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窄带隙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光伏特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02:16
热度:

窄带隙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光伏特性研究【摘要】:聚合物光伏电池日渐成为低成本、高效益获取太阳能的有效方式。针对窄带隙聚合物,科研人员通过侧链功能化、能级调控和聚合物共轭扩展等手段,

【摘要】:聚合物光伏电池日渐成为低成本、高效益获取太阳能的有效方式。针对窄带隙聚合物,科研人员通过侧链功能化、能级调控和聚合物共轭扩展等手段,不断提高聚合物的光电性能。本论文主要针对窄带隙聚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研究,全文可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简单介绍聚合物光伏电池的研究背景及热点,讨论典型的聚合物电池结构以及几种主要的聚合物研究进展。最后提出本论文中材料的设计思想与大致研究内容。第二章,通过扩展共轭的方法,合成了一种新型菲类受体单元,与经典給体材料单元苯并二噻吩(BDT)类聚合,得到聚合物PBDTFPQ。该类材料的吸收与热稳定性均满足制备光伏器件的要求,应用于电池器件后获得了较好的电池效率,是一种优良的聚合物給体材料。第三章,采用新合成的缺电单元与含不同侧链结构的BDT单元聚合,制备了三种不同的聚合物,PC16BDTT-T-FPQ、PC8BDTT-T-FPQ和PBDT-T-FPQ,综合研究了BDT单元上侧链对聚合物各种光电性能的影响。三种不同的聚合物,由于分子共轭程度的不同,其吸收光谱也表现出不一致;二维结构的PC16BDTT-T-FPQ和PC8BDTT-T-FPQ比PBDT-T-FPQ拥有更宽的吸收光谱。含双辛基噻吩单元的PC16BDTT-T-FPQ比含异辛基噻吩单元的PC8BDTT-T-FPQ和异辛氧基单元的PBDT-T-FPQ的HOMO能级更深。第四章,采用苯并二茚并二噻吩(IDT)为给电单元,与新合成的缺电单元聚合反应制备了IDT-T-FPQ、IDT-FPQ(W/O)、IDT-FPQ和IDT-DFPQ四种不同聚合物。研究发现,受体单元取代基氟原子的数量明显影响聚合物的吸收和电化学性能。第五章,合成了两种新型聚合物FPQ和FTQ,讨论了共轭程度的增加对各项光电性能(UV、CV、HOMO能级等)的影响,获得了5.77%的光电转换效率第六章,总结工作,对课题组未来在聚合物电池领域的研究进行展望。 【关键词】:聚合物太阳电池 氟代菲喹喔啉 侧链工程 共轭程度 光电转换效率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背景介绍10-12
  • 1.1.1 器件结构和电池原理10-11
  • 1.1.2 电池的光电性能参数11-12
  • 1.2 新型窄带隙聚合物給体材料相关进展12-16
  • 1.2.1 苯并[1,2-b:3,4-b’]二噻吩及并噻吩类衍生物12-13
  • 1.2.2 苯并噻二唑类材料13-14
  • 1.2.3 吡咯并[3,4]吡咯-1,4-二酮及其衍生物14
  • 1.2.4 噻吩并[3,4]吡咯-4,6-二酮类材料14-15
  • 1.2.5 喹喔啉及氟代喹喔啉类材料15-16
  • 1.3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及创新点16-18
  • 第二章 菲类稠环结构的光伏特性研究18-27
  • 2.1 引言18
  • 2.2 实验部分18-21
  • 2.2.1 实验试剂及相关处理18
  • 2.2.2 材料与器件表征18-19
  • 2.2.3 单体及聚合物合成19-21
  • 2.2.4 电池器件21
  • 2.3 结果与讨论21-26
  • 2.3.1 相关产物的结构表征21-23
  • 2.3.2 吸收光谱特性23
  • 2.3.3 电化学性能表征23-24
  • 2.3.4 热重分析表征24
  • 2.3.5 器件性能测试24-26
  • 2.4 本章小结26-27
  • 第三章 侧链工程在D-A聚合物中的光伏应用研究27-41
  • 3.1 引言27
  • 3.2 实验部分27-34
  • 3.2.1 实验试剂及相关处理27
  • 3.2.2 材料与器件表征27-29
  • 3.2.3 单体与聚合物的合成29-34
  • 3.3 结果与讨论34-39
  • 3.3.1 相关产物结构表征34-36
  • 3.3.2 吸收特性表征36-37
  • 3.3.3 电化学特性表征37-38
  • 3.3.4 器件制备与测试38-39
  • 3.4 本章小结39-41
  • 第四章 菲类受体单元取代基在光伏特性方面的研究41-50
  • 4.1 引言41
  • 4.2 实验部分41-45
  • 4.2.1 实验试剂及相关处理41-42
  • 4.2.2 材料与器件表征42-43
  • 4.2.3 单体与聚合物合成43-45
  • 4.3 结果与讨论45-48
  • 4.3.1 相关单体核磁谱图45
  • 4.3.2 吸收特性表征45-46
  • 4.3.3 电化学特性46-47
  • 4.3.5 器件制作与表征47-48
  • 4.4 本章小结48-50
  • 第五章 稠环结构在聚合物材料及光伏应用研究50-58
  • 5.1 引言50
  • 5.2 实验部分50-53
  • 5.2.1 试验原料50
  • 5.2.2 器件制作与材料表征50-51
  • 5.2.3 单体与聚合物合成51-53
  • 5.3 结果与讨论53-56
  • 5.3.1 相关单体的核磁表征53-54
  • 5.3.2 材料的吸收特性54
  • 5.3.3 材料的电化学特性54-55
  • 5.3.4 器件制作与表征55-56
  • 5.4 本章小结56-58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8-60
  • 参考文献60-66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66-67
  • 附录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申请的专利67-68
  • 附录3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68-69
  • 致谢6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聚合物溶度参数的计算    代模栏;蒋兆贵;邹明国;

弹性体与刚性粒子增韧聚合物的研究进展    任杰,郑震

亲水型温敏凝胶聚合物的制备与性能分析    孙晓君;张钦;尚岩;阎险峰;吴学绅;

电气和电子用的高温塑料    D.J.Vahghan

聚合物混溶的热力学分析    邵荣宽;

偶氮苯聚合物的光学性能及其应用    王艺军;汪小伟;李平;牛永平;张永振;

聚合物辐射交联的强化技术探讨及其促进剂体系的研究进展    周成飞;

高分辨~(13)C NMR在聚合物辐射化学中的应用    周茂堂,张利华

聚合物侧基的运动相关函数和侧基运动    贾铭椿,姚树人

聚合物的增韧增强    罗晓文,李政军

大尺度多肽螺旋聚合物的合成与智能化    张阿方;李文;张修强;刘坤;陈锋;

聚合物体系中的熵驱动有序    马余强;

利用动态流变方法研究聚合物体系的结构和性能    左敏;郑强;

剪切流变诱导聚合物变形的蒙特卡洛模拟研究    胡文兵;栗娟;聂仪晶;

聚合物体系的二维相关光谱研究    武培怡;

新型刺激响应聚合物体系的构筑与功能    闫强;张慧娟;周莅霖;辛龑;周航;冯岸超;郭君;简春梅;袁金颖;

种子溶涨分子烙印聚合物薄层拆分茶碱和咖啡因    刘岚;杨桂兰;邓芹英;

表面活性剂与聚合物相互作用的介电谱检测    李欣蔚;杨丽琨;赵孔双;肖进新;

聚合物体系的二维相关光谱研究    武培怡;

外围四硫富瓦烯修饰的树枝形聚合物与葫芦脲自组装研究    张小辉;曾毅;李嫕;

高吸水聚合物应用前景广阔    蔡永源

聚合物新材料的线性与非线性粘弹性力学性能测试与研究    闫磊

含多面齐聚倍半硅氧烷的荧光聚合物的设计、合成与应用    杜凡凡

聚合物表、界面结构及动力学演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赵莉

新型两亲性星型杂臂聚合物的合成研究    王国伟

3d-4f高维配位聚合物的合成及性质研究    杜琳

杂双金属硫属原子簇聚合物的合成、结构及三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曹原

若干聚芴衍生物的合成、电子结构与光电性质的研究    路萍

实现更大空间及时间尺度聚合物模拟的一些探索    朱有亮

新型含二苯并硅杂环戊二烯单元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物理性能研究    羊强

烷氧醚类温敏梳形树枝化聚合物及其感应器    刘连晓

泡沫增强聚合物体系研究    杨建军

含均三嗪及查耳酮的发光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罗春华

聚合物光学材料的合成及研究    翟金星

新型萘酚吡喃光致变色聚合物材料的合成与光学性质的研究    谢冰洁

纳米氧化锌制备及胺酯类聚合物合成、掺杂性质研究    陈志强

末端发荧光的温敏型聚合物的合成及其荧光性质研究    郭艳珍

漆酚缩醛胺聚合物的研究    杨珠

碳黑/二元不相容聚合物体系微观形态与导电性研究    赵超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