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88必威

夜间变暖提高荫香叶片的光合能力(英文)

来源:论文学术网
时间:2024-08-19 00:54:58
热度:

夜间变暖提高荫香叶片的光合能力(英文)【摘要】:研究了不同氮供应的条件下夜间变暖对荫香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当植株生长在相同的日间温度(25℃),而夜间温度从18℃增至20℃时,叶片

【摘要】:研究了不同氮供应的条件下夜间变暖对荫香叶片光合能力的影响。当植株生长在相同的日间温度(25℃),而夜间温度从18℃增至2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增高(p0.05)。高氮供应的植株,夜间变暖下其叶片光合速率较低氮供应的高,氮供应增高能促进夜间变暖提高叶片光合速率的效应。在低氮供给和夜间变暖下,植株叶片的光下呼吸和暗呼吸的增高显著(p0.05)。无论在高氮或低氮供应下,生长在夜间变暖下的植物,其叶片的R ub isco最大羧化速率(Vcm ax)和光合电子传递最大速率(Jm ax)增高(p0.05),氮供应能增强夜间变暖对Vcm ax和Jm ax的正向效应。夜间变暖降低植株叶片的比叶重,而增加单位叶干重的氮含量(Nm),单位叶面积的氮含量(Na)没发生明显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夜间趋暖将有利于树木叶片光合能力的提高,结合高氮供给将会明显地增高植物的碳固定。 【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关键词】荫香 全球变化 氮供应 夜间变暖 光合能力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B类)(30428022) 国家自然科学面上基金资助项目(30270239) 广东省自然科学面上基金资助项目(031265)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资助项目(KSCX2-SW-133,KZCX-SW-01-01B-05)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知识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02-2110)~~
【分类号】:Q945.79;
【正文快照】: 1 In troductionA s the G loba l C lim atic M ode l proposed by U n ited N ation's Env ironm en ta l P rogram pred icted,the atm ospheric CO2concen tration in the year of 2100 w ill be as h igh as 540—970μm o lm o-l 1[1].By the year of 2100,the a ir tem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不同增温处理下水稻的光合特性和高光谱特征的响应研究    王小宁

磷胁迫对水曲柳幼苗潜在光合速率的影响    吴楚;孙海龙;王政权;

陆地生态系统氮状态对碳循环的限制作用研究进展    任书杰;曹明奎;陶波;李克让;

不同氮素形态对向日葵生长和光合功能的影响    谭万能,李秧秧

青藏高原大气-植被相互作用的模拟试验 Ⅰ.物理通量和参数    吕建华,季劲钧

大气—生物圈相互作用的层次性——兼对模式研究的述评    吕建华,季劲钧

钾素营养对小南瓜光合特性的影响    曾志杰;彭国良;杨盛昌;

额济纳绿洲胡杨的光合特征及其对光强和CO_2浓度的响应    常宗强;冯起;苏永红;吴雨霞;司建华;席海洋;

树木年轮~(13)C/~(12)C比率记录的树木生长与生态环境关系的研究    田沁花,勾晓华,田艳艳,张永,彭剑峰,张永香

果树光合作用数学模拟的研究进展    高照全,魏钦平,王小伟,张继祥

温室小型西瓜光合生产与干物质积累模拟模型    徐刚,郭世荣,张昌伟,金亮,罗卫红,吴琴生,李士军

沙坡头油蒿和柠条叶片δ~(13)C和N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赵良菊;肖洪浪;刘晓宏;陈克龙;

沙坡头油蒿和柠条叶片δ~(13)C和N含量的季节变化特征    赵良菊;肖洪浪;刘晓宏;陈克龙;

钾素水平对甜瓜光合速率日变化的影响    曾志杰;杨盛昌;

北方黑云杉林冠内空气CO_2浓度及其通量模拟    申双和;孙照渤;陈镜明;

Simulating leaf net CO_2 assimilation rate of C_3 and C_4 plants and its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factors    Zhang Jiahua (Chinese Academy of Meteorolog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81, P. R. China)

基于EALCO模型对中亚热带人工针叶林CO_2通量季节变异的模拟    米娜;于贵瑞;王盘兴;温学发;孙晓敏;张雷明;宋霞;王树森;

光系统Ⅱ的可逆失活和不可逆破坏    蔡时青

黄瓜(Cucumis sativus L.)热伤害与热适应生理机制及耐热栽培技术研究    缪旻珉

辛夷植物资源分类及新品种选育研究    傅大立

土壤水分与遮阴对作物水分利用的影响机理与效应研究    刘贤赵

不同基因型美国黑核桃对干旱胁迫的适应机制研究    姬谦龙

美国黑核桃实生苗生态生理过程对环境因素响应的数值模拟    张继祥

西南桦、思茅松和北美红杉幼苗对N、P养分的适应机制    白尚斌

东北东部主要成林树种光合生理生态研究    范晶

不同年代推出的冬小麦(Triticum astivum L.)农艺性状以及光合生理生态特性    刘合芹

辽东栎林演替的生理生态学研究    李庆康

Co_2浓度升高对微藻类生长和光合作用影响的研究    杨英

对生玉米不同株型力学和光能截获的初步研究    吕平

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倍增对闽楠光合性状的影响    韩文军

农田生态系统冠层光合与蒸散耦合模型研究    王靖

马铃薯Y病毒侵染对马铃薯叶片光合抑制机理的研究    彭晏辉

高温胁迫对柑橘光合机构运转的影响    周慧芬

灌溉对冬小麦耗水规律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房全孝

土壤肥力和灌水方式对小麦品质及水分生产率影响的研究    乔匀周

超级杂交稻两优培九及其亲本的光能利用及转化效率的研究    张云华

烯效唑对玉米光合特性、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研究    徐精文

RuBP羧化酶加氧酶的研究进展    田秀英

低温对杂交水稻新组合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影响    刘国辉,姚永升,徐龙,洪苑,朱华,林新

高温胁迫对仙客来根系活力和叶片生化指标的影响    曲复宁,王云山,张敏,康黎芳,闫继耀

后期高温条件下小麦旗叶光合参数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分析    王晨阳,朱云集,夏国军,王立臣,卫丽,时修礼

温度对冬小麦幼苗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影响    刘丽萍,宇克莉,郝泗城

水稻热激反应的研究 Ⅲ.高温对水稻幼苗叶片过氧化物酶的影响    郑小林,董任瑞

绿豆热激应答及其对重金属毒害的保护作用    梅星元,袁均林,梅尚筠

水稻孕穗期阶段性低温对结实及植株糖、氮含量的影响    王琪,王连敏

水稻根系营养吸收特性及其与干物质生产和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    李木英,石庆华,谭雪明

高温胁迫对猕猴桃幼苗叶片某些生理效应的影响    耶兴元,马锋旺,王顺才,梁东

重穗型杂种稻光合特性及其超高产光合生理指标的探讨    严建民

中国耕作制度近50年演变规律及未来20年发展趋势研究    李立军

IPT基因抑制水稻衰老的效应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付强

氮肥施用量对春小麦冠层光合器官光合性能及产量与品质的影响    刘瑞国

银杏种子萌发过程中贮藏物质代谢机理的研究    李生平

中国植被及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反应的研究与展望    周广胜,王玉辉,张新时

人类与其生存环境关系及全球变化研究    彭淑贞,杨德福,刘羽明

从基因组学到全球变化的昆虫学研讨会暨《昆虫知识》第十届编委会第一次会议会讯    吕秀霞;祁佳玥;

全球变化与植被    林纬

中国植被对全球变化反应的研究    周广胜,张新时,高素华,白克智,延晓东,郑元润

全球变化的生态系统适应性    周广胜,许振柱,王玉辉

进入成熟期的国际遥感学界    D.J.Baker;张莉;

全球变化下的绿洲生态学研究    张宏,樊自立

人类环境杂志    Kjell Danell;F.Stuart ChapinIII;Elisabeth Kessler;张凡;

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对植物入侵的影响    宋莉英;吴海昌;彭少麟;

中国样带研究    周广胜;周莉;王玉辉;许振柱;白莉萍;

全球变化下的生物入侵研究    严盈;万方浩;

稻田水体微生物及大肠菌群对大气CO_2浓度倍增的响应特征和相关机理    郭嘉;户其亮;朱建国;张卫建;

应该关注大的环境变化对生命的影响    谢小冬;

生物大绝灭在生物进化历史中的地位    齐文同;

拟南芥UV-B响应基因表达模式和作用光谱的研究    李韶山;王艳;Lars Olof Bjrn;ke Strid;

植物UV-B响应基因表达模式和作用光谱研究    李韶山;王艳;Lars Olf Bjorn;ke Strid;

新疆天山中段北坡地区现代孢粉学研究    杨振京;孔昭宸;倪健;马克平;阎顺;

UV-B对紫萍形态结构和生理效应的影响    蒋磊;余弘;石江华;王艳;李韶山;

地球的最新圈层——人类圈    陈之荣;

目前地球物种灭绝速率高达千倍    记者  罗晖 游雪晴

尹飞虎出任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    黄玉萍

全球变化与生物多样性    陈宜瑜 作者为中科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

国际动物学会 开展全球变化的生物学效应研究    熊文华

2050年大批物种将灭绝    齐芳

让海洋生物永远和人类在一起    刘瑞玉

报春苣苔野外回归的机理被揭示    周飞

大亚湾研究终结硕果    徐海 李洁尉

大气二氧化碳增多致白杨疯长    刘海英

张新时院士黄河讲坛解析生态保育带    记者 林渊

三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的分子多样性研究    张于光

南海珊瑚环境地球化学记录与全球变化    刘羿

亚高山林线生态交错带的植被生态学研究    石培礼

京北农牧交错区植物功能型研究    刘晓强

基于物候表征的中国东部南北样带上植被动态变化研究    王植

青藏高原东缘几种树苗对增强紫外线-B和氮供应的响应    姚晓芹

氮输入对生态系统碳、氮循环的影响:整合分析    卢蒙

柴达木盆地贝壳堤剖面有机分子化石与沉积环境    李斌

毛乌素沙地优势植物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    肖春旺

中国西南地区植物群落的可入侵性与紫茎泽兰的入侵    卢志军

3.0~2.0Ma B. P.南海南部深海沉积物孢粉记录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袁金红

卧龙自然保护区林下小径竹生理生态特性比较研究    吴杰

长岭县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卢珊

南极阿德雷岛沉积物细菌多样性及环境意义    张锐

阴山北麓地区植被覆盖动态变化及驱动力研究    刘亚玲

基于广义模型和分类回归树的中国常见树种地理分布模拟研究    曹铭昌

我国高纬度地区典型植物及全国广布种毛桃、山桃物候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裴顺祥

岷江冷杉叶功能特性对大气CO_2浓度和温度升高的响应    陈红君

基于MODIS影像的北京地区生长季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徐珂

Baidu
map