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高能固体推进剂用聚(环氧乙烷—四氢呋喃)标准物质的研究与制备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46:04
热度:

高能固体推进剂用聚(环氧乙烷—四氢呋喃)标准物质的研究与制备【摘要】:聚醚类高分子材料作为固体火箭推进剂中的粘合剂,其分子量分布窄有利于获得结构均匀的复合交联网络,从而得到较高的载

【摘要】:聚醚类高分子材料作为固体火箭推进剂中的粘合剂,其分子量分布窄有利于获得结构均匀的复合交联网络,从而得到较高的载药量及优越的力学性能;而综合考虑推进剂的力学性能和浇铸时药浆的流变性,一般选择数均分子量在5000左右。因此,合成窄分布的中等分子量聚醚对我国高能推进剂的综合性能的提升必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论文研究了窄分子量分布四氢呋喃均聚醚的合成及表征,窄分子量分布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E-CO-T))的合成及微观结构分析以及对标准物质的特性量值进行均匀性和稳定性检验。论文主要内容如下: 以发烟硫酸-高氯酸体系为催化剂合成了聚四氢呋喃,研究了发烟硫酸用量、高氯酸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氮气保护等工艺条件对产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产物分子量可以通过调节工艺条件来进行控制:增大发烟硫酸用量,分子量降低:增大高氯酸用量,分子量提高;2℃时反应合成的产物分子量最大:反应时间超过3小时,时间对分子量及分布影响不大。在氮气保护下制得的聚合物分子量分布较窄;在低转化率情况下能够制得分子量分布指数在1.20以下的聚四氢呋喃。 以三氟化硼乙醚络合物(BF_3·OEt_2)和乙二醇(EG)为引发体系,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和阳离子聚合工艺制备端羟基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E-CO-T))。探索了反应温度、聚合方法、溶剂、加料方式、引发体系和亲核试剂等对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窄分子量分布(M_w/M_n≤1.3)P(E-CO-T)的合成工艺,研究了转化率和分子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单体转化率在58%之前两者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最后进行了不同条件下合成产物微观结构的表征。 采用溶液聚合方法合成了两类不同分子量特性量值,分子量分布较窄的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标准物质,探讨了工艺的稳定性,按照标准物质制备规范,进行了均匀性、扩展不确定度和储存稳定性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类标准物质的特性量值分别是(4109,1.230)和(5976,1.251),扩展不确定度分别是(175,0.0076)和(175,0.0066),在0℃下保存3个月,特性量值没有变化。 【关键词】:聚四氢呋喃 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 分子量 分子量分布 标准物质 可控/活性聚合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V5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目录7-10
  • 第一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问题的提出10-32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0-11
  • 1.2 四氢呋喃均聚醚的研究进展11-15
  • 1.2.1 匀相催化体系12-14
  • 1.2.1.1 叔氧鎓盐12
  • 1.2.1.2 碳正离子12
  • 1.2.1.3 强质子酸12-13
  • 1.2.1.4 Lewis酸13-14
  • 1.2.1.5 含硅化合物14
  • 1.2.2 非匀相催化体系(固体酸)14-15
  • 1.2.3 展望15
  • 1.3 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的研究进展15-17
  • 1.4 可控/活性阳离子聚合工艺研究进展17-31
  • 1.4.1 控制链引发反应17-24
  • 1.4.1.1 引发反应过程17-18
  • 1.4.1.2 引发剂与控制引发18-22
  • 1.4.1.3 共引发剂与控制引发22-24
  • 1.4.2 控制链增长反应24-30
  • 1.4.2.1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合适匹配25
  • 1.4.2.2 亲核试剂的加入25-27
  • 1.4.2.3 同离子盐的加入27-28
  • 1.4.2.4 质子捕获剂的加入28-30
  • 1.4.3 控制链终止反应30-31
  • 1.4.4 可控/活性阳离子聚合工艺的研究进展31
  • 1.5 论文的主要内容31-32
  • 第二章 窄分子量分布四氢呋喃均聚醚的制备与表征32-42
  • 2.1 前言32
  • 2.2 原料及试剂32-33
  • 2.3 聚四氢呋喃的合成33
  • 2.4 分析测试33-34
  • 2.4.1 产物分子量(M_n)及分子量分布(M_w/M_n)的测定33-34
  • 2.4.2 dn/dc的测定34
  • 2.4.3 FTIR红外光谱的表征34
  • 2.4.4 核磁共振表征34
  • 2.4.5 均聚醚羟值的测定34
  • 2.5 结果与讨论34-41
  • 2.5.1 反应机理34
  • 2.5.2 结构分析34-36
  • 2.5.3 聚合工艺对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36-41
  • 2.5.3.1 H_2SO_4·SO_3用量的影响36-37
  • 2.5.3.2 HClO_4用量的影响37
  • 2.5.3.3 反应温度的影响37-38
  • 2.5.3.4 反应时间对聚合的影响38-39
  • 2.5.3.5 N_2保护以及低转化率下合成聚四氢呋喃39-40
  • 2.5.3.6 低转化率条件下合成PTHF40-41
  • 2.6 本章小结41-42
  • 第三章 窄分子量分布EO-THF共聚醚的合成及表征42-58
  • 3.1 引言42
  • 3.2 试验部分42-44
  • 3.2.1 原料及试剂42-43
  • 3.2.2 P(E-CO-T)的合成43
  • 3.2.3 分析测试43-44
  • 3.2.3.1 产物分子量(M_n)及分子量分布(M_w/M_n)的测定43-44
  • 3.2.3.2 dn/dc的测定44
  • 3.2.3.3 FTIR红外光谱的表征44
  • 3.2.3.4 核磁共振表征44
  • 3.2.3.5 聚合物羟值的测定44
  • 3.3 结果与讨论44-56
  • 3.3.1 聚合机理44
  • 3.3.2 大分子结构表征44-46
  • 3.3.3 探索工艺条件对分子量分布的影响46-51
  • 3.3.3.1 温度的影响46-47
  • 3.3.3.2 聚合方法的影响47
  • 3.3.3.3 溶剂对聚合产物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47-48
  • 3.3.3.4 不同加料方式的影响48-49
  • 3.3.3.5 单引发和双引发体系对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49-50
  • 3.3.3.6 亲核试剂及其用量对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影响50-51
  • 3.3.4 窄分子量分布P(E-CO-T)的合成51-53
  • 3.3.5 P(E-CO-T)的结构分析53-56
  • 3.3.5.1 不同转化率下产物的微观结构分析53-55
  • 3.3.5.2 不同温度下制备产物的微观结构分析55-56
  • 3.4 本章小结56-58
  • 第四章 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标准物质的制备和研究58-76
  • 4.1 引言58
  • 4.2 实验部分58-59
  • 4.2.1 原料及试剂58
  • 4.2.2 制备装置58
  • 4.2.3 特性量值测试58-59
  • 4.2.4 均匀性检验59
  • 4.2.5 储存稳定性检验59
  • 4.2.6 扩展不确定度分析59
  • 4.3 结果与讨论59-74
  • 4.3.1 不同分子量的标准物质的制备59-63
  • 4.3.1.1 分子量为4000±200聚醚标准物质的合成59-60
  • 4.3.1.2 分子量为4000±200标准物质的制备工艺稳定性探讨60
  • 4.3.1.3 不同批号的聚醚标准物质的混合60-61
  • 4.3.1.4 分子量为6000±300聚醚标准物质的合成61-62
  • 4.3.1.5 分子量为6000±300标准物质的制备工艺稳定性探讨62-63
  • 4.3.1.6 不同批号的聚醚标准物质的混合63
  • 4.3.2 P(E-CO-T)标准物质均匀性检验63-69
  • 4.3.2.1 统计模型的建立63-64
  • 4.3.2.2 按照格拉布斯准则剔除离群值64
  • 4.3.2.3 离差平方和与显著性检验统计量64-65
  • 4.3.2.4 显著性检验65
  • 4.3.2.5 M_n=4000聚醚标准物质分子量及其分布均匀性检验结果65-67
  • 4.3.2.6 M_n=6000聚醚标准物质分子量及其分布均匀性检验结果67-69
  • 4.3.3 SEC-MALLS法测定P(E-CO-T)标准物质分子量及其分布的不确定度评定69-73
  • 4.3.3.1 测量引起的误差69-71
  • 4.3.3.2 配液浓度不同带来的不确定度分量71
  • 4.3.3.3 P(E-CO-T)标准物质不均匀性的不确定度分量71
  • 4.3.3.4 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的合成及扩展不确定度的计算71-73
  • 4.3.4 不同分子量P(E-CO-T)标准物质的储存稳定性73-74
  • 4.4 本章小结74-76
  • 第五章 结论76-78
  • 参考文献78-84
  • 标准草案84-88
  • 致谢88-89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89-90
  • 第一作者论文:89
  • 合作发表论文:89-9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SiO_2气凝胶负载磷钨杂多酸催化THF聚合研究    王鹏飞

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在改性双基推进剂中的应用    何吉宇,刘所恩,边小国,谭惠民

高能推进剂的发展方向——NEPE推进剂    谭惠民

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E-CO-T)的研制(Ⅱ)    周集义,武怡,徐保国,于海成,王文浩

EO/THF无规共聚醚结构研究(Ⅰ)──端羟基液体共聚醚的NMR分析    张建国,裴奉奎,吴亦杰,景凤英,张喜田,谭惠民

EO/THF无规共聚醚结构研究(Ⅱ)──NMR方法研究溶剂配合物与溶液行为    张建国,吴亦洁,景凤英,裴奉奎,谭惠民

杂多酸引发四氢呋喃开环聚合反应 Ⅳ.以环氧丙烷为促进剂    陈宇,张阿方,张广利,张鸿志

杂多酸引发四氢呋喃开环聚合反应Ⅵ.以环氧氯丙烷为促进剂    陈宇,张广利,张鸿志

杂多酸引发四氢呋喃聚合反应 Ⅲ.环氧乙烷对聚合反应的影响    张阿方,张广利,张鸿志

端羟基EO-THF共聚醚的合成及其表征研究    黄志萍,孙忠祥,吴振海

HTPB推进剂实验室空气中污染物种类鉴定    刘大海,潘柏林

NEPE推进剂燃烧性能研究    刘云飞,姚维尚,李晓萌,谭惠民

用键合剂改善硝胺CMDB推进剂的力学性能    张晓宏,赵凤起,谭惠民

含CL-20 NEPE推进剂的力学性能    罗运军;李国平;张斌;谭惠民;

含CL-20的NEPE固体推进剂的性能    宋会彬;刘云飞;姚维尚;

丁三醇三硝酸酯与高分子黏合剂的相互作用    孙小巧;范晓薇;居学海;肖鹤鸣;

聚环氧乙烷、聚四氢呋喃及其共聚醚力学性能的MD模拟    肖继军;朱伟;夏露;樊建芬;肖鹤鸣;

含CL-20的NEPE推进剂各组分热分解的相互影响    丁黎;赵凤起;刘子如;张腊莹;衡淑云;

硝酸酯增塑的P(E-CO-T)推进剂    谭惠民

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E-CO-T)的研制(Ⅱ)    周集义,武怡,徐保国,于海成,王文浩

降低NEPE推进剂燃速压强指数的新型催化剂    唐松青,龚华,陈力,唐大森,刘训恩,阎四海,何福妹,缪琳,丁宏勋

聚四氢呋喃的经济概况及工艺进展    于剑昆;

硝酸酯增塑的聚醚推进剂燃烧性能调节技术    张洪林;

GAP基含能热塑性弹性体研究    左海丽

新型含能材料的燃烧机理研究    孙运兰

粒铸EMCDB推进剂制备原理及性能研究    李笑江

发射药用热塑性弹性体的研究    菅晓霞

HTPB推进剂贮存老化特性及寿命预估研究    张兴高

用于弹药的聚合物合成、改性与性能研究    丁海琴

磷钨酸引发四氢呋喃阳离子开环聚合研究    邓杭军

磷钨杂多酸修饰ZrO_2气凝胶固体酸催化THF聚合    朱晴

ZrO_2-SiO_2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催化THF聚合性能研究    潘丽

负载型HPW及改性SBA-15固体酸催化THF聚合的研究    赵丽丽

1,2,4-丁三醇三硝酸酯的合成工艺研究    曹金金

1,5-二(对甲苯磺酰基)-1,5-二氮杂环辛烷-3,7-二酮的合成及其胺化反应探索    杨月

环氧环己烷系列聚醚二醇的合成与应用    刘艳春

高能高强度发射药的研究    郜涛

N-15B推进剂热老化特性与贮存寿命预估研究    杨根

安全脱模系统设计与应用研究    单健民

高能氧化剂与粘合剂的分子间相互作用    孙小巧

杂多化合物催化性能的研究——单过渡金属配位的磷钨杂多化合物的合成、性质及其对H_2O_2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    马建伟,叶兴凯,吴越

稀土催化四氢呋喃开环聚合    李凤富,金鹰泰,管伟刚,裴奉奎,王佛松

二氧化硅负载磷钨杂多酸催化剂的表征及催化性质    温朗友,沈师孔,闵恩泽

在杂多酸催化剂上苯和1十二烯的烷基化合成十二烷基苯    温朗友,沈师孔,闵恩泽

二氧化硅负载杂多酸对异丁烷与丁烯烷基化的催化作用Ⅰ.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和失活    阮宇红,刘耀芳,刘植昌

溶胶-凝胶法制备NiO/SiO_2催化剂研究    赵永祥,武志刚,张临卿,刘滇生,徐贤伦

SiO_2与Keggin杂多酸相互作用的研究    陈霄榕,李永丹,康慧敏,张继炎,张鎏

杂多酸的固载化─关于制备负载型酸催化剂的一般原理    吴越,叶兴凯,杨向光,王新平,楚文玲,胡玉才

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研究    张鸿志,董修智,冯新德

三氟化硼引发四氢呋喃聚合的研究——以环氧氯丙烷为促进剂    张鸿志,冯建荣,冯新德

负载杂多酸催化剂的正丁烷异构化研究    刘晓萍

新型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微相分离的定量研究    多英全,罗运军,罗善国,陈福泰,仇武林,谭惠民

改性双基推进剂的力学性能研究——一种含聚氨酯的改性双基推进剂    杜永生

高能推进剂的发展方向——NEPE推进剂    谭惠民

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P(E-CO-T)]的研制    周集义,武怡,徐保国,杨增勇,赵志刚

环氧乙烷四氢呋喃共聚醚的链结构及其性能    张素珍

EO/THF无规共聚醚结构研究(Ⅰ)──端羟基液体共聚醚的NMR分析    张建国,裴奉奎,吴亦杰,景凤英,张喜田,谭惠民

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研究    张鸿志,董修智,冯新德

四氢呋喃开环聚合的研究——Ⅵ.用脂肪族二酰氯与高氯酸银在不同温度下引发的聚合反应    张鸿志,董嘉扬,王彦乐,曾宪森,冯新德

四氢呋喃与环氧氯丙烷共聚合的研究    张鸿志,董利明,孟宪胜,冯新德

三氟化硼引发四氢呋喃聚合的研究——Ⅲ.以环氧丙烷为促进剂    张鸿志,张书杰,冯新德

重金属混合离子标准物质的研制    蒋子刚;冯凤娣;方名均;

镀铬溶液标准物质的研制    陈必友,梅克力

硫化物矿物标准物质的研制    

盐酸标准物质的研制    田宝珍,杨展雄,汤高华

关于铝块状光谱标准物质标准值不确定度的评定和统计方法的讨论    陈静

国外标准物质的现状    韩永志

氧化镁标准物质的研制    王爱萍,王少明,梁秀丽,刘立君,王宇友

柴油中硫成分分析系列标准物质的研制    史乃捷,李云巧,侯云艳,卢晓华,刘孟刚,王东东,姬建民

不锈钢、耐热钢系列化学分析标准物质的研制    马冲先,钱芳华,陶美娟,唐舜民

国家标准物质技术委员会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    开颜;

中药化学对照品和标准品是中药行业快速发展的瓶颈    王智民;

营养口服液中微量元素铁和锌标准物质的研制    蒋子刚;应劼;崔启明;

建立植物检疫鉴定国家标准物质体系的构想    齐俊杰;

建立植物检疫鉴定国家标准物质体系的构想    齐俊杰;

激光粒度分析仪校准方法及校准结果不确定度分析    张文阁;刘俊杰;

铼-锇定年标准物质的研制与新技术方法研究及地质应用    杜安道;屈文俊;吴淑琪;王淑贤;孙德忠;赵敦敏;刘敦一;

微米级固体颗粒度标准物质系列的研制    吴立敏;王晓艳;

用于前寒武纪样品定年的K-Ar法年龄标准物质ZMT04白云母K和~(40)Ar~*的初测结果    桑海清;王非;贺怀宇;王英兰;

仪器中子活化分析测量10个生物系列标准物质    刘存兄;倪邦发;李德红;田伟之;肖才锦;王平生;张贵英;黄东辉;沈立;杨伟涛;胡炼;吕鹏;

Access在实验室标准物质管理中的应用    倪青双;

我国标准物质研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王娅莉

化工标准物质需要应有“地位”    本报记者 王繁泓

51种国家二级标准物质获批准    杜吟

亚洲标准物质联合研发计划第七次工作会议召开    卢敬叁杨蕾

山东研制的金、银标准物质成为国家一级标准物质    王文利杨喜龙

食品安全验证有了新保障    若依

重视抗生素标准物质的建立    

国家质检总局新颁布85种国家有证标准物质    黄广龙 记者 王娅莉

国家化学测量溯源急需标准物质研究项目通过验收    卢敬叁杨蕾

食品安全验证有了新保障    杨蕾

转基因产品检测标准物质研究    张丽

复杂食品基体中痕量残留分离分析技术研究    杨方

丙型肝炎病毒核酸国家标准物质的研究    王露楠

HIV-1 RNA双重实时荧光RT-PCR测定方法及其质控物和标准物质的系列研究    黄杰

抗生素标准物质的溯源性研究    刘书妤

国际地球化学填图所使用的分析方案和标准样的对比    刘红艳

基于组合频谱技术的激光粒度仪研制    魏永杰

微粒群的粒度和溶液的折射率测量的研究    贾光明

应用于土壤侵蚀的环境放射性核素示踪技术方法研究    李俊杰

改进的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分析技术在矿产勘查样品中的应用研究    王松君

六种糖标准物质的检测    丁兆婷

农药标准物质的研制与药物分析    李建

辣椒油中苯并(a)芘与白菜汁中莠去津标准物质的制备与定值方法研究    郭翠

硝基呋喃代谢物纯品与三聚氰胺基体标准物质的研究    卢蕾

新型转基因标准物质与标记基因检测方法研究    岳运锋

转基因植物蛋白量值溯源核心技术及标准物质研究    毕佳明

九种毒品及蜂蜜中5-羟甲基糠醛标准物质定值    张盼

农药标准物质的纯化与研制    李菲

汽车催化剂分析用标准物质的研制    任传婷

有机磷农药与烷基酚类标准物质高效液相制备技术的研究    成海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