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双级式光伏并网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06:33
热度:

双级式光伏并网变换器控制策略研究【摘要】:为了解决常规能源不断消耗及使用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能源结构必将逐步实现从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为辅向清洁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的战略转型。

【摘要】:为了解决常规能源不断消耗及使用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能源结构必将逐步实现从化石能源为主、清洁能源为辅向清洁能源为主、化石能源为辅的战略转型。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作为有效应对能源问题的措施之一,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在各国也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双级式光伏并网变换器,主要研究实现其最大功率跟踪的MPPT控制策略和基于LCL滤波器的并网控制策略。 论文首先分析了常规能源引发的各种环境问题,综述了国内外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现状、现有的光伏并网系统拓扑结构及光伏变换器控制策略。 其次,介绍了双级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光伏组件及阵列进行了选型与设计,基于光伏电池工程数学模型分析了光伏阵列的输出特性;简述了Boost电路原理和DC/AC工作原理及其调制方式,分析了LCL滤波器特性,并对电路主要参数进行了设计。简要介绍了光伏并网系统的输电线路。 再次,针对前级Boost变换器,提出了一种具有功率电压双闭环结构和基于梯度信息的MPPT控制策略,它直接从光伏阵列的功率—电压特性出发,依据梯度信息直接给出最大功率点电压,进而通过电压闭环实现自动寻优。这种控制策略具有功能层次清楚、物理概念清晰、参数调整方便的特点,且具有良好的抗干扰性能。 第四,针对后级含有LCL滤波器的逆变器,基于常规矢量控制技术,引入了有源阻尼控制中的电容电流反馈技术,给出了一种含有LCL滤波器的逆变器有源阻尼功率解耦控制策略,能够实现直流侧电压恒定和单位功率因数的并网控制。它具有结构简单,物理概念清晰,易于实现的特点,且在不增加系统损耗的情况下,增加系统阻尼,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最后,建立了10kW双级式光伏并网系统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在模拟光强突变及自然光照条件下,系统能够快速跟踪光强变化,实现MPPT控制及单位功率因数并网控制,取得了良好的动态调节性能和静态特性。 【关键词】:光伏并网发电 双级式并网变换器 LCL滤波器 MPPT控制 功率解耦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61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引言8-14
  • 1.1 课题的背景、目的及意义8-9
  • 1.2 光伏发电国内外发展概况9-10
  • 1.3 光伏并网变换器研究现状10-13
  • 1.3.1 光伏并网系统拓扑结构10-12
  • 1.3.2 光伏并网变换器的控制策略12-13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13-14
  • 第二章 双级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工作原理及参数设计14-30
  • 2.1 双级式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构成原理14
  • 2.2 光伏电池模型及特性14-18
  • 2.2.1 光伏电池数学模型15-16
  • 2.2.2 光伏组件选型及光伏阵列设计16-17
  • 2.2.3 光伏阵列输出特性17-18
  • 2.3 前级 Boost 电路设计18-21
  • 2.3.1 Boost 电路工作原理18
  • 2.3.2 Boost 电路元件参数设计18-21
  • 2.4 后级基于 LCL 滤波器的 DC/AC 电路设计21-29
  • 2.4.1 DC/AC 电路工作原理22
  • 2.4.2 DC/AC 电路调制方式22-24
  • 2.4.3 LCL 滤波器特性24-25
  • 2.4.4 DC/AC 电路元件参数设计25-29
  • 2.5 传输线路29-30
  • 第三章 双级式光伏并网变换器的控制策略研究30-42
  • 3.1 双级式变换器控制策略概述30
  • 3.2 前级变换器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30-35
  • 3.2.1 常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30-32
  • 3.2.2 功率电压双闭环 MPPT 控制结构32-33
  • 3.2.3 基于梯度的变步长 MPPT 控制策略33-35
  • 3.3 后级逆变器的功率解耦控制策略35-40
  • 3.3.1 含有 LCL 滤波器的逆变器数学模型35-36
  • 3.3.2 含有 LCL 滤波器的逆变器功率解耦控制策略36-38
  • 3.3.3 含有 LCL 滤波器的逆变器有源阻尼功率解耦控制38-40
  • 3.4 单同步坐标系软件锁相环40-42
  • 第四章 双级式光伏并网变换器控制策略仿真研究42-51
  • 4.1 仿真环境42-43
  • 4.2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仿真模型43-46
  • 4.2.1 系统总体模型43
  • 4.2.2 光伏阵列模型43-44
  • 4.2.3 控制策略模型44-46
  • 4.3 双级式光伏并网控制策略仿真结果及分析46-51
  • 4.3.1 光强恒定时的仿真结果46-48
  • 4.3.2 模拟光照突变时的仿真结果48
  • 4.3.3 模拟云飘过时的仿真结果48-49
  • 4.3.4 模拟全天光照时的仿真结果49-51
  • 第五章 结论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作者简介56-57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基于LCL滤波器的电压源型PWM整流器控制策略综述    孙蔚;伍小杰;戴鹏;周娟;

三相并网逆变器LCL滤波器的参数设计与研究    刘飞;查晓明;段善旭;

三相电压型整流器的LCL型滤波器分析与设计    张宪平;李亚西;潘磊;赵斌;许洪华;

双级式光伏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研究    罗明;杨金明;

基于间接电流控制的并网逆变器    侯世英;肖旭;徐曦;

基于改进MPPT算法的光伏并网系统控制策略    焦阳;宋强;刘文华;

基于LCL滤波器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    易映萍;芦开平;王林;

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综述    周林;武剑;栗秋华;郭珂;

未来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发展前景分析    高一翔;高子涵;麻建;

双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算法研究    杜毅;彭良平;汤济泽;

无变压器结构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及控制研究    马琳

三相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的运行控制策略    刘飞

FPGA应用技术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张志杰,叶海峰,汪翔

MATLAB/Simulink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吴剑威;唐立新;

利用PSPICE仿真分析PWM控制电路    赵涛,姜卫东

全数字化抗三相不对称光伏正弦波逆变电源    叶爱芹;潘颖;

变频技术在医院污水处理工程中的应用    王军邦;

直流脉宽数字调速系统中电磁干扰的解决方法    张均华 ,肖国春 ,徐峰 ,王兆安

有源逆变中SPWM工频误差问题的研究    闫国琦;李继宇;李明;魏得仙;梅慧兰;

太阳电池的负载匹配理论与负载变换技术    王康模;陈长缨;于志刚;刘兴华;刘小冲;赵俊;

ITO/Si/Al结构太阳电池pn结光电特性仿真研究    施敏;王强;孙玲;

基于电流单参量控制的MPPT系统的设计    洪岳;陈长缨;王康模;邓韡;傅倩;

琅琊山电站机组变频启动时转子位置计算的介绍    汪卫平;

基于OIF-Elman网络的光伏电源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研究    苏刚;龚威;潘雷;高瑞;王贝贝;

基于PLC控制的PWM调节电容型SVC的研究    韩琳;李士杰;方科;张进;

基于LonWorks的新型风机控制器    唐鹏辉;张云贵;王丽娜;

基于STC89C52单片机PWM调速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刘紫晶;

TMd-50系列高压变频器在梅钢1780热连轧的应用    王文娟;

一种采用多重化整流技术的低谐波逆变弧焊电源    张光先;尹海;苗华伟;刘晨;

永磁同步电机谐波电流分析及其对转矩的影响研究    王晓远;周巍;

斩波式交流中频阻焊电源及其控制系统    高文成;马铁军;张勇;杨思乾;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与仿真    常万仓;杜翠静;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基于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与变换效率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杨波

基于磁开关和带状线的长脉冲、超低阻抗脉冲发生器及其相关技术研究    杨实

变转速泵控差动缸及低能耗注塑机技术研究    张红娟

永磁风力发电机分布式直流并网变流器的研究与实现    张洪阳

磁性液体微压差传感器的理论及实验研究    郝瑞参

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可靠性研究    于蓉蓉

基于LCL滤波器的单相并联有源滤波器控制技术研究    唐诗颖

微电源并网同步检测与定功率输出控制技术研究    龚宇雷

四象限级联型多电平高压大功率逆变器控制系统研究    刘子建

基于DSP的铜材连铸水平牵引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研究    汪鹏飞

改善永磁接触器动态分断过程的方法研究    张钢岭

电流型Z源逆变器主电路控制策略研究    翟清震

基于DSP的异步电动机软起动控制系统研究    肖大志

基于DSP的单级式光伏并网系统的研究    耿兴华

PID参数自整定方法研究与控制器研制    孟祥泉

宽范围输入逆变器的研制    於晓龙

基于软开关技术的不平衡半桥式逆变电源设计    梁保锋

电动摩托车用六相无刷电机控制系统的研究    王宏伟

基于滑模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电机无传感器研究    朱志伟

小功率单相并网逆变器并网电流的比例谐振控制    马琳;金新民;唐芬;梁京哲;

三相电压型SVPWM整流器控制策略研究    张志刚,黄守道,任光法,陈继华

燃料电池发电技术综述    叶昌林

光伏电源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研究    雷元超,陈春根,沈骏,黄跃杰,陈国呈

逆变器数字多环控制技术研究    李俊林,熊健,康勇

逆变电源PI双环数字控制技术研究    舒为亮,张昌盛,段善旭,康勇

无功补偿技术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检测中的应用    禹华军,潘俊民

电压型PWM逆变器输出误差分析及其补偿    陈硕,薛昭武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无电流传感器控制策略研究    毛鸿,吴兆麟,王毅,刘树林

光伏并网发电及无功补偿的统一控制    汪海宁,苏建徽,张国荣,茆美琴,丁明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MPPT及孤岛检测新技术的研究    张超

基于微型燃气轮机电力输出的双PWM变流器研究    邵彭伟

基于电压控制模式的PV系统并网技术    吴浩伟

动态电压恢复器的锁相与控制策略研究    郭栋

三相光伏并网系统的运行控制研究    王博;李安;向铁元;张均;

1MW光伏并网移动房排风散热设计    王耀邦;

无大容量电解电容式单相光伏并网系统    王喆;宋斌;陈宗祥;

光伏并网系统的混成控制研究    李莎;粟时平;刘桂英;范孝春;黄飞;

离散时间模型预测控制在光伏并网中的研究    郁冲;王锴;

光伏并网电站数据采集监测系统    刘宏;陈慧玲;庞胜利;

三相光伏并网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    郑诗程;夏伟;

5kW太阳光伏并网示范电站的研究和开发    滕为公;杨桂红;王冬梅;安利娟;刘光;

Z源光伏并网直接电流单周控制系统    蒋立;郑建勇;

单相光伏并网控制的研究    赵晶;

基于线电流解耦算法的三相光伏并网系统    谭甲凡;

一种三相光伏并网系统的双模运行控制策略    周彦;段善旭;刘飞;殷进军;刘邦银;

基于Z源的光伏并网控制策略研究    蒋立;郑建勇;

不可调度式单相光伏并网装置的平波电容容量的选择    沈玉梁;苏建徽;赵为;余世杰;王斯成;王德邻;

小型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设计    黄改云;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李练兵;王同广;孙鹤旭;

光伏并网系统反孤岛控制策略研究    金结红;余晓东;余海东;

新型锁相技术在光伏并网系统中的应用    周方圆;龚芬;胡前;彭振江;

单相光伏并网系统及其反孤岛策略的仿真研究    褚小莉;余晓东;

基于DSP太阳能光伏并网系统的应用研究    张海波;孙邦伍;原慧军;刘伟;崔海瑞;

光伏并网标准亟待出台    缪传俊

江苏 分布式光伏并网容量居全国第一    黄蕾

上半年新增光伏并网容量翻番    国家能源局

我市开建20兆瓦光伏并网电站    记者 王贺 通讯员 杨锋 学谦

40余项光伏并网关键标准或上半年完成编写    本报记者 王荣

我市光伏并网容量年底将达1000兆瓦    记者 李莎莎

我的微型分布式光伏并网电站(下)    淄博 田连华

我的微型分布式光伏并网电站(上)    淄博 田连华

上半年光伏并网量大增 能源局力促分布式发展    记者 王佑

中节能光伏并网项目竣工在即    记者 杨文浩

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综合控制策略研究及实现    吴理博

光伏并网功率调节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    汪海宁

单相光伏并网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王飞

基于Z源网络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    刘鸿鹏

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研究    马亮

数字化光伏并网系统的逆变技术研究    张文

无变压器结构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及控制研究    马琳

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肖华锋

光伏发电系统逆变技术研究    吴春华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数字控制策略研究与实现    刘伟

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输出控制研究    刘俊杰

光伏并网控制策略与低电压穿越技术研究    安志龙

光伏并网系统动态建模研究    李怀花

分布式光伏并网逆变系统控制策略研究    梁斌

三相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研究    周洪伟

户用光伏并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的研究    陈晓高

光伏并网功率调节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    刘增伦

小功率光伏并网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程相普

三相光伏并网系统的统一电能质量控制    胡晓青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