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1-氯-1,1-二氟乙烷裂解制备偏氟乙烯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3:44:37
热度:

1-氯-1,1-二氟乙烷裂解制备偏氟乙烯研究【摘要】:偏氟乙烯是氟化工行业重要的单体之一,主要用于生产聚偏氟乙烯树脂和氟橡胶。聚偏氟乙烯树脂兼具氟树脂和通用树脂的特性,除具有良好的

【摘要】:偏氟乙烯是氟化工行业重要的单体之一,主要用于生产聚偏氟乙烯树脂和氟橡胶。聚偏氟乙烯树脂兼具氟树脂和通用树脂的特性,除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性、耐辐射性外,还具有压电性、介电性和热电性等特殊性能,在石油化工、电子电气和氟碳涂料领域应用广泛。氟橡胶具有出色的耐高温性、耐油性、耐溶剂性和物理机械性能,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材料。 偏氟乙烯主要由1-氯-1,1-二氟乙烷(HCFC-142b)高温裂解制备。本文在镍制裂解管中研究了温度、原料流速对HCFC-142b裂解反应转化率和主副反应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流速的减小而增大,温度高于600℃后,偏氟乙烯选择性下降,CFCl=CH2选择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加,CH3CF3选择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流速减小容易出现结碳现象,偏氟乙烯选择性下降。较适宜的裂解温度为550-600℃,较适宜的流速为0.15-0.6L/min。 本文用GC-MS方法对HCFC-142b裂解反应产物进行了分析和结构鉴定,产物主要组分为偏氟乙烯、]HCFC-142b、CFCl=CH2和CF3CH3.使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在uB3LYP/6-31+G(d,p)水平上计算和分析了主要反应的反应路径、热力学数据和活化能,其中脱HC1反应活化能为225.49kJ/mol,脱HF反应活化能为271.15kJ/mol。 本文研究了活性炭负载FeCl3、CuCl2和NiCl2对HCFC-142b裂解过程的影响,发现FeCl3和CuCl2能提高反应转化率,CuCl2还能有效提高偏氟乙烯选择性,本文推测其机理为正碳离子机理。所有负载型催化剂均存在催化剂寿命短的问题,原因可能为负载型催化剂在本体系中存在流失现象,且反应产生的微量结碳容易沉积在催化剂表面加速催化剂的失活。 本文研究了裂解管材质对HCFC-142b裂解过程的影响,发现铁、铜能加速反应进行,铜的使用还能提高偏氟乙烯选择性,但铁含量的增加对选择性不利,本文推测裂解管管壁在裂解过程中能形成金属化合物,起到催化作用,作用机理也为正碳离子机理。 【关键词】:HCFC-142b 裂解 催化剂 偏氟乙烯 裂解管材质 正碳离子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Q222.423
【目录】:
  • 致谢4-5
  • 摘要5-7
  • ABSTRACT7-9
  • 目次9-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34
  • 1.1 前言11-12
  • 1.2 偏氟乙烯的应用与制备12-19
  • 1.2.1 偏氟乙烯的应用12-17
  • 1.2.2 偏氟乙烯的制备17-19
  • 1.3 HCFC-142b裂解制备偏氟乙烯19-26
  • 1.3.1 裂解方法19-24
  • 1.3.2 裂解机理24-26
  • 1.4 量子化学理论基础26-32
  • 1.4.1 密度泛函理论(DFT)27
  • 1.4.2 基组的选择27-30
  • 1.4.3 过渡态理论(TST)30
  • 1.4.4 内禀反应坐标(IRC)30-31
  • 1.4.5 自然键轨道理论(NBO)31
  • 1.4.6 Gaussian计算软件31-32
  • 1.5 本文研究内容简介32-34
  • 第二章 实验部分34-38
  • 2.1 实验原料与设备34-35
  • 2.1.1 实验原料和试剂34
  • 2.1.2 主要仪器设备34-35
  • 2.2 实验装置及操作步骤35-36
  • 2.3 分析方法36-37
  • 2.3.1 气相色谱分析36
  • 2.3.2 气质联用分析36-37
  • 2.4 气密性检测37-38
  • 第三章 HCFC-142b镍管裂解研究38-61
  • 3.1 裂解产物结构分析38-46
  • 3.2 相对质量校正因子的测定和计算46-47
  • 3.3 温度对HCFC-142b裂解反应的影响47-50
  • 3.4 HCFC-142b流速对裂解反应的影响50-53
  • 3.5 量子化学计算研究53-59
  • 3.5.1 反应路径分析54-58
  • 3.5.2 热力学分析58
  • 3.5.3 动力学分析58-59
  • 3.6 本章小节59-61
  • 第四章 HCFC-142b催化裂解研究61-69
  • 4.1 催化剂制备61
  • 4.2 活性炭对HCFC-142b裂解反应影响61-62
  • 4.3 活性炭负载FeCl_3对HCFC-142b裂解反应影响62-64
  • 4.4 活性炭负载CuCl_2对HCFC-142b裂解反应影响64-66
  • 4.5 活性炭负载NiCl_2对HCFC-142b裂解反应影响66-67
  • 4.6 本章小结67-69
  • 第五章 裂解管材质对HCFC-142b裂解反应影响研究69-75
  • 5.1 裂解管壁面元素组成的改变69-70
  • 5.2 镍铬合金对HCFC-142b裂解反应的影响70-71
  • 5.3 304锈钢材质对HCFC-142b裂解反应的影响71-72
  • 5.4 紫铜材质对HCFC-142b裂解反应的影响72-74
  • 5.5 本章小结74-75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75-79
  • 6.1 结论75-76
  • 6.2 本文研究特色76-77
  • 6.3 展望77-79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79-80
  • 参考文献80-8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浅议计算化学的发展、优势及应用    石磊;

世界乙烯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    李斌;张翠翠;时维振;

聚偏氟乙烯树脂的生产和应用前景    李玉芳;伍小明;

PVDF膜的性能测定及其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刘文;张燕兴;许桂红;吴浩淳;

计算化学将带来化学学科的革命    边文生;

聚偏氟乙烯树脂的生产和应用前景    李玉芳;

PVDF国内外市场及技术进展    李勇;田星;张绪华;苏家凯;

1,1-二氟-1-氯乙烷合成研究进展    张万宏;桑益;吴伟震;

蒸汽裂解制乙烯工艺技术进展    王立文;

蒸汽裂解制乙烯的发展趋势    丁燕;赫英杰;

轻烃催化裂解催化剂的催化机理及其动力学研究    朱宁

金、铂基催化剂催化若干重要化学反应的理论研究    钟文辉

多尺度计算化学方法研究分子间相互作用    孔垂鹏

红外光谱法测定咖啡因的含量    杨捷;宋继梅;方芳;

新型营养添加剂纽甜-钙螯合物的合成    杨云裳;晁雪静;张应鹏;

纯棉转移印花用染料的改性    李文霞,聂素双,吕小兰

HNIW与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分子加合物的研究    金韶华;陈树森;雷向东;

17β-雌二醇及类似物与功能单体的相互作用    朱秋劲;顾小红;汤坚;王林祥;冯宇;李高阳;

翡翠中川蜡质量分数的定量测试方法    闫薇薇;袁心强;石斌;徐磊;

负载型聚酰亚胺-ZrO_2杂化膜的制备、表征与应用    郭俊宝,钟顺和

重组胶原蛋白与牛源Ⅰ型胶原蛋白红外光谱研究    陈静涛;赵玉萍;徐政;顾其胜;

HP40钢表面Al_2O_3薄膜制备及抑制结焦性能研究    黄志荣;孙启凤;罗小秋;

HP40Nb钢热浸镀Al-Si高温氧化行为及组织研究    钱庆生;李海;王芝秀;王秀丽;史志欣;

烯丙基苯醚及酚的合成与表征    张衍;刘育建;王井岗;

乙烯裂解炉炉管结焦机理及其抑制措施探讨    王宏宾;冯秀芳;马守涛;李瑞峰;

绿色水处理药剂低膦水解聚马来酸酐的合成    王风贺;孙清;石晓坚;陈俏波;

准东固体煤加氢液化油成分的NMR研究    朱晓虎;赵新;乔爱新;唐军;

四种碳纤维表面理化特性研究    陈淙洁;张明;王春红;马崇启;

植物油的亚油酸、亚麻酸红外光谱融合和模型优化方法的研究    颜辉

调谐激光吸收光谱技术在典型灾害气体检测中应用研究    祝玉泉

烷烃催化裂解制低碳烯烃反应研究    胡晓燕

茶薪菇发酵制备麦麸膳食纤维与阿魏酰低聚糖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解春艳

苄叉缩醛化合物的固相合成及其在聚丙烯中的成核作用研究    周军

中空纤维陶瓷膜制备过程与性能表征的研究    韩灵凤

黄、红麻纤维的木质素结构特征及其脱胶研究    颜婷婷

藏药扎托巴降血糖有效成分研究    涂永勤

胶体五氧化二锑的制备、性质及对环氧树脂阻燃作用的研究    张利

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    朱晓丽

花生粕中植酸的提取及纯化研究    余安

建筑膜材料的耐候性研究    刘杭锋

载体表面化学组成对蛋白质吸附行为的影响    万容兵

羧酸桥联的铜—稀土杂多核配合物的合成和研究    侯婷婷

细长铜管的碳氢清洗技术研究    杨晨野

棉织物鱼腥味客观检测方法的对比研究    高明星

粪鬼伞菌丝体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分析和对S-180肿瘤的抑制作用研究    刘洪霞

石脑油催化裂解制乙烯丙烯反应动力学研究    吴小军

高驱油剂浓度条件下二元复合驱采出水破乳研究    张蓓

氘代氨基酸的制备及其在脂肽生物合成中的应用    刘陆

聚偏氟乙烯树脂性能和加工应用    张士林,范孜娟

纳米Al_2O_3改性PVDF超滤膜处理含油污水研究    芦艳;孟丽丽;于水利;

纳米Cr_2O_3系列催化剂上CO_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    邓双,李会泉,张懿

掺杂CaTiO_3体系上甲烷氧化偶联反应的研究    于春英,李文钊,齐爱华

Advances in DCC Process and Catalyst for Propylene Production from Heavy Oils    

锂离子电池研究与发展的最新态势——第215届电化学会议评述    郑洪河;

负载型CeO_2催化剂上CO_2氧化乙烷制乙烯反应研究    张秀玲;谢品品;袁学德;王静;齐锐;

倒相法制备多孔PVDF薄膜的条件探索    任旭梅,吴锋,白莹,李汉军,黄学杰

密封材料在深冷环境中的应用    牛宝林

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高浓度前处理印染废水研究    邱滔;张建文;胡琦;黄荣荣;刘子辉;

轻烃催化裂解制乙烯丙烯催化剂的开发研究    颜志鹏

轻烃裂解催化剂的反应与再生行为研究    刘媛媛

含氟烯烃的色谱分离    胡金宝;

链结构对偏氟乙烯铁电共聚物介电性质的影响    张兴元

偏氟乙烯和四氟乙烯共聚反应    周仁沫,胡明慧,鲁玖丽,朱振豪,吴报铢

自动化控制在偏氟乙烯聚合中的策略    周鹏,张大华

三氟氯乙烯与偏氟乙烯共聚物热降解产物研究    郑敏侠;罗毅威;王蔺;姜燕;

氟橡胶的耐寒性    江畹兰

VDF/TFE/PMVE三元共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研究    袁才根,胡春圃,徐旭东,张勤来,胡庆华

含氟聚合物~(19)FNMR 谱的归属组成及序列结构的研究(二)    俞槐根;

偏氟乙烯基压电聚合物在传感器与微驱动中的应用    车延超;粟小理;

偏氟乙烯单体的制备    朱友良,许锡均

双致相聚偏氟乙烯MBR膜性能剖析    余献国;

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其聚物晶体结构    付海涛;于瀛;聂福德;王建华;李越生;范仲勇;

偏氟乙烯/三氟氯乙烯共聚物结晶形态研究    于瀛;付海涛;聂福德;王建华;李越生;范仲勇;

锂离子电池不同充电深度阻抗谱分析    高飞;唐致远;

PVDF接枝甲基丙烯酸酯聚合物的合成及其介电储能性能研究    张志成;

铁电含氟共聚物P(VDF-TrFE)的结构与性能    沈群东;暴慧敏;贾成良;

无机添加剂尺寸对PVDF-HFP隔膜性能的影响    白莹;吴锋;吴川;王国庆;张存中;

可移动电源——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隔膜的研究    操建华;朱宝库;徐又一;

F_(2311)和F_(2314)的中子辐射效应    王丽鑫;余堃;罗世凯;

氟树脂F2314_γ射线辐射接枝研究    罗世凯;

氟涂料应走出“同质化”误区    王玲

摆脱“同质”误区 走出“微利”时代    马志京

我市企业技术创新势头良好    记者  欧阳敏

5年再造一个新梅兰    记者 郭人宏 通讯员 杜萍

有机氟产业“井喷”式发展    江建安

高科技涂料产品展现三大亮点    方莉莉

桓台唱响节能降耗主旋律    王黎明张珂 董旭

氟橡胶 应在技术质量新品方面下功夫    张在利;曾子敏;李嘉

含氟塑料膜“贴”近生活    孙卫东 黄萍 王华

大金推出新一代氟橡胶产品    杨宏辉

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铁电纳米薄膜性能及电活性界面层作用机理研究    张修丽

PBX氟聚合物粘结剂的辐射效应研究    罗世凯

高能钝感炸药分子和晶体的结构和性能的理论研究    姬广富

TATB基PBX的量子化学和耗散粒子动力学研究    张艳丽

偏氟乙烯分离工艺的过程模拟分析    唐杰

1-氯-1,1-二氟乙烷裂解制备偏氟乙烯研究    郑海峰

有机过氧化物引发的偏氟乙烯自由基溶液聚合    俞子豪

二氟一氯乙烷裂解制取偏氟乙烯反应规律研究    尹程达

PVDF/陶瓷粉体复合材料薄膜的制备及介电性能研究    潘丽静

聚(偏氟乙烯—三氟乙烯)铁电纳米薄膜性能改善的研究    张燕妮

印制电子工艺及其在有机电子器件上的应用研究    张园

多省并醌高介电聚合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赵波

铁电高分子P(VDF-TrFE)纳米受限行为研究    顾庆钊

VDF生产工艺流程的Aspen模拟及优化    梁聪强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