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聚合物能带的调控及其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56:04
热度:

聚合物能带的调控及其在光伏器件中的应用【摘要】:从聚合物能带隙工程的原理出发,设计和合成了一系列可溶性的低能带隙聚合物、侧链含有电子与空穴传输单元的低能带隙聚合物以及侧链含有卟啉单

【摘要】:从聚合物能带隙工程的原理出发,设计和合成了一系列可溶性的低能带隙聚合物、侧链含有电子与空穴传输单元的低能带隙聚合物以及侧链含有卟啉单元的低能带隙聚合物,并探讨了它们对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光谱敏化作用。同时,通过化学接枝的方法,设计和合成了一系列侧链含有卟啉、多壁纳米碳管(MWNT)单元的PPV衍生物,制备了基于卟啉一多壁纳米碳管复合体系的新型电子受体,并尝试用纳米碳管来修饰ITO电极。 以3,4—二硝基噻吩作为电子受体,噻吩、苯单元作为电子给体,制得了主链中同时含有醌式结构和电子给体一受体交替单元的低能带隙聚合物PDTNTBQ,其光学能带隙为1.46eV、电化学能带隙为1.77eV。 通过将苯阻隔单元引入到聚合物的主链,制备了一系列具有良好溶解性的聚芳杂环次甲基聚合物。吸收光谱、电化学分析表明,当苯环侧链取代单元从氢、甲基、丁氧基增加至辛氧基和癸氧基时,聚合物在400-800nm范围内的吸收逐渐增强,对应聚合物的能带隙呈降低的趋势;当苯环取代基大于癸氧基,由于位阻效应等因素,聚合物的能带隙又出现升高的趋势。其中,对于含辛氧基、癸氧基取代苯环的聚合物PDTDOBQ、PDTTenBQ,它们分别具有1.40eV、1.45eV的光学能带隙。此外,通过两个苯环的引入,也可使对应的聚芳杂环次甲基聚合物获得了良好的溶解性和较低的能带隙。 通过调节单体的投料比,合成了一系列侧链具有噁二唑电子传输单元、三苯胺空穴传输单元的低能带隙聚合物PBTBQ—Oid—co—PBTBQ-An。它们在500-800nm范围内具有强烈的光学吸收,其光学能带隙在1.34-1.44eV之间,电化学能带隙在1.64-1.77eV之间。电化学分析表明,随着聚合物侧链中噁二唑单元比例的增加,对应聚合物的初始氧化电位(E~0_(ox))、初始还原电位(E~0_(red))大体上呈增加的趋势,而其HOMO能级、LUMO能级则呈下降的趋势。基于这些低能带隙聚合物的光伏器件,随着聚合物侧链中噁二唑单元比例的增加,其对应的短路电流、能量转换效率总体上也逐渐增加。其中,PBTBQ-Oid-co-PBTBQ-An(122)/MEH-PPV/PCBM(1/1/4,wt%)器件具有最大能量转换效率0.0017%,其开路电压 【关键词】:共轭聚合物 能带隙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光伏性能 电致发光 聚芳杂环次甲基 聚(苯撑乙烯撑) 卟啉 纳米碳管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O631.3
【目录】:
  • 摘要7-9
  • Abstract9-12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2-52
  • 1.1 引言12-13
  • 1.2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13-28
  • 1.2.1 概述13-15
  • 1.2.2 光伏原理15-22
  • 1.2.3 有机/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器件构造22-28
  • 1.3 共轭聚合物光伏材料28-42
  • 1.3.1 有机/共轭聚合物的能带28-35
  • 1.3.2 不同能带隙的共轭聚合物35-42
  • 1.4 无机/染料光伏材料42-50
  • 1.4.1 电子受体材料42-46
  • 1.4.2 有机染料46-48
  • 1.4.3 电子给体—染料—电子受体稠合体48-50
  • 1.5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发展趋势与展望50-52
  • 第二章 课题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创新之处52-56
  • 2.1 课题的目的意义52-53
  • 2.2 研究内容53-54
  • 2.3 特色与创新54-56
  • 第三章 实验部分56-68
  • 3.1 原料与试剂56-59
  • 3.2 原料与试剂的精制59-60
  • 3.3 分析测试60-61
  • 3.4 器件的制作与性能测试61-62
  • 3.5 部分单体、催化剂合成62-68
  • 第四章 可溶性低能带隙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68-100
  • 4.1 具有给-受体交替和醌式结构的聚合物68-73
  • 4.1.1 单体与聚合物的制备68-70
  • 4.1.1.1 2,5-二溴-3,4-二硝基噻吩(M4-1)68-69
  • 4.1.1.2 2,5-二(α-噻吩)-3,4-二硝基噻吩(M4-2)69-70
  • 4.1.1.3 预聚物PDTNTB(P4-1)70
  • 4.1.1.4 聚合物PDTNTBQ(P4-2)70
  • 4.1.2 PDTNTBQ聚合物的结构表征70-71
  • 4.1.3 PDTNTBQ聚合物的吸收光谱71-72
  • 4.1.4 PDTNTBQ聚合物的电化学特性72-73
  • 4.2 主链含苯阻隔单元的聚合物73-91
  • 4.2.1 单体与聚合物的制备73-78
  • 4.2.1.1 2,5-二溴-对二烷氧基苯(M4-3)73-75
  • 4.2.1.2 4,4-二澳-p-联苯(M4-5)75-76
  • 4.2.1.3 1,4-二(2′-噻吩)-2,5-二烷氧基苯(M4-4)76-77
  • 4.2.1.4 4,4′-二(2″-噻吩)联苯77
  • 4.2.1.5 PDT系列预聚物的合成(P4-3,P4-5)77-78
  • 4.2.1.6 PDT系列聚合物的合成(P4-4,P4-6)78
  • 4.2.2 PDT系列聚合物的结构表征78-82
  • 4.2.3 PDT系列聚合物的热性能分析82-83
  • 4.2.4 PDT系列聚合物的吸收光谱83-88
  • 4.2.5 PDT系列聚合物的电化学特性88-91
  • 4.3 低能带隙聚合物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伏性能91-98
  • 4.3.1 聚合物的制备91-92
  • 4.3.2 PBT系列聚合物的结构表征92
  • 4.3.3 PBT系列聚合物的吸收光谱92-94
  • 4.3.4 PBT系列聚合物的电化学特性94-95
  • 4.3.5 PBT系列聚合物的光伏性能95-98
  • 4.4 本章小结98-100
  • 第五章 侧链含有电子、空穴传输单元的低能带隙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100-124
  • 5.1 单体与聚合物的制备100-106
  • 5.1.1 单体合成101-104
  • 5.1.1.1 对甲基苯甲酸乙酯(M5-1)101-102
  • 5.1.1.2 对甲基苯甲酰肼(M5-2)102
  • 5.1.1.3 N-苯甲酰基-N′-(对甲基苯甲酰)肼(M5-3)102-103
  • 5.1.1.4 2-苯基-5-(对甲苯基)-1,3,4-噁二唑(M5-4)103
  • 5.1.1.5 2-(对溴甲基苯基)-5-苯基-1,3,4-噁二唑(M5-5)103
  • 5.1.1.6 2-苯基-1,3,4-噁二唑-5-对苯甲醛(M5-6)103-104
  • 5.1.1.7 4-(二苯基胺基)苯甲醛(M5-7)104
  • 5.1.2 PBTBQ系列聚合物的合成104-106
  • 5.1.2.1 PBTBQ系列预聚物的合成(P5-1)104-105
  • 5.1.2.2 PBTBQ系列聚合物的合成(P5-2)105-106
  • 5.2 PBTBQ系列聚合物的结构表征106-110
  • 5.3 PBTBQ系列聚合物的热性能分析110-112
  • 5.4 PBTBQ系列聚合物的吸收光谱112-115
  • 5.5 PBTBQ系列聚合物的电化学特性115-118
  • 5.6 PBTBQ系列聚合物的光伏性能118-122
  • 5.7 本章小结122-124
  • 第六章 侧链含有卟啉单元的低能带隙聚合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124-140
  • 6.1 单体与聚合物的制备124-127
  • 6.1.1 对(3-溴代丙基)苯甲醛(M6-1)124-126
  • 6.1.2 PBTBQ-ORBr系列预聚物的合成(P6-1)126
  • 6.1.3 PBTBQ-ORBr系列聚合物的合成(P6-2)126
  • 6.1.4 PBTBQ-OR-Porp系列聚合物的合成(P6-3)126-127
  • 6.2 PBTBQ-OR-Br与PBTBQ-OR-Porp系列聚合物的结构表征127-128
  • 6.3 PBTBQ-OR-Br与PBTBQ-OR-Porp系列聚合物的热性能分析128-131
  • 6.4 PBTBQ-OR-Br与PBTBQ-OR-Porp系列聚合物的吸收光谱131-133
  • 6.5 PBTBQ-OR-Br与PBTBQ-OR-Porp系列聚合物的荧光特性133-135
  • 6.6 PBTBQ-OR-Br与PBTBQ-OR-Porp系列聚合物的电化学特性135
  • 6.7 PBTBQ-OR-Br与PBTBQ-OR-Porp系列聚合物的光伏性能135-139
  • 6.8 本章小结139-140
  • 第七章 侧链含有卟啉单元的PPV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140-170
  • 7.1 含有卟啉的PPV衍生物Ⅰ140-155
  • 7.1.1 单体与聚合物的制备140-143
  • 7.1.2 Br-RO-PPV和Porp-RO-PPV系列聚合物的结构表征143-144
  • 7.1.3 Br-RO-PPV和Porp-RO-PPV系列聚合物的热性能分析144-147
  • 7.1.4 Br-RO-PPV和Porp-RO-PPV系列聚合物的吸收光谱147-149
  • 7.1.5 Br-RO-PPV和Porp-RO-PPV系列聚合物的荧光光谱149-150
  • 7.1.6 Br-RO-PPV和Porp-RO-PPV系列聚合物的电致发光光谱150-151
  • 7.1.7 Br-RO-PPV和Porp-RO-PPV系列聚合物的电化学特性151-153
  • 7.1.8 Br-RO-PPV和Porp-RO-PPV系列聚合物的光伏性能153-155
  • 7.2 含有卟啉的PPV衍生物Ⅱ155-169
  • 7.2.1 单体与聚合物的制备155-158
  • 7.2.2 Br-R-PPV和Porp-R-PPV系列聚合物的结构表征158-159
  • 7.2.3 Br-R-PPV和Porp-R-PPV系列聚合物的热性能分析159-162
  • 7.2.4 Br-R-PPV和Porp-R-PPV系列聚合物的吸收光谱162-164
  • 7.2.5 Br-R-PPV和Porp-R-PPV系列聚合物的荧光光谱164-165
  • 7.2.6 Br-R-PPV和Porp-R-PPV系列聚合物的电致发光光谱165-166
  • 7.2.7 Br-R-PPV和Porp-R-PPV系列聚合物的电化学特性166-168
  • 7.2.8 Br-R-PPV和Porp-R-PPV系列聚合物的光伏性能168-169
  • 7.3 本章小结169-170
  • 第八章 多壁纳米碳管应用于光伏器件的初步研究170-186
  • 8.1 多壁纳米碳管接枝的PPV衍生物170-178
  • 8.1.1 单体与聚合物的制备170-174
  • 8.1.1.1 2,5-二(三甲基硅基)-对二甲苯(M8-1)170-172
  • 8.1.1.2 2,5-二(三甲基硅烷基)-1,4-二(溴甲基)苯)(M8-2)172
  • 8.1.1.3 多壁纳米碳管的酸化(M8-3)172
  • 8.1.1.4 多壁纳米碳管的酰氯化(M8-4)172-173
  • 8.1.1.5 Br-Si-PPV系列聚合物的合成(P8-1)173
  • 8.1.1.6 HO-Si-PPV系列聚合物的合成(P8-2)173
  • 8.1.1.7 MWNT-PPV系列聚合物的合成(P8-3)173-174
  • 8.1.2 Br-Si-PPV、HO-Si-PPV与MWNT-PPV系列聚合物的结构表征174-175
  • 8.1.3 MWNT-PPV系列聚合物的微结构175-176
  • 8.1.4 Br-Si-PPV、HO-Si-PPV与MWNT-PPV系列聚合物的吸收光谱176-177
  • 8.1.5 HO-Si-PPV与MWNT-PPV系列聚合物的荧光光谱177-178
  • 8.2 卟啉-多壁纳米碳管复合的新型电子受体178-182
  • 8.2.1 卟啉-多壁纳米碳管复合物的制备178-179
  • 8.2.2 卟啉-多壁纳米碳管复合物的结构表征179-180
  • 8.2.3 卟啉-多壁纳米碳管复合物的微观形态180
  • 8.2.4 卟啉-多壁纳米碳管复合物的吸收光谱180-181
  • 8.2.5 卟啉-多壁纳米碳管复合物的荧光光谱181-182
  • 8.3 多壁纳米碳管修饰ITO电极182-184
  • 8.3.1 ITO修饰电极及OLED器件的制备182-183
  • 8.3.2 OLED器件的电流-电压曲线183-184
  • 8.3 本章小结184-186
  • 结论186-188
  • 参考文献188-206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206-208
  • 致谢208-209
  • 独创性声明209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20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塑料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邓姝皓;刘丹;王之顺;熊依林;李洪飞;

主链含氮杂环的PPV和PPE型共轭聚合物合成及其光电性质    张国强

有机/聚合物材料体系能带结构的表征──电化学方法研究    宋文波,陈旭,吴芳,田文晶,马淤光,许宏鼎

共轭/非共轭嵌段聚苯撑乙烯(PPV)类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    张明,唐杰丛,李国文,张瑞丰,沈家骢

电注入发光聚合物的能带工程    田文晶,马於光,沈家骢

格氏试剂交叉偶联反应制备α-三联噻吩    兰志银,丘昌隆

经格氏反应合成噻吩乙醇的研究    申东升

太阳能电池研究的新进展    倪萌,M K Leung,K Sumathy

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梁宗存,沈辉,李戬洪

侧链含1,3,4-噁二唑单元和咔唑单元的共聚体电致发光材料的合成与表征    刘宇芳,陈兆斌,白凤莲

新型萘基卟啉-蒽醌化合物的合成    陶敏莉,刘东志,周雪琴

含稀土金属配合物的聚合物电致发光材料    曾礼昌

新型咔唑衍生物的合成表征及光学性质的研究    周虹屏;崔春梅;周卿;杨家祥;吴杰颖;

低温超音速火焰喷涂铜涂层性能研究    江礼,王汉功,侯根良,袁晓静

ITO/Si/Al结构太阳电池pn结光电特性仿真研究    施敏;王强;孙玲;

CCD含氯氧化工艺仿真校准研究    钟玉杰;王小强;许青;程顺昌;李睿智;

基于应变Si/SiGe的CMOS电特性模拟研究    舒斌;张鹤鸣;任冬玲;王伟;

X射线在超晶格材料衍射中的相干性分析    马永强;武一宾;杨瑞霞;李若凡;商耀辉;牛晨亮;卜夏正;王建峰;

高压VDMOS用外延片的外延参数设计    赵丽霞;袁肇耿;张鹤鸣;

光致发光技术在Si基太阳电池缺陷检测中的应用    严婷婷;张光春;李果华;汪义川;陈如龙;李波;

小尺寸超高频双极晶体管工艺及特性模拟    赵守磊;李惠军;吴胜龙;刘岩;

InGaN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理论计算    文博;周建军;江若琏;谢自力;陈敦军;姬小利;韩平;张荣;郑有炓;

固化制度对3221/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介电性能的影响    洪旭辉;

高性能介电复合材料用基体树脂研究进展    周杨春;王耀先;朱丹;程树军;

吲哚啉螺吡喃类光致变色化合物的合成及性质    曹晖;杜海燕;孙家跃;

酰腙类卟啉及其配合物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曹靖;陈立伟;邓文婷;宋雪艳;杨云霞;胡东成;刘家成;

K_xNa_(1-x)NbO_3基无铅压电陶瓷烧结和极化工艺对其压电性能的影响研究    周媛;张慈;郭敏;张梅;王习东;李文超;

128×128元氮化镓紫外焦平面读出电路的设计与封装研究    袁永刚;刘大福;邱惠国;李向阳;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电极改性研究    石德晖

闪存低温失效分析及不良筛选    范娅玲

太阳能电池用上转换荧光粉的制备与性能表征    雷亮

基于Minitab磷扩结深一致性和均匀性数据分析及优化    周金廷

基于苯并双噻吩和芳香酰亚胺共轭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    陈健

大直径单晶炉Cusp磁场设计与研究    欧阳鹏根

GaN MOSFET器件的研究    李丽梅

基于噪声的太阳能电池检测方法    彭丽娟

分布式太阳能农村户用系统的研制    朱运周

界面凹凸结构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的影响    夏龙

聚苯胺太阳电池的研究    任斌,余成,黄河

有机太阳能电池材料的研究进展    段晓菲,王金亮,毛景,裴坚

本征导电高分子材料的进展    张光敏,阎康平

塑料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赵云;郭晓阳;谢志元;

聚合物本体异质结型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王彦涛,韦玮,刘俊峰,张辉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何杰;苏忠集;向丽;王剑;汪映寒;

2-吡唑啉类化合物发光机制的研究    阎正林,吴世康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张华西,李瑛,黄艳,刘力维,黄可,谢明贵

电子聚合物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白凤莲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研究进展    黎立桂;鲁广昊;杨小牛;周恩乐;

聚合物的微热压成型关键技术研究    章婷

聚苯胺/活性炭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徐磊

噻吩衍生物修饰的卟啉化合物的合成及光伏性能    刘益江

非晶硅太阳能电池研究现状    吴建荣,杜丕一,韩高荣,寿瑾晖,张溪文,朱懿

三价铽离子高分子配合物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    赵东旭,李文连,洪自若,梁春军,彭俊彪,赵建军,赵丹,杜晨霞,徐燕

2,5-二取代噁二唑的研究    潘家杏,刘亚东,高振衡

光诱导下卟啉蒽醌分子内电子转移过程的研究(Ⅰ)──荧光法    王杏乔,王丛笑,王清民,于连香,曹锡章,闵春宗,王立平

带不同推电子基团二聚苯撑乙烯的电子结构与发光性能    孙景志,陈聿,吴芳,马於光,田文晶,沈家骢

8-羟基喹啉铝掺杂聚乙烯基咔唑薄膜的光致发光及电致发光    马於光,唐建国,沈家骢,刘式墉

Os(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及其电子能级结构    吴芳,田文晶,张厚玉,马於光,沈家骢,支志明

四(对-辛酰氧基)苯基卟啉配合物的红外光声光谱    师同顺,柳巍,王银杰,赵军,刘国发

聚乙烯基咔唑对稀土络合物发光特性的影响    董金凤,杨盛谊,徐征,刘舒曼,高新,章婷,张希清,张莉,杨展澜,吴瑾光

电注入发光聚合物的能带工程    田文晶,马於光,沈家骢

制备高度取向超薄聚合物薄膜的新方法    杨德才;EdwinL.Thomas;

电响应聚合物薄膜的表面图案化    宋文龙,孙涛垒,江雷,刘凤歧,白玉白

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的制备及应用    马伟;孙登明;

电晕极化电光聚合物调制器的制备研究    黄成功;陈福深;

离子注入改性聚合物光电性能的研究进展    李宝铭;程雷;郑玉婴;

皮革涂饰通用树脂的研究    谌宗焜;

无孔生物高聚物    彰;

金属化聚合物薄膜材料的老化特征    в.г.拉科娃;朱自强;

聚合物发光材料喷墨打印成膜技术研究进展    汪敏;王萌;武猛;刘天西;

逆气相色谱    刘昌希;

电化学聚合制备高性能光电功能聚合物薄膜    马於光;

用掠入射X射线衍射表征共轭聚合物薄膜的真实微结构    张吉东;陈刘然;王鹏月;莫志深;谢志元;王利祥;

纳米银颗粒局域表面等离子体效应在聚合物光子学中的应用    张斗国;王沛;焦小瑾;周京利;孙友谊;苑光辉;邓燕;孙晓红;章江英;曹立;张其锦;明海;张泽渤;

聚合物发光二极管聚合物薄膜中空穴(电子)的产生和输运    彭景翠;瞿述;李宏建;许雪梅;罗小华;成奋强;

聚合物薄膜平面波导的光传输模式和光传输损耗    史伟;房昌水;潘奇伟;顾庆天;吴祥雯;魏红振;余金中;

窄带隙聚异靛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    刘波;邹应萍;贺跃辉;

光学质量电光聚合物薄膜的制备及其电光调制性能    郝聚民;邱玲;沈玉全;杨艳芳;沈启舜;曹庄琪;韩梅娟;朱传凤;万立骏;

基于“氢键巨簇”现象原位聚合制备聚合物薄膜    张莉;栗原和枝;

聚合物物理老化热动力学模型    贺耀龙;胡宏玖;张俊乾;李达开;朱文书;周沙叙;赵峰;

层状组装聚合物薄膜的室温纳米压印    卢迎习;孙俊奇;吕男;沈家骢;

聚合物薄膜修复破裂血管    梓桦

“隐形”有望成真    丁小希

光通信开创真正的宽带时代    本报编辑部编译

聚合物电极材料成功应用于电容器    高飞

美开发出可快速干燥新型聚合物    冯卫东

师道传承 探索化学真谛    记者 程曦

美国《大众科学》关注全球七大创新工程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的剖析    山东 苗本秀

泰企业进军生物包装市场    牛力

“大气卫星”抢占卫星市场    叶歆

基于微型生物反应器的聚合物荧光传感膜及双光子非线性材料的研究    沈梁钧

介电高弹聚合物力电行为研究与器件设计    李铁风

苯并稠杂环类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性能研究    刘波

含氮芳杂环类窄带隙给体聚合物及本体异质结太阳电池    张斌

含磷酰胆碱功能基团聚合物的制备与生物相容性研究    李琳

基于双电光分子聚合物薄膜器件的THz时域谱系统的研制与介电谱测量    蒋强

多元氢键自组装热回复性超分子聚合物的合成与研究    陈玉洁

新型窄带隙聚合物太阳电池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    王明

含S,S-二氧—二苯并噻吩单元的聚合物的合成与光电性能的研究    刘杰

层状组装聚合物薄膜的室温压印    卢迎习

螺噁嗪掺杂的聚合物薄膜光存储性质的研究    付申成

苯并噻二唑—苯胺—芴类聚合物的合成和发光性能研究    魏彩红

溶剂诱导SBS聚合物薄膜去润湿机理的研究    阎长江

聚合物薄膜的受激辐射特性研究    高瑞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徐军

弹性聚合物薄膜的力电大变形及失效模式分析    陈程

含芴和噻吩的共聚物有序薄膜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研究    郭亚男

氟原子对聚合物光伏给体材料性能的影响    余顺铨

翠绿亚胺聚合物高压下芳环扭角和能隙的缩减    曹建勇

介电高弹聚合物力电耦合性能测试研究    郦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