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气通量计算分析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2:35:15
热度:

西太平洋暖池区海—气通量计算分析【摘要】:用J.Launiaimen和T.Vihma提出的近地面层湍流通量计算方法,对我国在1992年11月至1993年2月TOGA—COARE—I

【摘要】:用J.Launiaimen和T.Vihma提出的近地面层湍流通量计算方法,对我国在1992年11月至1993年2月TOGA—COARE—IOP实验中所获资料计算处理。得出所在站位的海一气间显效、潜热及动量通量。指出西大平洋暖池海区游热通量与显效通量之比为10.14:1;风速大于8m/s后各通量随风速的变化率明显增加;动量与热量的块体通量系数Cd和Ce,h随风速变化有相似的规律;Monin—Obukhov大气稳定度参数Z/L与△T/U_(10)之间有较好的统计关系。 【作者单位】: 青岛海洋大学物理海洋研究所 青岛海洋大学物理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海-气通量 块体能量参数 稳定度参数
【正文快照】: 本文使用了我国哎实验3号井调查船ToGA一c0ARE一loP实验中三个航次的观测资料,第1航次自]992年H月,日至22月22日,第2航次从1992年12月18日至1993年1月23日,第3航次从1993年l月31日至2月18日。调查船站位随海流、风况略有飘移,但平均定位在南纬2’15’,东经1 5800。‘。海面水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2002年南海夏季风爆发期间南海北部海气通量分析与比较    陈奕德,蒋国荣,张韧,闫俊岳,姚华栋,唐志毅

春季南海北部上混合层的数值模拟与数值实验    刘秦玉,孙即霖,贾旭晶

不同时间尺度系统对热带太平洋海-气潜热通量贡献的估计    孙即霖,杨绪君

海-气界面通量计算模式的敏感性试验研究    蒋国荣,何金海,吴咏明,阎俊岳,姚华栋

春季南海南部上混合层数值模拟与数值实验    刘秦玉,孙即霖,贾旭晶

南海季风爆发前后大气层结和混合层的演变特征    柳艳菊,丁一汇

1998年夏季风爆发前后南海上混合层的特征及成因    刘秦玉,贾旭晶,孙即霖,张秀芝

南海夏季风期间海-气通量整体输送系数分析    蒋国荣,何金海,王东晓,阎俊岳,姚华栋

南海夏季风爆发前后海-气界面热交换特征    蒋国荣,何金海,王东晓,张韧,阎俊岳,姚华栋

海面阻力系数模式的探讨    汪炳祥,陈伯海

两个海气通量计算模式的比较    刘庭杰;蒋国荣;李建东;

北冰洋浮冰区近冰层湍流通量计算方法比较    李剑东,卞林根,高志球,陆龙骅,逯昌贵

华北平原典型农田水、热与CO_2通量的测定    张永强,刘昌明,于强,贾金生,沈彦俊,孙宏勇,唐常源,A.Kondoh

东亚夏季风推进过程的气候特征及其年代际变化    江志红;何金海;李建平;杨金虎;王冀;

2002年南海季风爆发前后西沙海区海-气通量交换及其变化    闫俊岳;唐志毅;姚华栋;李江龙;肖义国;陈弈德;

非定常天气海面通量特征    苗曼倩,张雷鸣

西太平洋热带海域湍流通量以及海面粗糙度Z_0和曳力系数C_D的观测研究    熊康

广州市近地层大气的湍流微结构和谱特征    徐玉貌,周朝辅,李振华,李宗恺

西太平洋热带海域厄尔尼诺年和非厄尔尼诺年期间湍流通量输送的不同特征    曲绍厚,安磊明

藏北高原草甸下垫面近地层能量输送及微气象特征    马耀明,塚本修,吴晓鸣,玉川一郎,王介民,石川裕彦,胡泽勇,高洪春

北京城市下垫面边界层湍流统计特征    刘辉志,洪钟祥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风活动的影响研究    吕心艳

南海夏季风强度年际变化的年代际变异特征    李霞

由船载超声风速仪数据计算摩擦速度    李曜

南海海—气通量交换研究进展    闫俊岳;刘久萌;蒋国荣;王辉;柳艳菊;姚华栋;

两参量的海面阻力系数模式的探讨    汪炳祥

春季南海北部上混合层的数值模拟与数值实验    刘秦玉,孙即霖,贾旭晶

海-气界面热通量算法的研究及在中国近海的应用    褚健婷;陈锦年;许兰英;

热带印度洋上层水温的年循环特征    李东辉,叶志敏,张铭

COARE算法估算海气界面热通量的个例对比分析    杨清华,张蕴斐,孙兰涛,吴辉碇

春季南海南部上混合层数值模拟与数值实验    刘秦玉,孙即霖,贾旭晶

波浪和太阳短波辐射对渤、黄海夏季温度垂直结构的影响    陈新平;吴德星;林霄沛;

南海季风建立前后珠江三角洲的陆气热量交换与热力边界层结构特征    邓雪娇;李春晖;毕雪岩;梁建茵;吴兑;张宏升;杜金林;黄健;李菲;廖国莲;

西南季风不同阶段南海北部珠江口外断面水文调查分析    曾淦宁,胡建宇,洪华生,陈照章

季风降雨对南海上层盐度层结的影响    曾丽丽;王东晓;施平;

南海西沙观测资料揭示的海温异常及海气相互作用    梁建茵;杨菘;

两个海气通量计算模式的比较    刘庭杰;蒋国荣;李建东;

海浪破碎对海洋上混合层影响的数值研究    孙群

北太平洋副热带模态水及其形成机制研究    潘爱军

穿透性太阳辐射和盐度作用对混合层深度的影响    刘志亮

卫星遥感的热信息与地震活动的关系研究    陈梅花

海洋上混合层对台风浪响应的数值研究    张淑芳

中尺度海—气—浪耦合模式系统的研究及应用    邓健

CAM3模式海气湍流通量参数化的改进及其在气候模拟中的应用    李忠贤

中国近海海气界面湍流热通量研究    褚健婷

渤、黄、东海海温短期数值预报研究    王强

南黄海东部海域浮游生态系统要素垂直分布的模拟研究    夏洁

西太平洋暖池海—气界面热通量交换的季节内振荡    程华

多因素对海洋上混合层深度影响的数值模拟    范聪慧

三种近海层湍流通量参数化方案在CAM3.0中的比较试验    班军梅

南海季风试验区海洋对流结构与TRMM卫星反演研究    李香淑

物质海-气通量计算的新建议    张正斌,杨桂朋,刘莲生

胶州湾海水微表层粘度及其在海-气通量计算中的作用    张安慧,张正斌,刘莲生,林彩

厦门海域二氧化碳及其生物生产力的估算    张远辉,陈国祥

南大洋海-气CO_2通量研究进展    孙恒;高众勇;

氯甲烷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陆小兰;杨桂朋;高先池;

船载涡动相关观测系统及其有效性研究    薛宇欢;高会旺;高增祥;

北黄海二甲基硫(DMS)的海-气释放及其对气溶胶中非海盐硫酸盐的贡献    张洪海;杨桂朋;

北黄海海水中挥发性卤代烃的分布和海-气通量研究    杨斌;陆小兰;杨桂朋;任春艳;张亮;宋贵生;

胶州湾海水中DMS和DMSP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景伟文;杨桂朋;康志强;

海洋中CO的研究进展    杨桂朋;王晓蒙;陆小兰;

厦门西海域燃煤电厂海区汞形态分布与海-气通量的初步研究    孙鲁闽;林珊珊;冯丽凤;袁东星;

中国东海和黄海中一氧化碳的生物地球化学研究    任春艳

黄海和东海五种挥发性卤代烃的初步研究    张亮

中国东海与黄海中挥发性卤代烃的分析与分布    尹士序

东海和黄海中氯甲烷和溴甲烷的分布与海—气通量研究    宋贵生

海水中一氧化碳的分布、通量、光生产和微生物消耗的研究    张聪

中国东海、黄海和南海北部海水中挥发性卤代烃的分布与通量研究    杨斌

渤海和黄海海水中挥发性卤代烃的分布与海—气通量研究    张苗苗

2006春季珠江口海岸带近地面层湍流结构与热通量的观测研究    马应生

海—气动量通量及海洋大气边界层湍流特征分析    顾明

亚印太区域海气热通量变化与南海夏季风爆发的关系    左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