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基于无源综合控制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仿真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06:01
热度:

基于无源综合控制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仿真研究【摘要】: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对于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光伏技术因其太阳能的普遍性、无限性和传输

【摘要】: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对于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光伏技术因其太阳能的普遍性、无限性和传输电能的方便性等优势受到广泛应用。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对于偏远地区户用电源与无人照看设备的能源供给有重要的推广应用价值。 为了光伏发电单元输出功率的最大化,同时兼顾储能单元充放电过程的约束,保持直流母线电压的恒定,需要建立有效的总体控制策略。对于含有DC/DC变换器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总体控制策略最终通过底层的DC/DC控制器调节DC/DC变换器完成电力变换来实现。针对DC/DC变换器属于本质的非线性系统,同时克服参数敏感性,对DC/DC变换器使用无源控制—非线性控制,结合PI控制的无源综合控制。 本文的主要工作和成果如下: (1)在对常见结构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具有的优劣性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光伏发电单元和储能单元分别带有电力变换接口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结构。在对光伏电池、光伏组件电路建模基础上,对光伏阵列利用牛顿迭代法编写进行仿真的M-file文件。随后选取免维护铅酸蓄电池作为储能单元,分别选取单向Boost和双向Buck-Boost直流变换器作为光伏发电单元与储能单元的电力变换接口。最后根据负载类型的选择,确定了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具体结构。 (2)根据免维护铅酸蓄电池充放电电流和电压的约束,确定了其充放电策略,再结合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的能流的分析,采用独立光伏发电系统6种工作模式,分别确定了单向Boost与双向Buck-Boost直流变换器的控制模式。根据对单向Boost的控制模式,采用馈入直流母线电压PI电压外环的光伏阵列功率调节器,能使光伏阵列最大功率追踪与限制功率输出平滑过渡,再对光伏最大功率追踪—短路电流法,进行了改进。最后形成了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总体控制策略。 (3)对Buck变换器的仿射非线性方程形式相对阶进行了分析,得出Buck变换器不存在内动态,直接对Buck变换器进行无源电压控制律设计。同样,根据Boost变换器的仿射非线性方程形式相对阶,得出Boost变换器存在内动态,并以状态变量—电感电流作为输出时,验证了内动态的稳定性。以电感电流作为状态反馈变量,设计Boost变换器的静态无源电流控制律和动态无源电流控制律,并选择有较优异控制性能的静态无源电流控制律作为Boost变换器的无源控制律,再在静态无源电流控制律的基础上串联PI电压外环,通过PI电压外环自动配置期望值,解决参数变动的问题。 (4)对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在Matlab/Simulink仿真软件环境下,搭建主电路和控制电路模型。接着,引入传统的PI控制,同无源综合控制作比较。根据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典型的工作模式,分别验证所提总体控制策略对能量管理的有效性与基于无源综合控制的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有较好的动静态特性与较强的鲁棒性。 【关键词】:独立光伏发电系统 DC/DC变换器 无源综合控制 动静态特性 鲁棒性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61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15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
  • 1.2 DC/DC非线性控制策略研究现状11-14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14-15
  • 第2章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结构组成15-28
  • 2.1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构成15-16
  • 2.2 光伏发电单元16-24
  • 2.2.1 光伏电池工作原理16-17
  • 2.2.2 光伏电路建模17-20
  • 2.2.3 编程求解V_a-I_a特性方程20-24
  • 2.3 蓄电池储能单元24
  • 2.4 电力变换接口24-26
  • 2.4.1 单向Boost变换器24-25
  • 2.4.2 双向Buck-Boost直流变换器25-26
  • 2.5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具体结构26
  • 2.6 本章小结26-28
  • 第3章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总体控制策略28-45
  • 3.1 蓄电池充放电约束及策略28-29
  • 3.1.1 蓄电池充放电约束28-29
  • 3.1.2 蓄电池充放电策略29
  • 3.2 系统的能流分析29-31
  • 3.3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工作模式31-35
  • 3.3.1 正常工作模式32
  • 3.3.2 直流限压工作模式32-33
  • 3.3.3 恒压充电工作模式33
  • 3.3.4 蓄电池供能工作模式33-34
  • 3.3.5 蓄电池充电工作模式34
  • 3.3.6 系统停止工作模式34-35
  • 3.4 光伏阵列输出功率控制35-41
  • 3.4.1 典型MPPT算法37-38
  • 3.4.2 改进的短路电流法38-41
  • 3.5 系统总体控制策略41-43
  • 3.6 本章小结43-45
  • 第4章 DC/DC变换器无源综合控制律设计45-60
  • 4.1 Buck变换器内动态分析45-47
  • 4.2 Buck变换器无源电压控制设计47-49
  • 4.3 Boost变换器内动态分析49-51
  • 4.3.1 电容电压作为输出50
  • 4.3.2 电感电流作为输出50-51
  • 4.4 Boost变换器无源电流控制设计51-59
  • 4.4.1 控制方式选择52-58
  • 4.4.2 静态无源电流控制的改进58-59
  • 4.5 本章小结59-60
  • 第5章 系统仿真实验与分析60-81
  • 5.1 仿真模型的搭建60-71
  • 5.1.1 主电路搭建60-64
  • 5.1.2 控制电路搭建64-71
  • 5.2 对比仿真实验结果分析71-80
  • 5.2.1 正常工作模式72-74
  • 5.2.2 直流限压工作模式74-77
  • 5.2.3 恒压充电工作模式77-80
  • 5.2.4 其它工作模式80
  • 5.3 本章小结80-81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81-83
  • 6.1 总结81-82
  • 6.2 展望82-83
  • 参考文献83-87
  • 致谢87-88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8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DC/DC开关变换器的无源控制方法    吴磊涛,杨兆华,胥布工

独立光伏发电系统统一能量控制策略    袁建华;高峰;高厚磊;刘博;季笑庆;王云波;

开关变换器的时变滑模控制方法研究    周宇飞,丘水生,伍言真

基于EL模型的Cuk变换器无源控制器    胡经纬;王久和;唐骐;

无源自适应控制Buck-Boost变换器研究    王丙元;冯辉;

Interconnection and damping assignment and Euler-Lagrange passivity-based control of photovoltaic/battery hybrid power source for stand-alone applications    Ali TOFIGHI;Mohsen KALANTAR;

独立光伏系统中蓄电池充电控制策略    任柱;陈渊睿;张淼;

一类非线性系统的多面滑模控制    胡云安,吴光彬,郭晓军

无源控制理论在boost变换器中的应用    殷沐林;

基于状态反馈精确线性化Buck变换器的最优控制    帅定新;谢运祥;王晓刚;

FPGA应用技术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张志杰,叶海峰,汪翔

专家PID温度控制在高真空磁控溅射镀膜机中的应用研究    范程华;朱武;

MATLAB/Simulink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吴剑威;唐立新;

基于神经网络参数自整定PID控制的应用    胡龙军;陈一波;陶吉利;

过程控制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沈亚斌;赵涛;陈桂;

利用PSPICE仿真分析PWM控制电路    赵涛,姜卫东

LabVIEW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测试系统中的应用    张玉香;陈双宏;翁坚;戴松元;

太阳能供电与半导体制冷箱的设计    张曦;

太阳电池及其发展方向    吕建;殷洪亮;

太阳辐射量与光伏系统优化设计软件    杨金焕;葛亮;

琅琊山电站机组变频启动时转子位置计算的介绍    汪卫平;

基于自适应“反步”法的火电厂单元机组协调控制    王印松;田瑞丽;吕丽霞;

无轴承异步电机径向悬浮力的微分几何变结构解耦控制    董磊;刘贤兴;孙宇新;

新型智能变增益单神经元PID控制算法    李俊丽;张光辉;祝晓红;

基于模糊免疫控制的PI调速器设计    王旭光;孙衢;

Research of PID Parameter Optimization based-on Cultural based Ant colony Algorithm for Superheated Steam Temperature    

一种基于RBF在线辨识的单神经元自抗扰控制器    苏思贤;杨慧中;

基于PLC控制的PWM调节电容型SVC的研究    韩琳;李士杰;方科;张进;

基于模糊PID复合前馈控制的电脑横机定位控制系统    潘海鹏;冯孝燕;苏良瑶;

DC-DC变换器的自适应离散滑模控制    于亚洲;

神经网络硬化实现的共性技术在电力传动中应用研究    汪木兰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Buck型逆变器高阶系统布尔型滑模控制及反馈线性化最优控制研究    陈江辉

线控转向系统主动安全预测控制策略的研究    罗石

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程如岐

有机基太阳能电池中有序结构材料及其界面和性能    杨志胜

磁浮电源与悬浮控制系统的耦合作用研究    张鼎

四频差动激光陀螺相关技术研究    杨建强

基于磁开关和带状线的长脉冲、超低阻抗脉冲发生器及其相关技术研究    杨实

变转速泵控差动缸及低能耗注塑机技术研究    张红娟

基于DSP的铜材连铸水平牵引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研究    汪鹏飞

基于ARM的电阻点焊控制器    徐旭

基于ARM的三自由度直升机嵌入式控制系统设计    苗晋玲

基于液压制动行星调速软起动系统的研究设计    岳光亮

用于矿灯充电的独立光伏系统研究    毛娟

矿用液压支架搬运车辆结构设计与液压驱动系统性能研究    于振涛

基于PJR-2X型喷浆机器人的开放式算法平台研究与设计    刘鲁艳

改善永磁接触器动态分断过程的方法研究    张钢岭

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杜守增

电流型Z源逆变器主电路控制策略研究    翟清震

基于无源性的滑模控制在DC/DC变换器中的应用    乔树通,伍小杰,姜建国

DC/DC开关变换器的无源控制方法    吴磊涛,杨兆华,胥布工

非对称模糊PID控制在光伏发电MPPT中的应用    张超,何湘宁

基于输出参数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点控制    傅诚;陈鸣;沈玉樑;余世杰;

一种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双向变换器的控制策略    廖志凌;阮新波;

基于输入-输出参数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控制的比较    杨水涛;张帆;丁新平;钱照明;

一种新的电压型PWM整流器无源控制器设计    王久和;黄立培;张金龙;夏培容;

光伏发电系统充放电控制策略研究    马建荣,王菊芬

铅酸蓄电池快速充电系统    张建军

不确定非线性系统的自适应最终滑模控制──Backstepping方法(英)    余星火,武玉强

独立光伏系统中蓄电池管理的研究    欧阳名三

一种数字式光伏阵列模拟系统的研究    杨鹏;刘松;沈楚焱;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建模    陈阿莲;冯丽娜;杜春水;张承慧;

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仿真模型的研究    刘晓艳;祁新梅;郑寿森;陈达明;王飞;

基于综合价值的固定式光伏阵列朝向与倾角优化方法    梁双;胡学浩;张东霞;徐连峰;

基于相似日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的光伏阵列输出功率预测    王晓兰;葛鹏江;

光伏阵列低能耗趋光性研究    宁丁;

部分阴影下光伏阵列功率输出多峰特性研究    王冰清;童亦斌;曾国宏;

光伏阵列幂函数模型及其模拟装置    宋长江;梁岚珍;

基于四参数模型的光伏阵列Matlab/Simulink仿真模型    侯金明;许鹏;

一种新型光伏阵列模拟器的设计研究    鲁志平;王东;

局部阴影条件下光伏阵列输出特性方程研究    傅望;罗时武;青志明;

基于动态电容充电的光伏阵列Ⅰ-Ⅴ测试仪    张国荣;瞿晓丽;苏建徽;刘宁;董康;

非均匀辐射条件下光伏阵列建模及运行稳定性分析    张渊明;孙彦广;张云贵;

太阳能光伏阵列的温度与红外特性分析    王培珍;

基于气象因子的神经网络模型在光伏发电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代倩;段善旭;蔡涛;陈昌松;

水利水电工程中太阳能的利用    黄智勇;

六种太阳电池光伏阵列实际发电性能比较    谢标锴;沈辉;朱薇桦;

光伏阵列故障状态的识别研究    王培珍

光伏阵列及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    吴小进

任意条件下光伏阵列的输出性能预测    翟载腾

光伏阵列故障检测方法的研究    李兵峰

局部阴影下光伏阵列的建模与动态组态优化    冯丽娜

一种光伏阵列故障诊断与定位方法的研究    徐勇

基于组态优化的光伏阵列控制技术的研究    岑长岸

数字式光伏阵列模拟器研究    傅望

局部阴影条件下基于模糊控制的光伏阵列重构系统的研究    庞志超

太阳能光伏阵列故障检测及仿真分析    唐佳能

微气候对光伏阵列性能影响的研究    杨洁

基于单片机的光伏阵列检测系统    陈旻东

光伏阵列模拟器的设计    韩雄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