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微量气体的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基本原理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1:52:20
热度:

微量气体的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基本原理和有待解决的问题【摘要】:本文描述全球变暖问题如何从单纯的CO_2增温问题发展为微量气体的温室效应问题。CFCs、CH_4、N_2O、O_3

【摘要】:本文描述全球变暖问题如何从单纯的CO_2增温问题发展为微量气体的温室效应问题。CFCs、CH_4、N_2O、O_3等非CO_2气体对温室效应的贡献可以达到CO_2的贡献水平。自19世纪中期以来观测到的微量气体的增加(包括CO_2的增加)已使大气的温室效应G_a(≈130±5W/m~2)增加了约2%。在没有其它因子参与的情况下,这个2%的增加可使地球增温1~1.5K。这种新增的辐射能在低纬度最大,而在极区要小1/2。增温的最大影响是增加地表处收到的后向辐射,每度增温使后向辐射增加6~8W/m~2。但并非所有的新增能量都被地表的发射辐射所平衡,还要通过增加蒸发(降水)来恢复地表的能量平衡,每度增温可使蒸发(因而使降水)增加2%~4%。蒸发的增加与较暖对流层中饱和水汽压的增加一道,通过大气动力学过程使水汽增加。每度增温引起的这种水汽反馈可使G_a另增1%。我们预测区域效应和瞬变效应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解决若干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①气溶胶和平流层臭氧的影响;②热带对流性卷云、温带风暴路径云系以及持续性的沿海层云对全球变暖和对区域性气溶胶排放的响应;③太阳辐射被云过量吸收的原因;④对流层上部的水汽反馈效应。 【作者单位】: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Scripps海洋学研究所大气科学中心及云、化学和气候中心;
【关键词】大气温室效应 对流层臭氧 平流层臭氧 微量气体 全球变暖 太阳辐射 辐射强迫 能量平衡 向外长波辐射 气溶胶
【分类号】:X16
【正文快照】: 引 言 从Fourier和Arrhenius到IPcC【川:数学家Baron Jean—BaptisteF。。ri。r[2’在1827年指出,大气的作用就像太阳照射下一个盒子的透明玻璃盖,它允许太阳辐射通向地面,但阻止从地面发出的长波辐射(不可见辐射)。这一论断或许是有关大气温室效应的最早见解之一。大约到十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上海地区臭氧垂直分布特征分析    彭丽;高伟;耿福海;冉靓;周厚荣;

    

    

    

    

    

    

    

    

    

MOZART-2和BCC_AGCM2.0.1离线耦合模式系统对东亚地区对流层臭氧的模拟研究    刘茜霞;王在志;吴统文;

中国地区近三十年臭氧的卫星资料分析    沈凡卉;王体健;沈毅;张欣;

MOZART-2对欧洲对流层臭氧的数值模拟研究    刘茜霞;王斌;张美根;

利用卫星资料分析对流层臭氧柱总量分布特征及其可能的原因    李莹;赵春生;方圆圆;余环;

陕西省果业主要气象灾害及其防御对策    李美荣;刘耀武;李艳莉;

基于OMI探测的全球臭氧气候特征分析    李天奕;冼桃;傅云飞;

珠穆朗玛地区大气挥发性有机物初步检测结果    王瑛;徐晓斌;毛婷;张东启;

中国区域闪电特征分析及闪电产生NOx量估算    金敏;张其林;安兴琴;运方华;

我国大气臭氧探空仪的研制和应用    王庚辰;孔琴心;宣越键;陈洪滨;马舒庆;

对流层高臭氧、高湿度垂直分布现象的个例观测研究    郑向东;

“后天”会不会来?    周仲全

“北雪犯长沙 胡云冻万家”    林之光

人类活动影响气候变化的哲学思考    林之光

林之光研究员:谈今冬南方冰雪灾害    林之光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马树庆

气候变暖主要归咎人类活动    赵同进

大气综合监测技术与分析理论有哪些主要研究内容?    

大气化学理论与技术有哪些主要研究内容?    

天气气候和水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    马树庆

北京并非沙尘暴高发城市    张军

全球三维大气化学模式和全球大气环流模式的耦合研究及应用    刘茜霞

应用全球大气化学模式模拟研究东亚地区对流层臭氧    侯雪伟

青藏高原东北侧臭氧垂直分布特征及个例分析    陈闯

青藏高原地区大气臭氧时空变化及其温度响应研究    陶玉龙

垂直输送对香格里拉和当雄近地面臭氧影响研究    马金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