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背景下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06:59
热度: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背景下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摘要】: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各国纷纷加快了通过实施科技战略调整经济结构的步伐。一些主要发

【摘要】: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各国纷纷加快了通过实施科技战略调整经济结构的步伐。一些主要发达国家把争夺新兴科技制高点作为战略重点,把科技创新投资作为最重要的战略性投资。此外,为了重振本土工业,欧美发达国家纷纷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面对全球金融危机,我国经济也受到猛烈的冲击,外部紧缩,产能过剩,一些行业企业经营困难,经济增速放缓。面对危机,明确我国经济的未来走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成为一个十分迫切且突出的问题。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显著的科技创新性和战略发展潜力,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实现经济增长内生化的必然选择,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策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本文紧密围绕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后经济危机时代的背景,研究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对策。首先,系统性的梳理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已有成果。介绍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内涵、划分、战略定位,围绕着我国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划,从“再工业化”前后用数据对比分析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状况。其次,以发展现状为基础,总结了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概貌和造成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问题的共性原因,以政策的角度构成了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困局基本途径的“钻石模型”。再次,以面临发展困境最大的光伏产业展开实例研究,围绕着“双反危机”,以“双反”前、“双反”中、“双反”后三个阶段进行对比,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两个相关样本检验方法,详细剖析中国光伏产业在“双反危机”前后的发展状况。基于对比结果,发现光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典型,也遭遇了发展困境,对此提出有效对策。最后,结合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困境的路径,给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建议。 本文研究了“再工业化”背景下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从研究开发政策、市场推广政策、人才引进政策、金融支持、财税扶持政策五个方面总结突破发展困境的路径。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行政策建议,有利于突破发展瓶颈,提升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竞争力,尤其对于目前面临困境的光伏产业具有较强的现实参考意义。本文含图15幅,表10个,参考文献67篇。 【关键词】:再工业化 战略性新兴产业 政策支撑体系 光伏产业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426.6;F414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15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意义12-13
  • 1.3 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13-14
  • 1.3.1 研究内容13
  • 1.3.2 创新之处13-14
  • 1.4 研究方法及本文结构14-15
  • 1.4.1 研究方法14
  • 1.4.2 本文结构14-15
  • 2 文献综述15-21
  • 2.1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综述15-19
  • 2.1.1 战略性新兴产业概念15
  • 2.1.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府规划15-16
  • 2.1.3 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经验16
  • 2.1.4 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条件16-17
  • 2.1.5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路17
  • 2.1.6 “再工业化”文献综述17-19
  • 2.2 光伏产业研究综述19-21
  • 2.2.1 国内关于光伏产业的研究成果19-20
  • 2.2.2 国外关于光伏产业的研究成果20-21
  • 3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背景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局分析21-34
  • 3.1 “再工业化”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21-30
  • 3.1.1 “再工业化”前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对比分析21-29
  • 3.1.2 “再工业化”背景下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29-30
  • 3.2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30-33
  • 3.3 本章小结33-34
  • 4 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困局的基本途径34-43
  • 4.1 发达国家促进新兴产业发展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34-38
  • 4.1.1 美国34-36
  • 4.1.2 欧盟36-38
  • 4.2 基于“钻石模型”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困局路径分析38-43
  • 4.2.1 研究开发政策39
  • 4.2.2 市场推广政策39-40
  • 4.2.3 人才队伍建设政策40-41
  • 4.2.4 金融支持政策41
  • 4.2.5 财税扶持政策41-43
  • 5 案例分析:“双反”背景下的我国光伏产业发展43-54
  • 5.1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历程43-49
  • 5.1.1 “自生自灭”阶段:2008年之前43-45
  • 5.1.2 扩张阶段:2008年---2011年45-46
  • 5.1.3 重大调整阶段:2011年至今46-49
  • 5.2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49-51
  • 5.3 中国光伏产业在“双反”背景下突破发展困局的建议51-54
  • 5.3.1 打破国际市场壁垒52
  • 5.3.2 开拓国内市场52-54
  • 6 推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54-58
  • 6.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竞争力54-55
  • 6.2 积极培育本土市场,以内需带动技术突破和产业化55-56
  • 6.3 持续优化产业结构56-57
  • 6.4 以制度建设保障产业健康有序发展57-58
  • 7 结论及展望58-60
  • 7.1 结论58
  • 7.2 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3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3-65
  • 学位论文数据集6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战略性产业与国有战略控股公司模式    芮明杰,赵春明

21世纪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思考    赵玉文

培育新兴产业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陈旺华;吴懈;

产业政策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刘澄;顾强;董瑞青;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经验与我国的对策    赵刚;

构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支撑体系    祝宝良;

如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李朴民;

太阳能光伏产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研究思考    周四清;马超群;李林;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研究——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    张嵎喆;毛一梅;赵阳华;

中国光伏产业的问题和对策    赵玉文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陈爱雪

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李勃昕

蓬勃发展的江苏光伏产业    魏启东;王素美;李保庆;

后危机时代大连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策研究    张欣;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浅析    王兰伟;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综述    王欢;

谈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市场机制与政府扶持的共同推动    董树功;

战略性新兴产业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基于产业特征的分析与思考    董树功;

海岸带区域产业布局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汪若君;张效莉;

基于偏离-份额分析方法的主导产业选择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张军以;苏维词;

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演进与理论创新    文骐;童舒静;

战略部署、产业调整与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选择    段小华;刘峰;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理论基础与研究现状    丁华;

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的主题分析    侯剑华;

基于自主知识产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选择和评价机制    李凤莲;宫小全;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王春艳;

关于天津市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思考    高援朝;余文俊;

对国内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较研究    李文增;王金杰;李拉;刘峰;

云南省发展光伏发电的条件和前景    洪祖兰;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与对策建议    贾建锋;运丽梅;单翔;张稳;

光伏发电在本世纪我国能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赵玉文;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现状及发展    赵玉文;崔容强;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程如岐

超冶金级硅的制备研究    于站良

太阳能光伏产业链垂直一体化构建研究    耿亚新

太阳能级硅(SOG-Si)光伏电池中多孔硅吸杂工艺及其神经网络分析方法研究    张彩珍

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水平测度及模式研究    谢春

基于Z源网络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    刘鸿鹏

低碳经济背景下的碳博弈问题研究    纪明

马克思的创新思想研究    刘红玉

光伏水泵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    苏建徽

基于SCP范式中国光伏产业产业组织研究    黄欢

美国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问题研究    周院花

江西光伏产业融资效率研究    田善佳

低倍率聚光光伏系统的性能研究    徐章禄

基于需求目标下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李晓婷

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径研究    张翱林

我国工业化进程中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影响研究    石胜强

基于生物网络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    王磊

新型无机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陈莹娟

西安(咸阳)国际化大都市建设背景下咸阳市产业布局研究    冯金

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    吴慈生;沈玉龙;李洋;邢建军;

光伏产业热点话题大讨论    吕志新;

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    温家宝;

太阳能光伏应用中的储能系统研究    陈维;沈辉;邓幼俊;

新能源产业有望成经济新增长点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宏观政策动向课题组;范剑平;郝彦菲;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地区主导产业选择的AHP模型及其应用    王敏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及其自主创新    朱瑞博;刘芸;

日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经验与启示    刘焱;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中国民营企业技术创新    张庆昌;唐红;

    戴岱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郭铁成

信息产业链创新的模式研究    董爱军

后危机时代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的启示与影响研究    张欣;崔日明;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能走多远?    杨建文;

美国“再工业化”效果明显 对中制造构成挑战    

美国再工业化的政策措施及对中国的启示    孟祺;

美欧“再工业化”效果初现    李春霞;

美国“再工业化”国内研究述评    徐礼伯;沈坤荣;

美国“再工业化”带给我们的启示    牛振华;

美国“再工业化”的动力、影响与启示    孙海泳;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实施效果评析与启示    张婷玉;崔日明;

“再工业化”的由来    阿米泰·埃兹厄尼;张君一;

“再工业化”背景下的中美制造业竞争力比较    秦旭;王杰彪;

再工业化是一个持续创新过程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赵刚

美国“再工业化”,狼来了么?    本报记者 杨军雄 报道组 谭孝军 陈晖

欧洲推动“再工业化”    本报驻外记者 李永群 刘仲华 管克江 丁大伟

“再工业化”不是“工业化”    上海交通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执行院长 陈宪

中小企业承受欧美“再工业化”压力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研究员 张茉楠

欧盟借“再工业化”提振竞争力    本报驻比利时记者 李永群 孙天仁 本报驻法国记者 王芳

美国“再工业化”的理性和幻想    吴智钢

英国再工业化势在必行    央行郑州培训学院 王勇

英国再工业化开启?    张越男

“再工业化”指向重构转型    于建东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分析    侯芙蓉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及其影响分析    楚钰

美国“再工业化”的内涵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万远鹏

金融危机背景下美国“再工业化”问题研究    侯雅曼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效果分析    张雨

再工业化政策措施和效果分析    仝真

欧盟“再工业化战略”中的研发政策及其对中欧关系的影响    卓佳琦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背景下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刘静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对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研究    卞修倩

基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    明崧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