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两级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03:19
热度:

两级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摘要】:随着环境污染及能源短缺的日益严重,世界各国越来越注重对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太阳能由于其分布广泛、可以循环利用等特点得到广泛应

【摘要】:随着环境污染及能源短缺的日益严重,世界各国越来越注重对可再生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太阳能由于其分布广泛、可以循环利用等特点得到广泛应用,光伏发电作为太阳能利用的主要形式,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光伏并网逆变器作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其拓扑及控制策略的选择对光伏发电系统各方面性能起到决定作用。 本文主要研究了两级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不同控制策略对光伏逆变系统的体积、效率和控制性能等方面的影响。论文首先分析了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传统控制策略的具体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基于扰动观察法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算法参数的优化选取展开了讨论,并建立了采用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的系统数学模型,为控制参数的优化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研究了一种新型的分时复合控制策略,对其入网电流控制部分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优化设计;同时,深入分析了光伏侧电压二次脉动产生的原因及对应抑制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分时复合控制策略的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分析了光伏阵列输出电压波动对光伏电池利用率的影响,推导了端电压波动和光伏电池利用率之间内在关系,并提出了电路主要储能元件的参数设计方法。最后,介绍了损耗分析的基本原理和逆变电路开关器件损耗计算方法,并针对两种控制策略分别进行了损耗分析,从理论上比较了基于两种控制策略的电路损耗分布情况及其对系统效率的影响。 本文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搭建了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不同控制策略的仿真模型,在理论分析和仿真的基础上,搭建了两台基于TMS320F2808型DSP的光伏并逆变器实验平台,对两种控制策略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了设计,通过硬件平台对前文的理论分析和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各项基本功能开展了实验验证。仿真和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控制策略均可以保证光伏并网逆变器正常工作;在相同功率等级下,分时复合控制策略比传统控制策略损耗小、效率高,但是两种控制策略的变换器体积并无明显差别;同时,分时复合控制在实现容易程度、稳定性及并网电流THD方面较传统控制策略要差。 【关键词】:光伏并网逆变器 最大功率点跟踪 传统控制策略 分时复合控制策略 变换效率 损耗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M46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图表清单9-13
  • 注释表13-14
  • 第一章 绪论14-26
  • 1.1 研究背景14-16
  • 1.2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现状16-21
  • 1.2.1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主要系统结构16-18
  • 1.2.2 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18-21
  • 1.3 两级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21-24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意义24-26
  •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24
  • 1.4.2 本文主要研究意义24-26
  • 第二章 两级式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传统控制策略研究26-47
  • 2.1 系统结构和控制原理26-27
  • 2.2 最大功率点跟踪(MPPT)技术27-37
  • 2.2.1 光伏阵列输出特性27-28
  • 2.2.2 最大功率点跟踪方法概述28-31
  • 2.2.3 扰动观察法建模31-33
  • 2.2.4 仿真分析33-35
  • 2.2.5 实验研究35-37
  • 2.3 并网电流控制技术37-44
  • 2.3.1 进网电流环建模设计38-41
  • 2.3.2 直流母线电压环建模设计41-42
  • 2.3.3 仿真分析42-43
  • 2.3.4 实验研究43-44
  • 2.4 整机性能测试与分析44-46
  • 2.5 本章小结46-47
  • 第三章 两级式单相并网逆变器分时复合控制策略研究47-63
  • 3.1 分时复合控制方法概述47-49
  • 3.2 基于分时复合控制策略的系统环路设计49-56
  • 3.2.1 “Buck”工作模式电路建模分析49-52
  • 3.2.2 “Boost”工作模式电路建模分析52-56
  • 3.3 基于分时复合控制策略的最大功率点跟踪的实现56-59
  • 3.3.1 光伏侧电压二次脉动分析与抑制56-58
  • 3.3.2 最大功率点跟踪实现方式58-59
  • 3.4 仿真分析59-62
  • 3.5 本章小结62-63
  • 第四章 基于分时复合控制策略的电路参数设计与实现63-74
  • 4.1 光伏侧功率解耦电容的优化设计63-68
  • 4.1.1 端电压波动对光伏电池利用率的影响分析63-67
  • 4.1.2 光伏侧功率解耦容的选取67-68
  • 4.2 母线电容设计68-70
  • 4.3 Boost 电感设计70-71
  • 4.4 实验研究71-73
  • 4.5 本章小结73-74
  • 第五章 两种控制策略的系统损耗分析与比较74-84
  • 5.1 损耗分析原理及计算74-75
  • 5.2 传统控制策略的系统损耗75-79
  • 5.2.1 前级 Boost 开关器件损耗76
  • 5.2.2 后级全桥开关器件损耗76-78
  • 5.2.3 系统储能元件损耗78-79
  • 5.3 分式复合控制策略的系统损耗79-82
  • 5.3.1 “Buck”工作模式开关器件损耗80
  • 5.3.2 “Boost”工作模式开关器件损耗80-81
  • 5.3.3 系统储能元件损耗81-82
  • 5.4 两种控制策略系统效率比较82-83
  • 5.5 本章小结83-84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84-86
  • 6.1 全文工作总结84
  • 6.2 下一步工作展望84-86
  • 参考文献86-92
  • 致谢92-93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完成的项目9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国内光伏应用市场存在的问题、障碍和发展前景    邓洲;

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肖华锋

LCL型进网滤波器的有源阻尼技术分析与比较    肖华锋;许津铭;谢少军;

改善光伏电池发电效率的若干措施    李超;徐启峰;

非隔离型光伏并网逆变器漏电流抑制机理分析与改进    唐婷;石祥花;黄如海;许津铭;谢少军;

光伏产业困境分析及对我国发展新兴产业的启示    陈晓洁;

中国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胡云岩;张瑞英;王军;

光伏产业困境摆脱与市场的协同培育    熊勇清;黄健柏;

德国光伏电价的下降历程及其对中国光伏发电产业的启示    王璐;李林军;邱国玉;

居民屋顶光伏发电的意愿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熊若晨;梁静;

回暖趋势下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思路——基于对江苏扬中市光伏产业的调查    吴小平;

便携式光伏电池特性测试仪    陈珺弘;李强;吴泽遒;闵含城;

无锡高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研究    田晓映;

国际视角下我国光伏产业遭遇的困境与应对措施    刘超;

模块化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发电系统研究    张犁

基于分布式电源的微网控制及运行优化研究    赵耀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电动自行车充电站的研究设计    韩玉萍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中高效率微型逆变器的研究    胡永昌

基于光伏发电系统的智能微网的研究    陈融

基于充放电的双向直流电力调节器设计与实现    曾程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模块化网侧接口变换器研究    吴田进

太阳能光伏/市电并网联合供电系统    王伟

不同电网条件下并网逆变器稳定性研究    程林

分布式直流供电系统中储能接口单元的研究    丁志辉

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冯兰兰

5kW两级式非隔离型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设计    马桂鹏

一端稳压一端稳流型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Ⅰ)——电路原理和控制策略    肖华锋;谢少军;

一端稳压一端稳流型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Ⅱ)——设计原则和实验研究    肖华锋;谢少军;

LCL滤波的电压型有源整流器新型主动阻尼控制    黄宇淇;姜新建;邱阿瑞;

三电平双降压式半桥逆变器    王慧贞;蔡兆奇;刘军;严仰光;

基于改进扰动观察法的光伏阵列最大功率点跟踪    刘邦银;段善旭;刘飞;徐鹏威;

用于单相分布式发电系统孤岛检测的新型电流扰动方法    任碧莹;孙向东;钟彦儒;同向前;沈宏;

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现状与趋势    蔡宣三;

微电网研究综述    鲁宗相;王彩霞;闵勇;周双喜;吕金祥;王云波;

一种实用的组合式光伏并网系统孤岛效应检测方法    林明耀;顾娟;单竹杰;张怡然;

微电网的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郑漳华;艾芊;

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    陈刚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赵为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    郑诗程

光伏并网功率调节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    汪海宁

单相光伏并网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王飞

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综合控制策略研究及实现    吴理博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李晓刚

燃料电池并网逆变技术研究    沈国桥

中国太阳能长期变化及计算方法研究    赵东

建筑集成光伏系统的能量变换与控制技术研究    刘邦银

基于电流源型半桥拓扑的双向直流变换器技术研究    肖华锋

一种新型的光伏逆变器控制方法    首福俊,黄念慈,窦伟

脉冲均匀调制功率控制串联谐振式逆变器    颜文旭,沈锦飞,惠晶,吴雷

正弦逆变器控制软件设计    王耀北;闫英敏;

并联型逆变器的定角控制    朱晓荣,彭咏龙,李和明

数字双闭环瞬时值控制逆变器外特性研究    许爱国;谢少军;

一种高性能的单相逆变器多环控制方案    熊健;周亮;张凯;史鹏飞;

一种并联谐振型逆变器他激频率的控制方法    张春雨;彭咏龙;张智娟;

Z源逆变器的电压电流双闭环控制    崔彬;钱照明;丁新平;彭方正;

196系列单片机在空调逆变器中的运用    岳玉静;

多重化逆变器及其控制方法    梁中华;于平泳;刘春芳;卢宝宏;刘宏楠;

组合式三相正弦逆变器控制软件设计    陈永利;霍艳军;

基于免疫算法的单相逆变器多目标最优控制策略研究    费雯丽;袁佳歆;陈立;

基于60°坐标系的五电平逆变器研究    李红利;方文俊;仇书文;

光伏并网逆变器伪孤岛现象的研究    郭建勇;方如举;李献伟;

新型中频正弦波逆变器控制方法实现的研究    李金刚;马鑫;钟彦儒;

5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    石志学;王金峰;金传付;吉文杰;郭艳鹏;陈可;

逆变器无拍频控制策略研究    葛兴来;冯晓云;

逆变器电流滞环控制技术研究    叶楠;何中一;孟宪会;邢岩;

1kW潮流能发电装置逆变器SVPW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张少杰;段铁群;杨勇;张亮;

UPS逆变器反馈控制误差分析与改进方法    郭同生;黎辉;杨旭;王兆安;

一款新型逆变器控制芯片LX1692IDW简介    上海 苏成富

新一代UPS的发展趋势    周志敏

Z源逆变器研究    房绪鹏

Z源逆变器研究    汤雨

太阳能交流模块逆变器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    谭光慧

光伏发电系统中Z源逆变器的控制技术研究    陈艳

网络控制逆变器及其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郑伟锋

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程如岐

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电压型组合式逆变器和电流源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    许飞

电压型逆变器分布式控制并联关键技术研究    亓迎川

大容量高频谐振逆变器关键技术的研究    李建文

基于Z源型逆变器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许颇

阻抗源逆变器在微型电动汽车上的应用研究    伍元彪

风光柴互补发电系统中并网双向逆变器的研究    赵玲霞

单相逆变器无互联线并联控制技术研究    阚加荣

双向高频环节逆变器研究    张怀金

新型逆变器控制系统研究    张志强

单相并网光伏逆变器的研究    郭虓

基于内高频环的并网三相光伏逆变器的研究和实现    何耀

单相中频逆变器数字控制及其并联研究    王文杰

基于下垂法控制的无线并联逆变器系统由独立到并网模式切换策略的研究    金城

电动汽车电机驱动用Z源逆变器的实验研究    薛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