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模块化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发电系统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55:05
热度:

模块化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发电系统研究【摘要】: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发电系统初期投资大、发电成本高,故并网逆变器以及并网发系统效率的提高对于缩短成本回收周期,更快地创造经济效益具

【摘要】:可再生能源尤其是光伏发电系统初期投资大、发电成本高,故并网逆变器以及并网发系统效率的提高对于缩短成本回收周期,更快地创造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模块化和高效率为核心,研究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及系统中的关键技术。 针对基于直流总线的模块化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以直流总线电压作为信息载体的功率变换管理和控制方法,旨在实现能量最优利用和系统运行模式的平滑切换。将系统分为四种运行模式,分别是孤岛运行蓄电池放电、并网运行网侧接口变换器整流、并网运行网侧接口变换器逆变、孤岛运行光伏接口变换器输出恒压。分析了系统运行模式与系统功率流的关系,设计令直流总线电压决定系统运行模式和模式切换,而无需中央控制器,降低了系统成本,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分别给出了光伏、网侧和储能接口变换器的控制方法,使得系统在极端条件下,如孤岛运行蓄电池满电荷状态仍能达到功率平衡。 研究非隔离并网逆变器共直流和交流母线并联运行,提出了功率电路拓扑并联工作及进网电流解耦的条件。深入分析了各种非隔离全桥拓扑形式和PWM(Pulse Width Modulation)调制方式的逆变器并联运行模态,指出双极性PWM逆变器并联运行时并联逆变器间的进网电流自然解耦;单极性倍频PWM逆变器并联运行时并联逆变器的进网电流存在高频耦合,但电流基波分量解耦;单极性PWM逆变器并联运行时并联逆变器间的电流存在高频耦合,导致电流基波分量耦合,不可并联运行。低漏电流的改进型全桥并网逆变器拓扑也可实现并联逆变器间的进网电流自然解耦。提出一种模块化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欧洲效率优化控制方法,分析了直流母线电压变化趋势与PV(Photovoltaic)发电功率的内在关系,在逆变器中采用两个不同限幅值的直流母线电压调节器,实现根据PV发电功率的变化,自然启用相应的电压调节器,确保各台逆变器优先运行在设定的最高效率点。当PV发电功率较大时逆变器再转向满载运行,从而优化模块化系统的欧洲效率,且无需增加硬件成本。 非隔离型并网逆变器拥有变换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等优势,但系统中的漏电流会大幅增加,带来安全隐患。研究了非中点钳位和中点钳位两类非隔离全桥并网逆变器拓扑,旨在发现兼顾低漏电流和高效率的新型电路拓扑。基于传统H5拓扑,在光伏电池输出端和桥臂任意中点之间引入一支开关管,构造一条新的功率传输通路,提出了一种六开关非隔离并网逆变器拓扑(H6拓扑)。新拓扑在功率传输模态时,进网电流半个工频周期流过三支开关管,而另半个工频周期流过两支开关管,故相对于H5拓扑,降低了通态损耗,提高了变换效率,有利于热应力均衡,并仍满足抑制漏电流的条件;比较分析了H5、Heri(cHighly Efficient ReliableInverter Concept)和H6的拓扑结构、损耗和成本,指出H6拓扑实际是H5和Heric拓扑的折衷。H6拓扑的变换效率高于H5拓扑、但略低于Heric拓扑;共模特性优于Heric拓扑、但略劣于H5拓扑。提出由P-NPCC(Positvie-Neutral Point Clamped Cell)和N-NPCC(Negative-NetrualPoint Clamped Cell)两种基本单元构造中点钳位逆变器拓扑族的统一方法,研究了中点钳位非隔离全桥逆变器拓扑的生成机理和推演方法,揭示了中点钳位逆变器拓扑族的内在联系,按照提出的基本单元可以得到现有的中点钳位非隔离全桥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如oH5和FB-DCBP(Full Bridge-DC Bypass),以及一族新的中点钳位非隔离全桥并网逆变器拓扑。以所提出的PN-NPC拓扑为例详细分析了其工作原理,并与oH5、FB-DCBP拓扑作了损耗的比较分析,PN-NPC拓扑共模特性与FB-DCBP相同并优于oH5,且变换效率最优。 高可靠性、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始终是电力电子装置追求的目标。总结归纳了五电平全桥逆变器拓扑生成的两种方式:①三电平全桥与输入分压电容和钳位支路组合;②三电平半桥与两电平桥臂组合。将上述拓扑生成方式推广至双降压式逆变器,提出了一族五电平双降压式全桥并网逆变器拓扑,具有高变换效率、高功率密度和低EMI(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的特点。研究了所提五电平双降压式全桥并网逆变器的工作原理,并对几种拓扑进行了损耗和成本的对比分析。开关管串联型五电平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拓扑的变换效率最高,而中点钳位型五电平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拓扑的电路开销最少。 对以上研究分别搭建了相应的实验平台,进行了充分的实验研究,验证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并网逆变器 非隔离逆变器 无变压器逆变器 漏电流 模块化 效率 直流总线 直流微网 多电平逆变器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46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6
  • 第一章 绪论16-35
  • 1.1 概述16-17
  • 1.2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结构17-20
  • 1.2.1 集中式17
  • 1.2.2 常规串式和多串式17-18
  • 1.2.3 交流模块式18-19
  • 1.2.4 直流模块式19
  • 1.2.5 主从式结构19-20
  • 1.3 分布式发电技术20-23
  • 1.3.1 分布式发电20-22
  • 1.3.2 分布式功率变换22-23
  • 1.4 并网逆变器23-32
  • 1.4.1 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结构23-25
  • 1.4.2 低漏电流非隔离型25-29
  • 1.4.3 五电平逆变器29-32
  • 1.5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主要内容32-35
  • 1.5.1 研究意义32-33
  • 1.5.2 论文的主要工作33-35
  • 第二章 模块化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功率变换管理和控制35-54
  • 2.1 系统架构和功率管理方法35-38
  • 2.1.1 系统架构35
  • 2.1.2 基于 DBS 的分布式功率管理方法35-37
  • 2.1.3 运行模式转换与功率流分析37-38
  • 2.2 接口变换器及其控制方法38-44
  • 2.2.1 光伏侧接口变换器38-40
  • 2.2.2 网侧接口变换器40-43
  • 2.2.3 储能接口变换器43-44
  • 2.2.4 接口变换器额定容量设计原则44
  •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44-53
  • 2.4 结论53-54
  • 第三章 非隔离并网逆变器并联运行和效率优化54-75
  • 3.1 传统非隔离全桥并网逆变器并联运行54-59
  • 3.1.1 双极性传统全桥并网逆变器并联54-55
  • 3.1.2 单极性倍频传统全桥并网逆变器并联55-58
  • 3.1.3 单极性传统全桥并网逆变器并联58-59
  • 3.2 改进型非隔离全桥并网逆变器并联运行59-63
  • 3.2.1 进网电流解耦条件59-60
  • 3.2.2 低漏电流非隔离全桥并网逆变器并联60-61
  • 3.2.3 实验结果与分析61-63
  • 3.3 优化的欧洲效率控制策略63-73
  • 3.3.1 系统结构63-64
  • 3.3.2 直流母线电压控制与分析64-68
  • 3.3.3 效率优化控制68-70
  • 3.3.4 实验结果与分析70-73
  • 3.4 结论73-75
  • 第四章 单相非隔离并网逆变器研究75-104
  • 4.1 单相并网逆变器的漏电流模型分析75-77
  • 4.2 非中点钳位非隔离全桥并网逆变器77-90
  • 4.2.1 H6 拓扑构成与原理分析77-80
  • 4.2.2 H6 拓扑与 H5 拓扑和 Heric 拓扑之间的联系80-81
  • 4.2.3 拓扑损耗的分析与比较81-84
  • 4.2.4 H6 拓扑族拓展84-87
  • 4.2.5 实验结果与分析87-90
  • 4.3 中点钳位非隔离全桥并网逆变器90-102
  • 4.3.1 中点钳位单元91
  • 4.3.2 NPC 非隔离全桥拓扑族推演91-93
  • 4.3.3 PN-NPC 全桥并网逆变器的分析93-94
  • 4.3.4 中点钳位非隔离逆变器拓扑族拓展94-97
  • 4.3.5 中点钳位型拓扑的损耗比较分析97-98
  • 4.3.6 实验结果与分析98-102
  • 4.4 结论102-104
  • 第五章 五电平双降压式并网逆变器104-128
  • 5.1 五电平双降压式逆变器拓扑构造方法104-109
  • 5.1.1 最简五电平全桥逆变器及其拓扑构造方式104-105
  • 5.1.2 工作模态和调制策略分析105-108
  • 5.1.3 实验结果与分析108-109
  • 5.2 五电平双降压式逆变器拓扑族109-119
  • 5.2.1 拓扑生成方式109-111
  • 5.2.2 中点钳位型五电平 DBFBI 拓扑分析111-113
  • 5.2.3 开关管串联型五电平 DBFBI 拓扑分析113-115
  • 5.2.4 五电平 DBFBI 拓扑比较分析115-119
  • 5.3 控制方法与实现119-122
  •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122-127
  • 5.4.1 三电平和五电平 DBFBI 实验比较122-125
  • 5.4.2 开关管和二极管串联五电平 DBFBI 实验结果125-127
  • 5.5 结论127-128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128-130
  • 6.1 全文工作总结128-129
  • 6.2 进一步工作的展望129-130
  • 参考文献130-140
  • 致谢140-141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141-14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最新高效率光伏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功率器件介绍    Michael Frisch;Ern Temesi;韩军;陈道杰;

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研究进展与现状    钱照明;张军明;谢小高;顾亦磊;吕征宇;吴晓波;

三相高功率因数PWM变换器可逆运行研究    王儒;方宇;邢岩;

五电平双降压式全桥逆变器    洪峰;单任仲;王慧贞;严仰光;

三电平双降压式半桥逆变器    王慧贞;蔡兆奇;刘军;严仰光;

高效率中点钳位型光伏逆变器拓扑比较    马琳;孙凯;Remus Teodorescu;金新民;

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现状与趋势    蔡宣三;

一种N+1模块化光伏并网发电系统设计    李超;阮守军;曹际洲;

微电网研究综述    鲁宗相;王彩霞;闵勇;周双喜;吕金祥;王云波;

微电网的研究现状及在我国的应用前景    郑漳华;艾芊;

基于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与变换效率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杨波

无变压器结构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及控制研究    马琳

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肖华锋

建筑集成光伏系统的能量变换与控制技术研究    刘邦银

含有光伏电源的微网综述    王锡琳;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陶晓峰;谢君;

变电站光伏直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林航;陈晓明;

30 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应用与运行    沈晨;陈晓明;

基于电流分解的微网功率控制策略研究    纪明伟;陈杰;栾庆磊;

24V/5A太阳能控制器设计    包文俊;黄长杰;

双踪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研究    张宝剑;高国红;

市电自动切换在独立光伏系统中的应用    袁世建;胥平;尚海涛;

新型智能化太阳能光伏控制器的研究与应用分析    傅定文;韩莉娅;庄勇;谢建;

太阳能与建筑一体化的实证研究    陈芝俊;

On the Top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ower Grids with Distributed Generation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 Development based on Various Renewable Energy Resources    

一种基于dp/dv=0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    荣延泽;刘士荣;毛军科;李松峰;

基于SOPC的三电平光伏逆变器SVPWM的设计与实现    杜超;陈阿莲;段彬;张承慧;

微网中复合储能的互补配置研究    梁惠施;范明天;张祖平;

中国光伏发电的发展及前景    罗雪莲;

太阳能光伏电冰箱技术    王子龙;张华;赵巍;

飞轮储能系统在微网中的应用研究    潘明明;马瑾;

微电网稳定性研究综述    文波;聂一雄;

三相电压型SVPWM整流器离散域控制模型的构建    王万宝;付志红;苏向丰;

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王敏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    钱军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变速恒频风力发电系统故障特性与保护技术研究    撖奥洋

基于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与变换效率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杨波

非并网风电直供系统方案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    刘慧芳

无变压器结构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及控制研究    马琳

微网控制及小信号稳定性分析与能量管理策略    苏玲

微网谐波振及电压暂降的评估与控制    雷之力

用于矿灯充电的独立光伏系统研究    毛娟

基于ARM7的配电变电所和开闭所RTU研究    张维

太阳能电池用α-SiC_x:H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张瑞丽

光伏发电系统自适应控制研究    李亭

含有微网的黑启动特性的研究    王钟辉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MPPT及孤岛检测新方法的研究    于希洋

模糊控制在光伏最大功率追踪预测中的应用与研究    陈亚峰

有载调压变压器对电力系统静态电压稳定性影响的研究    朱闪闪

惠州智能电网用户侧营配一体化发展研究    于俊涛

并网光伏电站模型及其运行特性研究    许晓艳

大功率快速软恢复二极管概述    张海涛,张斌

小功率单相并网逆变器并网电流的比例谐振控制    马琳;金新民;唐芬;梁京哲;

世界能源消费现状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上)    钱伯章;

世界能源消费现状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下)    钱伯章;

SHEPWM对三电平NPC变频器共模电压的抑制作用    钟玉林;赵争鸣;张永昌;

最新高效率光伏逆变器拓扑结构及功率器件介绍    Michael Frisch;Ern Temesi;韩军;陈道杰;

Boost PFC电路中开关器件的损耗分析与计算    曹建安,裴云庆,王兆安

西藏双湖25kW光伏电站交流配电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孙广生

一种改进的PWM整流器间接电流控制方案仿真    熊健,张凯,裴雪军,陈坚

三电平逆变器SHEPWM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张艳莉,费万民,吕征宇,姚文熙

软开关双向DC-DC变换器的研究    陈刚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赵为

基于重复控制理论的逆变电源控制技术研究    陈宏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    郑诗程

光伏并网功率调节系统及其控制的研究    汪海宁

单相光伏并网系统的分析与研究    王飞

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综合控制策略研究及实现    吴理博

太阳电池I-V方程显式求解原理研究及应用    丁金磊

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李晓刚

三绕组耦合电感实现高增益、高效率交错并联软开关Boost变流器    李武华

基于电流源型半桥拓扑的双向直流变换器技术研究    肖华锋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应用    刘志军;魏塔;

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    王守仁;金新民;杨海柱;

带孤岛效应检测的单周控制三相并网逆变器    于小辉;梁志珊;

光伏并网系统研究    曹海红;

阳光电源并网光伏逆变器率先通过“金太阳”认证    何为;

一种高频环节并网逆变器的实现方案    陈潼;赵荣祥;

基于无差拍控制的并网逆变器    刘伟;戴瑜兴;文劲松;

基于TMS320LF2407A的软件锁相环的设计与实现    安小丹;梁晖;

并网逆变器的自动重启程序设计    姜宪明;黄晓江;冬雷;杨耕;

基于双闭环重复控制的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吴华波;

微网中并网逆变器的一种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研究    史玉立;

基于频率偏移法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孤岛检测    陈曦;李亚楠;陈阿莲;杜春水;张承慧;

一种基于dsPIC30F4011的并网逆变器锁相控制方法    何占宁;夏东伟;刘玉朋;马秀秀;

基于间接电流控制的改进型双BUCK并网逆变器    侯世英;肖旭;彭文雄;张闯;

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控制策略研究    郭小强;邬伟扬;关雅娟;

基于dsPIC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    叶刚;

自主研制的10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    于元;张志文;王文静;刘波;

LCL并网逆变器入网电流控制技术研究    徐志英;许爱国;谢少军;汤雨;

并网调节的不间断光伏电源    郑万雷;刘文良;

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建模(英文)    杨海柱;金新民;

京仪绿能光伏并网逆变器通过国际权威认证    黄倩

吕全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本报记者 孙人杰 实习生 钟天翼 黄星

光伏发电若要并网 直流先要变成交流    姜小莉 左裔

上广电与AE联合抢滩中国太阳能并网逆变器市场    杨娜

16家入围关键设备目录企业受益    本报记者 邢佰英

云南无线电公司与Power-One公司签署光伏并网逆变器项目合作协议    记者 陈文忠

曹仁贤:清洁高效能源的守护者    本报记者 朱艳燕

兆伏集团昂首光伏产业第一方阵    记者 姚秀峰

光伏逆变器在扬并网    记者 邹平 季煜

世博会为我国光伏产业提供范本    辛桦

模块化非隔离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发电系统研究    张犁

基于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与变换效率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杨波

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肖华锋

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程如岐

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    姚志垒

无变压器结构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及控制研究    马琳

基于Z源网络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    刘鸿鹏

多重电枢混合励磁风力发电系统的研究    杨勇

LCL型并网逆变器的解耦控制与优化设计    薛明雨

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研究    马亮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    施韵

500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    朱铭炼

低成本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丰瀚麟

1kVA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    孙继健

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功率解耦研究    王翀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曹建平

10k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    刘志强

基于模糊控制技术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彭倬

光伏并网逆变器效率优化研究    李敏

三电平光伏并网逆变器的控制策略研究    张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