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光伏硅晶材料的热改性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54:38
热度:

光伏硅晶材料的热改性研究【摘要】:太阳能光伏发电是解决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目前硅晶太阳电池占据了光伏市场约88%的份额。硅晶材料的热改性指通过热处理或优化硅晶太阳电池

【摘要】:太阳能光伏发电是解决世界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目前硅晶太阳电池占据了光伏市场约88%的份额。硅晶材料的热改性指通过热处理或优化硅晶太阳电池制造中的热过程参数来提高晶体硅材料的光伏应用性能。它是一条低成本地提高硅晶太阳电池转换效率的重要的潜在途径。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热过程参数对晶体硅中杂质状态与分布、缺陷密度的影响,以其由此导致的晶体硅电学性能的变化规律。所涉及的硅晶材料包括直拉单晶硅与定向凝固铸造多晶硅。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果: 1、发现铸造多晶硅在连续冷却过程中,间隙固溶态的杂质氧有很强的沉淀趋势,而替位固溶态的碳则不然。前者在高达10℃/s的冷却速率下仍会发生可观沉淀析出;而后者在低至0.017℃/s冷却速率下也基本不发生沉淀析出。计算分析显示,硅晶中杂质碳不易发生沉淀析出的原因在于碳在硅中的扩散激活能大,扩散速率极低。 2、发现无论是直拉单晶硅还是铸造多晶硅,其铁杂质的脱溶沉淀与分解重溶对热过程十分敏感,需密切关注。两种原始态的硅晶材料在300~1050℃范围加热后快速冷却至室温,其间隙铁含量均显著增加;加热温度越高,快冷后硅晶中的间隙铁含量越高;而经一定温度加热后,间隙铁含量均随冷却减缓而降低。在900~1050℃范围加热,继以50℃/s的速率快冷至室温后,两种硅晶材料中90%以上的铁仍以沉淀形式存在,其余的铁以过饱和固溶间隙态存在。对铸造多晶硅,这些过饱和的间隙铁经加热随即缓慢冷却处理后,又发生沉淀而大幅度回落下降,并随加热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900℃加热时即接近原始铸造多晶硅的间隙铁含量水平。 3、0.2mm厚的多晶硅片经过1320℃以上高温退火并缓慢冷却后,其内部位错数量会显著下降。例如在1340℃退火2小时并以0.12℃/s速率冷却后,其内部位错密度降低约一半。实验显示,高温下硅晶体中位错的消长对热应力十分敏感,从而受冷却条件和材料厚度影响很大—在1320℃以上高温退火后冷却速率稍高(大于0.13℃/s)即会使多晶硅片内部位错密度增加;而厚度为13mm的铸造多晶硅块经此高温退火后即使以0.03℃/s的速度缓慢冷却,其内部的位错密度也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实验还发现,经1100℃以下温度退火并缓慢冷却后,0.2mm多晶硅片中位错密度并不降低,反而增加。 4、提出原始态硅晶材料少子寿命的热衰减概念并进行系统研究。实验发现,原始态的直拉单晶硅与铸造多晶硅在300-1050℃范围加热后快冷至室温,其少子寿命均显著下降,加热温度越高,下降程度越大;而经相同的温度加热后,其少子寿命随冷却速率增加而降低;热衰减后的多晶硅片经不同加热并缓慢冷却处理后,其少子寿命均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在900℃达到最大值,约为原始多晶硅片的92%。实验还发现,经过加热淬冷热衰减的铸造多晶硅比原始铸造多晶硅具有更强的抗高温热衰减能力。 5、综合硅晶材料少子寿命热衰减/恢复现象与热过程中硅晶内部氧、碳和铁杂质杂质状态与位错密度变化的关联情况,提出热衰减的主要机理是硅晶中铁等金属沉淀相的分解造成的铁等金属杂质的固溶释放,它们在冷却过程中未能充分聚集沉淀,而造成较高含量的过饱和固溶铁等金属杂质或高度分散细密的二次沉淀,成为少子复合中心,使少子寿命大幅下降;而已经热衰减硅晶的少子寿命恢复的主要机理则是过饱和固溶铁等金属杂质的聚集沉淀,或细密沉淀的溶解与再次聚集沉淀为较大尺度沉淀相。 6、采用650℃保温40min的退火可以有效地消除直拉单晶硅中形成的热施主,并使虚高的少子寿命和电阻率恢复到实际值。在后续高温加热后的缓慢冷却过程中,硅片的热施主会再次生成,其含量随冷却速率降低而增加,快速冷却可避免热施主的再次生成。实验还发现,慢冷至550℃后再快冷同样可避免热施主的再次生成,而且还避免了少子寿命热衰减。这一发现可用以解决消除热施主处理与少子寿命热衰减的矛盾。 以上结果对晶硅太阳电池的生产中热过程的优化利用以及对硅片附加热处理的设计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对于低成本地提高现有晶硅太阳电池效率意义重大。部分结果公开发表后已为多晶硅太阳电池制造企业采纳应用。 【关键词】:光伏 热改性 热施主 位错 热衰减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12
  • 第1章 绪论12-44
  • 1.1 晶体硅太阳电池的发展与现状12
  • 1.2 光伏硅晶材料的性质及其光伏应用性能12-36
  • 1.2.1 晶体硅太阳电池原理及技术12-17
  • 1.2.1.1 半导体光伏效应12-14
  • 1.2.1.2 晶体硅的生长及加工14-16
  • 1.2.1.3 硅晶太阳电池制备工艺16-17
  • 1.2.2 硅晶材料的基本电学性能17-20
  • 1.2.2.1 带隙和本征载流子浓度17-18
  • 1.2.2.2 电阻率18-19
  • 1.2.2.3 非平衡载流子的寿命19-20
  • 1.2.3 晶体硅中的氧20-26
  • 1.2.3.1 晶体硅中的氧的引入及分布20-21
  • 1.2.3.2 晶体硅中的热施主21-22
  • 1.2.3.3 晶体硅中的氧沉淀22-26
  • 1.2.4 硅晶材料中的金属杂质26-33
  • 1.2.4.1 硅中金属杂质的引入途径26
  • 1.2.4.2 硅中金属杂质的存在形式和分布26-29
  • 1.2.4.3 金属杂质对硅晶材料电学性能及器件性能的影响29
  • 1.2.4.4 晶体硅中的铁杂质29-33
  • 1.2.4.5 硅中铁对少数载流子的复合行为33
  • 1.2.5 硅晶材料中的位错33-35
  • 1.2.5.1 硅晶材料中位错产生的原因33-34
  • 1.2.5.2 位错对太阳电池性能的影响34-35
  • 1.2.6 光伏硅晶材料的热影响及热改性意义35-36
  • 1.3 光伏硅晶材料热改性相关研究现状36-42
  • 1.3.1 热施主36-37
  • 1.3.2 氧与碳的形态与分布37-39
  • 1.3.3 金属杂质的形态与分布39
  • 1.3.4 位错密度39-40
  • 1.3.5 存在的问题40-42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42-44
  • 第2章 热过程对硅晶体中氧、碳状态的影响44-55
  • 2.1 引言44-45
  • 2.2 实验方法45-49
  • 2.2.1 实验材料45
  • 2.2.2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45-46
  • 2.2.2.1 热处理炉45
  • 2.2.2.2 电阻率测试仪45
  • 2.2.2.3 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45-46
  • 2.2.3 实验过程46-47
  • 2.2.3.1 试样消除热历史处理46-47
  • 2.2.3.2 高温加热及冷却47
  • 2.2.4 分析测试47-49
  • 2.3 结果与讨论49-53
  • 2.3.1 连续冷却中氧的沉淀行为49-51
  • 2.3.2 连续冷却中碳析出行为51-53
  • 2.4 本章小结53-55
  • 第3章 热过程对硅晶体中铁杂质状态的影响55-67
  • 3.1 引言55
  • 3.2 实验方法55-58
  • 3.2.1 实验材料55-56
  • 3.2.2 主要实验设备56-57
  • 3.2.3 试样的热处理57
  • 3.2.4 间隙铁含量的测试57-58
  • 3.3 结果与讨论58-66
  • 3.3.1 加热温度对杂质铁状态的影响58-60
  • 3.3.2 冷却速率对杂质铁状态的影响60-62
  • 3.3.3 加热温度对经淬冷处理多晶硅片铁杂质状态的影响62-65
  • 3.3.4 保温时间对经淬冷处理多晶硅片铁杂质状态的影响65-66
  • 3.4 本章小结66-67
  • 第4章 热过程对硅晶体中位错密度的影响67-80
  • 4.1 引言67-68
  • 4.2 实验方法68-71
  • 4.2.1 实验材料68
  • 4.2.2 主要实验设备68
  • 4.2.3 试样的热处理68-71
  • 4.2.3.1 铸造多晶硅片的热处理68-70
  • 4.2.3.2 铸造多晶硅快的热处理70-71
  • 4.3 结果与讨论71-79
  • 4.3.1 退火温度对硅片中位错密度的影响71-74
  • 4.3.2 退火冷却速率对硅片中位错密度的影响74-76
  • 4.3.3 高温退火对铸造多晶硅块中位错密度的影响76-79
  • 4.4 本章结论79-80
  • 第5章 硅晶材料少子寿命的热衰减与恢复研究80-99
  • 5.1 引言80-81
  • 5.2 实验方法81-84
  • 5.2.1 实验材料81
  • 5.2.2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81-82
  • 5.2.3 试样的热处理82-83
  • 5.2.4 分析测试方法83-84
  • 5.2.4.1 少子寿命的测试83
  • 5.2.4.2 位错密度的测量83-84
  • 5.3 结果与讨论84-97
  • 5.3.1 加热温度对少子寿命的影响84-86
  • 5.3.2 冷却速率对少子寿命的影响86-89
  • 5.3.3 位错密度对晶体硅少子寿命热衰减的影响分析89-92
  • 5.3.4 加热温度对热衰减硅片少子寿命恢复的影响92-93
  • 5.3.5 保温时间对热衰减硅片少子寿命恢复的影响93-94
  • 5.3.6 热过程对硅晶材料电阻率的影响94-97
  • 5.4 本章小结97-99
  • 第6章 光伏硅晶材料中热施主在热过程中的消长研究99-110
  • 6.1 引言99
  • 6.2 实验方法99-101
  • 6.2.1 实验材料99-100
  • 6.2.2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100
  • 6.2.3 原始数据测试100
  • 6.2.4 消除热施主退火100
  • 6.2.5 硅片的后续热处理100-101
  • 6.3 结果与讨论101-108
  • 6.3.1 原始硅片的电学性能及氧浓度分布101-103
  • 6.3.2 经消除热施主退火后硅片的电学性能103-104
  • 6.3.3 后续热过程中热施主的再形成情况104-106
  • 6.3.3.1 连续冷却速率的影响104-106
  • 6.3.3.2 两步冷却方式的影响106
  • 6.3.4 后续热过程对电学性能的影响106-108
  • 6.4 本章小结108-110
  • 第7章 总结110-113
  • 7.1 结论110-112
  • 7.2 展望112-113
  • 致谢113-114
  • 参考文献114-127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127-12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晶体硅中的铁沉淀规律    席珍强,杨德仁,陈君,王晓泉,汪雷,阙端麟,H.J.Moeller

直拉硅单晶中热施主的快速热退除    栾洪发,张果虎,李兵,陈学清,秦福,钱佩信

铸造多晶硅中氧的热处理行为研究    席珍强,楼峰,俞征峰,杨德仁

高温退火对物理提纯多晶硅位错密度及其电学性能的影响    徐华毕;洪瑞江;沈辉;

铸造多晶硅中热施主形成规律    俞征峰;席珍强;杨德仁;阙端麟;

铸造多晶硅中杂质对少子寿命的影响    邓海;杨德仁;唐骏;席珍强;阙端麟;

多晶硅太阳电池中氧碳行为和氮化硅的钝化及减反射的研究    勾宪芳

部分重叠双栅MOSFET特性的研究    韩名君;赵阳;柯导明;

太阳电池硅锭生产技术    吴建荣;杨佳荣;昌金铭;

CCD输出二极管反向漏电机理的研究    易萍

晶界对AlGaN薄膜紫外探测器时间响应特性的影响    王兰喜;陈学康;王瑞;曹生珠;

6H-SiC热氧化层高温漏电及红外光谱表征研究    曹群;牟维兵;杨翰飞;杨治美;龚敏;

链式氧化制备SiO_2膜的研究    张松;席曦;王振交;唐宁;季静佳;李果华;

VB-GaAs晶体生长技术中掺Si浓度的控制    牛沈军;王建利;兰天平;

电化学C-V法对载流子浓度纵向分布的精确测量    李若凡;武一宾;杨瑞霞;马永强;商耀辉;牛晨亮;

50 V LDMOS漏电容非线性研究    朱少博;孙伟锋;李海松;陆生礼;

机械振动对直拉法Si单晶生长的影响    李巨晓;庄力;

水相中CdSe纳米晶的制备及表征    张居正;许璞;高善民;

功率MOSFET低温工作特性分析    董志芳;

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真实传感器实验    王云;李宝河;李长江;

Nb掺杂BaTiO3的电子结构研究    涂才根;刘诺;张曦;

多重杂质(Au、Ni)掺杂n型硅材料的热敏特性    董茂进;陈朝阳;范艳伟;丛秀云;

叠层太阳电池中不同基质硅量子点的特性研究    林娟;杨培志;

一种用于太阳被动跟踪的光电角偏差探测装置    贺晓雷;吕文华;李建英;于贺军;

一种用于太阳被动跟踪的光电角偏差探测装置    贺晓雷;吕文华;李建英;于贺军;

晶体硅太阳电池的SiN_x:H/热氧化SiO_2双层结构的表面钝化特性研究    周春兰;唐煜;王文静;赵雷;李海玲;刁宏伟;

μc-Si (p)/c-Si(n)异质结太阳电池的模拟计算与优化    李力猛;韩兵;周炳卿;陈霞;郝丽媛;

SOA非线性应用关键参数的测量    程乘

金属离子掺杂的ZnO第一性原理计算及透明导电薄膜制备研究    谭红琳

硅基应变引入方法与MOS器件相关基础研究    杨洪东

超冶金级硅的制备研究    于站良

真空定向凝固法去除硅中金属杂质和晶体生长控制的研究    梅向阳

高性能反应烧结碳化硅陶瓷材料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邓明进

直拉式单晶硅生长炉的关键技术研究    曹建伟

溶胶—凝胶技术在纺织品多功能整理中的应用    汪青

ZnO基透明导电膜的制备与掺杂研究    龚丽

杂质对直拉硅单晶力学性能的影响    曾徵丹

高功率GaAs光电导开关设计技术研究    李寅鑫

锗单晶片的表面化学腐蚀研究    张亚萍

硅、锗切割片的损伤层研究    张秀芳

铜和银在锗单晶中的电学行为研究    孙法

Zn_xCd_(1-x)S纳米粉体及薄膜的制备和光致发光研究    智钢

电子证据可靠性问题分析    崔震宇

超精密磨削硅片变形规律的研究    赵海轩

Mn、Co、Al掺杂SiC薄膜制备及其光敏性质研究    赵兴亮

ZnO基纳米棒阵列气敏材料合成与性能    陈伟良

铜、锌基微/纳米半导体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应用研究    刘俊

硅中的氮氧复合物及其施主行为    刘培东,张锦心,李立本,阙端麟

铸造多晶硅的研究进展    席珍强,杨德仁,陈君

我国阳光发电技术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陈哲艮

CVD法氮化硅薄膜制备及性能    杨辉,马青松,葛曼珍

薄膜太阳电池的研究进展    耿新华,孙云,王宗畔,李长健

PECVD氮化硅膜的制备及其红外光谱分析    李京娜

氮化硅薄膜的制备技术    余京松,马青松,葛曼珍,杨辉,江仲华

光伏发电在本世纪我国能源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赵玉文;

硅日光电池中某些物理参数的测定    阮刚;

务实 NISSAN MARCH    马子;

車站人行地道    苏锵武;张书学;

晶体管集电结由反偏到正偏的物理过程讨论    王锦华;

Simplified seismic fatigue evaluation for rigid steel connections    AymanA.Shama;John B.Mander;Stuart.S.Chen;

受灾地区客运力保正常运营    余梦洁;

Detection of number of sources and DOA estimation based on the combine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of pressure and particle velocity using acoustic vector sensor array    

“射线测厚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    

摩托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续二)    

领导题词    

日本是世界第一“少子国家”——兼评日本少子化问题的历史因素    冯昭奎;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发展现状及趋势    孙继荣;

贵州大学喀斯特环境与地质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延陵季子古邑 中国诚信之乡    申轩 唐亮

我们愿做“移民城市”    本报记者 宋时飞

东瀛之石或可攻玉    本报记者 宋时飞

崇尚礼节日本礼品市场不断扩大    王俐

美国:花大钱搞培训    新华社记者 王振华

日本放宽中国公民旅游签证限制    本报驻东京记者 严圣禾

未来十年,人口红利仍在    摩根士丹利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 王庆 翻译:温翠玲、实习生 杜蕾

江户东京博物馆创办的“老年人健康项目”    日本江户东京博物馆 小林淳一 桥本由纪子 江里口友子

从“六普”主要人口数据看中国    王桂新 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浅议领导干部子女的培养教育    省直机关工委常务副书记 范志斌

锑化物热光伏电池材料的MOCVD生长特性研究及其器件模拟    彭新村

从教育和老年人介护产业看少子老年化带来的日本产业发展的变化    茅芸菁

关于日本外国劳动者政策的考察    曾书娥

少子高齢化という社会背景において日本の都市既婚女性における家事育児と仕事の両立について    张明利

少子高龄化压力下日本医疗保障政策的沿革    李泓

应用于光通信的高速大功率双极晶体发光管的研究    李云涛

高龄化にょる日本经济への影响と中国の对应への示唆    李思成

日本公的年金制度における诸问题点に关する考察    杨晶晶

当代日本女性就业研究    尹淑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