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基于苯并二噻吩和三苯胺单元的D-A型有机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4:00:18
热度:

基于苯并二噻吩和三苯胺单元的D-A型有机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制作成本低、质量轻等优势,已成为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方向。本论文综述了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

【摘要】: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制作成本低、质量轻等优势,已成为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方向。本论文综述了有机太阳能电池及其给体材料的发展现状,并针对有机太阳能电池能量转换效率不高等关键问题,展开了聚合物和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的分子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本论文构建了一系列供体-受体(D-A)型聚合物和小分子光伏材料,并系统研究了这些D-A型材料的热稳定性、光物理、电化学和光伏性能,取得了如下研究结果:1)设计合成了一类以烷氧基取代的苯并二噻吩(BDT-O)或者噻吩基取代的二维结构(2D)的苯并二噻吩(BDT-T)为给体、以2,3-二(4-甲氧基苯基)-6,7-二辛氧基喹喔啉(Qx-2)为受体的D-A型聚合物PBDTDT(Qx-2)-O和PBDTDT(Qx-2)-T。系统研究了BDT上取代基以及喹喔啉上6,7-二辛氧基对聚合物光伏性能的影响。相比于文献报道的类似物,在喹喔啉上引入6,7-二辛氧基侧链,其聚合物PBDTDT(Qx-2)-O和PBDTDT(Qx-2)-T的本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能电池(BHJ-PSCs)显示出了明显提高的开路电压(Voc)值(0.91~0.95 V)。在BDT-T上引入噻吩基二维结构,其聚合物PBDTDT(Qx-2)-T的BHJ-PSCs显示出了更好的光伏性能,其能量转换效率(PCE)、短路电流(Jsc)、Voc和填充因子(FF)分别为6.31%、10.82 mA/cm2、0.95 V和61.4%。该二维聚合物器件的PCE值是一维聚合物PBDTD(Qx-2)-O器件的PCE值的1.42倍。2)设计合成了一种以N,N-二苯基噻吩-2-胺(DPTA)和BDT为双给体主链,以链接在DPTA上的苯并噻二唑(BT)为受体侧链的侧链D-A型聚合物PDPAT-BDT-BT。相比于类似物PTPAT-BDT-BT,PDPAT-BDT-BT虽只减少了一个侧链苯基π桥,但呈现出了变窄的光学带隙、拓宽的吸收光谱和降低的HOMO能级(-5.43 e V)。以PDPAT-BDT-BT/PC71BM为光活性层的BHJ-PSCs显示出了提高的光伏性能,其PCE=3.27%、Voc=0.87 V、Jsc=7.61 mA/cm2、FF=49.8%。研究表明,缩短D和A单元间的共轭单元,可以改善其侧链D-A型聚合物的光伏性能。3)设计合成了一类以1,3,5-三取代苯为给体中心核、9,10-二(噻吩-2-基)蒽(TAT)为稠环芳烃π桥、吡咯并吡咯二酮(DPP)为受体支链臂、三苯胺(TPA)或噻吩为给体终端的“C3”结构的星形小分子P(TAT-DPP-T)3和P(TAT-DPP-TPA)3。相比于其他含DPP单元的星型小分子,这类“C3”结构的星形小分子引入了稠环π桥TAT,以及TPA或者噻吩给体终端。研究表明,TAT稠环π桥的引入破坏了分子的平面结构,对分子的光伏性能没有起到促进作用;TPA或者噻吩终端的引入拓宽了分子的吸收光谱。与P(TAT-DPP-T)3相比,P(TAT-DPP-TPA)3表现出了明显红移的吸收和更好的光伏性能。其器件的PCE=1.26%、Voc=0.76 V、Jsc=5.21 mA/cm2、FF=32.0%。 【关键词】:D-A结构 苯并二噻吩 苯并噻二唑 喹喔啉 吡咯并吡咯二酮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O626;TM914.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6
  • 1.1 引言10-11
  •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简介11-13
  • 1.2.1 有机太阳能电池的发展概况11-12
  • 1.2.2 有机太阳能电池原理12
  • 1.2.3 有机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12-13
  • 1.3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13-20
  • 1.3.1 线形D-A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14-18
  • 1.3.2 支链D-A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18-20
  • 1.4 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材料20-23
  • 1.4.1 线形D-A型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材料20-22
  • 1.4.2 星形D-A型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材料22-23
  • 1.5 本文的设计思想和主要研究内容23-25
  • 1.6 本文的创新点25-26
  • 第2章 基于苯并二噻吩和喹喔啉的线形D-A型聚合物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26-42
  • 2.1 前言26-28
  • 2.2 实验部分28-31
  • 2.2.1 常用原料、试剂、仪器和测量方法28
  • 2.2.2 合成原料试剂28
  • 2.2.3 合成路线和实验步骤28-31
  • 2.3 结果与讨论31-41
  • 2.3.1 材料的合成与结构的表征31-32
  • 2.3.2 热力学性能32-33
  • 2.3.3 光学性能33-35
  • 2.3.4 电化学性能35-37
  • 2.3.5 光伏性能37-40
  • 2.3.6 薄膜形貌40-41
  • 2.4 本章小结41-42
  • 第3章基于苯并二噻吩和苯并噻二唑的侧链D-A型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的研究42-54
  • 3.1 引言42-43
  • 3.2 实验部分43-46
  • 3.2.1 常用原料、试剂、仪器和测量方法43
  • 3.2.2 合成原料试剂43
  • 3.2.3 合成路线及实验步骤43-46
  • 3.3 结果与讨论46-53
  • 3.3.1 材料的合成与表征46
  • 3.3.2 热稳定性46-48
  • 3.3.3 光学性能48-49
  • 3.3.4 电化学性能49
  • 3.3.5 空穴迁移率49-50
  • 3.3.6 光伏性能50-53
  • 3.4 本章小结53-54
  • 第4章 基于吡咯并吡咯二酮和三苯胺的星形D-A型小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的研究54-66
  • 4.1 前言54-55
  • 4.2 实验部分55-60
  • 4.2.1 常用原料、试剂、仪器和测量方法55
  • 4.2.2 合成原料试剂55
  • 4.2.3 合成路线及实验步骤55-60
  • 4.3 结果与讨论60-65
  • 4.3.1 材料的合成与表征60
  • 4.3.2 热稳定性60-61
  • 4.3.3 光学性能61-62
  • 4.3.4 电化学性能62-63
  • 4.3.5 光伏性能63-65
  • 4.4 本章小结65-66
  • 总结与展望66-67
  • 参考文献67-76
  • 致谢76-77
  • 附录A 常用原料、试剂的来源及其处理方法77-78
  • 附录B 测试方法及仪器78-79
  • 附录C 部分产物核磁、碳谱、质谱谱图79-94
  • 硕士期间的发表的论文9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含氮给体引发剂的结构效应    王栋一,曹维孝,冯新德

可溶液加工给体-受体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李在房;彭强;和平;王艳玲;侯秋飞;李本林;田文晶;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研究进展    侯宪冰;马晓燕;朱小波;

    

不同受体单元对基于三苯胺小分子给体材料的影响    王逸凡;白会涛;占肖卫;

用于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平面型给体聚合物材料    薄志山;

聚合物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给体材料表面能调控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孙莹;林保平;

高效率的宽带隙聚合物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伏性能研究    薄志山;李翠红;李光武;危和狄;

新型吡咯并吡咯并吡咯二酮纯有机染料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的研究    臧旭峰

含烯键和炔键的有机小分子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王历平

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孙世新

聚合物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质    李耀文

ET类正组元导电分子晶体及相关负离子工程    陈红余

新型窄带隙聚合物太阳电池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    王明

以二芴基芳胺为端基的小分子给体材料的合成与光伏性能研究    夏炎

苯并二硒吩聚合物和芳香杂环并吡嗪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徐忠杰

新型氟代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缴春明

混合给体有机小分子光伏器件性能的研究    邓鸣

基于噻吩—苯—噻吩给体结构单元的共轭聚合物的合成及光伏性能    候荣彦

基于苯并二噻吩和三苯胺单元的D-A型有机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宿文燕

小分子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石文娥

一种硫过氧化物试剂对硫代糖苷给体的活化研究    贺红文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具有不同芳基胺类给体的有机染料的理论研究    苏欣

基于联噻吩给体的有机光伏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高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