
  • 参考文献84-89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89-90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90-91
  • 致谢9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一种基于非反相Buck-Boost变换器光伏分布式MPPT的研究    吴春华;徐坤;黄建明;杨宇;许富强;

基于改进扰动观察法的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    刘邦银;段善旭;刘飞;徐鹏威;

光伏电池板在阴影影响下输出特性    胡义华;陈昊;徐瑞东;昝小舒;

光伏电池工程用数学模型研究    傅望;周林;郭珂;刘强;代璐;黄勇;

太阳电池热斑现象的研究    王军;王鹤;杨宏;张伶;

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应用综述    尹淞;郝继红;

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的建模与分析    刘晓艳;祁新梅;郑寿森;王飞;陈达明;

太阳电池热斑现象和成因的分析    伊纪禄;刘文祥;马洪斌;王晟;

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综述    周林;武剑;栗秋华;郭珂;

阴影遮挡下空间太阳电池串联组件输出特性分析    李国良;李明;王六玲;项明;黄波;郑土逢;魏生贤;王云峰;

任意条件下光伏阵列的输出性能预测    翟载腾

烤烟房光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钟建伟;

太阳电池的负载匹配理论与负载变换技术    王康模;陈长缨;于志刚;刘兴华;刘小冲;赵俊;

ITO/Si/Al结构太阳电池pn结光电特性仿真研究    施敏;王强;孙玲;

基于电流单参量控制的MPPT系统的设计    洪岳;陈长缨;王康模;邓韡;傅倩;

基于MATLAB的光伏模块输出特性及MPPT的建模与仿真    王雨;胡仁杰;

光伏模拟器的设计及仿真验证    杨文燮;胡仁杰;卢志伟;

光伏并网的控制策略与最大功率点跟踪的仿真分析    李志敏;甘家梁;徐翠琴;谈怀江;

光伏最大功率跟踪的分析与改进    王鑫磊;张皓;李振华;

光伏发电系统蓄电池变电流快速充电的研究    齐志远;王生铁;

光伏系统蓄电池二阶段快速充电法的研究    肖俊明;杜迎虎;李燕斌;祝海明;刘鹏程;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    钱军

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可靠性研究    于蓉蓉

中国地面太阳辐射长期变化特征及短期预报方法研究    马金玉

微电源并网同步检测与定功率输出控制技术研究    龚宇雷

分光谱太阳能光电转换系统研究    赵源

分布式发电微网系统暂态仿真方法研究    李鹏

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肖华锋

分布式风光互补系统控制与最大功率跟踪策略研究    刘立群

基于Z源网络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    刘鸿鹏

基于DSP的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研究    耿兴华

光伏发电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研究及实现    黄克亚

基于SCP范式中国光伏产业产业组织研究    黄欢

光伏水泵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陈广华

并网光伏电站模型及其运行特性研究    许晓艳

太阳能光伏并网逆变系统    王鑫磊

大型光伏电站接入电网的技术和特性研究    张琪祁

太阳能LED照明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周婷婷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产生正弦波的优化研究    叶礼清

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系统最大功率点的研究与分析    张武斌

基于嵌入式目标模块的太阳能LED照明控制系统研究    陈剑;赵争鸣;袁立强;

基于RT-LAB的光伏发电系统实时仿真    郑鹤玲;葛宝明;毕大强;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王飞,余世杰,苏建徽,沈玉梁

具有无功补偿功能的单级式三相光伏并网系统    吴理博;赵争鸣;刘建政;王健;袁立强;

基于输出参数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控制    傅诚;陈鸣;沈玉樑;余世杰;

基于改进扰动观察法的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    刘邦银;段善旭;刘飞;徐鹏威;

太阳电池热斑现象的研究    王军;王鹤;杨宏;张伶;

再生能源系统中太阳能电池仿真器的研究    宋平岗

基于四管同步升降压变换器汽车适配器设计    刘松;

基于模糊控制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研究    任碧莹;钟彦儒;孙向东;同向前;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赵为

太阳电池I-V方程显式求解原理研究及应用    丁金磊

任意条件下光伏阵列的输出性能预测    翟载腾

基于DSP2407的光伏方阵仿真电源的设计与研究    张熙霖

光伏热斑现象及多峰最大功率跟踪的研究    陈如亮

光伏电池特性研究    张利

光伏方阵失配现象研究    刘素梅

光伏产业最大危机是市场风险——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解析光伏市场    孙海燕;

《阳光能源》话你知 中国光伏想有一个家!    陈昆泉;

光伏产业:跨过寒冬是春天    胡兴军;

光伏工程都被谁抢走了    

光伏产业新动力:高纯冶金级硅太阳电池产品投入市场——CSI阿特斯宣布UMG组件e-Modules正式下线    袁麟;

发改委工信部着手调查光伏产能是否过剩问题    

光伏产业面临的研发挑战    Els Parton;Philip Pieters;Jef Poortmans;

陕西省光伏产业将实现产值2280亿元    

我国藏区光伏产业和市场大发展的思考(上)    尼玛江才;

上网电价——光伏产业“大餐”的“调味剂”    

光伏玻璃中铁及其他着色金属离子的控制和管理    付玉生;张健;

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光伏产业培育和发展初探    唐青;

江苏光伏产业发展状况探析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催化我国钢丝深加工技术的提升    李国府;吴文晨;宋仁伯;袁康;

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分析与发展对策——以保定英利新能源有限公司为例    王军;陈龙珠;崔秀丽;张国锋;

以创新管理应对金融危机——安彩光伏项目发展的启示    苍利民;关丽哲;阎韬;徐建军;王秀林;王茂鸿;刘凤玲;

新世纪光伏产业展望    施正荣;

中国的太阳能光伏产业能否赶超世界?    施正荣;

低碳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成员——太阳能光伏技术    邵文青;

对昆明电网光伏并网发电的一些思考    邹贤;王琳;

光伏:2012年产值有望达到500亿    刘辉张民强 记者 赵晓强

测绘助推江西新余光伏产业发展    李叶青 胡婷然

太阳能光伏产业盛事将在上海举办    朱培

节能减排促我省光伏产业发展    记者 芦瑞

新余抢占光伏产业世界制高点    记者 徐国平

国产装备托起光伏产业    本报记者 左丹

光伏产业洗牌“过冬”    本报记者 陈玮英

中国光伏产业亟待走出挣小钱窘境    记者 胡亮

昆明奠基全球光伏产业制高点    首席记者 肖宇辉

锦州光伏产业发展呈现喜人态势    本报记者 张继锋

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政策效应研究    袁见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光伏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    陈晓燕

中国光伏产业创新系统研究    戚汝庆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    耿亚新

建筑并网光伏系统生命周期环境影响研究    梁佳

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构建整合研究    袁艳平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光伏多晶硅原料国际价格形成机制研究    余杨

基于新能源视角的碳锁定困境与政策研究    宁俊飞

我国光伏科技及产业最优投资体系研究    汪瑜佩

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光伏产业政策文本内容分析    赵丽莉

耀皮公司光伏玻璃产品发展战略研究    张旭

单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改进    张峥

大功率多重化光伏控制器的研究    刘文晋

光伏并网系统最大功率跟踪及反孤岛运行控制方法研究    曹建博

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控制研究    王富卿

三相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研究    周洪伟

基于生物网络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    王磊

光伏并网发电的功率平抑控制    邱培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