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全球变暖与中国旱涝灾害大势的初步研究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2:06:41
热度:

全球变暖与中国旱涝灾害大势的初步研究【摘要】:旱涝灾害受气候变化的制约,还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一方面用历史类比方法研究近500年我国历史冷朝时期的旱涝分布特征,另一方面分析人

【摘要】:旱涝灾害受气候变化的制约,还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一方面用历史类比方法研究近500年我国历史冷朝时期的旱涝分布特征,另一方面分析人类活动,特别是城市建设发展对旱涝灾害的影响。最后将两者叠加,勾划出全球变化和未来社会经济形势下我国旱涝灾害分布大势。结果显示:在未来稳定暖的时期,长江中下游、江南、华南及嘉陵江上游地区易涝,其中以东南沿海为甚;黄淮、华北、环渤海湾地区易旱,其中以黄淮为甚。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关键词】全球变暖 旱灾 涝灾 灾害预测
【分类号】:X43
【正文快照】: 全球变暖与中国旱涝灾害大势的初步研究陈家其(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210008)摘要旱涝灾害受气候变化的制约,还深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本研究一方面用历史类比方法研究近500年我国历史冷朝时期的旱涝分布特征,另一方面分析人类活动,特别是城市建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历史时期广东地区旱涝灾害与气候变化关系    薛积彬,钟巍

近0.5ka广东省干湿演变探讨    薛积彬;钟巍;

江苏省近两千年气候变化研究    陈家其,姜彤,许朋柱

淮河中下游洪泽湖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沉积环境意义    何华春,丁海燕,张振克,施晓冬,李书恒,毛龙江

气候变化对中国大雾的影响    王丽萍;陈少勇;董安祥;

全球变暖背景下不同暴雨对平原湖区涝灾影响模拟研究    朱勇辉;卢少为;廖鸿志;

近60年陕西省洪涝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研究    桑京京;查小春;

15~19世纪末期间广东的气候与灾害特征的初步探讨    薛积彬,钟巍,赵引娟,彭晓莹

马莲河流域洪涝灾害及洪水频率分析研究    周芳;查小春;王夏青;

干旱前期温度偏高对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的影响    孔海江,陆维松,吕国强,王小丹,王纪军

国内外防洪模式的比较分析与我国防洪模式的转变    王光谦;

干旱、前期温度偏高对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的影响    孔海江;陆维松;吕国强;王小丹;

国内外防洪模式的比较分析与我国防洪模式的转变    王光谦;

明末清初以来大凌河流域人地关系与生态环境演变研究    赵奎涛

环境气象因子对河南省东亚飞蝗发生影响的初步研究    孔海江

半干旱区季节性河流流域的土地荒漠化成因及其治理研究    常月明

基于RS和GIS的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三维虚拟地理环境建模技术研究    何磊

长春市旱涝演变规律及BP网络模型预测研究    袁帅

清代山东沂沭河流域水灾研究    魏思艳

长江三角洲城市建设发展与城市水害    陈家其

从1991年江淮流域特大洪涝灾害论协调人地关系问题    陈家其

全球增暖下我国旱涝灾害可能情景的初步研究    陈家其,施能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竺可桢

公元1380年以来我国华北气温序列的重建    王绍武;

中国近2000年来气候演变的阶段性    张丕远,王铮,刘啸雷,张时煌

中国近100年来4个年代际的气候变化特征    施能,陈家其,屠其璞

黄河中游地区近1500年水旱变化规律及其趋势分析    陈家其;

试析洪水灾害增长的社会因素    周魁一

淮河流域史前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关于淮河流域原始经济的探讨    周崇云

城市化对城区气温变化影响的分析——以近40年上海市为例    杨峰;査良松;

中国城市巨型工程分类初探    於冉;

1957~2007年辽宁中部地区温度·降水变化以及大风·雷暴·冰雹·暴雨等灾害性天气出现频次分析    王美娜;

厦门市日照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郑礼新;张少丽;石顺吉;

有序聚类方法在沉积物粒度分带中的应用    陈碧珊;潘安定;李冰;

辽宁省近48年气象干旱变化特征分析    李晶;吕志红;林蓉;刘晓梅;

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广西降水集中程度的变化特征研究    覃卫坚;王咏青;覃志年;

厦门城市“干岛效应”研究    张少丽;郑礼新;郑世文;邹夷;吕文惠;黄阳霞;

1955~2009年张掖市甘州区日照时数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庞成;郑学金;

小议城市财政与北京中心城市建设    王旭;

对世界城市的基本内涵与发展规律的认识    周伟;

天文气候变迁理论和我国的气候变迁    高布锡;

唐长安城附近夏宫的地理特征    李健超;

秦汉时期关中地区的经济发展及其对都城建设的影响    朱士光;

汉代成都城市环境考述——与秦代对比    王小红;

全球变化和岩溶石漠化过程的钙华记录研究——以贵州茂兰响水河钙华为例    刘再华;戴亚南;林玉石;

贵州夏季气温分区变化特征    陈静;

黔东南极端干期日数非均匀性特征分析    顾欣;杨绍洪;田鞠萍;潘平珍;

国内外防洪模式的比较分析与我国防洪模式的转变    王光谦;

中国东部陆架海泥质沉积区的物源识别及其环境记录    胡邦琦

青藏高原东缘高寒草甸群落花期物候研究    巴雅尔塔

西部地区纹层湖泊高分辨率孢粉记录的晚全新世环境变化    张科

城镇群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    赵长江

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    樊敏

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地理    毛曦

中国小城镇发展研究    蒋永清

周秦汉晋时期农业灾害和农业减灾方略研究    卜风贤

中国土地产权制度演进的制度经济分析    蓝虹

六朝民族政策与民族融合    方高峰

小兴安岭汤洪岭雨养型泥炭记录的大气汞沉降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    许军苗

清代山东小清河沿岸的河患与水利建设    王涛

山东半岛城市群内中心城市与其他城市的合作模式研究    王靖

汉长昌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比较研究    朱正龙

苏州澄湖古湖沼洼地沉积记录揭示的古环境意义    赵钟媛

浙江省自然物候与气候变化关系研究    刘淑兰

巢湖流域新石器至汉代古聚落变更与环境变迁    吴立

揭阳潮汕空港地区区域协调发展规划研究    郑松标

盛唐时期假日旅游研究    林文飞

末次冰期以来艾比湖周边灌草丛沙堆的古气候记录    曹相东

进一步加深和拓展清代灾荒史研究    李文海;

清代东北南部地区移民与环境变迁    张士尊

5000 a BP以来辽西地区环境灾害事件与人地关系演变    李永化,尹怀宁,张小咏,陈占娇

一种三维图形视景快速构造和显示方法    石耀斌,张雪兰

清朝农垦活动对森林的严重影响    金麾,董源

中国“西部区”范围及其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探讨    王静爱

中国政区和流域的多样性与可持续发展    王静爱

中国人口分布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选择    王静爱

中国历史水灾案例数据库的建立及相关问题探讨    方伟华,王静爱

自然灾害案例数据库的建立与应用——以中国1998年洪水灾害案例数据库为例    徐霞,王静爱,王文宇

清代东北移民与社会变迁:1644-1911    张士尊

中国清代以来林政史研究    樊宝敏

清代林业科学技术研究(1644—1911)    石彦君

民国以来沂沭泗流域环境变迁与水利纠纷    胡其伟

陕甘宁地区河流径流量变化特征及人为驱动力分析    杨新

乾隆时期黄泛平原农业生产稳定性研究    高升荣

清代山东地区的灾荒与人口变迁    孙百亮

近代山东灾荒研究    袁滢滢

晚清山东的自然灾害与乡村社会    董传岭

近代山东社会救济研究    孙勇

灾荒、环境与民国山东乡村社会    谢秀珍

清代至民国前期热河地区移民研究    唐亚君

伊犁地区大雾的气候特征研究    彭成海;董延虎;秦榕;

新疆博州大雾的气候特征    刘新旺;陈万江;王小梅;仲郭军;

池州市大雾特征分析及预警服务系统    齐建华;杨春雷;阮玲;张任清;房厚林;

广西博白县近50年洪涝灾害发生特点与规律研究    管海丽;吴益平;

1949—1998年中国水灾县域分布图谱分析与格局动态    黄晓霞,王静爱,王瑛

江汉平原江陵湖泊沉积物粒度特征及气候环境意义    谢远云;李长安;王秋良;殷鸿福;

江苏近海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的时空分布特征    冉琦;

洪泽湖流域洪涝灾害演变趋势及其与El Nio事件关系    叶正伟;朱国传;

淮河中下游洪泽湖水域动态变化研究    范亚民;何华春;崔云霞;吴涛;

贵州荔波地区2000年来石笋高分辨率的气候记录    张美良;程海;林玉石;覃嘉铭;朱晓燕;冉景丞;杨琰;陈会明;Edwards R L;

湖泊沉积物粒度多组分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研究    殷志强;秦小光;吴金水;宁波;

基于中国人口承灾体的综合自然灾害风险时空格局    王静爱;毛佳;陈静;易湘生;刘珍;夏梦莹;

东亚飞蝗大发生的最适度降水量研究    孔海江;陆维松;

长江流域洪水灾害与加剧的人为原因及减灾策略    杨桂山;

河北省东亚飞蝗发生期气象预测模型研究    姚树然;

河北省夏蝗大发生与气象条件关系研究    姚树然;李春强;王贵生;

气候变化与蝗虫发生期的关系分析    姚树然;

中国不同等级雾日的气候特征及时间研究    陈潇潇;罗勇;郭品文;

京津塘高速公路大雾特征分析    田华;王亚伟;

环渤海飞蝗发生程度的气象综合预报    姚树然;关福来;李春强;

基于MODIS数据的植被生长与东亚飞蝗发生关系的研究    沈宁泽

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与生态安全研究    刘硕

河西地区历史时期沙漠化研究    程弘毅

历史时期中国蝗灾记录特征及其环境意义集成研究    李钢

古代黄河中游都市发展迁移与环境变化研究    仇立慧

城乡交错带土地利用变化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    万利

明清内蒙古中西部的自然灾害与救灾措施    于志勇

东亚夏季风雨带进退与西太副高活动、降水年代际变化及江苏气候若干问题    俞亚勋

贵州董哥洞近1000年石笋纹层年代学与同位素气候重建    赵侃

秦岭山系区域景观规划研究    齐增湘

秦汉黄河中下游地区作物病虫灾害研究    陈超

渤海湾全新世海侵前的古环境    胡广元

苏州澄湖古湖沼洼地沉积记录揭示的古环境意义    赵钟媛

清代沂沭河中上游水环境变迁研究    于化成

洪泽湖沉积物中营养盐和重金属分布特征、评价及其演化规律研究    张文斌

辽宁省自然灾害的第四纪环境背景研究    张鑫

东亚飞蝗生境的遥感分类研究    李开丽

我国蝗虫发生的气候背景及长期预测研究    吴瑞芬

基于EOS/MODIS卫星数据的洪涝灾害遥感监测应用技术研究    莫伟华

水文测报网络软件开发研究    赵永胜

太湖流域水域环境的变化和启示    陈家其

长江流域近千年旱涝规律研究    陈海龙;

太湖流域南宋以来旱涝规律及其成因初探    陈家其;

中国天山现代冰川作用研究    许世远

乌鲁木齐河上游第四纪冰川与冰后期气候波动    杨怀仁,邱淑彰

利用旱涝县次建立历史时期旱涝指数序列的试验    郑景云,张丕远,周玉孚

1993年太湖流域的洪涝灾害及水利工程的作用    王同生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竺可桢

中国东部沿海近百年来的气候变化    李丽云

全新世中国季风区西北缘沙漠演化初步研究    高尚玉,陈渭南,靳鹤龄,董光荣,李保生,杨根生,刘连友,关有志,孙忠,金炯,曹继秀,张宇田

二氧化碳与单身生活    天同;

硫排放导致全球变暖暂停?    李娜;

污染的味道    天同;

在“城市上空”游泳    

适应气候变化是当务之急    张包生;赵秀梅;张喆;马刚;王莉;

《京都议定书》背后的政治博弈——全球变暖骗局原因的部分探析    申薇;

污染治理反倒加剧全球变暖?    

英科学家欲空中喷雾反射阳光解决全球变暖    

CO_2储存技术研究进展    韩婕;武会强;李娟娟;

我们能为地球做点什么    盛立中;

大气环流中的能量平衡问题及对全球变暖的可能响应    王万里;刘耀林;蔡述明;邓南圣;侯浩波;周博;王卫国;谢应齐;

稻麦系统作物生产力对全球变暖的响应与适应研究概况    张卫建;田云录;张彬;

湖南对全球变暖的区域响应    肖洁;李力;

人地关系协调意义下气候保护的模拟研究    张焕波;王铮;郑一萍;

环境保护与气候变化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科普问题    刘书越;

全球变暖与青藏高原环境变化    姚檀栋;

湖北地区气温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    汪高明;

全球变暖背景下对流性天气影响因子变化特征分析    史文丽;闵锦忠;费建芳;黄小刚;

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气象灾害的影响与对策    揭毅;

垃圾处理与气象环境——垃圾对气象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刘志澄;

控制全球变暖,中国有责任做更多    早报记者 俞懿晗

全球变暖七成珊瑚礁濒危    

用岩石对付全球变暖    华新

全球变暖:“触角”有多长    刘倩

美科学家警告全球变暖或加剧    

各国应有序适应全球变暖 避免第二次人类无序活动    王学健

全球变暖将在我国北方引发大规模沙漠化    记者 郭起豪 张永

全球变暖为西藏农牧业提供发展空间    本报记者 王元红

解决全球变暖的“终极”手段    本报记者 王小龙

全球变暖导致北极海底释放大量甲烷    黄堃

全球变暖对北太平洋年代际变化的影响及可能机制研究    方长芳

青藏高原腹地新生代生态环境演化研究    王谋

欧亚大气环流与地表气温之间的反馈和相互作用    季明霞

全球变暖风险的国际媒介建构    陈潇潇

全球变暖背景下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变化机理研究    赵海坤

不同CO_2浓度情景下热盐环流的演变    牟林

全球半干旱地区冬季快速增温的观测研究    管晓丹

温带干旱地区近地层CO_2浓度和土壤CO_2通量    高程达

中国草原碳库储量及温室气体排放量估算    张峰

大气季节内振荡对东亚夏季风活动的影响研究    吕心艳

我国应对全球变暖的立法研究    胡富蓉

山西汾河流域公元前730年至2000年旱涝灾害研究    苏慧慧

全球变暖背景下多种资料的高空温度特征分析    谢潇

全球变暖与国际贸易体系    陈磊

全球变暖对热带大气季节内振荡影响的数值模拟    刘芸芸

全球变暖背景下强对流天气形成机理    王文本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东海黑潮水文要素分布特征及其与我国气候的关系    吴志彦

应对全球变暖的国际法框架和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谢永佳

青海可可西里地区湖泊变化的遥感研究    鲁萍丽

环境场对西北太平洋台风强度的影响    曹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