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新型吡咯并吡咯并吡咯二酮纯有机染料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的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54:05
热度:

新型吡咯并吡咯并吡咯二酮纯有机染料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的研究【摘要】: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是光伏产业的代表之一,在近二十年里得到了快速发展。敏化染料是该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电池

【摘要】: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是光伏产业的代表之一,在近二十年里得到了快速发展。敏化染料是该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电池的性能和实际应用,并且可以分为纯有机染料和金属配合物染料两大类。虽然金属配合物染料具有光电转换效率较高的优势,但纯有机染料也拥有结构可调性大,易于合成和分离和成本相对较低等特点而使其也具有一定竞争力。为此,本论文设计合成了五个系列共19种纯有机染料,研究了其光物理性质和电化学性质。并用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模拟了它们的最优分子构型和基态、激发态时的电子云分布。与此同时,将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电池,探讨了分子结构和电池性能可能的构效关系。第二章,为了对比以吡咯并吡咯二酮(diketopyrrolopyrrole,DPP)或者异吡咯并吡咯二酮(isodiketopyrrolopyrrole,iso DPP)为基建的两种染料结构和性能的差异,同时考察π桥种类对DPP染料的影响,我们设计合成了染料iso DPP1,iso DPP2,DPP1和DPP2。发现3,6-不对称二芳基取代的DPP染料DPP2相比染料iso DPP2,具有更强的捕光能力和良好的分子平面性,总的光电转换效率可以达到6.74%,是同样条件下参比染料N719(为7.02%)的96%。但DPP1的效率仅0.16%,远低于其同分异构体染料iso DPP1(2.01%)。可能的原因是两个噻吩基团的引入对DPP1的能级,吸光范围和聚集程度都有较大的消极影响。这说明一方面通过结构优化DPP相比iso DPP可能更具发展潜力,但另一方面多个噻吩的引入可能不利于DPP染料性能的改善。所以,在第三和第四章中,我们选择DPP为染料基建结构,同时用苯基替代噻吩为染料的π桥。第三章,为了探索更好的电子给体和DPP之间的连接方式,我们设计了三种类型的全苯基DPP染料。其中,类型1(PTZ1和TPA1)将电子给体直接与DPP相连,而类型2和类型3(PTZ2、PTZ3、TPA2和TPA3)通过苯环将两者相连。研究发现类型1染料具有更匹配的π电子轨道能级和电子云分布,促进了电子的抽离和转移。因而获得了更强的UV-vis和IPCE响应能力,以及抑制电子复合的能力。说明给体直接与DPP相连更具优势,有利于提高电池性能。另外,在同一类型的两个染料中,以4,4′-二己氧基三苯胺为给体的染料相比N-己基吩噻嗪染料捕光能力和抑制聚集的能力都更强。最后,该6个染料中,TPA1敏化的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最高为7.57%(N719为8.83%),和鹅去氧胆酸(CDCA)共吸附后为8%。结果证实给体与DPP的连接方式以及给体的种类都会对染料的光伏性能产生较大影响。第四章,为了寻找合适的π桥长度,我们设计合成了分别拥有三个苯基(TPh),两个苯基(BPh)和一个苯基(SPh)为π桥的染料分子。而且它们的π桥都在DPP的同一侧。发现通过增加苯基延长π桥,使TPh分子平面性降低导致吸收光谱蓝移,但减少了其在Ti O2上的聚集。π桥最短的SPh拥有最强的捕光能力和最大的吸附量。然而SPh严重的聚集程度和较短的电子寿命,导致其电池性能不理想。最终,中等π桥长度的BPh的IPCE光谱响应最好,电子寿命最长,转换效率也最高。与1.25 m M的CDCA共吸附后效率为6.62%(N719为8.14%)。说明对于本论文的DPP染料而言,π桥长度并非越长越好也不是越短越好。第五章,为了开发新型的双链染料连接核,我们分别以邻苯二酚(o DB),间苯二酚(m DB)和对苯二酚(p DB)为连接核合成了双链吩噻嗪染料。发现对位连接两个支链时(p DB)可以提高摩尔消光系数和延长电子寿命。所以,组成电池后p DB的电池性能最好,效率达到6.14%。同样条件下,o DB和m DB的效率分别是5.25%和5.85%。结果证实不同连接核对染料光电和光伏性能都有一定影响。第六章,为了对比不同的侧链基团对染料性能的影响,我们以亚胺联苄为核心给体分别引入末端为甲基(DBA-CH3)、苯甲酸基(DBA-COOH)和羟基(DBA-OH)的侧链基团的D-D-π-A型染料。发现相比对照染料DBA-CH3,羟基可以提高分子的摩尔消光系数(24,136 M-1cm-1)和延长电子寿命(DBA-OH效率为4.88%)。而苯甲酸基可以提高吸附量,但更容易聚集,导致效率下降为4.52%。说明染料的吸附量和电池性能都会因不同的侧链锚固基团而变化。 【关键词】:染料敏化太阳电池 纯有机敏化染料 吡咯并吡咯二酮 异吡咯并吡咯二酮 双链染料 亚胺联苄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Q610.1;TM914.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60
  • 1.1 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意义13
  • 1.2 开发利用太阳能的方式13-14
  • 1.3 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研究现状14-21
  • 1.3.1 硅太阳电池14-15
  • 1.3.2 薄膜太阳电池15
  • 1.3.3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15-21
  • 1.4 染料敏化剂的研究现状21-30
  • 1.4.1 金属配合物染料22-28
  • 1.4.2 纯有机敏化染料28-30
  • 1.5 近年来纯有机染料的研究进展30-51
  • 1.5.1 常见纯有机染料的电子给体30-45
  • 1.5.2 常见的电子 π 桥结构45-46
  • 1.5.3 常见的电子受体结构46-51
  • 1.6 吡咯并吡咯二酮化合物51-57
  • 1.6.1 3,6-二苯基吡咯并吡咯二酮化合物的发现及其物理、化学性质51-52
  • 1.6.2 3,6-二芳烃取代的吡咯并吡咯二酮类衍生物的合成52-54
  • 1.6.3 3,6-二芳烃取代吡咯并吡咯二酮化合物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中的应用54-57
  • 1.7 本课题的提出、创新性和意义57-60
  • 1.7.1 本课题的提出57-59
  • 1.7.2 本论文的创新性59-60
  • 第二章 基于DPP和isoDPP同分异构体染料的合成和光伏性能研究60-87
  • 2.1 引言60-61
  • 2.2 实验部分61-73
  • 2.2.1 原料与试剂61-62
  • 2.2.2 结构表征仪器62
  • 2.2.3 染料的合成与表征62-72
  • 2.2.4 太阳电池的组装和测试方法72-73
  • 2.3 结果与讨论73-85
  • 2.3.1 分子设计与合成73-75
  • 2.3.2 染料的光物理性质75-78
  • 2.3.3 染料的电化学性质78-80
  • 2.3.4 染料密度泛函理论计算80-82
  • 2.3.5 染料的电池性能82-85
  • 2.3.6 染料的CDCA共敏化电池性能85
  • 2.4 本章小结85-87
  • 第三章 拥有不同电子给体和连接方式的DPP染料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87-109
  • 3.1 引言87-89
  • 3.2 实验部分89-98
  • 3.2.1 原料与试剂89
  • 3.2.2 结构表征仪器89
  • 3.2.3 染料的合成与表征89-98
  • 3.2.4 太阳电池的组装和测试方法,性能表征仪器98
  • 3.3 结果与讨论98-108
  • 3.3.1 分子设计与合成98-100
  • 3.3.2 染料的光物理性质100-102
  • 3.3.3 染料的电化学性质102-103
  • 3.3.4 染料密度泛函理论计算103-105
  • 3.3.5 染料的电池性能105-108
  • 3.4 本章小结108-109
  • 第四章 拥有不同 π 桥长度的DPP染料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109-129
  • 4.1 引言109-110
  • 4.2 实验部分110-117
  • 4.2.1 原料与试剂110
  • 4.2.2 结构表征仪器110
  • 4.2.3 染料的合成与表征110-117
  • 4.2.4 太阳电池的组装和测试方法,性能表征仪器117
  • 4.3 结果与讨论117-128
  • 4.3.1 分子设计与合成117-119
  • 4.3.2 染料分子的光物理性质119-122
  • 4.3.3 染料的电化学性质122-123
  • 4.3.4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123-124
  • 4.3.5 染料的光伏性能124-127
  • 4.3.6 染料的CDCA共敏化光伏性能127-128
  • 4.4 本章小结128-129
  • 第五章 基于不同苯酚衍生物为连接核的双链染料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129-142
  • 5.1 引言129-130
  • 5.2 实验部分130-136
  • 5.2.1 原料和试剂130
  • 5.2.2 结构表征仪器130-131
  • 5.2.3 染料的合成与表征131-134
  • 5.2.4 太阳电池的组装和测试方法134-136
  • 5.3 结果与讨论136-141
  • 5.3.1 分子设计与合成136
  • 5.3.2 染料分子的光物理性质136-138
  • 5.3.3 染料的电化学性质138-139
  • 5.3.4 密度泛函理论计算139-140
  • 5.3.5 染料的吸附量140
  • 5.3.6 染料的光伏性能140-141
  • 5.4 本章小结141-142
  • 第六章 基于含额外侧链锚固基团的亚胺联苄染料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研究142-158
  • 6.1 引言142-143
  • 6.2 实验部分143-151
  • 6.2.1 原料与试剂143
  • 6.2.2 结构表征仪器143
  • 6.2.3 染料的合成与表征143-151
  • 6.2.4 太阳电池的组装和测试方法151
  • 6.3 结果与讨论151-156
  • 6.3.1 分子设计与合成151-153
  • 6.3.2 光物理性质153-154
  • 6.3.3 染料的电化学性质154
  • 6.3.4 染料的吸附量154
  • 6.3.5 染料的光伏性能154-156
  • 6.4 本章小结156-158
  • 第七章 结论158-161
  • 参考文献161-181
  • 附录181-296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296-299
  • 致谢299-300
  • 附录30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光伏技术与应用    李蔚;吴婧华;张文良;

双D-π-A结构芳胺类染料的合成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洪艳平

ZnO有序多孔薄膜的模板组装及电极性能    刘志锋

基于金属卟啉化合物的环碳酸酯合成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研究    李博

吡咯并吡咯二酮类单体分子的设计合成及其聚合物电致发光性能    徐炎斌

新型D-A-π-A苯并噻唑类染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曾娟

光伏并网系统的谐波检测与分析    马杰;张建成;

太阳能光伏电站场址选择问题的探讨    毛思禹;许文年;侯燕梅;祝立群;张成;

可再生能源在民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    方红;

太阳能技术在建筑节能设计中的应用探讨    杨茜;王正权;

南京地区固定式安装太阳能电池板最佳倾角设计    邹益民;仇杨;武齐;吴云;

二噻吩并吡咯类新型染料的合成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张海

聚集诱导发红光:结构与性能关系研究    沈晓源

新型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    韩志强

太阳能光伏组件风载负荷计算及支架结构的研究    张庆祝

太阳能光电技术在建筑节能中的应用研究    侯岱

Sol-Gel法制备ZnO多孔薄膜及其结构和光学性能研究    付志伟

湖南HQ电子科技园太阳能电池板项目引进的效益分析    秦念厂

硫化物合成及其在染敏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王昌云

一类新型光敏剂性质及其对DSSCs性能影响的理论研究    王晶辉

户用光伏电站监控系统的研究    王静耀

光伏建筑一体化接入系统设计方案优化选择与研究    孔冬

分布式光伏并网中电能质量的监测及改善研究    黄晓明

退火处理对ZnO薄膜结晶性能的影响    吕建国,叶志镇,黄靖云,赵炳辉,汪雷

区熔再结晶制备多晶硅薄膜太阳电池    李维刚,许颖,励旭东,姬成周

钌卟啉络合物催化二氧化碳与环氧化合物偶联反应    靳丽丽;常涛;景欢旺;

电沉积法制备纳米晶材料的研究进展    杨建明,朱荻,雷卫宁

电沉积纳米ZnO薄膜    叶皓,熊金平,赵旭辉,赵景茂,左禹

有序孔材料的发展现状    齐凯;牛忠伟;容建华;杨振忠;

太阳能电池材料CuInS_2的研究现状    汤会香,严密,张辉,杨德仁

TiO_2介孔材料合成及应用    于宏燕,杨儒,李敏,郭玉宝

纳米ZnO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进展    李春明,刘会冲,徐华芯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光电极制备技术    唐笑;钱觉时;黄佳木;

D-π-A型有机染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和金属离子识别中的应用    宋晓睿

含氮给体引发剂的结构效应    王栋一,曹维孝,冯新德

可溶液加工给体-受体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材料研究进展    李在房;彭强;和平;王艳玲;侯秋飞;李本林;田文晶;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研究进展    侯宪冰;马晓燕;朱小波;

    

不同受体单元对基于三苯胺小分子给体材料的影响    王逸凡;白会涛;占肖卫;

用于聚合物太阳电池的平面型给体聚合物材料    薄志山;

聚合物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中给体材料表面能调控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孙莹;林保平;

高效率的宽带隙聚合物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光伏性能研究    薄志山;李翠红;李光武;危和狄;

新型吡咯并吡咯并吡咯二酮纯有机染料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的研究    臧旭峰

含烯键和炔键的有机小分子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其在有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王历平

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合成与性质研究    孙世新

聚合物体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及性质    李耀文

ET类正组元导电分子晶体及相关负离子工程    陈红余

新型窄带隙聚合物太阳电池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    王明

以二芴基芳胺为端基的小分子给体材料的合成与光伏性能研究    夏炎

苯并二硒吩聚合物和芳香杂环并吡嗪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在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徐忠杰

小分子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石文娥

一种硫过氧化物试剂对硫代糖苷给体的活化研究    贺红文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具有不同芳基胺类给体的有机染料的理论研究    苏欣

基于联噻吩给体的有机光伏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高君

“给体—萘桥—给体”型有机发光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其光致发光性能研究    潘科君

含噁二唑的聚噻吩衍生物和不同给体的光伏材料合成及性能研究    刘大喜

氟取代三元聚合物给体材料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王志慧

含三苯胺、噁二唑聚噻吩衍生物和双给体有机染料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陈华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