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中国古代水能利用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2:24:48
热度:

中国古代水能利用研究【摘要】:古代先民在生产实践中很早就对水能的作用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并对这一自然资源加以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中国农业生产中动力的重要来源,并在形成了一套特点鲜

【摘要】: 古代先民在生产实践中很早就对水能的作用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并对这一自然资源加以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中国农业生产中动力的重要来源,并在形成了一套特点鲜明的应用体系,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不仅对我们古代的农业生产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甚至对于世界历史和科技的进步也起到过积极的促进意义。 中国古代水能利用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商周时期,先民们就开始有意识地通过一些简单的手段进行水能利用。春秋战国,伴随着古代哲学思想的成熟及社会生产的需要,引水、调水、控水等水能利用原理及手段已经广泛运用于各个领域。至汉代,水能机械的发明标志着水能利用取得了根本性的进步。魏晋以后,水能机械在北方广泛运用于粮食加工。五代以后,伴随着经济中心的南移以及北方水环境的恶化,水能利用开始转移至南方。宋元时期,古代水能利用进入全盛阶段。进入明清之际,中国古代水能利用的发展进入停滞阶段。在宏观历史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考察水能利用的具体技术手段—即水能机械及其相关配套设施,根据具体用途将其归纳为五个部分。农田灌溉机械,如:水转翻车、筒车等;粮食加工机械,如:水碓、水磨等;手工业生产机械,如:水排、水转大纺车;引水器具,如:连筒、架槽;调水装置,如:水闸、水栅。还原我国古代水能利用的真实面貌、生动具体地展示我国古代水能利用的技术水平。结合宏观与微观两方面的考察,从思想、环境和经济三方面,进一步分析影响中国古代水能利用发展的主要社会历史因素,总结历史规律。 古代先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水能开发利用的经验、技术及思想对今人而言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如何继承和发扬这笔丰富的历史遗产是一个值得我们深入研究思考的问题。特别是在我国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的今天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水能利用 自然资源 机械史 农业科技史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426.9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8
  • 绪论8-11
  • 一、选题依据8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8-9
  • 三、研究对象的界定和研究方法9
  •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9-10
  • 五、创新之处和研究不足10-11
  • 第一章 中国古代水能利用的发展历史11-25
  •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水能利用的起始和初步发展11-17
  • 第二节 魏晋以后水能利用的发展17-21
  • 第三节 宋代以后水能利用的发展21-25
  • 第二章 古代主要水能利用器械25-52
  • 第一节 用于农田灌溉的水能机械25-33
  • 第二节 用于粮食加工的水能机械33-43
  • 第三节 用于手工业生产的水能机械43-46
  • 第四节 水能利用中的引水器具46-48
  • 第五节 水能利用中的调水装置48-52
  • 第三章 影响中国古代水能利用的社会历史因素52-58
  • 第一节 古代水能利用的主要指导思想52-55
  • 第二节 水环境变迁对于水能利用发展的影响55
  • 第三节 政治经济因素对于水能利用发展的影响55-58
  • 结语58-59
  • 参考文献59-62
  • 致谢6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论中国传统农业哲学及其现实意义    赵敏

我国古代洒水车始于何时    黄祯翔

水力在中国古代农业上的应用    闵宗殿;

楚材晋用:中国水转大纺车与英国阿克莱水力纺纱机    李伯重

我国最早开发利用水力能源的地域、时间及民族考    吴曙光,赵玉燕

浅析先秦时期传统哲学与农田水利开发的互动关系    刘国平;宫佳;

连筒与筒车    王利华

略论中国古代南方水田的耕作体系    郭文韬

开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研究之先河——郭文韬著《中国传统农业思想研究》评介    胡火金

古代华北水力加工兴衰的水环境背景    王利华

略论李澄中《艮斋笔记》及其与《聊斋志异》的共同题材    白亚仁

蒲松龄远祖蒲鲁浑与蒲居仁小考    张文澍

中西交通视野下的《聊斋》狐狸精形象——从《聊斋》中狐狸精的“籍贯”说起    张崇琛;

《聊斋志异》侠义主题论    徐文蕾;

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炫才意识    陈才训;

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    朱锐泉;

《醒世姻缘传》词语拾遗    孙绪武;

千载黄粱梦,悠悠文士心——从“黄粱梦”故事看封建时代的文人理想    赵爱华;

《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    赵爱华;

《剪灯余话》:“薇垣高议”——论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说创作的风教意识    陈才训;时世平;

影子官寺:长安兴唐寺与唐玄宗开元官寺制度中的都城与地方    聂顺新;

御正与纳言——兼论中书门下体制之源    罗凯;

近代以来中国小农经济的制度变迁与分析    臧高峰;任保平;朱子凝;

“李约瑟之谜”的博弈论解读    黎秀蓉;

我国古代观叶植物文化探究    王琪;于晓南;

土木之变与庚戌之变比较研究——朝贡体制框架下的明蒙关系新探    孟修;

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    张晓琦;

北宋城市演进中的经济影响    刘珊珊;

北京孔庙建筑型制及外部空间特点研究    刘临安;冯超卿;

先秦“青”色考    肖世孟;

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    赵一霖

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    王凯波

毛诗郑笺研究    孙永娟

国内外种子科学与产业发展比较研究    成广雷

科学人才观的理论内涵与实践应用研究    胡雪梅

曹植文学研究    邢培顺

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    刘宝春

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    马银华

王世贞的园林实践与观念    高刘巍

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    李国娟

叶梦得及其词研究    张轶芳

乐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    张迎芬

唐代工笔人物画中男子冠饰研究    刘传宝

方干及其诗歌论稿    王平

《庄子》生存美学思想研究    关学锐

“说岳”题材小说研究    赵立光

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    于欧洋

王充《论衡》与东汉文学思想    金鑫

唐代艺伎与唐声诗的传播    张博

试论倪瓒“聊以自娱”的绘画美学思想    杨国

历史时期黄河流域水稻生产的地域分布和环境制约    邹逸麟

两种古代环境伦理学思想的比较——都江堰与现代大坝对比分析    张敏;王益谦;

大西线调水与西南三江水能利用探讨    杨洪润,李明生

大洋水库水能利用模型    樊进光;

加快欧洲小水电开发的措施    郭恺丽

挪威水电开发的经验    刘东

论迭部多儿水电站开发方式    袁锋;

广西水利学会农村水能利用专业委员会成立暨学术讨论会纪要    

提高径流电站效益的方法    方学良

迭部多儿水电站开发方式浅谈    袁锋;

湄公河水电开发给老挝带来经济繁荣    陈善宝

全面改造引水管路提高水能利用率    郑长青

荆门市水电开发利用浅析    

当前十堰市水电招商引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李经建;

从水患大省到水电大省的历史性跨越    王春暖;

从水患大省到水电大省的历史性跨越    王春暖;

十堰市当前水电开发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周庆荣;

城市河流原位生态修复运行费用≤0.15元/t——势能增氧生态床(草皮)法    陈鸣钊;丁训静;

西部大开发中水资源保护的地位和作用    陈国阶;

规范行政执法,综合治理河道——能源之困与环境之困    李贤春;

凌津滩水电站贯流式机组经济运行研究    聂金恒;陈伽;

水能利用与中国低碳能源之路    主讲人 陆佑楣

省人大环资委赴毕调研    本报记者 张利平

中国水能利用还不足    本报记者 房田甜

“海水能”的青岛勃兴    霍峰

王波代表:均衡安排水电投资计划    本报记者 由庆祝

“海水能”勃兴青岛领跑全国    仵德建 辛京畿

新能源:2030年升格为主流    徐瑞哲

别让江河付东流    原正军

和谐兴水利(摘要)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 毕亚雄

未来零能耗建筑不是梦    本报记者 汤璇通讯员 王向昱 郑玉民

矿山深部开采水力通风的螺旋塔板换热结构研制与试验    郭琪

水力通风换热机设计及其性能实验研究    卢宇鹏

水电站扩机必要性研究——丹江口大坝加高后的新问题    陈家华

变速恒频技术在水力发电中应用的初步研究    孟鹏

东川因民铜矿区矿坑水水化学特征及资源化利用    杜玉龙

龙羊峡水电站扩机增容与节水增发研究    武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