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东北黑土区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产量及养分累积特征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24:35
热度:

东北黑土区秸秆不同还田方式下玉米产量及养分累积特征【摘要】:通过4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均匀垄和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地上部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年份、

【摘要】:通过4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均匀垄和宽窄行种植模式下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玉米产量、地上部养分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年份、种植方式和秸秆还田方式均对玉米产量影响显著。宽窄行种植模式下子粒产量较均匀垄种植模式下高5.4%;秸秆还田方式处理间以秸秆深翻还田处理下产量最高,较秸秆不还田处理和秸秆覆盖还田处理分别增幅5.3%和10.0%。在产量构成中,收获穗数是各处理间产量差异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表明,秸秆深翻还田处理下出苗率和成穗率均最高,且在部分年份处理间差异显著。秸秆深翻还田处理下植株生物量及氮磷累积量分别较秸秆覆盖还田处理增加8.9%、8.3%、19.6%,其子粒中氮累积量最高。研究表明,秸秆深翻还田可显著提高玉米田间保苗率与植株成穗率,显著增加植株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以及养分向子粒中的转运效率,进而促进植株生长与产量形成,实现玉米高产稳产。 【作者单位】: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部东北植物营养与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春玉米 种植方式 秸秆还田 产量 氮、磷、钾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课题(2013BAD07B02) 吉林省玉米产业技术体系专项 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重点项目(LFGC14218,LFGC14306)
【分类号】:S513
【正文快照】: 黑土是最宝贵的土壤资源,世界上仅乌克兰、密西西比河流域和中国东北有分布。黑土区土壤肥沃、适宜耕作,雨热同季,是“世界粮仓”。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多年来由于重用轻养,导致土壤有机质量减退,土壤耕层结构日趋劣化[1~3]。研究表明,东北春玉米大面积高产和水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麦棉两熟种植方式浅析    王世兰,王九超,王向东

覆膜玉米种植方式的初步研究    刘广义,邱长国,方子成,邢恩荣,高凤香

鲁豆12号不同种植方式试验    周均湖,滑端超,李素真,曾苏明,王延鹏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潘德怀;杨忠热;黄永林;罗群;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李丙军;

玉米种植方式研究    范福仁,莫惠栋,秦泰辰,胡雪华,吴一民

最佳种植方式系统分析初探    陈俊钦;林文景;高汉芳;陈福强;张琳;

粮油棉两熟种植方式与经济效益    李自修,韩海江,庄炳亮

山东省农牧结合种植方式的探讨    陈雨海,李凤超

两熟棉田一麦两花种植方式的效果与技术关键    黄传群,龚庭海,曾祥全,杨培华,占文海,王应佐

不同种植方式对早稻生育发育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程建平;吴建平;罗锡文;樊启洲;张国忠;周志艳;臧英;杨兵兵;

不同种植方式对盐碱地棉花产量的影响    韩勇;王俊;花明明;衡丽;顾超;许映飞;陈源;张祥;陈德华;

立体种植方式展会抢风头    本报记者 薛倩

玉米种植方式    曹秉益

因地制宜按种植方式选择水稻品种    本报记者 谭立云

玉米的合理密植技术    曹秉益

不同种植方式对玉米光截获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刘铁东

不同种植方式的农田水分利用及产量形成机制研究    周勋波

不同种植方式水稻群体生产力与生态生理特征的研究    李杰

灌溉和种植方式对小麦—玉米两熟农田作物耗水特性和产量形成的影响    董浩

种植方式与密度对夏玉米碳氮积累、运转和产量的影响    张倩

旱地稀穴密株种植方式及其补灌水技术研究    王俊学

有机种植方式对红壤性稻田水稻的生态环境效益    刘丽华

种植方式对玉米产量及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高德军

精准灌溉条件下种植方式对作物耗水规律的影响    于舜章

不同种植方式及肥料处理对春小麦生长、水分利用效率和光合参数的影响    许婷

不同种植方式下盐碱地花生土壤盐分运移、生理特性及产量和品质的研究    付晓

宁夏干旱风沙区羊草保苗与种植技术研究    马寒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