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青海高原多年冻土对气候增暖的响应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21:09
热度:

青海高原多年冻土对气候增暖的响应【摘要】:利用青海高原气象台站的年平均地温资料,建立了年平均地温与海拔和经纬度的关系模型,结合地理信息分析系统和DEM数据模拟出青海高原的冻土分布图

【摘要】:利用青海高原气象台站的年平均地温资料,建立了年平均地温与海拔和经纬度的关系模型,结合地理信息分析系统和DEM数据模拟出青海高原的冻土分布图,分析了青海高原多年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已引起高原多年冻土面积的减少和冻土下界的升高,特别是在多年冻土边缘不衔接或岛状冻土区发生比较明显的退化。20世纪60年代与90年代相比,高原多年冻土下界分布高度上升约71 m,季节性冻土厚度平均减小20 cm。年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青海高原近40年来气温变化的空间特征相一致。 【作者单位】: 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 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 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 青海省气候资料中心 青海省气象台
【关键词】青海高原 冻土 年平均地表温度 气候增暖
【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项目(KZCX1-SW-04,KZCX3-SW-32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465002)共同资助
【分类号】:P463.23
【正文快照】: 1引言冻土是地球系统五大圈层之一,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覆盖了全球陆地表面的很大面积,其中多年冻土约占北半球陆地表面的24%,季节冻土约占30%[1]。由于冻土分布广泛且具有独特的水热特性,它已成为地球陆地表面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子。冻土和气候系统之间的作用是相互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青海高原冻土退化驱动因素的定量辨识    张国胜;李林;汪青春;王振宇;朱西德;

气候变化对青海天然牧草影响研究    张钛仁;颜亮东;张峰;李朝生;董章杭;柴秀梅;李自珍;

冻土-气候关系模型评述    李新,程国栋

黄河源区多年冻土退化及其环境反映    张森琦,王永贵,赵永真,黄勇,李永国,石维栋,尚小刚

试论中国高海拔多年冻土带的划分    程国栋,王绍令

全球气候变化下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变化响应模型的研究    吴青柏,李新,李文君

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区域分布计算机模拟与制图    吴青柏,李新,李文君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温监测结果分析    王绍令,赵新民

青藏高原近50年来气温的年代际变化    蔡英,李栋梁,汤懋苍,白重瑗

20世纪后期青藏高原积雪和冻土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高荣,韦志刚,董文杰,王澄海,钟海玲

青藏高原地表温度的变化分析    李栋梁,钟海玲,吴青柏,张拥军,侯依玲,汤懋苍

近50年青藏高原地面气温变化的区域特征分析    周宁芳,秦宁生,屠其璞,李栋梁

基于EOF和REOF分析江淮梅雨量的时空分布    周后福;陈晓红;

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的地带性数学模式之探讨    程国栋,吴邦俊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冰缘发展探讨    徐叔鹰,张维信,徐德馥,徐齐治,石生仁

青藏公路沿线现代冰缘作用类型及其特征    王绍令

青藏高原东部冻土分布特征    王绍令,罗祥瑞,郭鹏飞

青藏高原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绍令,赵秀锋,郭东信,黄以职

我国西部多年冻土地温带与工程建筑物稳定性    童长江,吴青柏

渗流对多年冻土区路基温度场影响的数值模拟    令锋,吴紫汪

西昆仑山甜水海钻孔氧化铁指标的R/S分析及其意义    周厚云,余素华,朱照宇,李世杰,李炳元,文启忠,贺益贤

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区域分布计算机模拟与制图    吴青柏,李新,李文君

GIS和遥感辅助下流域模拟的空间离散化与参数化研究与应用    李硕

最近135ka甜水海碳酸盐元素指标变化与湖泊环境演化    周厚云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斜坡稳定性研究    靳德武

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纵向裂缝形成机理及处治对策研究    裴建中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铁路路基热稳定性研究    潘卫东

高原多年冻土隧道施工技术及工艺试验研究    江亦元

多年冻土隧道开挖稳定性及其渗漏水特征分析    汤国璋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遥感探测研究    周强

波堆藏布谷地白玉冰期冰川与气候变化    王孝理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表热环境的遥感探测及时空演化研究    张金区

江淮地区夏季降水异常与瞬变波和对流层温度异常的关系    董丽娜

多年冻土区含保温夹层的路基温度场数值模拟    田亚护

青藏高原50年来气候变化初步研究    李廷勇

气候变化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研究    冯明

器测时期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时空规律研究    赵慧霞

我国地温的变化特征及其地气温差与环流异常和夏季降水的相关分析    陆晓波

基于NOAA-AVHRR的黄河源区LUCC研究    戴激光

青藏铁路路基对冻土环境的影响研究    许顺国

热红外遥感技术在亚东—格尔木—锡铁山热环境中的应用    杨金香

冻土融化压缩特性的实验研究    李勇

全球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回顾与展望    傅伯杰,牛栋,赵士洞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王秀红,郑度

我国多年冻土的主要特征    周幼吾,郭东信

试论中国高海拔多年冻土带的划分    程国栋,王绍令

1:400万中国冻土分布图的编制    徐斅祖,郭东信

青藏高原的末次冰期与最大冰期——对M.Kuhle的大冰盖假设的否定    施雅风,郑本兴,李世杰

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区域分布计算机模拟与制图    吴青柏,李新,李文君

全球气候变化下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变化响应模型的研究    吴青柏,李新,李文君

工程活动下的冻土环境研究    吴青柏,朱元林,施斌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公路路基变形    刘永智,吴青柏,张建明,盛煜

河西走廊干旱气候条件下盐渍土微生物生态研究    元炳成

北亚热带—暖温带过渡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常建国

不同培肥模式对土壤呼吸和土壤养分变化的研究    齐志勇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土壤呼吸变化规律及驱动机制的研究    郑兴波

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水土保持研究    王爱军

长江中游滩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马涛

川西南常绿阔叶林凋落物分解和土壤呼吸特征及其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宋学贵

试论中国高海拔多年冻土带的划分    程国栋,王绍令

我国阿尔泰山地区雪盖对多年冻土下界的影响    张廷军,童伯良,李树德

青藏高原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绍令,赵秀锋,郭东信,黄以职

我国西部多年冻土地温带与工程建筑物稳定性    童长江,吴青柏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地温监测结果分析    王绍令,赵新民

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区域分布计算机模拟与制图    吴青柏,李新,李文君

全球气候变化下青藏公路沿线冻土变化响应模型的研究    吴青柏,李新,李文君

青海高原湿地特征及其保护    陈桂琛,黄志伟,卢学峰,彭敏

青藏高原冻土及水热过程与寒区生态环境的关系    吴青柏,沈永平,施斌

黄河上游径流长期变化及趋势预测模型    蓝永超,丁永建,康尔泗,张济世,刘根生

近50年全球气候背景下青藏高原温度变化特征分析    周宁芳

寒区水循环与寒区水资源演变    王喜峰;李玮;牛存稳;贾仰文;

2009年5月青海省一次大降水天气分析    成秀萍;

    

    

    

    

    

    

    

    

基于实际灾情的青海高原雪灾标准研究    郭晓宁;李林;王发科;李永盛;李兵;

利用多条树轮资料重建青海高原近250年年平均气温    汪青春;秦宁生;李栋梁;时兴合;王振宇;李林;朱西德;

青海高原不同地区植物物候期对气候增暖的响应分析    李红梅;马玉寿;

气温变暖对西北西风带冬季气温的影响分析    郭江勇;陈少勇;高蓉;郭忠祥;

青海高原雪灾模糊评估模型研究    周秉荣;李凤霞;颜亮东;伏洋;

一次西北地区东部暴雨的数值模拟研究    张冬斌;王式功;李建平;

青海省东部闪电特征预警冰雹的指标分析    李富刚;林春英;李仑格;

关于地面测报业务中常见的预审问题的判别    易智勇;

一次高原东部强降水过程在不同水平分辨率下的数值模拟    郭英香;闫之辉;巨克英;祁彩虹;

青海地区人工防雹用弹量近似计算方案    王治邦;郭三刚;何生存;

青海高原出现历史最高温    记者 逯寒青

突破大气含氧“生命极线”    本报记者 金泉才

气候变暖 导致青海高原变“软”    吕雪莉 宋常青

青海旅游随气候变暖增温    本报通讯员 哈承智

春雨提前光顾高原大地    罗应刚 戴随刚

气候恶性循环已经开始    记者 孙慧霞

柴达木盆地为我国增温最显著区域    戴随刚叶超

柴达木盆地升温显著    记者 戴随刚

青海:同心协力战寒潮    本报记者 金泉才

一缕清风拂高原    金泉才

青海高原近50a来雪灾特征研究    郭晓宁

闪电放电通道的温度特性    欧阳玉花

近40a青海高原主要气象灾害对ENSO的响应    丛晓明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