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光伏并网微逆变器技术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59:09
热度:

光伏并网微逆变器技术研究【摘要】:当今社会,由于化石能源的不断开采利用,使得有限的传统能源不断的减少,因此人类必须要寻找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来代替传统能源,太阳能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能

【摘要】:当今社会,由于化石能源的不断开采利用,使得有限的传统能源不断的减少,因此人类必须要寻找一种新型的可再生能源来代替传统能源,太阳能是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那么人类首先想到的就是开发利用太阳能,尤其是利用太阳能来发电,太阳能作为一种绿色环保的能源,要比传统能源发电清洁而又可靠。相对应的光伏发电技术也得到不断发展,光伏发电系统的规模也有大型发电向小型规模在不断的转变,因为当出现部分区域乌云遮挡时,传统集中大型发电不能使功率输出达到最大值,能量利用率较低,而微逆变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微逆变器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本文首先对传统微逆变器拓扑结构进行了分类研究,比较各个拓扑电路的实现原理和工作过程,得出反激式的电路结构是最适合微逆变器的,从而引出了文中采用的是交错反激微逆变器拓扑结构。详细分析反激电路的工作原理、工作模式,并且对几种模式进行了比较,然后分析交错反激微逆变器拓扑的工作原理和实现逆变的过程;除此之外,详细分析了有源钳位电路的工作原理以及可以实现零电压转换的作用,得出了在连续模式下的初级和次级的电流波形图;通过比较传统最大功率跟踪算法的优缺点,针对传统方法的不足,文中提出了一种改进型的MPPT算法,通过MATLAB仿真结果比较验证,得出该改进型的MPPT算法的跟踪精度高,振荡小;通过对单极性和双极性SPWM技术的对比,说明该逆变系统适合采用单极性SPWM调制;接着对控制策略进行了详细研究,得出本文采用双闭环控制策略更加可靠,能够保证系统的稳定性;最后对系统进行参数计算、硬件电路设计和软件程序流程设计,再通过仿真与实验进行验证。 【关键词】:拓扑结构 MPPT算法 逆变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615;TM46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5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
  • 1.2 光伏发电系统的关键部分9-10
  • 1.3 光伏逆变器的发展现状10-12
  • 1.4 微逆变器的研究现状12-13
  • 1.4.1 微逆变器的发展现状12-13
  • 1.4.2 微逆变器的关键技术13
  • 1.5 研究内容及各章节安排13-15
  • 2 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拓扑结构研究15-29
  • 2.1 微逆变器拓扑结构概述15-20
  • 2.1.1 逆变器主拓扑结构的分类15
  • 2.1.2 隔离型DC-DC变换电路15-19
  • 2.1.3 DC-AC变换电路的拓扑结构19-20
  • 2.2 单端反激拓扑的工作原理及工作模式20-23
  • 2.2.1 单端反激电路的工作原理20
  • 2.2.2 反激电路的工作模式20-23
  • 2.3 交错反激微逆变器的工作原理23-27
  • 2.3.1 交错反激微逆变器拓扑结构23-24
  • 2.3.2 有源钳位的工作原理24-25
  • 2.3.3 交错反激拓扑结构的工作原理25-27
  • 2.4 仿真验证27-28
  • 2.5 本章小结28-29
  • 3 最大功率点跟踪技术的研究29-41
  • 3.1 传统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30-31
  • 3.1.1 光伏阵列组合法30
  • 3.1.2 开路电压比例系数法30
  • 3.1.3 短路电流比例系数法30
  • 3.1.4 电流扫描法30-31
  • 3.2 常用的几种MPPT算法31-35
  • 3.2.1 扰动观察法31-33
  • 3.2.2 电导增量法33-34
  • 3.2.3 三点比较法34-35
  • 3.3 一种改进型的MPPT算法35-38
  • 3.4 改进MPPT算法的仿真38-40
  • 3.5 本章小结40-41
  • 4 光伏并网微逆变器控制技术的研究41-50
  • 4.1 正弦波脉冲调制控制技术41-44
  • 4.1.1 SPWM基本原理41
  • 4.1.2 SPWM技术实现过程41-44
  • 4.2 光伏并网电流控制技术44-49
  • 4.2.1 光伏并网控制目标44-46
  • 4.2.2 控制策略的选定46-47
  • 4.2.3 电流环PI调节控制器47
  • 4.2.4 仿真验证47-49
  • 4.3 本章小结49-50
  • 5. 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的系统设计50-63
  • 5.1 微逆变器各电路元件的参数计算50-54
  • 5.1.1 占空比D和匝数比N50
  • 5.1.2 反激MOSFET功率管50-51
  • 5.1.3 钳位MOSFET选择51
  • 5.1.4 输出二极管选择51
  • 5.1.5 全桥晶闸管选择51-52
  • 5.1.6 高频变压器的参数计算52-54
  • 5.1.7 处理器的选用54
  • 5.2 微逆变器的系统硬件电路设计54-56
  • 5.2.1 有源钳位缓冲电路54
  • 5.2.2 反激MOSFET的栅极驱动54-55
  • 5.2.3 直流反激电流检测55
  • 5.2.4 交流电流检测电路55-56
  • 5.2.5 MOSFET驱动电路56
  • 5.3 微逆变器的系统软件设计56-60
  • 5.3.1 系统主程序设计58
  • 5.3.2 eCAP模块设计58-59
  • 5.3.3 SPWM模块设计59
  • 5.3.4 PI控制器59
  • 5.3.5 MPPT控制模块设计59-60
  • 5.4 系统的仿真与实验60-62
  • 5.4.1 仿真结果60
  • 5.4.2 实验结果60-62
  • 5.5 本章小结62-63
  • 6 总结和展望63-64
  • 6.1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63
  • 6.2 工作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8-69
  • 致谢69-71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一种新颖的光伏并网系统孤岛检测方法    张超;何湘宁;赵德安;

并网发电逆变系统孤岛检测新方法的研究    禹华军,潘俊民

关于光伏阵列的MPPT算法综述    陈科;范兴明;黎珏强;韦颖龙;

反激式光伏微型逆变器的研究    高文祥;王明渝;刘洋;付炎炎;

太阳能光伏系统MPPT控制算法的对比研究    崔岩;蔡炳煌;李大勇;胡宏勋;董静微;

太阳能交流模块逆变器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    谭光慧

基于自调整模糊控制的直线电机矢量控制系统    周娟利;党智乾;

基于ADVISOR的电动汽车性能仿真研究    刘灵芝;

MATLAB在光学实验中的应用    陈小莉,钟生海

基于MATLAB的光伏模块输出特性及MPPT的建模与仿真    王雨;胡仁杰;

车辆传动测试系统开发方法探讨    陈漫,马彪

CAN总线在装甲车辆电传动半实物仿真平台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郭林峰;刘春光;臧克茂;

高速履带车辆诱导轮张紧力的计算与仿真    袁芬;张明;

利用C-API的基于RTW实时仿真系统在线调参    冯磊;姚新宇;吴重祥;黄柯棣;

光学消像旋高精度位置控制    郭新胜;鱼云岐;陈洪彩;刘飞;朱红;

基于dSPACE平台的稳瞄控制系统建模方法研究    胥青青;吴玉敬;张璟玥;姜世洲;

基于STM32纯电动汽车电驱控制研究    胡伟明;

直接转矩控制在拖动技术中的仿真与分析    黄波;林健;

气体增压器充气过程动态仿真研究    王海涛;熊伟;李中华;

接地故障分析及其电气火灾传播特征    赵长征;王新明;于丽丽;刘岩;任和;马少华;

参数自整定模糊PID微型燃机转速控制系统的设计    曲娜;

基于MATLAB的潜艇耐压液舱结构优化设计    孙倩;郑超瑜;蔡振雄;

基于MATLAB/RTW的实时控制系统开发    张宏立;

切纸机液压系统模糊控制器的优化设计    孙颖;张袅娜;程方晓;吴瑞芝;强永东;

旋转倒立摆运动控制半实物仿真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潘峰;薛定宇;陈大力;崔建江;

一种新的半实物仿真方法及应用    张聚;谢碧锋;李敏;邹向琪;

抗强振动干扰数字涡街流量计信号处理方法研究与低功耗实现    罗清林

基于混合系统理论的混合动力客车控制策略和参数优化研究    尹安东

数字化PWM逆变系统控制关键技术研究及其应用    杨金辉

SO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系统仿真及其潮流计算    刘杨华

基于ARM的双丝脉冲MIG高速焊分布式控制系统的研究    张红兵

钢板磁悬浮系统控制    李奇南

负载口独立电液比例方向阀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刘英杰

光伏发电关键技术及电动汽车充电站可靠性研究    于蓉蓉

大功率机车柴油机时间控制式燃油喷射控制系统研究    王苏敬

轿车发动机点火系统电磁辐射研究    樊宽刚

基于DSP的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技术研究    杨亮

基于PJR-2X型喷浆机器人的开放式算法平台研究与设计    刘鲁艳

公路桥梁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章长玖

风力发电机组暂态模型和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陈建伟

助行机器人机构设计及样机研制    彭锦波

基于DSP和模糊PID的稳定平台的设计    陈猛

GF-IMU的误差估计和补偿算法研究    贾渤

COGAG装置动态特性与机桨匹配仿真研究    唐鸿羽

基于电力系统的电能质量检测与分析    李建军

基于DSP的异步电动机软起动控制系统研究    肖大志

浅析太阳电池并网发电技术    殷洪亮;吕建;

各国光伏路线图与光伏发电的进展    杨金焕;邹乾林;谈蓓月;葛亮;陈中华;

光伏电源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研究    雷元超,陈春根,沈骏,黄跃杰,陈国呈

采用电流滞环调节器的电压矢量控制PWM整流器系统    赵振波,李和明,董淑惠

Z源变换器    彭方正,房绪鹏,顾斌,高奇,钱照明

三相电压型PWM整流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研究    屈莉莉,杨振坤,杨兆华

电压型PWM整流器控制方法的研究    欧阳红林,凌瑞林,黄守道

一种单片机无差拍控制逆变器系统研究    张凯,康勇,熊健,陈坚

基于重复控制与瞬时值反馈控制的逆变电源研究    裴雪军,段善旭,康勇,陈坚

户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与设计    郑诗程,丁明,苏建徽,茆美琴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赵为

独立光伏系统中蓄电池管理的研究    欧阳名三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    郑诗程

光伏阵列故障状态的识别研究    王培珍

光伏并网功率调节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    汪海宁

单相光伏并网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王飞

基于Z源型逆变器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许颇

分布式微网电力系统中多逆变电源的并网控制研究    鞠洪新

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综合控制策略研究及实现    吴理博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李晓刚

应急逆变器群的集中控制    储健,许镇琳

逆变器产生的干扰及抑制    李建辉,韩光宇,钟实

广州地铁2号线车辆辅助逆变器    郑沃奇;

浅谈逆变器的使用    张劲松;

Z源逆变器最新进展及应用研究    李红新;周林;郭珂;战祥真;雷建;

富士电机公司的逆变器与伺服技术的发展状况    高潮,徐宏凯,于泉

日立制作所开发逆变器控制的新动向    林航空,仲田清(日)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逆变器的研究    邹云屏,成功,丁凯

带模糊调节的重复控制器在逆变器中的应用    李剑 ,康勇 ,陈坚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在逆变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胡兵,陶生桂,毛明平

组合式三相正弦逆变器控制软件设计    陈永利;霍艳军;

基于免疫算法的单相逆变器多目标最优控制策略研究    费雯丽;袁佳歆;陈立;

基于60°坐标系的五电平逆变器研究    李红利;方文俊;仇书文;

光伏并网逆变器伪孤岛现象的研究    郭建勇;方如举;李献伟;

新型中频正弦波逆变器控制方法实现的研究    李金刚;马鑫;钟彦儒;

5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    石志学;王金峰;金传付;吉文杰;郭艳鹏;陈可;

逆变器无拍频控制策略研究    葛兴来;冯晓云;

逆变器电流滞环控制技术研究    叶楠;何中一;孟宪会;邢岩;

1kW潮流能发电装置逆变器SVPW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张少杰;段铁群;杨勇;张亮;

UPS逆变器反馈控制误差分析与改进方法    郭同生;黎辉;杨旭;王兆安;

一款新型逆变器控制芯片LX1692IDW简介    上海 苏成富

新一代UPS的发展趋势    周志敏

逆变器的能控性分析及m模态控制    李湘峰

Z源逆变器研究    房绪鹏

光伏发电系统中Z源逆变器的控制技术研究    陈艳

Z源逆变器研究    汤雨

太阳能交流模块逆变器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    谭光慧

网络控制逆变器及其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郑伟锋

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程如岐

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电压型组合式逆变器和电流源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    许飞

电压型逆变器分布式控制并联关键技术研究    亓迎川

大容量高频谐振逆变器关键技术的研究    李建文

小型风力发电单相正弦波逆变器的研究    王敬明

户用型三相四桥臂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冯莉

单级非隔离型双Zeta逆变器    张晓静

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研究    王泉策

三相逆变器多机并网系统谐振机理与抑制策略研究    马思曼

三相光伏逆变器的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    卢浩

大功率串并式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陈月

3kW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    刘杰

高升压比电流连续型Quasi-Z源逆变器及其并网控制研究    刘海利

具有LVRT能力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张泽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