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秸秆还田不同年限对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8 13:19:36
热度:

秸秆还田不同年限对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影响【摘要】:针对当前旱田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影响土壤生产力的实际,探讨秸秆还田后不同年限对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秸秆还

【摘要】:针对当前旱田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影响土壤生产力的实际,探讨秸秆还田后不同年限对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秸秆还田后第二年和第三年土壤有机碳(SOC)含量0~20 cm(表层)差异不显著,20~40 cm(亚表层)第三年显著高于第二年;土壤腐殖质各组分有机碳的含量均是0~20 cm大于20~40 cm,但随着秸秆施用量的增加,差异减小;秸秆还田第三年和第二年相比,FA含量降低,HA、Hu含量以及PQ值都有所增加,表明秸秆还田三年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土壤腐殖化程度增加。研究结果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地力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农业部东北耕地保育重点实验室/土壤肥料资源高效利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秸秆还田 年限 有机碳含量 腐殖质组分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2012BAD05B01,2011BAD09B02) 农业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目(200903007,201303125) 国家973项目子课题(2011CB100502,2011CB100503) 辽宁省科技农业攻关重大项目(2011213001)资助
【分类号】:S153.622
【正文快照】: 据统计,目前全国每年生产大约7亿多t秸秆[1]。传统的秸秆处理方式除了少量还田外,大部分被遗弃或焚烧,不仅造成了严重的大气环境污染[2,3],同时也导致有机质及养分资源大量浪费[4,5]。农作物秸秆是农田生态循环中重要的物质基础[6],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钾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余延丰;熊桂云;张继铭;万炎生;苏运河;彭红;孙爱红;

不同有机物料对黑土腐殖质结合形态影响差异性的研究    李建明;吴景贵;王利辉;

农作物秸秆能源利用现状与前景    张金桃;周传云;

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有机质提升的探索研究    王应;袁建国;

长期秸秆还田对白浆土有机碳含量及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万晓晓;石元亮;依艳丽;

土壤腐殖质分组研究    张晋京,窦森,李翠兰,王淑华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直播稻田土壤理化性质及其产量的影响    李凤博;牛永志;高文玲;刘金根;卞新民;

保护性耕作方式下土壤养分、微生物及酶活性研究    张星杰;刘景辉;李立军;段宇坤;王智功;苏顺和;

连续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轮换对稻麦轮作田土壤理化性状变化及水稻产量构成的影响    朱利群;张大伟;卞新民;

秸秆还田对土壤氮素养分及微生物量氮动态变化的影响    王磊;陶少强;夏强;朱林;

秸秆还田对土壤特性和作物生产的影响    李东升;周为华;范佳;宋森楠;李春燕;朱新开;

秸秆还田的生态效应研究进展    朱自学;刘天学;

中国小麦秸秆纤维潜力研究    张敏;杨曼曼;陈伟强;宋安东;

我国秸秆焚烧的现状危害与禁烧管理对策    毕于运;王亚静;高春雨;

秸秆还田技术的应用与展望——以四川盆地紫色土地区为例    杜高赞;高美荣;

不同养分管理模式与耕作栽培措施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刘小玲;贾良良;韩宝文;李春杰;刘文菊;刘孟朝;

腐殖质化学的光谱研究新进展    薛童;陈华;张依然;王仁卿;戴九兰;

湖北省有机肥资源利用模式探析    杨文兵;鲁明星;刘晓继;卢见春;杨长斌;甘曦;

秸秆覆盖的土壤改良效应    王香芝;

辽西风沙地区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有效途径    董敬超;

水稻秸秆腐熟对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指标的影响    顾金刚;李世贵;龚明波;冯新光;姜瑞波;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露天矿排土场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闫晗;吴祥云;黄静;

吉林省西部土地开发整理重大工程镇赉项目区盐碱土碱化与有机质组成特征    郝翔翔;窦森;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棕壤胡敏素数量及结构特征研究    梁尧;窦森;

不同温度和水分对胡敏素结构特征的影响    侯淑艳;窦森;曲晓晶;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对贵州省大方县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樊博;何腾兵;李博;张丽敏;邓冬冬;杨柳;张佩;李官平;

不同菌种秸秆生物反应堆对日光温室生产的影响    岳玲;卫向东;靳玉荣;郭俊秀;孙薇薇;李春风;

秸秆用量对草甸褐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马丽娜;窦森;黄毅;刘永欣;陈丽珍;李慧敏;

秸秆堆肥对砂姜黑土小麦产量、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及培肥效果研究    何传龙;曹承富;郭志彬;张耀兰;赵竹;张文凯;胡春华;

菌渣还田处理下土壤微生物碳、氮的变化特征分析    曾敏;黄小林;

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秸秆全量还田对冬小麦的生理生态效应    屈会娟

转Bt基因对水稻根际及残茬降解土壤微生物生态的影响研究    吕豪豪

渭北旱作苹果园保护性耕作技术土壤水分养分效应研究    高茂盛

河北省廊涿高速公路抗旱植物筛选及地表覆盖研究    谭雪红

韭菜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效果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黄永红

川南坡地几种退耕模式对土壤抗蚀性及有机质组分的影响    王景燕

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及土壤质量评价    闫晗

四川盆地紫色水稻土腐殖质特征及其团聚体有机碳保护机制    唐晓红

麦秸强化油—盐污染土壤生物修复过程研究及场地中试    张坤

土壤剖面有机质垂向变化规律及其对TCE的吸附行为研究    张坤峰

不同修复措施下侵蚀红壤的团聚体稳定性与肥力特点    杨莹莹

黄连栽培模式对土壤因子的影响及黄连品系间主要生理指标研究    李鑫鑫

玉米秸秆腐解复合菌系CSS-1的构建、菌群组成及腐解特性研究    刘尧

秸秆还田条件下稻麦生产密肥调控技术研究    吴延华

砂姜黑土玉米秸秆碳、氮矿化特征研究    张丽娟

河北平原作物秸秆主要利用途径的效率与效益的系统研究    王士超

不同管理模式对中低产田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刘小玲

汽油类组分在典型孔隙介质中的吸附与运移规律研究    朱晓星

土壤剖面有机质垂向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韩璐

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在秸秆干发酵产沼气中的应用    刘思颖

长期定位施肥对盐化潮土土壤腐殖质组分的影响    王薇;李絮花;章燕平;林治安;赵朋;

秸秆直接还田对当季作物产量效应    李录久,杨哲峰,李文高,徐志斌,胡永年,苗春苗,肖凤体

秸秆气化是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    张银梅;

土壤过氧化氢酶活度及其动力学特征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戴伟,白红英

我国农田土壤碳库演变研究:全球变化和国家粮食安全    潘根兴,赵其国

裂解技术研究Pahokee泥炭腐殖酸的组成和来源特征    李丽,贾望鲁,彭平安,傅家谟,盛国英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旱地表土容重和水分入渗的影响    罗珠珠,黄高宝,张国盛

秸秆覆盖的农田效应    沈裕琥,黄相国,王海庆

可持续机械化旱作农业研究    高焕文,李洪文,陈君达

长期秸秆还田对黄土旱塬区土壤肥力的影响    张春霞;郝明德;谢佰承;

秸秆还田对连作棉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张伟;龚久平;刘建国;

保护性耕作对麦-豆轮作条件下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    蔡立群;齐鹏;张仁陟;

耕作方式对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含量及其分布的影响    徐尚起;崔思远;陈阜;肖小平;张海林;

黄土丘陵区植被恢复中不同粒级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分布特征    安韶山;张玄;张扬;郑粉莉;

长期施肥红壤矿物颗粒结合有机碳储量及其固定速率    佟小刚;王伯仁;徐明岗;张文菊;

制定秸秆直接还田技术规程的研究    

凤冈油菜秸秆还田的效果分析    刘富春

油菜秸秆还田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赵继献,朱文秀

秸秆还田地块耕作管理“三要”    薛玉华

浅析作物秸秆还田应用技术    马金芝;刘悦上;陆卓;

作物秸秆还田对改善土壤生态环境的研究    何建新;王志进;朱建桦;张晓建;严玉娟;

酵素菌在秸秆还田中的应用研究    朱绍林;乔红梅;姜晓清;周明;

推行绿色技术 发展低碳农业    任小平;孙达义;

农作物秸秆还田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李金磊;曹东京;

实施秸秆综合利用技术 促进农业可持续性发展——邹城市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实践与思考    孟宪平;张存强;袁伟;

有机肥中养分潜量及其再用的意义研究——以白银市兴电灌区北滩乡为例    杨思存;霍琳;王建成;芦满济;

科凯生物工程秸秆还田技术应用    马建宏;许春香;陈德星;杨步银;袁瑜;

四川盆地秸秆还田免耕对土壤养分及碳库的影响    陈尚洪;刘定辉;朱钟麟;舒丽;王昌全;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周年生产力的综合评价    刘世平;张洪程;戴其根;霍中洋;许轲;

连年秸秆还田地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群特性    王小芬;杨洪岩;马静静;李培培;崔宗均;

应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    安徽凤阳县 田益全

秸秆还田及绿肥利用技术    中化化肥高级顾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王兴仁

秸秆还田技术措施    毛国强

秸秆还田的好处    冯国明

秸秆还田新技术有望推广    丁玲娜

秸秆还田PK“狼烟四起”    王震波

秸秆还田方式的选择必须因地制宜    冯国明

秸秆还田的技术要领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曹一平 教授

冬季秸秆还田的几种方式    彭杰

陕西 建设20万亩示范田 秸秆还田不再难    记者 王洪伟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    慕平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基于试验与模型的C、N循环研究    潘志勇

长期施钾对北方典型土壤钾素及作物产量、品质的影响    谭德水

稻麦两熟制不同耕作栽培方式对农田生态环境和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刘世平

土壤过程的系统学分析初探——以连续秸秆还田土壤中氮素转化过程为例    李贵桐

不同农业措施影响下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演化规律研究    范丙全

秸秆还田方式与施肥对水稻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刘骁蒨

培养条件下小麦及玉米秸秆在土壤中的腐解特性研究    Shaukat Ali Abro

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和施肥水平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研究    赵彩霞

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生物学特征的影响    丁永亮

关中平原田块尺度上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肥力及周年生产力的影响    南雄雄

关中平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研究    孙汉印

不同种植模式及秸秆还田对旱地农田土壤肥力及土壤有机碳的影响    牛斐

秸秆—根茬粉碎还田联合作业机的研究    李春胜

还田秸秆配施外源酶效应研究    韩玮

秸秆还田农户意愿与机械作业收益实证研究    李建政

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路文涛

秸秆还田对黑土土壤酶及细菌多样性影响研究    刘佳斌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